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武略文韜首推徐達

個人檔案

姓名:徐達

字:天德

生卒:1332―1385

享年:54歲

諡號:武寧

名言:元聲援已絕,今乘勢直搗元都,可不戰有也。

徐達,在明朝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出身農民,22歲投奔朱元璋,隨其南征北戰,鮮有敗績,24歲即任元帥,後被封為中書右丞相、魏國公,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他是文武雙全的奇才,一生忠誠正直,英勇多謀,為明朝近300年基業的開創立下汗馬功勞,卻從不居功自傲。朱元璋稱其為布衣兄弟,並稱讚說:“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英雄伺時而起勇士救主忘生

徐達出生於元至順三年(1332),祖籍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縣),與朱元璋是同鄉。

徐達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家境貧寒。他小時候常和朱元璋、湯和等一起給地主放牛,是在苦水中泡大的窮哥們。徐達比朱元璋小四歲,但長得高大壯實,性格剛毅武勇,誌向遠大,因而與不安分的朱元璋很合得來。

元朝末年,統治者殘忍無道,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這時便有各路豪傑起義反元,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反元之勢如火如荼,元朝統治者根本無力鎮壓。但眾多起義者沒有團結一致齊心抗元,而是各自割據一方,互相攻伐,試圖獨霸天下。值此亂世,徐達早已無心務農,決心參加到反元的事業中大幹一場。

至正十二年(1352),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隊伍並當上了紅巾軍九夫長的朱元璋,回到家鄉招募兵馬。徐達得知後,立即仗劍前往。朱元璋見到當年的窮哥們十分高興,與徐達長談了一番,便將他留在帳下。

朱元璋在募兵後,被郭子興提升為鎮撫。但徐達卻因為郭子興與孫德崖等人經常為爭權而產生摩擦,諸將不合,兼之濠州地夏糧少,感覺這裏終非久留之地,遂“時時以王霸之略進”,建議朱元璋及早分兵別處,徐圖發展。這一見解正合朱元璋的心意。至正十四年(1354)春,朱元璋把所募兵700人轉屬他將,獨選取徐達、湯和等24名家鄉兄弟南略定遠,先計降張家堡民兵3000,繼而向東夜襲元兵於橫澗山,迫使“義兵”元帥繆大亨率精壯兩萬歸降。這樣朱元璋總算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裝力量,為其後的開創基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義軍進攻滁陽時,徐達一馬當先,衝鋒在最前麵,在滁州澗和元兵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徐達在戰鬥中衝鋒陷陣,表現得非常英勇,很快就打敗了元軍,朱元璋趁勢占領了和州(今安徽和縣)。徐達被郭子興任命為鎮撫。

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另一路義軍在孫德崖的率領下來到和州休整。兩支義軍各為其主,早有不合。因為一點摩擦,郭子興的義軍和孫德崖的義軍發生火並,朱元璋和孫德崖分別被對方押為人質。眾人一籌莫展之際,徐達挺身而出,冒著可能被殺的危險,隻身來到孫德崖部下的營中,對他們說:“我願代替我的朋友作為人質留下。你們先放了他,等孫德崖被放回來你們再放我。如果孫德崖沒有被釋放,你們就將我一刀砍了。”孫德崖的部下見徐達如此重義氣,非常佩服,便按照他的提議先放了朱元璋。等孫德崖被放回去,徐達才得以獲釋。徐達甘冒大險以身相代,令朱元璋大為感激,從此更加信任器重他了。

不久,郭子興病故,朱元璋繼統部,成為南方紅巾軍的重要首領。

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大軍駐防在和州,可是軍中缺少糧草,他十分著急,就把手下的將軍們召集起來商議對策。

徐達站起來說:“和州是一個窮地方,籌措糧草比較困難,如果南渡長江,占據魚米之鄉,今後就不愁糧草供應。立穩了腳跟,才能圖謀大計啊!”大家認為徐達說得很有道理,就準備渡江攻占太平(今安徽當塗)。

這時,手下有好幾萬人、上千艘戰船,盤踞在巢湖一帶的趙普勝(後降陳友諒)、俞通海見朱元璋占領了和州,聲勢浩大,於是就率兵來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說:“這真是老天有眼,看來我一定能攻下太平。”

朱元璋先在峪溪口大敗元將海牙,然後準備渡江。渡江前,有人說:“集慶(今南京)是一個盤龍臥虎之地,我們應直接去攻占它。”徐達反對,他對朱元璋說:“采石(今安徽當塗北)是集慶的門戶,占領了采石,集慶就唾手可得。如果我們直接打集慶,既不好打,打下了又不好守。”朱元璋聽了徐達的話,命大軍進攻采石。占領了采石,又一路猛打,攻克了太平。

朱元璋攻克太平,腳跟還沒站穩,元軍糾集了數萬兵馬從水上和陸地分兵兩路合擊包圍。元軍的水軍在采石渡口,用大船封鎖水路,堵住朱元璋軍的退路;陸路的大軍在陳野先的率領下,對太平城加緊攻擊。朱元璋軍腹背受敵,形勢十分危急。

徐達意識到,如果這樣打下去,元軍隻會越來越多,而我軍卻會越來越少。這種情形隻能智取。他仔細分析了戰局,發現陸路的元軍隻顧圍攻,而不顧自己的背後。如果率一支隊伍繞到敵人背後,前後夾擊,必能消滅敵軍。

他親自率領了一隊輕騎,迅速繞到陳野先部隊的背後,突然發起了猛烈進攻。太平城中的朱元璋見徐達已開始進攻,亦率軍衝出城,前後夾擊,元軍陣腳大亂。徐達率騎兵左衝右突,打得敵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陳野先當時正在對屬下大喊大叫,被徐達衝上來一把提起,扔在地下,綁了起來。元軍潰不成兵,這一仗打得很順利。

徐達料定,陳野先被擒,他的兒子陳兆先肯定會率水上的船前來相救。於是,他立即率軍東進,占領了溧水(今江蘇溧水),以期在這裏擋住陳兆先。果然,陳兆先聽逃回的元軍說自己的父親被俘,立即率所統水軍趕來營救,卻又被早有準備的徐達活捉。陳氏父子投降了朱元璋,元軍的包圍也被解除了。

朱元璋占領太平,隨即揮師攻克了集慶路,並將之改名為應天府。設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升徐達為元帥。

一舉滅陳友諒兩伐平張士誠

朱元璋在攻取集慶後,雖說已嶄露頭角,但他的勢力在割據諸雄中還是較弱的,所麵臨的形勢也相當嚴峻。當時大江南北不僅仍有元軍重兵鎮守,而且同是反元義軍,東麵的張士誠部地富糧足,西麵的陳友諒部兵強地廣,他們時刻都想把朱元璋這股新興力量吞掉。為求得生存和發展,朱元璋必須首先鞏固東西兩麵防線,再伺機突破,而這一重任,自然又落在智勇雙全的徐達肩上。

當時東麵爭奪的焦點是長江下遊的軍事重鎮鎮江。如果鎮江落入張士誠手裏,他便可隨時直搗應天。所以朱元璋決定先下手為強,命徐達為大將軍,委以東下之任。徐達亦不負眾望,旗開得勝,以少數兵力,勇奪鎮江。緊接著,他又分兵攻下金壇、丹陽諸縣,在應天東麵築起一道軍事屏障,為鞏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作出了新的貢獻。徐達因戰功卓著而升任淮興翼統軍元帥。

張士誠對朱元璋奪得鎮江很不甘心,他感到這是伸入他勢力範圍的一隻觸角,必欲拔之而後快,於是在據有常州後便揮師進攻鎮江。至正十六年(1356)七月,徐達在龍潭一戰,擊敗張士誠軍,乘勝進圍常州。張士誠急以占有明顯優勢的兵力增援。徐達深知“士誠師甚銳,不可當”,便決定“以計取之”。他在距城18裏處分設伏兵,然後親率中軍出戰,結果士誠軍中伏大敗,徐達獲其兩員大將,致使張士誠元氣大傷。這場戰役後,一向自視甚高的張士誠再也不敢小看朱元璋的實力,他派使臣到應天議和,表示願意每年輸糧與金銀,作為犒軍之費。但朱元璋要價甚高,雙方未能達成協議。徐達奉命繼續進軍,在次年三月攻克常州,以功晉升知樞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徐達率軍進趨宜興,另遣先鋒趙德勝攻常熟。當時常熟由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鎮守,此人善戰有謀,深得人心,所以在進軍前,徐達特別叮嚀說:“張士德狡而善鬥,若使之勝,則其鋒愈不可當,唯以計取之。”趙德勝遵囑而行。

大軍到了常熟,張士德迎戰失利,中了趙德勝的埋伏,逃跑中又落下馬來,被趙德勝擒獲。常熟被攻克。接著,徐達又連克宜興、江陰等地。從而在東起常熟,中經江陰、常州,西至宜興,沿太湖北岸構築起一道弧形的東部防線,既完全堵死張士誠西犯應天的通道,又隨時可以進擊平江,攻滅張士誠的老巢。這一輝煌戰略成果的取得,徐達居功厥偉。

正當徐達在東線攻城拔寨之際,西線卻狼煙突起。至正十八年(1358),陳友諒趁徐達大軍忙於向東進攻之機,率軍東侵安徽,並於當年正月占領安慶,又遣大將趙普勝攻陷樅陽、池州,在那裏建立了堅固的水寨,從西麵對應天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此時,朱元璋正準備以重兵掠取浙東諸郡,陳友諒的部將趙普勝卻進占樅陽水寨,派使者來往窺伺。朱元璋害怕遭到襲擊,打亂自己的軍事部署,十分憂慮。徐達見狀,便請命攻擊趙普勝。他派自己手下的將領率領一支精兵前去偷襲,繳獲敵船數百隻,而且乘勢奪回了池州。

朱元璋得到消息,十分高興。他拍著徐達的肩膀說:“池州收複,去掉了我的一塊心病,天德啊天德,隻有你,才能解除我的後顧之憂。”徐達因此被升為奉國上將軍。

隨後,徐達又奉命進攻安慶。他率軍從無為出發,趁夜襲擊了淳山寨,在青山打敗了趙普勝的部將,又攻克了潛山。在回去鎮守池州時,他和常遇春商量,在九華山設下了伏兵,大敗在此經過的陳友諒軍,斬敵上萬,俘虜三千有餘。

常遇春見俘虜了這麽多敵人,就對徐達說:“這支隊伍驍勇善戰,我們必須將他們全部殺死,否則後患無窮。”徐達說:“我們把能收編的收編,不願參加我們軍隊的遣返,怎麽會有後患呢?”

常遇春不同意,徐達便把此事向朱元璋匯報,請他定奪。可常遇春固執己見,當天晚上趁朱元璋的命令還未下來時,把一半以上的俘虜都活埋了。朱元璋的命令下來時,木已成舟。朱元璋十分不滿,把常遇春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釋放了剩餘的俘虜。於是,徐達開始受命統轄各部。陳友諒侵犯龍江,徐達的軍隊和各部協力將其擊敗,一直追擊到慈湖,並放火燒了他的戰船。

南京的徐達花園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陳友諒部將張定邊又攻陷安慶。朱元璋率舟親征,徐達負責主攻陳友諒的老巢江州。友諒大驚,以為神兵天降,倉促不能敵,攜妻子夜奔武昌,江州遂被攻克。徐達窮追不舍,沿江而上,連下蘄州、黃州、黃梅、廣濟,直趨漢陽,於漢口紮下大營,有力地遏止了陳友諒的東下。朱元璋得以收複安慶,並攻陷龍興,改名洪都,又連下袁州、瑞州、臨江、吉安等府,將勢力範圍擴大到江西。徐達以功晉封中書右丞。

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張士誠遣其弟士信率大兵圍攻韓林兒、劉福通的根據地安豐。當時朱元璋在名義上仍奉韓林兒的“龍鳳”年號,同時考慮到安豐一破,張士誠勢力會日益壯大,便決定親率徐達等渡江北上馳援。此時,陳友諒乘虛而入,大舉向洪都反撲,大軍36萬“空國而至”,吉安、臨江、無為等州府,紛紛被陳友諒攻陷。朱元璋不得不回師還擊,雙方決戰於鄱陽湖。

在這次決戰中,徐達又立了大功。他身先諸將,擊敗陳友諒前軍,殺敵1500人;在激戰中,徐達戰船著火,但他奮不顧身,一麵指揮滅火,一麵堅持戰鬥,終於挫敗了陳友諒的瘋狂反撲。經此一戰,朱元璋樹立了徹底戰勝陳友諒的信心。為了嚴防張士誠乘虛偷襲後方,他把留守應天的重任交給了徐達,並說:“吾以達留守,緩急可百全也。”可見朱元璋對徐達是絕對放心的。

徐達回應天後亦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他“申約束,嚴斥堠,示以鎮靜,若不知有外兵者”。張士誠見無隙可乘,便不敢輕舉妄動。朱元璋解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全力對付陳友諒,取得了鄱陽決戰的勝利,不僅全殲陳的60萬大軍,而且擊斃了陳友諒。不久,徐達奉調重返西線,迫使陳友諒次子陳理以武昌歸降,並取得了江陵、辰州、衡州、寶慶諸路,既肅清了陳友諒的殘餘勢力,又使朱元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湖北、湖南。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稱吳王,建百司官位,置中書省左右相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徐達再次領兵圍攻廬州(今安徽合肥),圍困許久,守將張煥終於放下武器,打開城西門,把徐達的大軍迎進城中,廬州從此成了朱元璋的地盤。

之後,徐達被朱元璋召回,奉命率領常遇春等攻取淮東,攻克泰州。又回師收複被攻陷的宜興。然後帶領大軍渡過長江,攻克高郵,俘虜了張士誠的將士1000多人。接著攻破了安豐,俘虜了元將忻都。

元兵進犯徐州,徐達給予迎頭痛擊,將其打得大敗,此役被俘虜、打死的元兵數以萬計。淮南、淮北至此全部被平定。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準備伐吳(元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自稱吳王),和徐達、劉伯溫及李善長商量討伐事宜。

李善長說:“張士誠兵多將廣,儲糧又多,這幾年一直打勝仗,攻下了許多城鎮。我們現在羽翼未豐,若興兵攻打張士誠,怕凶多吉少,我看還是再等一等,等咱們兵強馬壯,那時再攻不遲。”

徐達說:“我看可以攻打。張士誠現在雖然兵精糧足,但他胸無大誌,貪圖享受,生活奢侈,對待屬下又十分苛刻,屬下對他已早有怨言。他的統軍大將軍李伯升等人,更是泛泛之輩,心思全用在了尋美和找寶上,對戰備毫不重視,這些所謂的將軍是很容易解決的。在張士誠的隊伍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三個參軍,一個姓黃,一個姓蔡,一個姓葉,曆次打仗,都是他們給張士誠出謀劃策。但他們都是書生,沒有遠大的眼光和計劃,也沒有什麽可怕。所以我想,如果我們興師討伐他們,憑主上您的威望和德行,加上我們大軍對他們的逼迫,三吳肯定能被平定。”劉伯溫也讚同徐達的建議。

朱元璋深以為然,遂拜徐達為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帶領水軍20萬,向湖州進發。

張士誠見朱元璋派兵來攻,即以平江(今江蘇蘇州市)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和杭州為羽翼,三路抗拒徐達、常遇春的進攻。

徐達認為:湖、杭兩州是張士誠的左右臂,如果左右臂被斬斷,平江便唾手可得。就向朱元璋建議先攻打湖州和杭州。湖州守軍分兵三路阻拒徐達,徐達也分兵三路迎戰,另派驍將王國定切斷敵人的退路。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敵人力戰不支,想退入城中,但退路已被王國定切斷。徐達大敗守軍,俘虜將士200多人,包圍了湖州城。

此時,張士誠派呂珍等率兵6萬前來救援。援軍駐紮在舊館(今浙江吳興東),築了五個營寨自守,以牽製徐達。徐達認為,敵人的原羽翼還未根除就又長出了新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州和杭州也就很難攻破了。於是,他決定暫緩攻城,命令常遇春等建了十個堡壘來阻擋敵軍,然後派兵夜襲敵營,切斷了呂珍的糧道。舊館的援兵糧餉不繼,又遭夜襲,大批兵卒前來投降。不久,舊館五寨之敵便被消滅,舊館拔除。張士誠見勢不妙,親率精兵前來援救,徐達在皂林將其打得大敗,張士誠逃跑。

徐達命令大軍加緊攻城,湖州投降,接著又攻克了杭州。張士誠的左右臂被砍斷,平江成了一座孤城。徐達率大軍從太湖進圍平江。

包圍平江後,徐達駐軍葑門,常遇春駐軍虎丘,華雲龍駐軍胥門,湯和駐軍閶門,王弼駐軍盤門,張溫駐軍西門,康茂才駐軍北門,耿炳文駐軍城東北,仇軍駐軍城西南,何文輝駐軍城西北,圍困敵人。他們又架起了和城中佛塔一樣高的木塔,還築了三個台,台建成後,朱元璋給徐達的命令手跡在上麵可以俯瞰城內,又在台上安放了弓弩火筒,裝上大炮,城內炮力所及之處都被打得粉碎。

平江城內一看朱元璋這麽厲害,大為震動,軍心開始渙散,士氣也開始低落。徐達寫信派使者向朱元璋匯報情況,請示下一步行動的方案。朱元璋寫了一道敕慰勞他說:“將軍牟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今事必稟命,此將軍之忠,吾甚嘉之。然將在外,君不禦。軍中緩急,將軍其便宜行之,吾不中製。”

徐達於是命部隊加緊攻城。城內張士誠的部將熊天瑞教城內軍隊造飛炮,拆掉祠廟、民居做材料。徐達又命令部隊做了許多木架,上麵用竹子編起來,戰士們躲在下麵就可以避開城內打出的石頭飛箭。不久,徐達督領將士攻破了葑門,常遇春攻破了閶門新寨,率軍渡橋攻到城下。張士誠的樞密唐傑登上城牆率兵死抗,可終於不敵,唐傑、周仁、潘元紹都戰敗投降。

張士誠的軍隊見城已被攻破,四散逃奔,潰不成軍。張士誠命令副樞密劉毅收拾兩三萬殘兵,親自率軍與徐達的部隊在萬壽寺東街展開巷戰,但很快戰敗,劉毅也投降了。張士誠倉皇跑回家中,其妻劉氏聽說城破,自焚而死,張士誠也跑進屋中自縊。李伯升一腳踹開門,和趙世雄一起救下了張士誠。過了一會兒,張士誠悠悠轉醒,一見被救,大喊:“為什麽救我?為什麽救我?這不是明擺著叫我去受辱嗎?你們讓我死吧,我寧死也不受辱!”

徐達占領了平江,把張士誠押往應天(途中,張趁看守不備,自縊而死),收編張士誠的部隊25萬人。破城前,徐達和常遇春約定說:“部隊進城以後,我駐紮在左麵,你駐紮在右麵。”又命令將士說:“搶掠老百姓財物的,處死;拆毀民房的,處死;離開駐地20裏的,處死!”部隊進城後,秋毫無犯,老百姓像平日一樣安居樂業,絲毫沒有受到軍隊騷擾。徐達班師回朝後,朱元璋封他為信國公,並遷右丞相。

北上逐元順帝功成封魏國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討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兵25萬,由淮河入黃河,北進奪取中原。

徐達和常遇春,是當時盡人皆知的名將,都被朱元璋視為股肱之臣。常遇春剽悍敏捷,敢於深入敵陣,而徐達則擅出謀劃策;常遇春脾氣暴躁,攻下城邑時,經常殺人,而徐達卻性格溫和,他領兵所到之處從不擾民,即使抓到刺客和奸細也都以恩義相待,使他們為自己所用。這正是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討大將軍的原因。他還特意告訴群臣:“命將出師,必在得人。師有紀律,戰勝攻取。得為將之體者,無如大將軍達。”

徐達領命後,於十一月率軍按“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然後進兵元都”的北伐戰略率兵進軍山東。

徐達的大軍到了淮安,派使者去招降占據沂州的王宣和他的兒子王信。王信派使者來表示要投降,而且還寫了封賀信,對徐達掃平張士誠表示祝賀。朱元璋知道此事後,遣使臣到了沂州任王信為江淮行省的平章政事,他的部下仍舊官任原職,但他的兵馬都要聽徐達指揮。

徐達率軍到下邳,都督同知張興祖由徐州進取山東。此時王信和他父親王宣兩麵三刀,表麵上向徐達、朱元璋投降,暗地裏卻加緊備戰。朱元璋的密探得知此事,密報朱元璋。朱元璋趕緊派人秘密通知徐達,命令他停止行軍,趕到沂州靜觀其變。很快,王宣發兵劫了使者徐唐等,徐達立即率軍攻打沂州。王信逃到了山西,王宣被徐達斬殺。接著徐達相繼攻下了嶧州(今山東棗莊南)、莒州(今山東莒縣)、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派韓政分兵扼守黃河;張興祖奪取了東平、濟寧;徐達率大軍攻克益都,占領淮、膠各州縣。濟南投降,又登州、萊州亦被分兵奪取。山東從此全部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稱帝,國號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高皇帝,立世子標為皇太子,任徐達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

副將軍常遇春攻克東昌,兩軍在濟南會師。部隊回到濟寧後,明軍溯黃河而上,進軍汴梁(今河南開封),守將李克彝逃跑,左君弼、竹貞等投降。於是明軍從虎牢關進入洛陽,在洛水以北,與元將脫因帖木兒大戰,脫因帖木兒大敗而逃。梁王阿魯溫投降。在奪取和穩定了嵩州、陝州、陳州、汝州後,明軍向潼關進攻。這時元將李思齊跑到鳳翔,張思道逃到了鄰城,明軍入關,向西進至華州。

明太祖收到捷報後,來到汴梁,召見徐達,設酒宴慰勞,並計劃北伐。

徐達說:“大軍平定了齊魯,掃蕩了河洛,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正在徘徊觀望,潼關已經攻克,李思齊等人狼狽向西逃跑。元朝的援兵已經斷絕,現在乘勝直攻元朝的京師,不用打什麽大仗就可以將其占領(元聲援已絕,今乘勢直搗元都,可不戰有也)。”太祖深以為然。徐達接著又說:“攻陷元朝的大都,元主向北逃跑,這時要窮追他嗎?”太祖說:“元朝的氣數已盡,將會像水一樣慢慢幹涸,我們也要慢慢來消滅他們,不必竭盡兵力去追趕,窮寇莫追嘛!他們出塞以後,隻要加強邊境的守衛,防止他們的進犯就可以了。”

徐達接受了皇帝的命令。與副將軍常遇春在河陰會師,分派人馬攻占河北各地,接連拿下了衛輝、彰德、廣平。部隊駐紮在臨清,命傅友德修築陸路,以便騎兵通過,又疏通了河道,以便水師通行。準備工作做完後,便揮師北上。

常遇春很快攻克了德州,雙方合兵攻占了長蘆,控製直沽,造了大量浮橋讓士兵渡過。水陸兩軍同時進發,在河西務(今天津武清西北北運河西岸)大敗元軍,進而奪取通州(今北京通縣)。元順帝一見,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丞相慶通留守,他帶著太子後妃,開建德門由居庸關倉皇北逃至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20公裏的閃電河北岸,也稱開平府)。

過了一天,徐達列兵齊化門,命人填平城外的壕溝登城。監國的淮王帖木兒不花,左丞相慶通,平章迭而必失、樸賽因不花,右丞張康伯,禦史中丞滿川等拒絕投降,徐達將之全部殺掉,而其餘的人一概免死。他又封了倉庫,造冊登記圖籍珍寶文物,命令指揮張勝領1000兵守衛宮殿門,讓宦官保護照顧各宮人、妃嬪、公主,禁止士卒無禮侵犯。官吏百姓都得以安居,市內的作坊店鋪也都照常營業。

太祖收到捷報後,下詔將元朝的京城大都改為北平府,設置六個衛,令孫興祖等留守,而讓徐達與常遇春進取山西。

常遇春先攻下了保定、中山、真定,馮勝、湯和攻下懷慶,越過太行山,攻占了澤州、潞州,徐達亦率大軍開到。

當時擴廓帖木兒正領兵出雁門關,準備由居庸關進攻北平。徐達得訊後,與各將領商議說:“擴廓帖木兒遠出,太原必定空虛。北平有孫都督守衛,足以抵禦。我們正可以出其不意,直搗太原,使他進不能攻,退無處守,正所謂抓住要害乘虛而入。如果他領兵向西以求自救,那就正好將其擒獲。”眾將深為讚同。於是明軍揮師太原。

擴廓帖木兒到了保定,聽說太原吃緊,急忙回軍自救。徐達選派精兵夜襲其營地,擴廓帖木兒隻帶18騎逃脫。徐達俘虜了其部眾,並將其全部收編。就這樣,太原被徐達攻占。接著,明軍又拿下了大同,分兵攻取了還未占領的州縣,山西遂被平定。

洪武二年(1369)正月,詔立功臣廟於雞鳴山下,太祖親定功臣位次,以徐達居首。

同年,徐達率大軍西渡黃河,到了鹿台。當時李思齊據守在陝西鳳翔,其部將張德欽等據守關中,張思道據守奉元。

徐達統大軍繼續前進,涇河渭水之地的老百姓都出來迎降,張思道不戰而逃至慶陽,徐達把奉元路改為西安府,由耿炳文駐守。

常遇春率大軍到了鳳翔,李思齊逃至臨洮(今甘肅岷縣),常遇春占領了鳳翔。

徐達召集眾將商議下一步的進軍方案。許多將領都說:“張思道的能力不如李思齊,這樣攻打慶陽就比攻打臨洮更容易些,所以應該先打慶陽。”

徐達聽了,微微一笑說:“你們說的雖然有道理,但事情沒有這樣簡單。慶陽城險而且部隊精銳,不容易一下子拿下來。臨洮北麵與黃河、湟水相連,西麵控製著羌、戎,如果我們占領了它,那裏的人足可以補充兵源,那裏的物產亦完全可以補充軍隊物資的儲備。我們以大軍前去逼迫,李思齊若不走,就隻能束手就擒。臨洮拿下,其他郡縣就更不在話下。”

他力排眾議,派兵渡過隴水,攻克秦州,拿下伏羌、寧遠,進入鞏昌,派遣右副將軍馮勝進逼臨洮,李思齊果然不戰而降。徐達又分兵攻克蘭州,打跑豫王,收繳其輜重,回兵出蕭關,拿下平涼。張思道在寧夏被擒,其弟張良臣舉慶陽投降,徐達派薛顯前去受降,張良臣卻又叛變,晚上出兵襲擊,打傷了薛顯。徐達指揮部隊將其包圍。擴廓帖木兒派將領前來援救,徐達反擊,打敗援軍,慶陽被占領。

張良臣父子一看不妙,投井自殺未遂,被明軍撈出來斬了,陝西地區從此平定。太祖下詔徐達班師,賜給他大量的金銀和布帛。

洪武三年(1370)春天,太祖再以徐達為大將軍,平章李文忠為副將軍,分道出兵。徐達從潼關走西路,直搗定西,攻打擴廓帖木兒。李文忠從居庸關走東路,穿越沙漠,追趕即位的元主。

徐達到了定西,擴廓帖木兒已退到沈兒峪屯守,徐達進兵逼迫,於次日大敗擴廓帖木兒的軍隊,俘虜敵郯王、文濟王以及國公、平章以下文武部屬1860多人,將士84000多人,馬、駱駝和其他牲口數萬頭。擴廓帖木兒僅僅帶著他的妻子等幾人跑到了和林。

徐達打敗了擴廓帖木兒,立即率部隊從徽州南麵出發到略陽,攻克沔州,進入連雲棧,攻打並奪取了興元。而副將軍李文忠亦攻克應昌,俘獲元主嫡孫、妃、公主、將相。捷報先後傳了上去,太祖下詔命令休整軍隊,班師還朝,並親自到龍江慰勞迎接。

十一月,太祖下詔大封功臣,授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年俸祿5000石,給予世襲鐵券。此時徐達隻有39歲!

次年,徐達率領盛熙等將領到北平操練軍隊,修繕城池,遷徙山後軍兵充實各個衛府,設置了254個屯,開墾荒地1300多頃。當年冬天,徐達被召回京師。

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再派大軍征討擴廓帖木兒。徐達任征虜大將軍,由中路出,左副將軍李文忠從東路出,征西將軍馮勝從西路出,各帶五萬騎兵出塞。徐達派都督藍玉在土剌河打敗擴廓帖木兒。擴廓與賀宗哲合兵頑強抵抗,徐達失利,損兵數萬。太祖因為徐達以往的功勞卓著,不予追究。

第二年,徐達再領眾將巡行邊境,在答剌海打敗敵人,回軍北平,在此守衛三年才回京師。洪武十四年(1381),他再統帥湯和等征討乃兒不花,然後又返回鎮守北平。

徐達每年春天出征,冬末被召回京師,已經習以為常,他一回來總是立即交還將印。太祖稱其為布衣兄弟,賜給他假期,設宴接見,兩人相對痛飲,而徐達卻更加謙恭謹慎。太祖曾經對他說:“天德功勞大,可現在仍舊沒有合適的宅第,可以把朕的舊邸賜給你。”所謂舊邸,是太祖當年稱吳王時所住的地方。徐達堅決推辭。

有一天,太祖約徐達到舊邸,將其灌醉,然後用被子裹著,抬到寢室裏。徐達酒醒後,嚇得趕快跑下台階,俯伏在那裏高呼自己死罪。太祖看到後,非常高興,於是命令在舊邸前為徐達蓋起宅第,並為其題寫牌坊,旌表其為“大功”。

胡惟庸當丞相,想和徐達拉關係,徐達鄙薄他的為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賄賂徐達的守門人福壽,讓他設法加害徐達。福壽將其揭發,徐達亦不追究,隻是常常對太祖說胡惟庸不能勝任丞相。後來胡惟庸的陰謀果然敗露,太祖也就更加器重徐達。

洪武十七年(1384),徐達在北平生病,背上長疽,稍微好了一點,太祖派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帶著敕書前去慰勞,不久將其召回。

次年二月,徐達病重,不久去世,享年54歲。太祖為此停止上朝,親自參加葬禮,哀慟不已。徐達被追封為中山王,諡號武寧,子孫三代被贈予王爵。太祖將其賜葬在鍾山北麵,親自為其撰寫神道碑文。他的牌位供在太廟附祭,肖像供在功臣廟,位列第一。

徐達22歲起追隨朱元璋,舍生忘死,忠誠不渝,是開創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他有勇,敢隻身入敵營求代朱元璋;他有謀,能根據不同敵情采取不同打法克敵製勝;他謙虛,居功至偉卻不以功臣自居;他正直,不貪色、不貪財、不營私舞弊、不隨波逐流。在明朝開國功臣裏,他能以功名終,可謂罕見;而朱元璋與其兄弟相稱,也堪稱異數。他為掃平割據的群雄,統一華夏,立下不朽的功勳,不愧是武略文韜兼備的千古名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