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大射禮儀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作為同祭祀同等重要的國家大事,軍事活動在古代社會是被公認的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軍事力量強大者,不但可以保家衛國,而且可以開疆拓土,稱霸天下。軍事力量的強大與否,不但被視為國力強大與否的寒暑表,而且被看做評判國君是否賢明的試金石。因此中國曆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大射、講武、田獵、遣將、受降等軍禮,甚至為鼓舞士氣不惜冒著石矢箭雨親臨前線禦駕親征。大射不但被作為貴族實習禮儀整肅軍紀的重要方式,也是選拔陪祭人員的主要形式;講武不但可以顯示皇帝對兵戎大事的重視,更可演練陣法;田獵不僅可獵獲野味,更可實戰演習;遣將、親征、受降更與兵戎戰事直接相關。故而中國古代的軍禮非常繁雜。在此我們通過對文獻資料的爬梳、整理,將其中的一些重要禮儀作一概述。

射,指射箭。大射,是中國古代通過群體性演練射箭,來使參加射箭的人熟悉進退、禮樂的一種大型軍禮。《禮記》認為,射箭的人隻有內心意誌堅定,目標專一,前進、後退,左右轉動合乎禮儀,才能射中目標。因此,通過觀察一個人射箭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德行了。為此,古代天子用射箭來挑選諸侯、卿、大夫、士。諸侯每三年要向天子推薦士人,天子在射宮考校他們的箭術。如被考校者射箭時儀容、動作合於禮,節度合於樂,而且射中靶子的次數多,就可以參與天子的祭祀。如儀容、動作不合於禮,節度不合於樂,而且射中靶子的次數少,就不得參與天子的祭祀。多次參與祭祀的諸侯就能得到褒獎。多次未能參與祭祀的諸侯就要受到斥責。多次得到褒獎的,就可以增加封地。多次受到斥責的,就要削減封地。由此可見,射禮是用來考校諸侯的一種禮儀。因此,諸侯群臣都很重視大射。夏商及此前的射禮已經無法考究,但由於《儀禮·大射》的記載,我們對周代的大射禮儀有較為詳細的了解。

1.1 按大射禮儀規定,如果國君有命令通知射箭,塚宰(丞相之類負責輔佐國君的高級官員)要把這一消息通告給百官,而其他的有關人員也要盡快把這一消息通告給可能涉及的所有人員。

射箭前三天,宰夫(負責執掌治朝法令的人)要命令宰和司馬做好具體的準備工作。射人(主管國家的三公、孤、卿、大夫)射前一天要查看器皿的洗滌情況。司馬要讓量人,用六尺的狸步來測量射箭處到射布的距離和要設置的避箭器具。其中規定:有熊飾的射布距離九十步,有豹、麋飾的射布距離七十步,有犴(ān,是一種塞北野狗)飾的射布距離五十步。在各射布的西邊十步、再往北十步的位置設置避箭器具。接著命令量人、巾車(掌管衣巾、車輛的官吏)設置三張射布。畫有熊飾射布的高度,在豹、麋飾射布的上緣可看到中心鵠(gǔ,射布中心的中心);畫有豹、麋飾射布的高度,在犴飾射布上緣可看到中心的鵠;畫有犴飾的射布離地一尺三寸。左下端的係繩不係。在射布西邊十步、再往北十步的位置設置避箭器具。避箭器具用皮革製成。

樂人在射箭的前一天,在東階的東邊懸掛樂器。

第二天,司宮(負責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吏)在東楹柱西邊旋轉兩個方壺,在方壺南邊放好國君用來盛酒的兩個瓦?(wǔ)和豐(盛放酒樽的器物,形似豆,但低而大)。用細布或細葛布製成巾,把巾連綴在箭上張開,遮蓋住盛酒器,巾上放勺,再用垂下的巾撩起蓋在勺子上。給出身庶民的做官人在豐的南邊朝北放置兩個圓壺。在畫有熊飾射布的避箭器具東北放兩壺沙酒。在東階東南方放洗,壘和水放在東邊。圓形竹器放在洗的西邊,靠南陳設。在它的北邊朝西放一個盛飯的圓形竹器。又在唱靶人的酒樽西北放洗,水在洗的北邊。圓形竹器在洗的南邊,靠東陳設。小臣在東階上為國君鋪席,席頭朝西。司宮在室門西邊為主賓鋪席,席位朝南。卿的席在主賓的東邊,以東邊為尊位。小卿的席在主賓西邊,以東邊為尊位。大夫的席位挨著小卿,也以東邊為尊位,如果有麵朝東的席,就以北邊為尊位。樂工的席在西階的東邊,以東邊為尊位。各小國國君的席鋪在東階上西邊,麵朝北,以東邊為尊位。百官的飯食由膳宰屆時分送到各自的席位上。

射人向國君報告一切準備齊備後,國君登堂,麵朝西在席位上就座。

庭中奏起《肆夏》樂曲。主賓從西階登堂,主人(指代替國君充當獻酒主人的宰夫)跟隨著他。主賓站在右邊,麵朝北。主人登堂,兩次行拜禮,主賓回拜兩次。主人下堂洗觚(飲酒用的酒器),麵朝北站在洗的南邊。主賓下堂,麵朝東站在台階西邊。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答話。主人麵朝北洗手,坐下拿起觚洗刷。主賓稍進前,辭謝洗觚。主人坐下把觚放到圓形竹器裏,站起來回答。主賓返回台階西邊。主人洗觚結束,主賓拱手行禮,然後登堂。主人登堂,主賓拜謝洗觚。主人在主賓右邊放下觚回拜,然後下堂洗手。主賓下堂,主人辭謝主賓下堂,主賓回答。洗手完畢,主賓拱手行禮登堂。主人登堂,坐下拿觚。拿巾人舉起巾,主人斟酒,拿巾人蓋上巾。主人把勺放在巾上。拿巾人把垂下的巾撩起蓋在勺上。在主賓席位前獻給主賓,主賓在西階上行拜禮,在席位前接過觚,返回原位。主人在主賓右邊替主賓送上觚行拜禮。宰胥進獻幹肉、肉醬,主賓登上席位,庶子擺放盛有牲體的俎(zǔ,是一種專用來盛放牲體的祭祀禮器。一般用青銅製成,也有木製漆飾的)。賓主坐下,左手拿觚,右手拿幹肉、肉醬,把觚放在祭物右邊,站起來取肺,坐下行絕祭,嚐肺。站起來把肺放到俎上,嚐酒,走下席位,坐下放觚,行拜禮,告訴說“味道鮮美”,拿觚站起來。主人回拜。音樂終止。

主賓拿著空觚下堂。主人下堂,洗手,洗象觚(形狀似象的飲酒器),登堂斟酒,麵朝東北獻給國君。國君行拜禮接過象觚,然後奏《肆夏》樂曲。主人從西階下堂,宰胥從左邊房中進獻幹肉、肉醬,庶子從西階登堂,擺放盛有牲體的俎。國君祭,庶子輔佐把肺交給國君。國君站著把酒喝完,坐下放象觚,行拜禮,拿著象觚站起。主人回拜,音樂終止。主人登堂接過象觚,下堂把它放到圓形竹器裏。

小臣在東階下請國君命定進獻酒觶(zì,似樽但比樽略小的一種酒器)的人。國君命令從長者中挑選。小臣讓下大夫二人獻觶。獻觶人在東階下都麵朝北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回拜。獻觶人站在洗的南邊,麵朝西以北邊為尊位,依次進前洗手,洗角觶,從西階登堂,依次進前從方壺中斟酒,在西楹柱北邊交錯。獻觶人下堂到東階下放下觶,先行兩次拜禮,接著行稽首禮,然後拿著觶站起。國君回拜。獻觶人坐下祭酒,接著把酒喝完站起來,再坐下放觶,兩次行拜禮,接著行稽首禮,然後拿著觶站起。國君回拜兩次。獻觶人拿著觶在洗的南邊等待。小臣請國君定獻觶人。如果命二人都獻觶,那就依次進前,把觶放到圓形竹器裏,在東階下都麵朝北,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回拜。獻觶人洗象觶,登堂斟酒,依次進前坐下,把象觶放到祭物的南邊,以北邊為尊位。獻觶人下堂到東階為國君送上象觶,並兩次行拜禮,一次行稽首禮。國君回拜。獻觶人退回到門右的原位。

主人洗觚登堂,在西階上獻給大夫。大夫登堂,行拜禮接過觚,主人為其送上觚行拜禮。大夫坐下祭酒,站著喝完酒。主人接過觚,大夫下堂,回到原位。胥宰在洗的北邊向主人進獻幹肉、肉醬;向大夫們敬酒都敬遍,接著進獻幹肉、肉醬。如果有麵朝東的,那就以北邊為尊位。鋪席完畢,傳命人讓大夫登堂,大夫們都登堂就席。

然後在西階上稍東的地方為樂工鋪席。小臣引導樂工進入。樂工六人,四人鼓瑟。仆人正(主管仆人之小吏)空手扶助大師(掌管六律陽聲和六同陰聲,使陰陽六聲相交合。大射儀時帶領鼜(qì)人唱歌作為射樂的節奏的人),仆人師(仆人樂師)扶助少師(大師的屬官,主管教習敲擊、吹奏各種樂器),仆人士(仆人中的上士)扶助上工(高級演奏人)。大師和少師、上工都下堂站在西邊的鼓北麵,眾樂工伴隨在後邊,然後吹奏《新宮》三節。吹奏結束,大師和少師、上工都在東邊土壇的東南方,麵朝西坐下。

傳命人在東階下請國君立司正(負責測定正中位置)。國君同意,傳命人於是就充當司正。司正到洗前,洗角觶,麵朝南坐下,放角觶,然後站立在中庭。司正登堂到東楹柱東邊接受國君的命令,在西階上,麵朝北命令主賓和各公卿大夫。國君說:“按我的命令使各位安坐。”主賓、各公卿大夫都回答說:“是。怎敢不安坐。”司正從西階下堂,麵朝南坐下取觶,登堂從方壺中斟酒,下堂麵朝南坐下放觶。站起向右轉身,麵朝北嚴肅恭敬地站立。然後坐下取觶站起,再坐下,不祭酒,把酒喝完。放下角觶,站起來,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向左轉身,麵朝南坐下取觶,洗觶,麵朝南把角觶放回中庭,麵朝北站立。

1.2 司射(負責安排具體的射禮儀式)到更衣的地方,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拿著弓,在弓把外夾持四支箭,箭頭在弓把中部位置,右手大拇指鉤弦。司射在東階前對國君說:“請主持射禮的官行射禮。”接著報告說大夫和大夫為耦(二人一組),不足由士侍候大夫。於是就到西階前,麵朝東,向右回頭命令屬吏拿射箭器具。士和梓人(木匠)從北階登堂,在兩根楹柱中間測量尺寸,或用紅色或用黑色畫出兩個一橫一豎垂直交叉的標誌(在射箭站立的地方,兩個射箭位置中間的寬窄距離要能放一張弓)。射正(主管射禮的官員)到場。畫好標誌以後,士和梓人從北階下堂。司宮打掃畫標誌的地方,完工後,從北階下堂。太史(掌管建立邦國的六典、八法、八則)在準備設置中的位置西邊,麵朝東等待著執掌自己的政事。司射麵朝西告訴太史說:“國君射畫有熊飾的射布,大夫射畫有豹、麋飾的射布,士射畫有犴飾的射布。射箭人射中的不是自己應射的射布,射中也不算。地位卑微的人和尊貴的人結為一耦,與尊貴的人同射一個射布。”太史應允。接著比配三耦。三耦(三個不同類別的二人射箭小組)在更衣地方的北邊等待,麵朝西以北邊為尊位。司射命令上射(一耦中的尊者)說:“某人侍候您射箭。”命令下射(一耦中位次稍次於上射者)說:“您和某位射箭。”命令完畢,接著命令三耦到更衣的地方取弓箭。

司馬正命負侯人拿著羽旗背對射布,負侯人都到射布前拿著羽旗背對射布等待著。司射到更衣的地方,讓上耦射箭。司射返回原位。上耦走出更衣的地方,麵朝西拱手行禮,前行,上射在左邊,同時前行。對著台階麵朝北拱手行禮,到達台階拱手行禮。上射先登上三階台階,下射跟隨他在一級台階。上射登堂後稍向左移步,待下射登堂後,上射拱手行禮。兩人同時向東行進。兩人都對著畫有標誌的射位麵朝北拱手行禮,到達射位拱手行禮,兩人都用左腳踩射位,轉身看著射布中心,兩腳合並等待。司馬正到更衣的地方,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接著拿弓,右手夾持箭。從西階登堂,到達左邊的射位,站在兩個射位中間,左手拿著弓把中部,右手拿著弓的末端,麵朝南舉弓,命令負侯人離開射布。負侯人把羽旗交給唱靶人,退後站立在西邊。唱靶人和他一起等待著。

司馬正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拿著弓,右手夾持弓弦,同司射在台階前身體左邊相交錯,從西階登堂,從右邊的射位走到後邊站在兩個射位中間,麵朝西南向下推弓命令取箭。負侯人像原先一樣應答,都走近射布,拿著羽旗背對射布等待著。司馬正從西階下堂,麵朝北命令擺放插箭器具,小臣師擺放插箭器具,司馬正麵朝東,用弓作為指數的工具。小臣坐下,把箭放到插箭器裏,箭的末端朝北。司馬正坐下,四支地數完箭。如果箭不夠,司馬正再露出左臂,拿弓登堂命令取箭,和原先相同,說:“箭沒取盡。”然後再去找箭,把找來的箭插到插箭器裏,完畢。司馬正進前坐下,把箭左右分開,站起來返回原位。

司射接著命令三耦各和自己的射耦交替取箭,都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拿著弓,右手夾持弓弦。一耦出來,麵朝西拱手行禮,對著插箭器具麵朝北拱手行禮,到達插箭器具拱手行禮。上射麵朝東,下射麵朝西。上射拱手行禮,進前坐下,把弓南北方向放,右手手心向上從弓上取一支箭,和弓把中部合並在一起。站起來使箭翎和弓把朝同一方向,同時向左轉身,再向右轉身,麵對相反的方向拱手行禮。下射進前坐下,把弓南北方向放,右手手心向下從弓上取一支箭,和弓把中部合並在一起。站起來,使箭翎和弓把朝同一方向,同時向左轉身,再向右轉身,麵對相背的方向拱手行禮。已經交替取完了箭,把四箭合並使它平齊。同時夾持四箭,兩人都向內轉身,麵朝南拱手行禮。到達插箭器具南邊,都向左轉身,麵朝北拱手行禮,腰插三箭,兩指夾持一箭。拱手行禮,和射耦向左轉身,上射在左邊。退下的人和前進的人,身體左邊交錯,相互拱手行禮,轉身返回,在更衣的地方放下弓箭,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護袖,穿好上衣,返回原位。三耦交替取箭,直到射完為止。

1.3 主賓下堂,在堂的西邊取弓箭,各公卿到更衣的地方,挨著排在三耦的南邊。國君將要射箭,司馬正就命令負侯人都拿著羽旗背對射布等待。司馬正返回原位。隸、仆打掃候道。司射去掉撲,到東階下向國君報告說:“應當射箭了。”國君應允。司射到西階的東邊向主賓報告,接著插撲,返回原位。一名小射正(司射屬吏,負責一些具體事務)從東邊的土壇上拿取國君的扳指和皮製護袖。一名小射正從屬吏手中接過弓,拂去弓上灰塵。兩人都等候在東堂。國君將要射箭,主賓下堂到堂的西邊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拿著弓,腰插三箭,兩指夾持一箭,從西階登堂,先等待在射位北三尺的地方,麵朝東站立。司馬登堂命令離開射布,和原先一樣。從右邊射位的南邊轉身,然後下堂。放下弓,返回原位。國君走近射位,小射正用笥(sì,用竹、葦編製的盛衣物的箱子)捧著扳指和皮製護袖,大射正拿著弓,跟隨國君來到射位旁。小射正坐下把笥放在射位的南邊,接著用巾撣拂,取扳指,站起來。輔佐人放扳指和紅色皮製的食、中、無名指的指套。小臣正佐助袒衣,國君露出紅色上衣。袒衣完畢,小臣正退回東堂等候。大射正拿著弓,用衣袖撣拂弓把上下彎曲處,上邊兩次,下邊一次。左手拿著弓把中部,右手拿著弓的末端,把弓交給國君。國君親自試試弓的強弱。小臣師用巾向裏撣拂箭,把箭接連不斷地交給國君。大射正站在國君的後邊,把箭的運行情況報告國君。(“下”是“沒射到”,“上”是“超過”,“左右”是“射到了旁邊”)國君射完,大射正接過弓等待,國君和主賓交替地射,把四支箭射完。國君射完箭,小臣師拿著巾退返原位,大射正接過弓,小射正用笥接過扳指、皮製護袖,退回放到東邊的土壇上,回到原位。大射正退返回司正的位置,小臣正輔佐國君穿好上衣,國君就席,司正用君命使主賓登堂。然後卿大夫接著射箭。

1.4 各公卿到更衣的地方取弓箭,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拿著弓,腰插三箭,兩指夾持一箭,出來,麵向西拱手行禮,行禮如同三耦登堂射箭一樣。射完後下堂,和三耦一樣到更衣的地方放下弓,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護袖,穿好上衣,返回原位。眾人都接著射箭,放籌碼都和原來一樣。射完以後,放籌碼的人就拿著剩下的籌碼到東階下麵朝北向國君報告說:“上、下射都已射完。”返回原位,坐下把剩下的籌碼放到中的西邊,站起來等候放籌碼。

司宮為射布擺放兩壺沙酒,在這兩壺酒的西北方放置洗,圓形竹器放在洗的南邊。宰夫的屬吏進獻幹肉、肉醬,庶子(掌管諸侯、卿、大夫除嫡子外的庶子教養的官)擺放盛有牲體的俎。唱靶人左手拿散爵,右手祭幹肉、肉醬、牲體,兩手祭酒。祭完後,唱靶人走到西邊個(射布左右伸出的部分)的西北方三步遠的地方,麵朝東,擺放好幹肉、肉醬、牲體,站著把酒喝完。司馬師(主管司馬所屬官吏教養的官吏)接過空散爵,洗散爵,獻給隸、仆、巾車和唱靶人,如同獻給服不一樣。獻完後,司馬師接過空散爵,把它放到唱靶人的圓形竹器裏。唱靶人拿著幹肉、肉醬,庶子拿著俎跟隨其後,把幹肉、肉醬、俎擺放到避箭器具稍南的地方。服不再次背向射布等待著。

司射到台階西邊,去掉撲,到堂的西邊放下弓,摘下扳指,脫下皮製護袖,穿好上衣,走到洗前,洗觶,登堂斟酒,然後再走下堂,走到放籌碼人的位置稍南的地方獻給他。司射進獻幹肉、肉醬、牲體,行祭。唱靶人走到祭物右邊,麵朝東,行拜禮,接過散爵,司射麵朝北,為送上散爵行拜禮。放籌碼的人走近祭物坐下,左手拿散爵右手祭幹肉、肉醬,站起來取肺,坐下祭肺,接著祭酒。站起來走到司射的西邊,麵朝北站立著把酒喝完,喝完後不行拜禮。司射接過空爵,把它放到圓形竹器裏。放籌碼的人稍靠西,避開祭物,返回原位。司射到堂西露出左臂,套上扳指,穿上皮製護袖,接著取弓,夾持一支箭,走到台階西邊,插撲,返回原位。

司射仍舊夾持一箭,像原先一樣讓人射箭。一耦像原先一樣拱手行禮,登堂。司馬登堂,命令負侯人離開射布,負侯人答應。司馬下堂,放下弓,返回原位。司射和司馬在台階前交錯,司射把撲倚放到台階西邊,然後走到東階下,麵朝北,向國君請求用樂曲作限製動作節奏的標誌。司射返回台階西邊,插撲,麵朝東命令樂正(主管演奏中的音律節奏的小官)說:“國君命令奏樂。”樂正說:“是。”司射接著走到堂下,麵朝北看著上射說:“不和鼓樂節拍相應,不放籌碼。”上射拱手行禮,司射返回原位。樂正命令大師(具體主持演唱的高級樂工)說:“演奏《狸首》,間隔如一。”大師不站起來,答應了。樂正返回原位。樂工演奏《狸首》,三耦射箭。三耦射完後,主賓像先前一樣,站在畫有十字標誌的射位上等待國君。國君在樂曲奏起以後走近射位,接連不斷地射箭,不按樂曲的節拍射箭。其他如同初射的禮儀。

射箭完畢,如同先前一樣行禮。主賓就席。各公卿大夫、眾射箭人都和先前一樣,接著射箭,放籌碼。射完後,走下堂,返回原位。放籌碼的人拿著剩下的籌碼進前報告說:“上、下射都已射完。”

1.5 司馬登堂命令取箭,負侯人答應。司馬下堂放弓,返回原位。小臣放下箭,司馬師四支地數,都和原先一樣。司射放下弓,和原先一樣查看數籌碼。放籌碼的人把勝方或相等的情況,像原來一樣報告,返回原位。

司射命令擺放豐,並和原先一樣在觶中斟上酒。接著命令獲勝的一方拿著能射的弓,不勝的一方拿著不能射的弓,和先前一樣,登堂喝酒。喝完酒後,同原先一樣撤去豐和觶。

主人洗觶,斟酒,在西階上獻給士,士中的長者登堂行拜禮,接過酒觶,主人為送上酒觶行拜禮。士坐下祭酒,站著喝酒,喝完後不行拜禮。其他士不行拜禮,坐下祭酒,站著喝酒。接著在觶的南邊進獻給司正和射人,麵朝北以東邊為尊位。司正站在尊位,向士人普遍獻酒。已經受獻酒的士站在東邊,麵朝西以北邊為尊位。接著向士進獻酒。祝史、小臣師也在靠近他們的位置進獻。主人走近庶民中做官的人的酒樽向他們敬酒,庶民做官的人不行拜禮,接過酒觶,坐下祭酒,站著喝酒。主人拿著空觶,把它放到圓形竹器裏,返回原位。

如果國君命令說:“再次射箭。”那麽就不向庶子獻酒。司射命令說:“想射的人可以射箭。”卿大夫都下堂,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回拜。射出一箭,射中三張射布中的哪一張都算射中。

不計爵(是一種形狀像雀,能裝一升酒的酒具)數的喝酒開始。士有拿國君酒爵的,有拿卿大夫酒爵的。如果拿了國君的酒爵,要斟酒進獻給國君,國君不行拜禮接受。如果拿了卿大夫的酒爵,國君命令賜予某人酒,就要進獻給某人。接受賜予的人站起來接過酒爵,走下席位,在席位西邊放下爵,先行兩次拜禮,再行稽首禮。國君回拜兩次。接受賜爵的人拿著爵就席坐下,等國君喝完酒以後再喝。拿國君酒爵的人,接過國君的酒爵,斟好酒,放回到國君席前祭物的南邊。接受賜爵的人站起來,把酒爵交給拿卿大夫酒爵的人。最後接過酒爵的人站起來,在西階上向士敬酒。大夫不行拜禮把酒喝完後,再給爵中斟上酒。士不行拜禮,從大夫手中接過酒爵,大夫就席。士人也如此依次斟酒,勸酒。國君如有命令撤去遮蓋酒壺的巾,主賓及卿大夫就都下堂,在西階下麵朝北以東邊為尊位,兩次行拜禮,行稽首禮。國君命令小臣辭謝,國君回拜,大夫們都避開,接著登堂返回原位都坐下。士在西階上結束勸酒,如同原來一樣。歌唱、吹奏,歌吹交替,合奏無數次。

夜晚,庶子在東階上拿著火燭,司宮在西階上拿著火燭,甸人(負責耕種籍田,按照規定進獻穀類的人)在中庭(從門到堂的院落)拿著大火燭,門人(負責守門的人)在門外拿著大火燭。主賓已有醉意,麵朝北坐下拿取進獻的幹肉下堂。主賓拿著幹肉在門內屋簷處賜予管鍾鼓的人,接著出門。卿大夫都出門,國君不送行。國君進入時奏《驁夏》樂曲。

1.6 大射禮儀在秦漢以後很少有專書記載,隻有《宋史》將這一禮儀列入嘉禮中,到明代編寫《明集禮》、《明會典》時,又把這一禮儀開始列入軍禮中。按上述兩部書記載,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時與群臣議定大射禮儀,並規定:凡是舉行郊、廟祭祀禮儀的時候,都必須先行舉行大射禮儀。屆時,工部要負責製造好射侯等各種應用的器具,而且規定射鵠(箭靶的中心)要分七類。天子用虎鵠、皇太子用熊鵠、親王用豹鵠,並都用五彩塗抹。文武官一品、二品用豹鵠,但隻用四彩塗抹。三品至五品文武官員用糝鵠,並用三彩塗抹。六品至九品官員用孤鵠,塗二彩。文武官子弟及士人、百姓中的優秀人才參加射禮,要用布鵠,且不塗色彩。射箭的時候,要把一種為執旗人、收集箭支的人準備的,名叫“容”的遮蔽物放到鵠的右邊,作為他們蔽身的擋箭牌。隨後要布置好射中五皮。其中的樹中供天子大射時使用,閭中供天子在宴飲射箭時使用。虎中,供皇太子和親王使用。兕中,供一品至五品文武官員使用。鹿中,供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員及官僚子弟、士民中的優秀人物使用。

除了預備上述各種器物之外,為使大射儀有秩序地進行下去,還要設置各類職責各不相同的人員負責射儀中的各項事務。其中要設置司正官兩名,負責檢驗參加大射禮儀的人的尊卑品級及體力強弱情況,並按兩人一組的方式對所有參加大射禮儀的人員進行編組。而射箭人是否射中或射中的程度怎樣,由兵部官員負責記載。設置司射官兩名,一般由射術比較高明的武官充任,他們要先各拿強弓進行示範性的射鵠,以此來鼓舞眾人的士氣。設置司射器官兩名,負責分辨弓力的強弱,並按強弱不同把弓分為三個等級,然後根據參加大射禮儀的人員體力的強弱不同,分別授給他們不同的弓,這兩名人員一般由工部選擇推薦。設舉爵者一名或數名,負責把倒滿馬奶的爵送給射中的人喝,這些人員一般由光祿寺的官員充任。設請射者數名,負責確定參加射禮的人的射箭次序,一般由侍儀司的官員充當。又設引禮官二人,負責引導文武官員的進退,一般由侍儀司的舍人充任這一職務。此外還要布置侍獲者若幹人,負責收集射出的箭支,並把箭支統一交給負責管理各種器具的司射器者,這一職位一般由仆人、徒隸之類地位低賤的人充任。與此同時還要設置六名掌旗人,他們一般都站在擋箭牌後,手拿五色彩旗,通過舉不同顏色的旗子來宣告射箭的結果。如果射中,就要舉起紅旗揮動,如中彩,就要舉起彩旗揮動。偏西,舉白旗,偏東,舉青旗。超過了箭靶的中心,就舉黃旗,沒有達到箭靶的中心,舉黑旗。這些舉旗人都由軍士充任。

為了使各類人,特別是各級文武官員都熟悉射禮,不至於在官場中弄出更多的笑話來,明王朝還特別規定:國子學及各郡縣的生員(學生)都必須學習射箭,並且把大射禮的各項儀式明令頒布於天下。因此各地各級官府和學校都要在舉行重大活動前仿照大射禮儀舉辦射儀。這些儀式與真正的大射儀相比來說,禮節略有減省,開始時射程是三十步,以後逐漸累加,到九十步為止,每次每人要射四支箭,每次以兩人為一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