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0世紀文學之父卡夫卡

在世界文學史上,作為一個文學大師,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極為罕見的不是本國或本民族的代言人,而且似乎也不是什麽“時代的良心”。他在身份認定上的矛盾性與特殊性,使得他注定沒有皈依之所:他是奧匈帝國的臣民,卻生長在捷克的布拉格,又曾在一家意大利保險公司做小職員。他的母語是德語,血統卻是猶太人,但他終生與猶太人的生活、宗教和習俗又保持著非常大的距離。他隻能帶著曖昧的身份幽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裏,關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個體在一個異質的世界麵前的孤獨、不適與絕望。而正是這些,成就了他不朽的文學成就,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等並稱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

卡夫卡的一生,平凡而短暫。他於1883年7月出生在當時奧匈帝國的布拉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兄妹四人,他是長子。父親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猶太籍百貨批發商人,專橫、粗暴,是家庭中的一個“暴君”。卡夫卡中學畢業後,一度學過文學和醫學,但不久迫於父命,不得已進布拉格德語大學攻讀法律,取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法院實習一年,後即在一家意大利保險公司工作。自1908年起直到1922年因病離職為止,他始終在一個半官方的工人工傷事故保險所任職。平生足跡也隻到過鄰近的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一些城市。卡夫卡自1917年開始咯血,從此患上了結核症,身體羸弱,至1924年6月病逝於維也納郊外的基爾林療養院,6月11日葬於布拉格斯特拉施尼茨猶太公墓,隻活了短短四十一歲。他曾三次訂婚,又三次主動解除婚約,始終沒有建立自己的家庭。隻是在他去世前半年,與一位名叫多拉·迪曼特的希伯萊語女教師以同居方式一起生活,陪伴著他直至離開人世。

卡夫卡是一位勤奮的業餘作家。他自幼喜愛文學,閱讀和研究易卜生、斯賓諾莎、尼采、克爾凱郭爾及達爾文等人的文學和哲學著作。大學讀書時就開始文學創作,並常與同學、摯友馬克斯·布洛德參加布拉格的一些文學活動。1908年就業,至1922年因病重離職療養,十多年間利用業餘時間寫出了數十篇短篇小說,《審判》《城堡》和《美國》三部長篇小說以及日記、書信,不下幾百萬言。作為一個長期患病而又沒有固定職業的人來說,卡夫卡無疑是一位勤奮的業餘作家。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氣氛陰鬱、神秘,情節離奇荒誕,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隔絕、陌生、不可理解,無所不在的人的異化成了他著意闡發的一大主題。在代表作《城堡》中,他把這種人生的荒誕感發揮到了極致。名義上的土地測量員K在一個雪夜長途跋涉來到城堡前,希望見一見城堡的主人,或許還能得到許可在此成家立業。但從他到達城堡管轄的村莊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就注定了:盡管他作了種種努力,甚至還能和城堡建立某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取得部分成果,但他至死也不可能踏進城堡一步。

評論者對他所構築的城堡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象征了資本主義社會強大的國家機器,有的說是代表了猶太教中神的一種現身方式:寬恕。我們同時還可以將其視作一個有關寫作的巨大隱喻,借著孤獨,卡夫卡能夠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接近它,因為它完全來自他個人,也僅屬於他個人;他的所有主人公都不過是他的一個化身,他們或者叫K,或者叫卡爾,或者名字的構詞方式與卡夫卡相同,都生活在一個粗暴的父親或類似父親形象的陰影之下,都“害羞、膽怯、懦弱而善良”,卻勇敢地為進入與虛無作無望的纏鬥。

在西方,卡夫卡大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受到世人矚目的。卡夫卡生前幾乎默默無聞,他的作品隻有極少數是在他生前發表的。他的第一部小說集《觀察》,第一版共印了八百冊,五年後還有一大半積壓在倉庫裏。卡夫卡自己說,在布拉格一家著名的書店裏,幾年來共售出了十一冊書,“其中十冊很容易找到買主,因為是他自己買的,不過,他一直想知道究竟是誰買走了那第十一冊。”1963年,當卡夫卡八十周年誕辰的時候,他的故鄉舉行了國際性的卡夫卡學術討論會,會議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沒有人能提出全盤否定卡夫卡的理由了”。這以後卡夫卡便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作家。德國著名作家托馬斯·曼便“將出自卡夫卡深沉的筆觸之下的作品列為最值得一讀的世界文學名作”。黑塞說:“我相信,卡夫卡也將永遠屬於那樣一些人物之列:他們創造性地,盡管是充滿痛苦地表達出了偉大變革的預感。”卡夫卡研究隨即也就變成了西方的一門“顯學”。他的作品不僅成為一門新的學科的研究對象,而且在大學裏被列為最熱門的選修課之一。卡夫卡被譽為“20世紀最優秀作家之一”“傳奇英雄和聖徒式的人物”,被有些人認為“他與我們時代的關係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亞、歌德與他們時代的關係”。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征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由於卡夫卡作品的風格、體裁總是那麽沉重、累贅,氣氛總是夢魘似的,主題總是那麽無法解除的苦痛,這一切深深地影響了西方現代文學。他的作品被視為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以來的存在主義思想體係在藝術創作中的體現,他所揭示的現實的荒誕、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無望、苦痛、孤獨感,以及他所運用的藝術手法,激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歐洲興起的“荒誕派戲劇”、法國的“新小說”和在美國出現的“黑色幽默”小說等文學流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