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天安門前大閱兵,進行曲聲滿廣場(四)

  天安門廣場上的大氣球標語

  國慶慶典,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其規模、形式,反映一個國家的總體實力,而其嚴密的組織,更反映一個國家的麵貌。

  從50年代中期開始,國慶慶典更加熱烈隆重,年年都有新意,特別是天安門廣場上,已由原來的靜態美,發展為靜動相結合,廣場上觀慶典的群眾已從無序走向有序。1957年國慶時,組織者們試驗由廣場上的群眾用花束組成“國慶”兩字,一炮打響,受到廣泛讚許。十周年大慶時,又組成了“1949”國徽“1959”的圖形,更令人刮目相看,為之振奮。同時,又用直徑3米的大氣球在廣場上懸起了十幾條大標語。

  廣場上空的大氣球是由中央氣象局負責灌製和施放的。廣場北側上空的5個大氣球做成宮燈形狀,球上分別書寫合成“毛主席萬歲”五個金色大字,兩側再裝飾兩個大花籃,由大氣球吊起。廣場的東、南、西三麵有氣球懸掛的大幅標語12條。

  在這之前,大氣球為廣州生產的2800克紅色氣象專用的乳膠氣球,每個球要灌三鋼瓶六立方米的氫氣,充氣後球的直徑達三米。

  1984年,國慶35周年大典上,天安門廣場北側上空飄起16個大氣球,球為宮燈形,上麵書寫“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金色大字。標語兩側是用巨型氣球吊起的兩個直徑7米的大花籃,作為裝飾。

  花籃由絹花廠經驗豐富的老工人承作。花籃直徑很大,在製作之初,考慮運輸的不便,便在廣場西側路西的空地上製作,花籃骨架用竹篾子,先紮架子,後上紙花。製作時,每上一根竹料,每上一個花,都要稱重量,因為花籃總重量不能超過氣球的提升拉力。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16個金色大字,寫在16個巨大的氣球上,也是一件極其複雜的工作。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陳漢民教授專門設計字體,力求美觀莊重。這些字按球麵的尺寸進行按比例放大後,再落實到球麵上,然後再塗上金粉。這些工序都是在中共中央黨校大禮堂完成的,曆時一個多月。

  這些大氣球標語的灌氣工作,是在“十一”淩晨進行的,地點在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北側。要灌足這些大氣球,需要400多瓶氫氣,大家知道氫氣是易燃易爆品,因此安全消防工作十分嚴密,灌氣時,警戒森嚴,操作程序井然有序。

  1984年10月1日,北京首都,天安門廣場。16個碩大的標語氣球和花籃排列在廣場北側上空,給國慶慶典增添了新的景觀。每一個進場的群眾、登上天安門主席台和觀禮台的國家領導人、中外貴賓,都為那恢宏氣勢的節日場景所吸引,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們感謝那些為此付出許多心血的工作人員。

  時光荏苒,一晃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看來,這樣的標語牌也不鮮見,但在當年,那的確是富有新意的創造。當時許多外國貴賓就曾說,這些氣球標語可推廣到商界,用於做廣告。如今確是這樣,大大小小的慶典,為數眾多的商家,都在用這種標語氣球來慶祝節日或宣傳某一商品。

  但不管怎麽說,運用氣球標語增加節日氣氛,造就新型場景,無不說明當時創意者們的聰明才智,他們為此付出的艱辛勞作,將永久地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史冊。

  天安門廣場上的大花壇

  10月的北京,花的海洋。百萬盆鮮花組成的花壇、花帶,裝點著國慶期間的首都街頭,隨便走到哪裏,眼前都呈現出一派花團錦簇、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漫步京城,花壇形式多種多樣。有新穎活潑的噴泉造型花壇、別具一格的立體造型花壇、美觀秀麗的自然山水花壇,還有畫龍點睛的垂吊裝飾、色彩豔麗的組字花壇和明快大方的花壇等等。

  當然,在京城賞花觀景,天安門廣場是一定要去的。因為廣場花壇是京城花海的重點和精華。

  天安門廣場擺花,查找不到具體的起始時間,但記憶中,最初的廣場花壇規模很小,花的種類也不多。而規模大、花色品種多的廣場花壇是近十幾年的事,特別是近幾年,田園風情搬入廣場,天安門花壇大量運用高科技,給人以新穎、別致,使人在賞花之時,也學到了許多知識。

  轉動的水車、農家玉米架、生長茂盛的鮮瓜鮮果、麥田……國人在歡度國慶47周年的日子裏,在天安門廣場領略了中國田園風情的美景,大量地運用高科技,田園風情第一次展示在節日的天安門廣場。

  而另一組“普天同慶”花壇,大膽地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六麵宮燈造型按原型放大14倍,搬進了廣場,並且大膽創新,把傳統“走馬燈”的原理運用到宮燈裏,使宮燈和走馬燈融合在一起,形成靜與動的有機結合,使人們站在一個位置就可以看到燈內畫麵的全景。可以說這是一對世界上造型最大的、最新穎的、最有特色的宮燈,既有傳統韻味,又有時代氣息。

  擺放在廣場上的花卉科技含量高。花卉大量采用首次從國外引進的新優花卉品種和近幾年全市園林係統引進栽培成功的新優花卉品種,共計27個品種約1萬盒(株)百合、花煙草、福祿考、萬壽菊,以及采用新技術培育的王蓮,無土栽培的西紅柿和矮化果樹等都是首次在廣場亮相。

  廣場上,四季鮮花同時開放,這一逆乎自然的現象中,包含了園林職工許多辛勞和智慧。在近幾年的廣場花壇的擺放上,可以說是年年有新意,在花卉品種上,年年都有新花靚麗於廣場,給人以愜意。

  人們徜徉在這花的海洋,人們流連於這碩大的花壇旁,留下美麗的倩影。當人們帶著溫馨滿足走出廣場時,又不免發生一絲遺憾,廣場的花壇是一件精妙無比的藝術品,它是祖國欣欣向榮的體現,是廣大園林工作者創造的藝術傑作,那為什麽不在廣場上設立永久性花壇,使廣大中外賓朋隨時都能在廣場上賞花觀景呢?

  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賈英廷坦率地承認,這個問題是包括他們自己在內都在關注、探討的一個問題,隻不過由於其原因較為複雜,所以從未正麵地向外界做過任何披露。

  北京市園林局的徐琳工程師談及1996年天安門廣場的花壇設計時說:“廣場上共擺放了20萬盆(株)花卉,由北京市花木公司、園林古建公司和園林機械廠共同組織施工,出動大批人員,先後用了15天的時間,投入的精力與資金都是十分巨大的。廣場上擺放的花煙草、萬壽菊等,繁殖培育過程大都從一年以前就開始了,它們無不受到園林工人的悉心嗬護;廣場上成排的假檳榔更是凝聚了園林工人幾十年的心血。在廣場西南角名為‘爭奇鬥豔’的一組花壇中,兩株碩大的維多利亞王蓮初次在廣場上與遊人見麵。直徑1.8米的碩大荷葉上,哪怕是坐個小孩也絕對不會沉下去。然而把它從香山植物園請到廣場,其間的難度卻是行外人無法估計到的。”徐工程師說:“能夠成功地運送這易枯、易損的名貴花卉,即使在世界上也極少有。”

  了解了花壇擺放工作的艱辛,人們就愈發地不明白,倘若在廣場上設置一座永久性花壇或噴泉,不僅可以點綴廣場的氣氛,每年還可以節省不少資金。

  賈英廷主任對此解釋說,把天安門布置得更美麗,方方麵麵都在想辦法;然而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實施起來又都會有一定的難度。

  客觀上說,北方寒冷多風,從氣候上就沒有四季花開的條件。特別是廣場屬開闊地帶,風力更為強勁,一般到10月中旬左右,鮮花就會開始凋落了,根本無法長久保持下去。等到嚴冬到來,冰封大地,無論是光禿禿的花架子,還是無水的噴泉,都會使廣場顯得零亂不堪。而從園藝技術上來看,園林工人隻能保證三季有花,但培育和養護工作又較之花圃內困難了許多。

  從主觀上說,天安門廣場有著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它是屬於全國人民的。無論是設置花壇還是噴泉,其造型、位置、含義都為全國人矚目,絕非單純的美觀或綠化問題。同時,對天安門廣場的改造工作,還涉及到首都城市的規劃,牽扯到今後搞大型活動的用地等諸多問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政治意義,解決起來相當棘手,不是哪一個單位可以說了算的,而需要更高層的決策。

  徐琳工程師認為,在天安門廣場上搞好綠地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如今放眼廣場,隻在旗杆兩側、紀念碑和紀念堂周圍有一些灌木叢和草坪,但其麵積相對於整個廣場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由於廣場上缺乏綠地,地麵輻射十分強烈,溫度較之四周要高好幾度。如果搞好綠地建設,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廣場上幹、熱的局麵,還可以為遊人提供一片綠茵,更為廣場增添幾分情趣。然而這項工作需要大筆的資金,用以翻修廣場上老化的水管、電器等設備,資金的缺乏同樣成了阻礙廣場改造的難題。

  關於天安門廣場的改造問題,其實有關部門一直在討論研究,方案也有了數種,但終因其事關重大而一時難以定奪。

  熱心的人們更是翹首以待,希望早一點看到更加美麗的天安門廣場。

  廣場聖火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日益繁榮昌盛。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體育健兒,在1982年第三次出征亞運會。

  在15天的比賽中,中國隊共得61枚金牌,首次登上了亞洲第一位寶座。首都和香港報紙對這令人興奮的成績紛紛發表社論或評論員文章,向在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中國運動員表示熱烈祝賀。

  當亞運聖火剛剛熄滅,國家體委、外交部就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請示報告,提出由我國承辦亞運會的時機、條件已經成熟,請黨中央、國務院決策。

  1983年8月,中國奧委會主席鍾師統致函亞奧理事會主席:“中國奧委會榮幸地申請於1990年9月在北京市舉辦第11屆亞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支持中國奧委會在亞奧理事會章程所規定的基本原則指導下舉辦第11屆亞運會。”

  然而,爭辦亞運會也並非輕而易舉之事。日本廣島市旨在建市100周年,又逢廣島遭原子彈打擊45周年之時,舉辦亞運會。

  北京、廣島兩個城市便開始了激烈的競爭,兩市之爭最後被提交到在韓國漢城舉行的亞奧理事代表大會上。

  1984年9月,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受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委托,銜命出使漢城,爭奪第11屆亞運會主辦權。

  由14人組成的代表團雖人數不多,但卻擺出勢在必得的架式。

  在亞奧理事會主席法赫德親王試圖說服日本,將主辦權交給中國而碰了釘子之後,張百發拿出了一部27分鍾《北京歡迎你》的錄像片。

  漢城電視台極為重視,連續滾動播出。片上那雄偉的萬裏長城,輝煌的古代宮殿,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吸引了各國代表團。

  這部片子,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在1984年9月28日,亞奧理事會代表大會就亞運會主辦權表決時,43票讚成,22票反對,6票棄權,中國獲得了主辦第11屆亞運會的主辦權。

  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中國,從此揭開了在亞運史上新的一頁。承辦亞運會,是擺在中華民族麵前的一個機遇,一個振奮民族精神推動經濟發展的契機。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要向世界全麵展示中國人民躋身世界強國之林的信心和勇氣!同時也要為推動亞洲體育事業的發展,增進亞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貢獻一份力量!

  1989年4月3日,李鵬總理在全國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的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已經宣布舉辦亞運會,在國際上承擔義務,中國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實現我們的諾言。”

  是啊!當中國爭取到主辦亞運會之後,在中國、在北京,“亞運意識”得以空前高漲,“一定要辦好亞運會”的“亞運意識”,充分表現出大步跨入90年代的中國人民的嶄新的精神風貌。

  1990年8月22日,第十一屆亞運會拉開序幕,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點燃了亞運會火炬。

  中共中央總書記親手點燃亞運聖火的重大消息,隨著新聞媒體的傳播,傳遍了全國、全世界。

  消息說:今天上午8時零5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感情凝重地用我國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的火種,點燃了象征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亞運會火炬,隨即把它高高舉起。此刻,11聲禮炮在天安門廣場回響,6萬隻和平鴿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空盤旋,五星紅旗、亞奧理事會會旗迎風飄揚。

  消息繼續說:今天,北京秋高氣爽,碧空如洗。位於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北側的亞運會火炬點火台,鋪滿了紅地毯,四周鬆青柏翠,噴泉如注。

  江澤民同誌把熊熊燃起的火炬交到了亞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伍紹祖手中。伍紹祖點燃了四位運動員手裏的火炬,運動員們麵向四個方向高舉火炬,行莊嚴的注目禮。點燃的四把亞運火炬,將分四路空運我國四個端點城市――海口、拉薩、烏魯木齊、哈爾濱,舉行火炬交接儀式。在今後的一個月中,這四把火炬將通過1億雙手,燃遍神州大地,行程2萬公裏,9月20日傳遞到天安門廣場,交給本屆亞運會組委會主席。

  楊陽、李春陽、黃誌紅、許豔梅四名世界冠軍手持火炬,緩步跑向國產紅旗牌敞篷車,火炬車徐徐啟動,駛出廣場。黨和國家領導人深情地目送他們離去,等待在天安門廣場的數萬群眾深情地目送他們離去。

  由江澤民總書記親手點燃的“亞運之光”火炬,分運到海口、拉薩、烏魯木齊、哈爾濱,然後,又從這四個端點城市出發,向北京傳遞。全國56個民族的億萬人民,載歌載舞,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迎接亞運聖火的到來。30個省會或首府,均舉行了盛大的迎送活動。“亞運之光”火炬,閃爍著自信、自強、自豪之光,映照著神州大地;象征著團結、友誼、進步之火,燃遍了祖國城鄉。

  1990年9月20日,四路火炬匯集天安門廣場。《解放軍報》記者孫曉青在現場記敘了當時的場景:

  來了!來了!帶著白山黑水的囑托,帶著黃土高原的問候,帶著東南沿海的祝福,帶著西南兒女的心願!四路亞運火炬跨千山,越萬水,經過億萬雙手的傳遞,於北京時間20日晚8點20分,在身著民族盛裝的56個民族的代表陪跑下,同時從四個方向逶迤進入天安門廣場。

  早已佇立在主席台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此刻,麵對四名火炬手的報告,像是在聆聽祖國人民的心聲:

  “報告:東北路火炬現在傳回天安門廣場!”

  “報告:西北路火炬現在傳回天安門廣場!”

  “報告:中南路火炬現在傳回天安門廣場!”

  “報告:西南路火炬現在傳回天安門廣場!”

  多麽激動人心的時刻,多麽激動人心的場景。亞運會組委會主席俯下身去,用聚在一起的四支火炬,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隨即把它交給國務院總理李鵬。

  這燃遍神州大地的火炬,這照亮億萬人心的火炬,此刻,被共和國總理高高擎起。麵前,是一隻碩大的黃銅聖火鼎,周圍,是30萬歡騰的人群……

  8時30分,李鵬總理親手點燃了聖火鼎裏的火種。

  刹時,歡聲四起,禮花騰空。3000名中學生用手電火炬組成亞運會會徽熠熠生輝,1000名少先隊員組成的七色光鼓樂隊鼓樂齊鳴,空軍某部探照燈團把雪白的光柱射向五彩繽紛的夜空,在廣場上空撐起一張巨大的光傘……

  在歡樂的海洋中,亞運會組委會常務副主席張百發等乘坐國產紅旗牌敞篷轎車,護送聖火鼎緩緩起程,向北京市政府駛去。佇立在主席台上的李鵬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頻頻揮手,目送聖火離去。

  難忘今宵,歡樂的天安門廣場。

  難忘今宵,沸騰的亞運會前夜。

  天安門廣場迎香港回歸大慶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百年夢圓,京城沸騰。

  6月30日20:00,莊嚴的天安門廣場格外美麗。天安門城樓、觀禮台、人民大會堂、中國曆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等建築被輪廓燈、泛光燈照耀得更加輝煌,金水河裏燈光噴泉拔地而起,廣場上60個燈籠與中國曆史博物館前100個燈籠交相輝映,北京10萬群眾陸續走進廣場,為迎接香港回歸,開始舉行世紀慶典。

  22時整,在市委副書記李誌堅的主持下,市長賈慶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香港的回歸,充分反映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體現了無數華夏英豪前赴後繼、頑強鬥爭的大無畏精神,標誌著我們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邁出重要的一步。曆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表明,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隻有堅持社會主義,才能使中國人民走上繁榮、富強的康莊大道;隻有在鄧小平同誌‘一國兩製’方針的指引下,才能實現香港回歸的偉大創舉,為我們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

  22:10,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五彩繽紛的禮花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在首都暗藍色夜空競相開放,無數閃光燈同時閃爍。

  廣場中心舞台上,建工集團和首鋼集團的近百名工人敲響了15麵大鼓、中間一麵為直徑3.03米,7人合敲的鼓王。鼓手們身穿黃綢衣褲、腰係大紅綢帶;他們騰挪跳躍,威風凜凜,充分展示了中國男兒的雄風,他們敲出的“咚咚”鼓聲與輕快的鑔聲,合奏出一曲威武的樂章。

  擔任指揮的老工人李明宗,打鼓40年,參加過60年代國慶節遊行、1984年35周年國慶大典、1990年亞運會、1993年七運會等重大活動的表演。他說:“打了幾十年鼓,這次心情不一樣,天安門廣場建國以來第一次搭舞台,我有幸在這裏參加意義重大的慶香港回歸演出,特別特別激動!”

  中國曆史博物館前的大舞台上,文藝工作者演出了大型歌舞“北京祝福你――香港”。“中華新月”“一個世紀的中國”“擁抱祖國”“今宵狂歡夜”“香江歌謠”……一首首飽含激情的歌曲表達了首都人民對香港回歸的祝福之情。韓磊、鄭詠一曲《北京祝福你――香港》將演出推向高潮,男演員略帶沙聲的演唱讓人仿佛感覺到中華民族百年的滄桑,女演員圓潤華麗的花腔仿佛讓我們看到中華民族昂揚自信的嶄新風貌。

  天安門廣場幸福地承載著歡舞的人群,承載著北京人民的祝福。來自北京各行各業及大學、中學的數萬人,手拉手在廣場六個區域跳起“365個祝福”等集體舞,幾十頭龍、獅全場飛舞,熱鬧非凡。中心舞台上,來自延慶縣的農民朋友扭起了大秧歌,他們新穎歡快的動作,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們看到了夏糧豐收後農民的喜悅之情。

  “10,9,8……”在距離1997年7月1日零時隻有10秒鍾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的10萬群眾已難抑激動的心情。他們伴隨著廣場上迎接香港回歸倒計時牌上紅色數碼的歡快閃跳,有節奏地齊聲高呼起來。十萬人同時發出的每一聲震蕩九州的高呼,都標誌著距離中國人民百餘年屈辱曆史終點的接近,都代表著中華民族曆史進程中鏗鏘的腳步。

  “3,2,1”,當倒計時牌的數字全部凝聚在“0”這一數字時,人們從廣場的大屏幕上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在香港的土地上。刹那間,廣場上的煙花陣地噴出多彩的焰火,一束束震撼人心的禮花旋即流星般帶著巨響直衝雲霄,“孔雀花”“紫藤蘿”“群蝶鬧星”“慶祝長鞭”“萬紫千紅”“天女散花”“普天同慶”“碧玉映雪”“雪域蓮花”等上百種花彈,把北京的夜空裝點的分外妖嬈,朵朵禮花鮮豔璀璨,像中華兒女心花怒放。而“香港之夜”“喜相逢”“祝福”“流金歲月”“紫荊花開”等禮花更烘托了回歸的熱烈氣氛。

  五分鍾禮花施放之後,廣場立即變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心上蜿蜒一條路,一別百年也回頭;心上站著一棵柳,葉落歸根最知秋。”張華敏一曲《一別百年也回頭》訴說著企盼團聚的心情。

  唱吧,跳吧!祖國啊,您的兒女在為您深深祝福!一百年的企盼,一百年的夢想,香港,這片散發著迷人氣息的土地,這片曆經滄桑的土地,在全國人民的企盼、歡歌、盛舞中回來了!

  跳吧,唱吧!一步步,一聲聲,每個人的心已沸騰。紅日已東升,夜色已消融!歌潮如海的廣場,鮮花怒放的國土,迎來了香港回歸後的第一個黎明。

  在天安門廣場上徹夜歡歌的10萬群眾潮水般匯集到漢白玉基座的國旗杆下,等待著國旗伴隨著朝陽一同升起。

  天安門廣場上此刻一片莊嚴的寧靜。

  4時45分,36名身著橄欖綠的國旗護衛隊隊員和60名軍樂隊隊員,踏著雄壯深厚的“歌唱祖國”樂曲,高擎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旗,矯健整齊地走過金水橋,走向國旗杆。

  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高昂奮進的“國歌”旋律中冉冉升起。軍人們“刷!”地立正,向國旗敬禮!廣場上的10萬群眾“唰!”地立正,向國旗行注目禮。

  在國旗基座外圍56根象征民族團結統一的銅鏈前,有56個民族的代表。他們屏住呼吸,注視著國旗上升。

  專程來北京參加這一世紀盛典的250名香港旅客,在觀禮台上攝像、呐喊、歡呼。

  萬名大學生揮舞國旗、標語、橫幅,手拉手、肩並肩地高唱《公元一九九七》《歌唱祖國》。香港回歸時,廣場歡騰夜。曆史將永遠銘記這一世紀盛典。

  (摘自《天安門曆史檔案》)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