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3 國內大遺址的保護與利用模式

目前,國內提出了許多關於大遺址的保護與利用模式,包括整體保護和局部保護與利用。整體保護與利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二是將遺址區與風景區結合,建成旅遊景區,三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森林公園等;局部保護與利用方式主要是將部分遺址建成遺址展示區。

2.3.1 整體保護與利用模式

1.遺址公園

遺址公園是近年來世界上新發展起來的將遺址保護與展示結合在一起,並公開對社會開放的模式。它不同於傳統的考古遺址博物館,遺址公園將遺址本身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妥善保存並有效展示。實際上,遺址公園既是對有效保護下來的文物及遺址進行展示,即將已經發掘或尚未發掘的遺跡完整地保存在公園的範圍內。構築遺址公園最為重要的是現場保存展示的觀念,即以遺址及周圍的環境為保護展示內容,使觀眾(遊客)在身臨其境時有所感、有所體驗、有所領悟、達到重溫曆史、增長知識、蕩滌心靈的目的。

遺址公園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遺址保護模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而且通過公園的建設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和弘揚古文明,展示優秀曆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永寧古衛城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充分發掘和利用了地段內在的人文和自然方麵的積極因素,根據現狀進行功能分區,不僅有效保護了遺址,而且也體現了遺址公園的時代氣息,處理好了創新與保護的關係。北京市欲將元大都城垣遺址建成集元代曆史文化的遺址公園,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居民提供開放式旅遊休閑公園。在遺址公園的朝陽段,將防震減災與公園改造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建成全國第一個應急避難場所。安徽的合肥保留了城牆的原址和護城河,連成了一個水麵圍繞的樹木濃密的環城遺址公園,構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西安的漢長安城遺址規模巨大,為了保護其城市格局和曆史環境風貌,將漢長安城規劃建設成全麵展示漢長安文化,具有“原真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的曆史文化遺址性主題公園。《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圓明園的性質為遺址公園,主要是保持圓明園遺址範圍、遺址環境、格局、主要建築遺址、曆史信息和曆史環境的完整性。

目前,我國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的類型:第一類是遺址在園內有所保留的公園,成為公園景觀和內容的一部分。如最近北京新開辟的土城公園,殘留的古城牆結合護城河一起被有選擇的保留在帶狀公園內,但是遺址和它所處的環境本身沒有太多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我國絕大多數曆史園林自身都有成為公園的條件,這種園林,即使建築不存在了,但是建築遺跡和遺存與周圍的曆史環境還是相互依存,與其被賦予的文化內涵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景點或景區,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

2.旅遊景區

由於許多遺址區處於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區作為旅遊景區的一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例如,青島的琅琊台遺址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其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形成集曆史文化、山海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重慶黃山陪都遺址將遺址的修複保護與陳列展覽結合起來,將遺址的保護與建設南山風景區,開展旅遊事業結合起來。充分保護和利用現狀自然生態環境,逐步開發周圍豐富的風景、文物旅遊資源,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形成高品質的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環境。

3.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的建設主要集中在位於城市郊區的遺址區,尤其以墓葬區為主,將陵墓的保護與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相結合,不僅防止了遺址區的水土流失,又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例如,趙王陵地處邯鄲市近郊的荒山禿嶺中,在查清趙王陵的建築規模及文物遺存情況的前提下,從建設陵區生態農林業入手,實現大麵積的森林覆蓋,開辟為邯鄲近郊的森林公園,從而創造更大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3.2 遺址本體保護與利用方式

目前,國內對遺址本體保護展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露天保護展示

露天保護展示主要針對遺址本體規模大、現階段還無法實施其他保護技術措施的遺址。如大型建築的夯土台與建築遺址、城牆遺址、陵墓封土等。對這類遺址目前主要采用的保護與利用方式有:設施圍護――目前多采用欄杆或提示性的簡易護欄。如秦阿房宮前殿遺址西側采用簡易護欄。現狀加固――在維持現狀的前提下,用現代材料及工藝對遺址本體加固,包括施用化學藥劑和物理的遮擋、支撐等,如陝西、新疆等地的夯土遺址,進行過土坯、小青磚、青石砌護加固等。例如唐大明宮麟德殿遺址,在遺址的四周和頂部用青石進行砌護,展示了宏偉磅礴的皇宮台基遺址。

遺址修複――以考古發掘研究的科學資料為依據,用傳統材料及工藝修補複原到一定程度。如交河故城的部分牆體、隋唐洛陽東陽城遺址的應天門東側遺址,進行過此類修複。此類保護與展示措施無法對遺址實行完全意義上的保護,它隻能起到防止人為破壞和延緩自然破壞速度的作用。

2.模擬保護展示

地表模擬展示――在對原遺址采取覆土保護措施後,在原遺址上麵按照原先遺址考古發掘實際保存狀況模擬複原,以保護和展示遺址。如漢長安城內的桂宮遺址,在回填覆蓋考古現場遺跡後,原位置地表模擬表現。此類保護展示方式能較好保護遺址本體。

3.遺址博物館

場館保護展示是對價值特別重大或遺址本體規模不大的遺址采取的一種保護與展示措施。如運用大跨度的鋼架結構,采用玻璃或塑料棚將遺址罩在其內。如半坡遺址部分房址、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等。此類保護展示能夠保護遺址遭受自然界的某些破壞,但遺址本體還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展示過程中的各種人為和環境要素的破壞。

建造遺址博物館的目的是保護文化遺產,並向人們展示。遺址距離人們的現實生活常常是遙遠的、生疏的,需要一定的展示空間和手段使人們對遺址有所認知,博物館展示空間形象與意境的構建是和遺址的曆史環境、文化氛圍息息相關的。人們通過對特定曆史意境的感受而逐步認知。

4.重建

重建的類型一般為基台和建築物,台基大多數是根據考古資料,在遺址上複原重建,如唐大明宮的含元殿遺址。建築物重建比較少,有的是在遺址上,有的是在遺址區以外,例如黃鶴樓在原來的遺址上重建。

5.虛擬展示

三維全景虛擬現實(也稱實景虛擬)是基於全景圖像的真實場景虛擬現實技術,它通過計算機實現全方位互動式觀看的遺址真實場景還原展示方式。使大眾感到就處在現場環境當中,好象在一個三維的窗口中瀏覽外麵的大好風光。

虛擬導覽技術是采用多媒體人機交互界麵和交互信息導航方式,結合地圖導航,將這些現實場景有機的整合為一體,輔以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多媒體元素的全新展示手法。觀眾在瀏覽時一方麵可以體驗所處場景的現場真實環境,一方麵係統全麵的了解該場景相關信息介紹以及所處的位置方位。這樣在一個景區或一個場館中,觀眾就可以輕鬆實現隨意的邊走邊看,在不同的三維場景之間任意漫遊不會迷失方向。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