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7、石壕吏

  暮授石壕村[一],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戌。一男附書至[二],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三]。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四]。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五],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六]。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七]。

  石壕付在陝州東。這首詩寫老婦被抓應役,真實的揭露了封逮王朝的殘酷,是《新安吏》“天地終無情”一句的注腳。同時也深刻的反映了人民那種忍痛負重的愛國精神。這位老婦,一下子獻出了三個孩子,最後還挺身而出,獻出自己一條老命,雖由強迫,也不是沒有義憤。這也許是杜甫在這裏為什麽表現得特別冷靜的一個原因吧。

  [一]投是投宿。投字兼寫出大亂時一種蒼黃急遽之狀。賈島詩“落日恐行人”,在亂世更有此感覺。

  [二]鄴城,即相州。附書就是捎信。

  [三]更無人,再沒有人。乳下孫,正在吃奶的小孫兒。正證明上句。

  [四]這兩句一作:“孫母未便出,見吏無完裙。”可能是杜甫的原稿。

  [五]河陽在今河南省孟縣。時郭子儀守河陽。

  [六]咽字,在這裏讀人聲“葉”。幽咽,哭聲窒塞。老婦被捉去,媳婦想起婆婆,想到戰死的丈夫以及將來的命運等,因而啜位。有淚無聲叫做“位”。也許因為有客人(杜甫)住在家中,不便放聲大哭。

  [七]獨與老翁別,是杜甫和老翁告別。老翁在天明以前,已偷偷回到家中,杜甫就是住在這位老翁家裏的,所以和他告別。說獨與老翁別,則老婦被捉去已不言可知。一方麵由於這件事的本身便是最有力的批評,不必大發議論,畫蛇添足:另一方麵也由於這時國家民族正麵臨著千鈞一發的危機,不好潑涼水,所以故事一完,便戛然而上。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