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短命的天子劉賀

剛逾弱冠之年昭帝的去世,霍光及群臣顯然缺乏心理的準備。按照漢製,皇帝即位後不久其陵墓即開始修建。是時平陵雖然竣工,但是昭帝之死事先並無任何征兆,以致“昭帝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而“茂陵富人焦氏、賈氏以數千萬陰積貯炭葦諸下裏物”,企圖趁國喪之機牟利。大司農田延年奏言:“商賈或豫收方上不祥器物,冀其疾用,欲以求利,非民臣所當為。請沒入縣官。”從中不難看出,昭帝之死較為突然,乃至昭帝梓宮奉安所需“諸下裏物”一時間居然“未辦”。更為嚴重的是,由於昭帝沒有後嗣,嗣君之位空懸,早日擁立新君以定“劉氏”天下,當是朝廷的首要政務,權傾天下的大將軍霍光,再次成為朝野矚目的焦點。

是時,武帝六子中,僅廣陵王劉胥尚在,因此群臣皆主張立廣陵王。而霍光卻另有一番考慮。廣陵王為人頗具勇力,行為舉止不循法度,不為武帝所喜,早在衛太子兵敗自殺之後,武帝就沒有考慮過立其為嗣的意圖。何況霍光能夠順利輔政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皇帝年幼,而此時廣陵王劉胥正值壯年,如果一旦入主長安,霍光獨攬大權的局麵就會發生動搖,這當然是霍光不能容忍出現的情況。但是廣陵王畢竟是武帝唯一尚存之子,繼承帝位當在情理之中,這亦是群臣“鹹持廣陵王”,而霍光“內不自安”的一個重要原因,立嗣之議不能決,這是一個主要的因素。

正當朝議不決之時,或是揣摩到霍光的心理,或是出於霍光的授意,一位郎官上書朝廷,言:“周太王廢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雖廢長立少可也。廣陵王不可以承宗廟。”此言正合霍光心意,隨即以承皇太後詔為由,遣行大鴻臚事少府樂成、宗正劉德等人迎立昌邑王劉賀。

劉賀是昌邑哀王劉髆氂之子,劉髆氂之母即是深得武帝寵愛的李夫人。天漢四年(前97年),劉髆氂被封為昌邑王。征和三年(前90),李廣利與劉屈氂為劉髆氂謀太子位事敗,劉屈髆氂以“大逆不道”罪腰斬,李廣利兵敗後投降匈奴。後元元年(前88),劉髆氂去世,劉賀嗣為昌邑王。劉賀生年亦無載,然據山陽太守張敞於地節三年(前67)五月見劉賀時,曾目測其歲數為“二十六七歲”。如果張敞所雲無誤,元平元年(前79)時劉賀可能十八九歲。顯然,較之廣陵王劉胥相比,年輕的劉賀則更易於被霍光操控。

劉賀所以能以諸侯王的身份入主朝廷,當然是取決於大將軍霍光一人之態度。是時霍光權勢之熾,是有漢以來諸功臣無法比擬,不僅“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連號稱百官之首的丞相,亦成為霍光手中的牽線木偶,除了秉承霍光旨意,在處理重大朝務之時循製領銜上奏之外,再無其他作為可言。時人所謂“光置宰相不選賢,苟用可顓製者”當是確評。對於霍光的權勢,昌邑中尉王吉曾有深刻認識,在隨同劉賀奔赴京城的途中就告誡劉賀曰:

大將軍仁愛勇智,忠信之德天下莫不聞,事孝武皇帝二十餘年未嚐有過。先帝棄群臣,屬以天下,寄幼孤焉,大將軍抱持幼君繈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內晏然,雖周公、伊尹亡以加也。今帝崩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麵而已。願留意,常以為念。

可是,劉賀對王吉的諫言似乎並沒有放在心上。從山東封國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赴京師途中的表現看,劉賀輕佻的性格已顯現出日後難免失敗的征兆。史載:

夜漏未盡一刻,以火發書。其日中,賀發,晡時至定陶,行百三十五裏,侍從者馬死相望於道。賀到濟陽,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過弘農,使大奴善以衣車載女子……旦至廣明東都門,遂曰:“禮,奔喪望見國都哭。此長安東郭門也。”賀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門,遂複言,賀曰:“城門與郭門等耳。”且至未央宮東闕,遂曰:“昌邑帳在是闕外馳道北,未至帳所,有南北行道,馬足未至數步,大王宜下車,鄉闕西麵伏,哭盡哀止。”王曰:“諾。”到,哭如儀。

是段記錄翔實刻畫出劉賀急迫之心態,完全沒有代王劉恒入主長安時那種謀後而動、行而又止,“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反複探求諸大臣真實意圖的持重心態。至於“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以衣車載女子”、“嗌痛,不能哭”等行為,反映出其不循禮法之處,更為日後被罷廢提供了充足的口實。

更為重要的,隨劉賀赴長安即位的昌邑故臣人數眾多,雖然具體數字史不見載,但僅被霍光誅殺的“二百餘人”外,途中因昌邑郎中令龔遂進諫,劉賀命返回昌邑的“郎謁者”還有“五十餘人”,可見隨劉賀赴京的“昌邑故人”至少在二百五十人以上。劉賀率如此之多的昌邑故人入京,不能不引起朝中大臣,特別是霍光的警覺。因此,昌邑郎中令龔遂援《詩》為諫,建議盡逐“昌邑故人”:

陛下之詩不雲乎?‘營營青蠅,至於藩;愷悌君子,毋信讒言。’陛下左側讒人眾多,如是青蠅惡矣。宜進先帝大臣子孫親近以為左右。如不忍昌邑故人,信用讒諛,必有凶咎。願詭禍為福,皆放逐之。臣當先逐矣。

不僅昌邑臣有此類看法,朝廷屬官太仆丞張敞亦有類似上書:

孝昭皇帝蚤崩無嗣,大臣憂懼,選賢聖承宗廟,東迎之日,唯恐屬車之行遲。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國輔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輦先遷,此過之大者也。

昌邑臣龔遂及朝臣張敞等極力諫阻劉賀應擢升“昌邑故人”,龔遂甚至激烈表示自己“當先逐”,而後再逐昌邑故人。但查諸史記,隨劉賀至長安的昌邑臣雖然多達二百餘人,可是,劉賀除了已故昌邑相安樂遷長樂衛尉外,張敞所謂“昌邑小輦先遷”雲雲,實際上基本都不能落實。

顯然,劉賀以安樂為長樂衛尉,是想效法劉恒“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之事,企圖將宮廷宿衛權控製在自己手中。然而,是時形勢與漢初已經完全不同。漢初功臣集團與劉氏諸侯王聯手誅滅諸呂後,迎立代王劉恒,完全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控製局勢。因此,劉恒才有可能在入主未央宮後,將宮廷宿衛權立即控製手中。此外,劉恒非常清楚,要想真正地控製朝廷局勢,必須迅速調整與劉氏王侯及諸大臣之間的關係。文帝元年十月至三月間,除十二月下詔“除收帑諸相坐律令”外,其餘舉措均與安撫劉氏諸侯王與獎掖誅諸呂功臣相關,而後才相機“循從代來功臣”。這些舉措對於穩定是時紛亂的政局相當重要,亦顯示出劉恒老練的政治手段及持重的性格。

然而,昌邑王劉賀所麵臨的政治形勢則不然,雖然沒有劉氏宗室威脅的存在,但霍光經營朝廷多年,親信黨羽遍布要津,朝中已無其他勢力可與之抗衡。王吉所謂“臣願大王事之敬之(指大將軍霍光),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麵而已”,顯然是深悉朝廷政局底蘊之言;龔遂所謂“宜進先帝大臣子孫親近以為左右”,則是勸諫劉賀效法劉恒故事,以獎掖當軸大臣,特別是霍氏子孫親信為先,以換取他們的支持。顯然,劉賀並不具備這樣的政治智慧,亦可能又急於求成,輕率地以昌邑相安樂為長樂衛尉事,這不僅不能損抑霍光權力,反而引起霍光的警覺,加速了廢黜劉賀的過程。對此,廖伯源先生分析得十分準確:

長樂宮為太後所居,有太後時置長樂衛尉,無太後時不置衛。昭帝新崩,昭帝皇後於昌邑王即位後為皇太後,長樂宮乃置衛尉。長樂衛尉常掌長樂宮門衛屯兵,昌邑即以此新職位安置其親信舊臣昌邑故相安樂。蓋其他職務,尤其是宮廷宿衛武力之指揮官職務,皆為霍光之親信占據,昌邑王即位,難調動舊職,此可透露霍光與昌邑王爭權之消息。

事實也是如此,劉賀即位二十七日後,霍光突然發動政變,廢黜劉賀。

不過,劉賀畢竟是霍光親自選定皇位繼承人,在短短的時日內又要將其廢黜,不可避免地要在朝廷引起激烈的震蕩。因此,霍光不得不謹慎行事,先與親信大司農田延年商議,複“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在取得二人的支持後,複遣田延年報知丞相楊敞,演出了甚為精彩的一幕:

敞驚懼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延年起至更衣。敞夫人遽從東箱謂敞曰:“此國大事,今大將軍議已定,使九卿來報君侯。君侯不疾應,與大將軍同心,猶與無決,先事誅矣。”延年從更衣還,敞、夫人與延年參語許諾,請奉大將軍教令,遂共廢昌邑王。

大司農田延年通過脅迫方式取得丞相楊敞的支持後,霍光於是名正言順地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中二千石、博士會議未央宮”,謀廢劉賀。盡管霍光預先已經進行充分的準備,但是事發突然,還是引起群臣震驚,史載“群臣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然在田延年持劍威脅之下,群臣不得不表示“唯大將軍令”。於是: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後,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皇太後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後還,乘輦欲歸溫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隨即,丞相張敞率領百官上奏,宣布劉賀“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家製度”諸罪狀,由是廢黜了短命天子——劉賀。

劉賀被廢黜並不是事變的終結,霍光再次以殘酷手段顯示出其“威震海內”的權勢,隨劉賀來京的昌邑群臣,除王吉等數人外,其餘二百餘人,皆以“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的“罪名”被悉數誅殺。臨刑之時,昌邑群臣二百餘人“號呼市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盡管這一切均是於事無補的後話,但證實了劉賀曾經試圖與霍光爭權的消息。

數年後,豫章故太守卒史孫萬世曾問已被貶為海昏侯的劉賀曰:“前見廢時,何不堅守毋出宮,斬大將軍,而聽人奪璽綬乎?”劉賀頗為後悔地答曰:“然。失之。”其實,以當時形勢衡之,在霍光盡控京師與宮廷宿衛力量的情況下,當時劉賀絕無據宮而守的實力,至於“斬大將軍”雲雲,更是不著邊際的無稽之談;反而顯示出劉賀即不能審時度勢,又缺乏處理複雜政治局勢之能力。盡管劉賀亦曾努力效法文帝故事,但除了促使霍光迅速采取行動外,並沒有收到任何實際效果,其敗亡當在意料之中了。

劉賀的敗亡,對繼立的宣帝無疑是一嚴重的告誡。況且宣帝是以“庶人”之身登“九五”之尊,較之以諸侯王身份入主長安、有眾多昌邑舊臣輔助的劉賀更顯得勢單力薄。在這種情況下,“政事壹聽之”大將軍霍光,隻能是宣帝的唯一抉擇。宣帝的做法是極其明智的,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霍光的戒備防範之心,為其後翦除霍氏家族創造了條件。劉賀失之“東隅”,宣帝收之“桑榆”,曆史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循環。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