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與國粹派的激烈論爭

  今天我們寫文章,用的是人人都讀得懂的白話文,如果有人一定要“之乎者也”類的文言文,不但讓人覺得滑稽,而且讓人覺得有些做作了。但是當時白話文的確立,是在迎擊國粹派的惡毒咒罵中才得以實現的。

  其中國粹派的林紓,他反對白話文是最起勁的。他覺得因為文言文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是國家的精華,也就是國粹,所以一定不能廢掉。他還氣憤地寫了許多文章來罵白話文和新文化運動,還編寫了兩篇文言文小說,借著一個“偉丈夫”(暗指某軍閥)來鎮壓新文化的首倡者。

  魯迅讀了林紓寫的呼籲保存國粹的文章,很快就給予了回擊:

  什麽叫“國粹”?照字麵看來,必是一國獨有,他國所無的事物了。換一句話,便是特別的東西。但是特別未必是好,何以應該保存?

  譬如一個人,臉上長了一個瘤,額上腫出一顆瘡,的確是與眾不同,顯出他特別的樣子,可以算他是“粹”。然而據我看來,還不如將這“粹”割去了,同別人一樣好。

  倘說:中國的國粹,特別而且好;又何必現在糟到如此情形,新派搖頭,舊派也歎氣。

  倘說:這便是不能保存國粹的緣故,開了海禁的緣故,所以必須保存。但海禁未開以前,全國都是“國粹”,理應好了;何以春秋戰國五胡十六國鬧個不休,古人也都歎氣……

  我有一位朋友說得好:“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

  魯迅經常用一些短小犀利的雜文來攻擊一切落後、腐朽、頑固、反動的事物:

  中國的孩子,隻要升,不管他好不好,隻要多,不管他才不才……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麵,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跑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懦和懶惰,而又狡猾。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有覺得日見其光榮。

  魯迅的目光經常犀利地從生活中極細小的地方發現中國人心理上的落後一麵,並加以抨擊。

  大家都知道魯迅的胡子是很特別的,他將留在上唇的胡須修成整齊的“一”字形。為什麽他會這樣修剪呢?魯迅在《論胡須》中講了它的由來。

  魯迅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時候,在故鄉的小船裏,和船夫聊天。聊著聊著,那船夫就盯著他的胡子發起怔來。當時魯迅的胡子還沒有那麽平直,角上是自然地有些翹著的。船夫忽然說:“先生,你的中國話說得真好啊!”

  魯迅聽了感到莫名其妙,於是問道:“我是中國人,而且和你還是同鄉,中國話說得好有什麽稀奇的?”

  船夫卻不信,憨憨地一笑,說:“先生,您真會笑話呢,你那胡子難道不是東洋人的嗎?”

  魯迅聽了隻有默默地苦笑,他拿什麽來證明自己是中國人呢?胡子已經決定了他的國籍了。而且他記起這胡子在一位“國粹家兼愛國者”那裏也曾碰到過麻煩。

  有一次,“國粹家”上上下下把魯迅打量了一番,目光最終停留在魯迅的胡子上,毫不客氣地說:“你怎麽學日本人的樣子?身材既矮小,胡子又是這個樣子!”

  魯迅一聽,當時漲紅了臉,急著和他爭辯起來:“第一,我的身體本來隻有這麽高,也不是為了要學日本人,故意想辦法用了什麽洋機器壓縮,讓自己變矮去冒充洋鬼子。”

  魯迅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說,“就算這胡子的樣子和日本人一樣,但是我看他們古人的一些畫像,那胡子是不翹的,反而向下,倒和我們古人差不多,該算中國的國粹呢!至於後來又翹起來了,說不定是學德國人的,你看威廉皇帝的胡子不是翹著的嗎?所以我這胡子的樣子也不能說就是日本人的專利呀!”

  “國粹家”還是嚴肅地盯著魯迅那上翹的胡子不放:“但是德國人依然是洋鬼子!”魯迅這時啞口無言,不知所措了。

  可是到處都碰得上這種“國粹家”,口幹舌燥地解釋過幾次,魯迅真是煩透了,大事不去說它,就連留胡子這樣一點小事,隻要不合所謂“國粹”,便要招來這樣多的非議。

  於是魯迅任由胡子自己去長,他想:等胡子長了以後,自然就不再翹,而是下拖了,可能還與地麵成為90°的直角呢!

  不出所料,“國粹”方麵這時無話可說了。但是某些專注意別人生活小事的所謂“改革家”又不滿意了:“你向國粹妥協了嗎?”

  魯迅真是弄不明白了,軍國大事也未必有那麽多人關心,難道區區胡子就能讓國家滅亡或者得救嗎?

  幾年後,魯迅坐在北京的補樹書屋裏,端詳了那胡子的前後左右,突然悟到那胡子被人誹謗的原因,全在於兩端的翹與不翹。於是,魯迅拿來剪刀,立即動手把兩段剪平,使它既不上翹,也難拖下,如一個隸書的“一”字。

  魯迅再出去見人的時候,自然還是有人注意他的胡子:“咦,你的胡子這樣了。”

  “嗯,我的胡子就這樣了。”魯迅平靜地回答。別人一聽也無話可說了,魯迅的心裏便竊笑起來。

  僅僅從胡須的遭遇,魯迅已經深深地透視出國粹派保護者的荒唐與無聊。

  魯迅經常把自己寫的雜文比喻為“匕首”和“投槍”。他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對腐朽和反動的東西投擲這樣的匕首與投槍。可以說,沒有了“匕首”和“投槍”,也就沒有了魯迅。

  魯迅是多麽希望他所碰擊的事物,能夠在中國漸漸消亡。因為隻有這樣,中國才會複興,才會有新生。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