s 閱讀頁

十一、再議古代銅鏡的用途

  王鋒鈞 翟春玲

  眾所周知,銅鏡是古人用於照顏飾容的一種梳妝用具。但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資料來看,銅鏡在古代社會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特殊用途。學界曾有專家就銅鏡在古代的宮廷禮儀和婚喪活動中的用途和作用作過較為深入的研究,筆者在全麵搜集整理了有關銅鏡的古籍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基礎上,發現了銅鏡在古代宮廷和一些社會生活、宗教活動中的其他幾種用途,現簡要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一、偵測忠奸――照膽鏡

  二、導淫之具――鏡屏

  中國曆史上的有些皇帝十分荒淫,房內生活無度,為追求性生活的極樂享受,除了使用種種性藥、性具刺激快感外,銅鏡也被用來作為導淫之具。

  唐代韓□的《迷樓記》、《海山記》和杜寶的《大業拾遺記》等雜史筆記均載:隋煬帝楊廣性生活極為放蕩,最無節製。有個叫上官時的人諳知皇帝的心理,送上烏銅屏三十六麵,每麵高五尺、寬三尺,磨以成鑒,可圍成屏風,環置於寢所。隋煬帝命將其搬上迷樓,禦女於其中,又親同美人幼女,將衣裳脫光,裸體相戲,淫形欲狀,一並映入鏡屏之內。煬帝乃大喜曰:“繪畫得其像耳,此得人之真容也,勝繪畫萬倍矣。”又以千金賜上官時。這是有關銅鏡被用作導淫之具的最早記錄。這裏所提及的鏡屏,是指由一組烏銅屏構成的屏風,上節所述的鏡屏與這裏所述的烏銅屏是一個概念,即長方形銅鏡。單件的鏡屏通常是用木架框立於地,也有些是鑲在牆壁、天花板或地板上的。清・村愚《明朝軼文拾零・荒淫的宣德皇帝》載:明代宣宗朱瞻基為了盡情淫樂,特意在宮內建了一個鏡室,室內的四麵牆上及天花板、地板上都嵌滿了銅鏡。同時,在室內供著歡喜佛,掛著不少春宮畫,他經常與妃嬪在鏡室內縱欲,形影相照,以此為極樂。1979年在山東淄博窩托村出土的一件長115.1、寬57.7厘米的長方形銅鏡,是迄今已發現的惟一一件鏡屏實物,上述隋煬帝的迷樓和明宣宗鏡室中所用的成組銅鏡當由此類銅鏡組成。

  三、象征愛情――半鏡

  自古以來,人們常以“半鏡”象征夫妻分離,以“破鏡重圓”喻夫婦失散後重聚或離而複合。東漢《神異經》載:“昔有夫婦,相別,破鏡各執其半。後妻與人通,鏡化鵲飛至夫前。後人鑄鏡,背為鵲形,自此始也。”這是古代文獻中有關“半鏡”記載的最早材料。另據《太平廣記・氣義》載:“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方屬時亂,恐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入權豪之家,當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賣於都市。’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德言至京,遂以正月望訪於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德言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複垣娥影,空留明月耀。’陳氏得時,涕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還其妻。”

  考古發掘中,有的合葬墓中夫妻各自棺內或棺前各置半麵銅鏡,也有的單人墓中隻隨葬半麵銅鏡。1958年在河南洛陽燒溝發掘的第38號夫妻分穴合葬戰國墓中,男女兩棺各出半麵素鏡,從兩個半鏡的斷痕上看,二者完全吻合,兩個半鏡原本是一麵完整的素鏡,生前為夫妻共同擁有,當一方去世時,將此鏡打成兩半,把其中半麵隨死者下葬,另一方去世時,再將剩下的半麵與之隨葬,從而使夫妻“破鏡重圓”。1975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北郊發掘的1號漢代合葬墓中夫、妻棺前各置半麵連弧紋鏡,從兩塊半鏡的斷痕上看,二者合在一起是一麵完整的連弧鏡,係下葬時人為擊破後分置夫妻棺前。1986年在安徽省淮南市下陳村發掘的一座東漢墓出土的昭明鏡僅存半麵。顯然,這種以半鏡隨葬的作法象征的是夫妻間無法割舍的愛情。

  四、鎮鬼降妖――辟邪鏡

  古人認為,銅鏡能發光(實為反光),具有鎮鬼降妖、去怯消災的功能。漢以後銅鏡上銘文有辟邪內容的相當多,如“尚方禦竟大毋傷,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子孫備具居中央,長保二親樂富昌,壽敝金石如侯王寧”或“……屢(鏤)刻博局去不祥”等。據《龍江錄》記載:“漢宣帝有寶鏡如五銖錢,能見妖魅,常常佩之”。東漢方士郭憲在《洞冥記》中說:“望蟾閣十二丈,上有金鏡,廣四尺;元封中,祗國獻此鏡,照見魑魅,不能隱形”。唐時一些傳說更誇大了鏡子的這一功能,王�《古鏡記》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說隋末王度得一寶鏡,屢次以此製服妖魁,後來其弟王績也憑借此鏡的魔力,降服鬼怪,數年後,鏡即化去不見蹤影。古人相信鏡子的這一功能,無論在中國或外國(尤其是阿拉伯世界),似乎對鏡子都有一種神秘的感情,都相信鏡子有一種人們捉摸不透的魔力。很多傳說、神話中都有鏡子降服鬼怪的故事。

  古人之所以認為鏡子有如此“法力”,其原因在於對鏡子的崇拜和迷信。古人以銅為鏡,把銅加工成為鏡子要經過十分複雜的過程,十分貴重。而鏡子能把周圍萬物的形象直接無誤地照射出來,增加了它的神秘性,人們自然認為銅鏡是物之精英而有靈性。加之,銅鏡表麵光亮,能反射太陽光,而鬼魅都是人們想象中的冥世陰物,因而,隻要銅鏡在,任何隱形或變形的妖魅鬼怪都得原形畢露,凶焰頓斂而逃之夭夭。

  古人不僅將銅鏡用來在陽間鎮鬼降妖,而且也用於陰間驅鬼辟邪。在秦漢至明代的許多墓葬中,有些銅鏡的隨葬方式十分特殊,有的置墓室天井下、排水孔、懸掛於墓頂或墓壁,有的釘(嵌)於棺壁、豎立墓主頭前足後、蓋墓主麵部、置墓主身上(胸、腹、恥部)、握死者手中,還有的鑲麵罩板內、置於腰坑等。銅鏡在墓中這樣的放置形式都顯然不是僅僅作為死者生前用品隨葬的,其用意還在於驅鬼辟邪,保亡靈安寧。

  古人認為靈魂不滅,人活著受靈魂的支配,即魂魄與人體合一;人死後形魄入土,靈魂歸天,歸天之魂謂之鬼。考古發掘證實,我國先民早在舊石器時代即有鬼魂不滅的觀念,以為冥冥中的鬼魂與人同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隨著氏族社會的解體、階級的分化,人們對於鬼魂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認為鬼魂世界有尊卑之別,即人死後有的升天成神,有的在冥府為官,有的受冥官管轄,有的則淪為遊魂,生活在另一世界的鬼魂能降福或作祟於人。並認為冥間還有怪獸,它們不但時常作祟人間,有的還會進入墓穴侵害死者。

  民間傳說中鬼怪的種類、名目極多,難以勝舉,其中被認為會到墓葬中為祟死者的主要有野鬼、厲鬼,魍魎和�等。野鬼指居無定所,四處遊蕩的鬼。《禮記・祭法》曰:“無廟死曰鬼(野鬼)”。厲鬼,意即為害最烈之鬼。《左傳》成公十年有關於此鬼的記載。魍魎,是傳說中的顓頊之子。《風俗通》引《周禮》曰“魍魎好食之者肝腦”。�是流傳於秦地的一種冥世怪獸。據《七國考》卷十引《博物誌》說:秦穆公時,有一種叫�的獸,常在地下吃死人的腦。

  為防止傳說中的上述鬼魅進入墓中作祟,人們采取了許多對付它們手段。據《風俗通》載:“墓上樹柏,路頭石虎。《周禮》‘魍魎畏虎與柏,故前立虎與柏。’”考古發掘資料顯示,戰國時期的有些楚墓已出現了專門用於驅鬼辟邪的鎮墓獸,漢以後各地的多數墓葬都設有鎮物,除特製的鎮墓獸、鎮墓瓶和石敢當外,許多死者生前使用過的佩飾、兵器和生活用品都被用作驅鬼辟邪的鎮物放在墓主周圍或墓室,銅鏡就是其中最常見的鎮物之一。

  五、祛病除魔――辟瘧鏡

  疾病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古人無法解釋人體出現的疾病,認為患病是因鬼纏身所致。自遠古直至近代,巫術一直是民間對付疾病的重要手段。被認為具有驅鬼辟邪功能的銅鏡也被當成了“治病”的工具,這種用途的銅鏡叫辟瘧鏡,患瘧者照之即愈。前麵第一部分在東晉・葛洪《西京雜記》中提到的照膽鏡據認為具有“診斷”病因的功能。據民俗學調查顯示,巫醫在通過巫術診斷出病因後,通常還會以巫術結合具體的內外科手段對患者進行治療,但也有純粹以巫術手段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明代就有以古鏡照避瘧鬼,治好病的故事。明・陸傑《庚巳編》卷四:“吳縣三都陳氏,祖傳古鏡一具,徑八、九寸,凡患瘧者,執而自照,必見一物附於背,其狀蓬首熏麵,胡塗不可辨。一舉鏡而此物如驚,奄息失去,病實時愈,蓋疾鬼畏其形而遁也。世以為寶。到弘治中兄弟分財,各得其半,再以照瘧,不複見鬼矣。”

  六、占卜吉凶――鏡聽

  占卜是巫術活動的一種,在我國自商周至近代一直流行。商周時期主要采用龜甲和蓍草或竹棍進行占卜,以後各地又陸續出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占卜形式,大致有動物卜、植物卜、食物卜、人體卜、扶乩、工具卜等幾種。以銅鏡占卜從唐代開始流行,俗稱“鏡聽”或“鏡卜”。唐・王建《鏡聽詞》曰:“重重摩擦嫁時鏡,夫婿遠行憑鏡聽。”元・尹世珍《琅邪記》卷上:“鏡聽咒曰:‘並先類麗,終逢協吉’。先覓一古鏡,錦囊盛之,獨向神灶,雙手捧鏡,勿令人見,湧咒七遍,出聽人言,以定吉凶。又閉目信足七步,開眼照鏡,隨其所照,以合人言,無不驗也。”另據《熙朝樂事》載:“除夕更深人靜,或有躊灶請方,抱鏡出門,窺聽市人無意之言,以卜來歲休咎”。清・蒲鬆齡《聊齋誌異・鏡聽》:“次婦望夫綦切,足歲大比,竊於除夜以鏡聽卜。”

  七、佛家的業鏡與道家的照妖鏡

  在中國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佛、道兩大傳統宗教中,辟邪是二者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佛教和道教所講的辟邪與民間辟邪的目的不一樣,其主要目的是為宗教的修養(煉)服務的。其所講的每一種辟邪方法都包含有非常複雜的“道理”,以使人們相信辟邪的重要與必要,其操作的方式千奇百怪。以銅鏡辟邪是佛教和道教均采用的主要辟邪方法。

  佛教將用作法器的銅鏡稱作“業鏡”,謂諸天上、人間、地獄中照攝眾生善惡的鏡子。佛教認為,在“天道”的眾生,壽命長,享福多,然而一旦“天福”享盡,免不了要進惡道受苦。因此,協力天主帝釋為了告誡天眾(“天子”)不要縱欲作惡“示諸天業鏡之影,告諸天曰:‘汝等觀是一切業報’”。帝釋在琉璃壁上顯示了生死輪回的種種“業相”,包括地獄的苦相和天上的天相,並對諸天說:“汝等天子,慎勿放逸也。”帝釋見於《正法念處經・觀天品》。“業鏡”之說在民間影響較大。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載:“佛書雲:大海之內,凡有四洲,中國與四夷特南瞻部一洲耳。天帝之宮有一鏡,能盡見世間人之所作,隨其善惡而福禍之。輪照四洲,每歲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競作善以要福”。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沿襲此說:“年三者,正、五、九月,冥界業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

  迄今發現的作為“業鏡”的銅鏡僅見於遼、金墓葬。在內蒙、遼寧等地發現的遼代契丹王室墓和山西發現的金代女真人墓中,有的銅鏡懸掛墓頂或墓室牆壁,這些墓的內頂中央都有蓮花圖案的藻井,所懸銅鏡紋飾圖案與宗教有關的是伽陵頻迦紋鏡。伽陵頻迦是佛教傳說中的妙禽,而以銅鏡為中心的墓室內頂周圍的蓮花圖藻井更是典型的佛教圖案。這種設鏡方式與遼代和金代極度崇佛的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

  墓室內頂和墓壁懸掛銅鏡與佛教寺廟中大梁正中和壁上懸掛銅鏡的作法十分類似,再結合遼代崇佛且所懸銅鏡上又有佛教圖案這兩點來看,可以認為,契丹墓中內頂和壁上所懸掛銅鏡具有“業鏡”用意。契丹和女真人的傳統宗教“薩滿教”認為,人死後,其鬼魂可能會為害生人。墓頂、墓壁懸掛“業鏡”意在警示死者之靈,不要為害生人,凡做壞事,帝釋都會通過“業鏡”看得一清二楚,會遭懲罰。

  道家的照妖鏡至遲在東晉時期就已出現。東晉道人葛洪所著《抱樸子》一書,其內篇二十卷記述了大量神仙、煉丹、符�等事,均為道家之言。書中說:天下萬物變老後,時間一長久,就會靈性和神通,它們的精魄會化成人形,祟人、迷惑人,但它們唯獨不能在鏡中改變真形,鏡子一照便原形畢露。唐以後一些墓葬中出土的八卦鏡、神仙人物故事鏡顯然都是作為照妖鏡使用的。

  銅鏡如此種種用途的產生,與秦漢以後銅鏡加工工藝的進步和民間巫術、佛教、道教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進入了成熟發展期的銅鏡,表麵越來越光亮,樣式越來越多,紋飾越來越豐富,大尺寸銅鏡屢見不鮮。然而,銅鏡的神秘性並未因此而逐漸消淡,人們對於它的崇信反而有增無減。於是,這種家家必備的日常生活用品不但成了巫術、佛教和道教宣稱的擁有神奇魔力的法器,甚至還成了象征愛情的信物。直到清代中葉,玻璃鏡子在我國廣泛普及,至此銅鏡才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走到了曆史的盡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