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六、一夫當關袁崇煥

個人檔案

姓名:袁崇煥

字:元素

生卒:1584―1630

享年:47歲

諡號:襄湣

名言:諸君蘸墨懸相待,不是鐃歌即挽歌。袁崇煥像

袁崇煥,明末著名軍事統帥。本為進士出身,官居知縣,身為文官,卻勇武知兵,後任兵部職方主事。後金南侵,明廷上下相顧失色,唯有袁崇煥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在他的帶領下,明軍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數年間,袁崇煥一夫當關,數十萬清軍兵馬不得前進一步。連乾隆皇帝都稱讚說:“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

急國難挺身請令受危命關外監軍

袁崇煥,廣東東莞人,祖籍廣西梧州藤縣。萬曆四十七年(1619),袁崇煥進士及第,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縣知縣。袁崇煥學的是“四書”、“五經”,做的是文官,但他的誌趣卻在軍事方麵。他自幼酷愛閱讀兵書,研習兵法,且為人慷慨豪爽,頗具膽略,大有武將之風。任知縣期間,每每遇到告老還鄉的將官或退役返鄉的老兵,袁崇煥都要與他們討論北方邊塞軍隊的設防、訓練、作戰等情況。他認為自己是治理邊境之才,時刻準備到邊塞任職。

天啟元年(1621)冬,袁崇煥獲準進京朝覲。他將自己在福建獲得的荷蘭紅衣大炮運去,同時挑選了幾名炮手隨同入京。見到熹宗後,袁崇煥便向皇帝建議仿製這種大炮。熹宗欣然同意,將這種炮命名為“紅夷炮”,並於次年開始試製。

天啟二年(1622)正月,袁崇煥以在軍事上有過人之才被朝廷破格擢升為兵部職方主事。其時,熹宗不喜政事,隻好嬉遊,尤其喜歡製造木器,整日沉迷於木工製作,無心理朝,政事全由宦官魏忠賢處理。魏忠賢遂趁機專權,結黨營私、無惡不作,明廷的邊境防務也日漸廢弛。而此時,已經統一了女真族建立了後金政權的努爾哈赤,正時刻伺機進攻明朝。

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升任兵部職方主事不久,東北局勢惡化。守衛廣寧(今遼寧北鎮)的明軍難以抵擋後金的攻勢。在此危急時刻,守將王化貞竟棄城逃入山海關,致使寧遠(今遼寧興城)以北全部陷落。明廷聞訊,大為驚懼。因為山海關是北京門戶,萬一失守,後果將不堪設想。朝廷遂決定派得力幹將扼守山海關。但此時朝中卻無人敢於應戰。朝野上下一片恐慌。

袁崇煥單人獨騎悄悄趕到山海關,認真考察了當地的情況。幾天之後,他回到朝中,向熹宗詳細介紹了關上的情況,並且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踞守此。”廷中重臣正束手無策,聽了他這番豪言壯語,很佩服他的膽識,於是一起保奏。

朝廷見袁崇煥果斷自信,忠心可鑒,當即升袁崇煥為按察使司僉事,派他到山海關外監督軍事,並撥庫銀20萬兩令他招集潰散的士兵。臨行前,袁崇煥給親友們留了一首詩,以表達自己與邊塞共存亡的決心。其中兩句是:

諸君蘸墨懸相待,不是鐃歌即挽歌。

當時,關外已經全部被哈喇慎各部族所占,袁崇煥駐守關內。不久,這些部族歸附明朝,經略王在晉便命袁崇煥移師,駐紮中軍前所,監督參將周守廉、遊擊左輔兩軍,管理和安置關外70裏前屯一帶的遼東逃難百姓。接到命令,袁崇煥當夜就動身了,他在荊棘叢生、虎豹時常出沒的荒山野嶺中走了半夜,黎明前趕到了前屯城。城中將士見他竟敢隻身夜走荒山,無不佩服他的膽量,更被他一心挽救危局的熱情所感動。王在晉也看出他是個傑出的邊才,對他非常器重,不久將他提升為寧(遠)前(屯)兵備僉事。

天啟三年(1623)九月,新任經略孫承宗命袁崇煥和大將滿桂到寧遠駐防。寧遠地勢險要,可城牆隻築了十分之一,且高度和厚度都不夠。一到那裏,袁崇煥立即組織修城。第二年工程完工,寧遠成了一座可以堅守的前線要塞。

袁崇煥善於帶兵,軍紀非常嚴明。他常常教育士兵要愛國愛民,勇敢殺敵,部下將士也都樂於在他的指揮下出力守禦。寧遠的防禦鞏固之後,關外流亡的老百姓都集中到這裏,許多商人也隨之而來。袁崇煥又采取保護生產,安定人民生活的種種措施,受到當地軍民的一致擁護。不過一年的工夫,寧遠由一個荒涼少人的地方,變成了關外第一軍事重鎮,工商業也相當繁榮,被人們譽為“關外樂土”。次年,袁崇煥因防守有功,被升為右參政,職責是分守“寧(遠)前(屯)道”。

天啟五年(1625)年,孫承宗因不肯向魏忠賢行賄而被調離。魏忠賢的黨羽高第為遼東經略。高第懦弱無能,膽小如鼠,認為關外之地難以把守,決意將關外全部守軍撤進山海關。袁崇煥拒不從命,堅決表示:“我的官職是寧前道,要死就死在這裏,決不撤退!”但高第最終還是把寧遠以北錦州、杏山、鬆山等地的駐軍,全部匆匆撤到了山海關以內。當地老百姓又一次遭受了流亡的痛苦。

敢戰敢勝捷寧錦為國為民假議和

之前,因為孫承宗與袁崇煥等人的精心備邊,後金軍一直找不到南下的機會。明廷現在竟然自己更換經略,撤除了錦州一帶的防衛,努爾哈赤大為驚喜,認為攻明的時機已經成熟。天啟六年(1626)正月,努爾哈赤親率大軍13萬,西渡遼河,正月二十三日兵臨寧遠。而此時,寧遠守軍隻有萬餘人!

麵對即將到來的後金軍,袁崇煥決定采取堅壁清野,集中全力保衛寧遠的對策。他把城外居民和糧食全部移入城內,並當即召集全體將士,誓師死守寧遠,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誓師之前,袁崇煥用鮮血寫了一篇告文,讓將士傳閱。他甚至向士卒下拜,以激起將士們的忠義之心。在他的激勵下,全軍上下人人熱血沸騰,決心死戰。當地老百姓也紛紛拿起武器,要求參加戰鬥。同時,袁崇煥在全城實行宵禁,又分別命人在城中盤查奸細,以絕後患。此外,袁崇煥還行文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關守將楊麒,告訴他們,凡有將士逃到那裏,一律斬首。

正月二十四日,後金軍大舉進攻寧遠。袁崇煥登城指揮。後金兵一貫善於爬城,但這次搶登城頭卻失敗了。原來,袁崇煥在前一天就下令兵工用水潑在城牆上。當時正值嚴冬,水一潑上去就結成了堅冰,爬城的後金兵都滑了下來。敵兵又使用撞車、雲梯來攻,城的一角被撞塌,情況十分危急。袁崇煥身先士卒,搬運石塊堵塞缺口,不料左臂被敵箭射中,立時,血染透戰袍。他迅速撕裂戰袍包紮傷口,繼續指揮作戰。城上軍民同仇敵愾,鬥誌高昂,箭和檑石像雨點般發射下去。後金軍雖然死傷不少,但仍然不肯退卻。

努爾哈赤見硬攻傷亡太大,就變換戰術,命令一隊士兵頂著盾牌,運動到城牆腳下挖掘地道,企圖通過地道攻進城內。這支盾牌軍上陣後,明軍的弓箭、檑石一時都失去了威力。袁崇煥於是命令發射早已備好的荷蘭大炮。這種大炮有極強的殺傷力,每一發炮彈都能殺傷大量的後金士兵。一向靠弓箭、刀矛作戰的後金士兵從未見過這樣的武器,一時驚慌失措,四散逃匿。寧遠城四周一片曠野,在大炮的轟擊下,後金士兵人馬慌亂,無處藏身,很快就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努爾哈赤見傷亡太大,隻好敗退下去。

次日,努爾哈赤調整部署,再次組織全部人馬,兵分四路,重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拿下寧遠城。袁崇煥命令設置在城牆四周的大炮全部投入戰鬥,哪裏敵軍多,就向哪裏開炮。這些炮手都是袁崇煥從福建精選而來的,炮打得又快又準。在明軍猛烈的炮火下,後金兵損失慘重,四員大將當場陣亡,努爾哈赤也被打成重傷。見大勢已去,努爾哈赤下令退兵。袁崇煥立即率領一部將士從城中殺出,乘勝追擊30餘裏。此役明軍大獲全勝,殲敵1萬餘人。後世稱之為“寧遠大捷”。

起初,努爾哈赤率大軍圍攻寧遠時,朝廷內外都認為寧遠必失無疑。然而沒過幾天,袁崇煥的報捷文書傳到北京,滿朝文武驚喜異常,無不讚揚袁崇煥禦敵有方,功勳卓著。熹宗於是立即下詔,提升袁崇煥為右僉都禦史。

三月,朝廷再設遼東巡撫,由袁崇煥擔任,加授其兵部右侍郎,並賜其銀幣,世襲蔭職錦衣千戶。

在解了寧遠之圍以後,袁崇煥擔心自己會招致某些人的怨恨,他上奏說,“陛下以山海關內外分別責成兩臣管轄,用遼人守遼土,雖然兵力不足進攻,但用於防守則有餘。防守既有餘力,進攻的力量就不會不足。但是,勇猛地進攻敵人,敵人一定會痛恨;很快立功,眾人一定會妒忌。任勞則一定招怨,戴罪才可以立功。被怨恨得不深則功勞不顯著,戴罪不大就立不了功。誹謗的章奏裝滿了箱子,詆毀的言詞每日都會傳來,自古以來都是這樣,隻希望皇上聖明,對我的信用能有始有終。”皇帝下聖旨褒獎了他。

努爾哈赤兵敗之後,又氣又恨地對他的八旗貝勒們說:“朕自25歲征戰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何獨寧遠一城不能下耶?”八月,這位身經百戰的一代梟雄傷病複發,帶著無盡的怨恨去世了。

為了防止敵人更猛烈的進攻,袁崇煥積極組織兵丁民眾修繕錦州等三城,同時開展屯墾。他知道,在緊張的戰鬥情況下這是很難實現的,因此袁崇煥決定與後金進行和平談判,以便爭取時間施行上述計劃。這就是所謂“以和為守”。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承為大汗。袁崇煥派人去吊喪,乘機試探對方的態度,觀察對方的情況。皇太極當時也正想暫時休戰,以準備下一次進攻。於是,雙方開始議和。朝中眾多大臣或是不懂得袁崇煥議和的真正用意,或是為了打擊排擠他,都非難他的議和活動。袁崇煥心中苦悶,作《邊中送別》抒懷:

五載離家別路悠,送君寒浸寶刀頭。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

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

故園親侶如相問,愧我邊塵尚未收。

隨後他奏告皇帝說:“錦州等三城的修築不可中止,移民屯墾也已經開始,倘使打起仗來,就將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所以姑且用和談的辦法來作為緩兵之計。”

皇太極也看出了袁崇煥的計謀所在,他在給袁崇煥的信中就點破了這一點。信中說:“你口頭上說要和好,但又派遣哨卒進入我方地區,還修築城堡,可見你言不由衷。我方將帥對你實在是大有懷疑。”後金在做好準備之後,於天啟七年(1627)五月再次對明朝發動了進攻。

五月十一日,後金兵直抵錦州,將其四麵包圍。守城將軍趙率教和中官紀用環城守禦,並派遣使者議和,希望拖延敵軍,以等待救援。後金不允。袁崇煥選派了4000精銳騎兵,令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繞到後金軍背後,意在偷襲。他另派水師向東出發,牽製敵人,並向朝廷請求派薊鎮、宣府、大同的兵來保護關門。

二十八日,後金軍分兵攻打寧遠。袁崇煥和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促將士登上女牆守衛,又派人在壕溝內設伏,用炮反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率精兵在城外大戰。戰鬥很是激烈,很多兵士戰死,滿桂身中數箭。在明軍的頑強拚殺下,後金大軍最終抵擋不住,隻好撤回。後金又增兵攻錦州,但由於天氣潮濕悶熱,兵士減員很多,戰鬥力大大下降,隻毀了大、小淩河兩座城,難以攻克錦州,隻好於六月五日撤退。此役時人稱之為“寧錦大捷”。袁崇煥在告捷奏報中說:十年來調動了全國的軍隊,不敢與後金軍交鋒,去年寧遠一仗,也隻是從城上發射炮火矢石;現在一刀一槍與後金麵對麵交起鋒來,將領一聲令下,屬下分路追擊,各路軍隊都立誓打敗敵軍,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但後來朝廷論功行賞,文武官員升級賜予蔭職的有幾百人,連宦官魏忠賢的親戚也都受到重賞,而袁崇煥卻隻增加了一級俸祿而已。尚書霍維華抱不平,上疏要求把自己的蔭職讓給袁崇煥,魏忠賢亦不準。

天啟七年(1627),熹宗駕崩,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魏忠賢伏法。廷臣爭相請求重用袁崇煥。這年十一月,袁崇煥被提升為右都禦史。崇禎元年(1628)四月,袁崇煥又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指揮薊、遼的部隊,兼負責登州、萊州、天津的軍務。

整邊務欲複遼東嚴軍紀斬毛文龍

崇禎元年(1628)七月,袁崇煥入京師,上奏陳述軍務。思宗親自召見了他,親切地慰勞並向他谘詢用兵的策略。袁崇煥回答說:“方針策略已經寫在奏疏裏麵。臣受陛下關懷,望能讓我自行處理問題。預計五年,金遼地都可以得到收複。”

思宗道:“收複了遼地,朕不會吝惜封侯之賞,卿的子孫亦將得到福澤。”

袁崇煥墓袁崇煥叩首謝恩上奏說:“遼東的事本來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給了我,我怎敢因為困難而推辭。但五年之內,戶部轉解軍餉,工部發給器械,吏部人事任用,兵部調兵選將,事事需要朝廷內外加以支持,才能最終收到成效。”

思宗於是飭令四部大臣聽從袁崇煥的意見。

袁崇煥又說:“以臣之力,製服全遼東有餘。但我擔心的是自己難以調和眾人的議論。一離開國門,臣便與陛下遠隔萬裏,難免有人會嫉賢妒能。這些人即使不用權力牽製我,亦能夠以口舌打亂我的計劃。”

思宗曉諭他說:“卿家不要懷疑憂慮,朕自有主意。”

大學士劉鴻訓等便提出,請把尚方寶劍賜給袁崇煥,準他相機行事。思宗全部依從。

而後,袁崇煥又上疏說:“因為駐守邊境之臣和朝廷之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之事很多,所以隻應當評論成效的大局,不必指責一言一行的微小過失。事情的責任重,招致的怨恨一定多。各種對保衛疆土有利的事,都是對將士自身不利的。況且將士們乘敵之危,敵人也會乘機離間,所以做邊鎮之臣更難。陛下愛臣,了解臣,臣本不必過於懷疑和恐懼。但這其中存在著危險,因此不敢不予以稟告。”思宗下詔,安慰他不必多慮,還賜給他蟒袍玉帶和銀幣。

同月,四川、湖廣到寧遠戍守的兵卒因為缺了四個月的兵餉,發動變亂。袁崇煥初到,聽說變亂,趕去與兵備副使郭廣秘密商議,命令逮捕並處死15個帶頭鬧事的人;殺了知情不報的中軍吳國琦、斥責參將彭簪古;罷免了都司左良玉等四人;將領張世榮、蘇涵淳因為貪婪暴虐導致了變亂,也被斥責;特別獎勵了沒有跟從變亂的都司程大樂這一營。於是,變亂得以平息。

就在袁崇煥準備實施收複計劃時,駐守皮島的總兵毛文龍卻擁兵自重,跋扈一方。毛文龍曾以都司的職位援助朝鮮,逗留在遼東。遼東失陷,他從海道逃了回來,趁後金兵大舉外出,鎮江堡兵力空虛,突然加以襲擊,殺了駐守鎮江堡的後金軍將領,因此被授予總兵的職務,後又累加至左都督,持將軍印,被賜給尚方寶劍。皮島的兵本是河東的居民,自從天啟元年(1621)河東失守,居民多數都逃至此地。毛文龍拉攏他們當了兵,又安排好哨船,連接登州,形成了掎角之勢。毛文龍享盡朝廷的榮華富貴,本應精忠報國,但卻假冒軍功,私扣歲餉,驕橫無比,常常抗拒袁崇煥軍令。

毛文龍所在的東江,從形勢上看雖然足以牽製敵人,但他毫無謀略,每次出兵均打敗仗,而每年浪費軍餉無數。袁崇煥準備殺掉他。

崇禎二年(1629)六月,袁崇煥以閱兵為名,渡海到皮島,召毛文龍來見。酒宴間,袁崇煥提出改變軍隊的編製,設置監司,毛文龍很不高興。袁崇煥又提出讓毛文龍回鄉養老、安享榮華的意見,毛文龍說:“我一向都有這個願望,但是隻有我了解遼東的情況,等遼東的事完了,我們還要襲擊並占領朝鮮。”

六月五日,袁崇煥請毛文龍觀看將士射箭。他先在山上設置了賬幕,命令參將謝尚政等在帳外埋伏兵士。毛文龍的部下兵卒均被擋在門外,他隻能隻身進入。

袁崇煥命令左右剝去毛文龍的冠帶,將其逮捕。毛文龍不肯屈服。袁崇煥說:“你有十二項該斬的罪名,可知否?”說罷,扔下一張紙:“你自己看。”

毛文龍看罷,頓時喪魂失魄,不能作聲,隻能叩頭乞求免死。袁崇煥召集毛的部將,問道:“毛文龍該不該殺?”眾將都驚慌地說道:“該殺!”隻有幾人持相反意見。

袁崇煥斥責說:“毛文龍不過一個平民,可現在官居極品,滿門封蔭,完全足以抵償他的勞苦,為什麽竟這樣叛逆!”然後,他遙向京都叩頭說:“臣今日殺毛文龍以整肅軍紀,各將領中如果有像毛文龍這樣的,一律當殺。臣若不能成功,皇上也像殺毛文龍那樣殺臣。”

說完,他便取出尚方寶劍,在帳前殺了毛文龍,又出去曉諭他的將士說:“隻殺毛文龍,其餘人無罪。”

此時,毛文龍麾下的校尉、士卒有幾萬人,但無一人敢反抗。袁崇煥下令用棺木收斂毛文龍。第二天,他備下酒肉拜祭,說:“昨天斬你,是朝廷的法度;今天祭你,是朋友的私情。”接著,他將毛文龍的兩萬八千兵分為四隊,並任命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祚、副將陳繼盛、參將徐敷奏、遊擊劉興祚分別率領。他收繳了毛文龍的官印、尚方寶劍,命令陳繼盛代為掌管,又犒賞兵士,行文安撫各島,又全部廢除了毛文龍的暴政。

回到寧遠,袁崇煥將此事上奏,最後說:“毛文龍是大將,非臣非能擅殺,現在我聽候處罰。”思宗突然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驚,但想到毛文龍已死,而且正在倚靠袁崇煥,於是仍然下旨褒獎。不久,皇帝傳諭公開毛文龍的罪行,並逮捕了他在京師的爪牙,但他心裏已留下芥蒂,開始對袁崇煥心存疑慮。

明思宗中反間計袁崇煥遭淩遲刑

當袁崇煥努力加強東北邊防的時候,整個明王朝的政治危機卻在日益加深。從陝北興起的農民起義正迅速發展著。思宗從各地抽調了大批軍隊,殘酷地鎮壓人民起義。這就大大地削弱了抵抗後金的力量。北方地區,除了袁崇煥的統轄地區以外,大都防務廢弛,兵力薄弱。

崇禎二年(1629)十月底,皇太極率領十幾萬大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區,分兵三路,突破長城的大安口、龍井關和洪山口,攻入關內。十一月三日,後金兵逼近遵化城。四日,遵化失守,明朝君臣大為驚恐。這時,思宗又起用孫承宗為兵部尚書,總督京城內外的防守事務。

一接到後金攻入關內的警報,袁崇煥當即揮師入關,前來援救。雙方的軍隊在薊州東麵的馬升橋打了一場遭遇戰。後金軍想不到袁崇煥的軍隊來得這麽快,大為吃驚,於是連夜拔隊向西,先後攻陷三河、香河、順義等地,並越過通州,向北京逼近。

袁崇煥偵知後金軍的動向以後,立即帶領9000騎兵為先頭部隊,抄近路向北京進發。他不顧饑餓和疲勞,馬不停蹄地奔馳了兩天兩夜,比後金軍搶先一步到了北京城下。後金軍的前鋒在高密店發現了袁崇煥的偵察部隊,大驚失色,覺得袁督師之兵簡直是從天而降。見袁崇煥領兵來到,思宗便派他指揮所有來援救京師的部隊。

十一月二十日,雙方在北京城下展開了激戰。袁崇煥的軍隊人數雖少,但士氣旺盛。明軍在廣渠門外與後金軍接仗,往返衝殺,激戰不已。袁崇煥身披盔甲,親自在戰陣中督戰。他們從上午血戰到傍晚,終於打退了後金軍。後來又在左安門外給敵以重創。

後金軍在關外已經兩次為袁崇煥所敗,這次本想避開遼西而直攻北京,想不到袁崇煥進軍神速,千裏入援,使他們在北京城下又受到了一次打擊。皇太極當時感歎地對將領們說:“我打了15年的仗,從來沒有碰見過這樣厲害的對手!”

思宗見後金軍隊在南海子邊休整,沒有遠退,便又急不可耐地催促袁崇煥追擊圍殲敵人。袁崇煥認為時機未到,因此按兵不動。思宗因此懷疑袁崇煥擁兵自重,想要挾製自己。

此時,後金軍隊在城外大肆燒殺搶掠,京郊的百姓大受其害。思宗身邊的太監多在京都置有田產,對自己的破財心痛不已。想來想去,他們就將怨憤發泄在了袁崇煥身上,說後金兵是袁崇煥引來的,袁想要挾皇上與滿人議和。一時之間,謠言漫天。

袁崇煥祠聽到謠言,思宗疑心更大,恐慌起來。先前,後金軍曾捉到兩名明宮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太監。皇太極派降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成等人監守。到了晚上,鮑承先與寧完成二人依照皇太極所授的密計,大聲“耳語”道:“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皇上和袁崇煥已有密約,大事不久就可成功了。”兩個太監正躺在旁邊,把這些話聽得十分清楚。第二天,一個太監見敵人撤退時十分慌亂,便趁敵人的“疏忽”逃奔而歸。

聽了這個太監帶來的消息後,多疑的思宗馬上相信了。他立刻召袁崇煥進宮,將其逮捕下獄。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等人見狀,驚慌莫名,隻好出城等候。三天之後,聖旨到來,說袁崇煥以通敵謀反罪被捕。祖大壽極為悲憤,他即刻率軍回錦州,途中與馳援的袁軍主力相遇,通報了北京的情況後,當即相攜而返。

祖大壽棄京而返,思宗大為恐慌。他深怕後金軍再來攻城,連忙派人讓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袁崇煥仍舊以國家為重,便寫信召回祖大壽。祖大壽本把思宗派的使者看作敵人,但見到袁崇煥的親筆信,便率師返回,沿途攻陷了後金軍占領的兩座城池,斷了後金軍的兩條歸路。

皇太極聽說袁崇煥下獄,大喜過望。但隨後又得知祖大壽率兵返回,便寫了幾封議和信,領兵從山海關緩緩而退。後金兵一退,思宗立感心中大定。在獄中的袁崇煥又寫信讓部下安心抗敵。半年之後,明軍把後金軍趕出了長城。

是時,朝野之上、軍隊之中替袁崇煥辯冤求情的人極多,連孫承宗也寫詩說:“東江千古英雄夢,淚灑黃龍半不平。”還有許多人情願以身代之。但鬆了一口氣的思宗終究不肯放過袁崇煥。在袁崇煥入獄後,一個叫做錢家修的官員上奏折願代袁崇煥受罪;平民程本直在宮門遞了一封為袁崇煥辯白的“白冤疏”,還表示若殺袁崇煥,自己願意同死;關外百姓將士天天到孫承宗那裏哭求救護袁崇煥;孫承宗等正直的大臣力保袁崇煥。但最後,剛愎自用的思宗還是以“擅殺大將,勾引敵方脅迫朝廷求和、謀叛欺君”的罪名把袁崇煥殺害了。袁崇煥沒有兒子,他的兄弟妻子被流放三千裏,家產被抄。一心為國的忠臣卻落得如此下場,可謂千古奇冤!

行刑的那天,北京菜市口聚集了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袁崇煥被推出囚車,劊子手開始行“淩遲刑”時,這些百姓竟然以一錢銀子一片的價格搶吃從他身上剝下的皮肉,吃一口罵一聲“漢奸”。一直到第三天,袁崇煥才含恨死去,他的內髒也被那些百姓哄搶吃掉了。可憐一代忠臣,竟死得如此悲慘!

南明桂王登基後,袁崇煥的冤案才被昭雪。桂王恢複其官職,賜諡號襄湣,並賜祭賜葬。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正式詔告天下,為袁崇煥平反。這一年距袁崇煥冤死,已有154年。

袁崇煥,千古名將。他從文官半路出家任武職,驍勇多智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英雄均在他手下铩羽而歸。他天生的軍事才能和獨有的戰略眼光幾可與嶽飛比肩,而他的下場卻比嶽飛更慘。如果明思宗不是那樣多疑,不是那樣剛愎自用,也許中國的曆史將被袁崇煥改寫。清朝的康有為曾為“有明袁大將軍墓”題了一副對聯:“自壞長城慨今古,永留毅魄壯山河”。多少遺恨、多少不甘、多少壯誌豪情、多少哀歎惋惜,都在這副對聯中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