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飛兔與中國古代馬車的起源

兔子奔跑速度快,所以古人在兔的身上寄托了快速行進的希望,馬車出現以後,人們又用兔的形態裝飾馬車,以兔命名車的部件和良馬。

(一)飛兔的神話傳說

飛兔是一種神話中的動物。

《呂氏春秋?離俗》記載:“飛兔、要?,古之駿馬也。”高誘注:“飛兔、要?皆馬名也,日行萬裏,馳若兔之飛,因以為名也。”這就是說,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已記錄了用飛兔來命名駿馬的事情。這種馬跑起來像兔在飛,所以得名。

《宋書?符瑞誌》又說:

飛菟者,神馬之名也,日行三萬裏。禹治水,勤勞曆年,救民之害,天應其德而至。

飛菟即飛兔。這裏說飛菟是夏朝建立之前的天降神馬。

《漢唐地理書鈔》輯《括地圖》說:

天池之山,有獸如兔,名曰飛兔,以背毛飛。

無分古今中外,兔子的速度是大家所公認的。中國古代有“兔脫”一類形容兔子逃脫或奔跑之快速一類詞語,有“動若脫兔”一類名言,說行動起來像兔一樣快,實際上是承認兔子的動作為最快。這雖然不太符合生物界的情況,卻也說明,在大部分地區人們常見的動物中,兔子是一種特別善跑的動物。

有的研究者曾經測定過許多動物的奔跑速度,其中有的動物比較罕見,對中國傳統文化無大影響,我們這裏就不予考慮,隻選取大家習見的動物奔跑速度,列於下邊:

(每小時最快速度,以公裏計)

家鼠13公裏/小時

駱駝14.5-16公裏/小時

花鼠17公裏/小時

綿羊17.5公裏/小時

野牛17.5公裏/小時

馬24公裏/小時

灰鼠27公裏/小時

海豹27公裏/小時

象24-40公裏/小時

狼45公裏/小時

袋鼠48公裏/小時

長頸鹿45-51公裏/小時

羚羊48-56公裏/小時

豺56公裏/小時

鬣狗64公裏/小時

野兔56-72公裏/小時

狐72公裏/小時

黃羊64-80公裏/小時

獅80公裏/小時

獵豹104-112公裏/小時

在上列動物中,獵豹少見,獅子不產於古代的中國,黃羊隻生長於北方草原地帶,狐是一種以狡猾著稱的動物,不能得到人們太多的好感。隻有這四種動物的奔跑速度比兔快,或者與兔打個平手(如狐)。所以,難怪人們認為兔是高速度的象征了。

把兔子作為快速的象征,中外都是如此,因為人們所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動物大都是兔子。希臘的《伊索寓言》中有“龜兔賽跑”的故事,這個寓言早已傳入東方,並被東方各民族熟悉,部分地融入東方文化之中;亞洲的諺語有“兔子的午覺”,意為自以為是,誤了大事。看來,兔子象征著高速度,是東西方人民一致公認的事實。

野兔是在千百萬年中為了尋找食物、躲避敵害,養成了快跑的習慣,具備了善跑的體征,其體征特點是下肢細長,奔跑靈快。雖然身體比馬、長頸鹿、野驢、羚羊、狼、豹、駱駝、鬣狗等動物小得多,卻能憑借著自己長而有力的後腿,奔走如飛,速度超過上述動物。兔是草食性動物,不是肉食性動物的對手,如果沒有超乎尋常的速度,就隻能充當肉食動物的食物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兔的長期生存繁衍和快速奔跑能力,正是在長期嚴酷的生存競爭中形成的。

自然界的野兔善跑,寄托了人們希望的傳說中的兔更為神速,傳說中的飛兔即為其代表。飛兔本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兔類動物,也被用來命名快馬,禹治水時有駿馬叫做飛菟(兔),傳說是神馬。

飛兔也稱飛鼠。《山海經?北次三經》:

天池之山,其上無草木,多文石。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以其背飛”(或“以背毛飛”)是什麽意思呢?郭璞注:“用其背上毛飛,飛則仰也。”看來,在神話傳說中,飛兔或飛鼠是仰麵朝天飛的。後來,有一個關於兔的典故“背飛”就是從這裏來的。

歐洲也有野兔仰麵飛跑的故事,不過那不是飛。而且,那隻野兔有八條腿,四條長在背上,跑累了就一個跟鬥翻過去,用背上的腿繼續跑,再跑累了,又翻一個跟鬥,用身下的腿跑。當用背上的腿跑時,身體也是仰著的。由於八條腿輪流休息,所以能連續跑幾天幾夜。

兔子跑得已經很快了,人們猶嫌不足,用想象、誇張,創造出更神速的飛兔。這種心理與我們今天一再希望交通工具提速有些相似。

(二)飛兔的形象

考古學文化中的二裏頭文化,分布在豫西和晉南地區,年代為公元前21-17世紀之間,與曆史記載中的夏王朝疆域和年代相符,不少學者推測這種文化就是夏文化。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種文化的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

二裏頭遺址出土過一件陶器殘片,上麵淺刻著龍蛇紋和兔紋。龍蛇紋在雲紋上方,為一首雙身,眼珠外凸,龍蛇的上方是一隻仰身的兔。在神話中,龍蛇能騰風乘霧,高飛於雲天,而這裏的兔又在龍蛇之上,而且確是仰麵朝天地飛,“以其背飛”,“飛則仰也”。所以,這隻兔的形象,就是我們前麵所說的神話傳說中的飛兔。

《呂氏春秋》中沒有說明飛兔這種駿馬的年代,隻說是古之駿馬。“古”是哪朝哪代雖然不得而知,但總不外夏、商、周三代。說飛菟是禹治水時的神馬的文獻出現較晚,是講這種馬出現於夏王朝建立的前夕。從二裏頭遺址出土的飛兔紋殘陶器推測,飛兔的傳說,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經出現。

這件飛兔紋殘陶器的年代屬二裏頭文化二期。因此,無論認為二裏頭文化即為夏文化,還是認為二裏頭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這件殘陶器的年代都應在夏代的紀年範圍之內。《山海經?北次三經》中說的“其狀如兔而鼠首”的“以其背飛”的獸,在夏代就成為陶器的裝飾花紋,這表明當時已經流行飛兔的傳說。可能在夏代,確有“馳若兔之飛”的快馬,被稱為飛兔。夏族人相信禹治水時,有“天應其德而至”的神馬即為飛兔。傳說中的禹,活動於夏代以前,其時有沒有號稱“飛兔”的快馬,尚缺乏實物證據。不過,二裏頭文化二期的年代應該相當於夏代中期,當時流行的飛兔傳說,淵源很可能在夏代早期甚至夏王朝建立之前。

飛兔的傳說應該早於飛兔神馬的傳說,而飛兔神馬的傳說應該產生於人們已經馴養了馬的時候。

(三)飛兔與馬車的起源

夏代關於飛兔神馬的傳說意味著夏族人可能掌握了馴馬的技術,當時已經有了家馬。因為,假如當時人們接觸的馬隻是野馬,那就與包括治水在內的生產活動沒有直接的關係,天降神馬的傳說又由何而來呢?

據文獻記載,夏代已經使用了馬。《禮記?明堂位》說:“夏後氏駱馬黑鬣。”另據《尚書?甘誓》記載,夏代已經有了戰車,戰車以馬牽引。另外,《左傳》、《荀子》、《世本》、《管子》等古籍中,都有“奚仲造車”或奚仲為夏車正的記載。

馬與車俱備,還不能說明當時有了馬車,因為車也可以用人來拉,或可能是牛車。不過,二裏頭文化遺物中,有一種青銅嵌綠鬆石的飾牌,可能是一種馬具,飾於馬的鼻梁部位,後世稱為當盧。如果確實如此,那麽,這樣精致的馬具應該為良馬所佩。因為中原地區的人們東周時期才學會騎馬,所以在夏代,馴養的馬還不是人們的坐騎,應該是用來駕車的。

馬駕著車,速度便不及自由馳騁時那樣快,也很難追上奔跑的野兔,人們把快馬比喻為飛兔,是希望馬能像神話中的飛兔一樣快捷,希望快馬能日行萬裏或日行三萬裏。

傳說中日行三萬裏的神馬飛菟,大約是古人想象出來的最快的馬了。又有傳說:西周時期,周穆王有八匹駿馬,日行三萬裏。這裏的八駿也沒有突破飛菟的速度。

飛兔(菟)的傳說和夏代陶器上的飛兔形象,是夏代出現良馬和馬車的旁證。

自從馬車出現以後,兔與車便有了不解之緣,除了以兔來命名駕車的良馬之外,人們還在車上安裝兔形裝飾和稱為伏兔的部件,這些做法大約也是寄托一種高速度奔馳的願望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