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主要農業生產器具

  梯田稻作農具,是稻作農耕技術和稻作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的重要指示器之一,而且稻作農具是隨著稻作農耕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稻作農業生產不斷發展而不斷發展和演進。它們具有輕靈簡便、就地取材、一具多用的特點。主要傳統農業生產器具有:

  1.耕翻平整土地農具

  曲轅犁:用於犁田、犁地的工具,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由於聯合梯田的田麵一般較窄,曲轅犁可通過轅頭和犁盤自由轉動,使架子變小變輕,便於耕牛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耖:是一種齒形的鐵製農具,由耙齒、犁梢、犁柄(深淺調節杆)、斜拉杆、犁索、曲軛組成。用於犁田後、插秧前把田耙平,使田麵平整,便於灌水。

  旋耕平茬器:聯合當地人也稱“轆轤”,是現代旋耕犁的鼻祖,它主要由木框架、旋耕輪、平茬壓輪組成。用耕牛拖動,操作者站在其上增加重壓,通過旋耕輪和平茬壓平輪的滾動,對水田進行淺耕作。

  耖旋耕平茬器

  整平壓草器:俗稱“鬼夾”,是水田平整和壓草的農具,由多塊木板間隔排列的平整板和提手構成。整平壓草器左右各一,使用時,左右腳各踩一塊平整板,通過手提腳推腳踩達到水田平整和壓草的目的。

  坅刀:清除梯田梯壁及田埂內雜草的工具,坅刀尾部較寬,並向外側彎曲,能將砍下的雜草、土塊翻向外側以致脫落,坅刀可根據需要對梯壁做不同程度的修整。

  整平壓草器坅刀

  劈仔:又稱“雙麵坅刀”,它具有雙麵劈草的功能,人可以站在田埂上揮動劈仔,來回劈除梯壁雜草,劈草效率比坅刀高,但除草沒有坅刀幹淨,不能除去雜草根莖部。

  鋤頭:用於開荒或挖田、鬆土等工作的工具,鋤嘴長尺,方便人力操作,可以避免挖到土層下麵的石塊,節省氣力。

  劈仔鋤頭

  秧桶秧桶:水田插秧時用於裝載插秧苗的木製工具,呈圓桶形體,桶高15—18cm,桶口略大於底,農民把秧苗裝入秧桶後,借助水的浮力來運送,節省時間和勞動強度。

  2.中耕除草農具

  草鈀:係鐵鍛造,有二至八個齒尖,形如梳,鈀脊有銎裝把,稻田除草的工具。早期的水稻為高稈水稻,用手除草相對較難,所以,草鈀成為水田除草的主要工具。後來,隨著矮稈水稻的普及,草鈀在水田除草中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僅成為一種耙草工具。

  草鈀

  3.收獲農具

  鐮刀:用於收割莊稼和割草的農具。是由右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用來收割稻穀,現在農村還廣泛使用。

  穀鬥:木製,上大下小,方形水稻脫粒的傳統農具。內安放一片竹木製的梯樣打擊板,將稻穗甩打打擊板,穀粒就會落入鬥內。穀鬥的周圍用圍席圍住,可以防止脫粒時,穀粒飛濺。穀鬥常以圓木作肩運工具。

  穀篩:是一種圓盤的竹篩,篩孔較大,約1.2mm×1.2mm,能夠通過穀粒,去除脫粒過程中產生的秸稈葉片等碎屑。

  4.糧食加工工具

  車碓:車碓又名“碓舂”,舂米用具。掘地安放一石臼,在支架上裝一小橫軸,橫軸上置一長木杠,杠的一端裝一圓柱形碓頭,用腳連續踏杆的另一端(這一端較短),碓頭連續起落,舂擊下麵臼中的穀物。用碓可以舂掉穀物的殼皮,也可用以粉碎籽粒成粉狀,省力且效率高。

  土礱:亦稱“礧子”,用於稻穀破殼取米的農具,狀如石磨,由上臼、下臼、搖臂和支座等組成。土礱臼的工作麵上鑲有硬木和竹齒,木礱則為刻槽。工作時下臼不動,人力推動上臼旋轉,借臼齒搓擦,使穀殼和米粒分離,縫口出,即糙米。

  舂臼:用鑿石工藝,把粗厚堅硬的花崗石鑿成沒有

  車胎大但和車輪一樣圓的、能“坐”在地上不足膝高的橫切麵,且外凸內凹呈圓滑均勻的錐度,中間有個窩,便是臼,人們習慣叫作舂臼。家家戶戶,每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用粳米或糯米經浸泡、蒸熟後,放入舂臼中經人工舂細後,然後加工成各式各樣、芳香可口的白粿、糍粑等,作為禮品、祭品、食品,豐富飲食文化,讓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

  鼓風車:又稱風扇,木製,後身為圓鼓形木箱,箱中有四至六片木板製成的風扇輪,風扇輪軸有曲柄通箱外,前身有屑皮出口,中間頂上有木鬥,下部有木製“流子”,碾過的穀物盛在木鬥中,向下流瀉過程中,人搖風扇輪柄,皮屑被扇向車前出口,米粒由中部流下,車下設笸籮接盛。

  石磨:將米、麥、豆等糧食加工成粉、漿的一種機械,通常由兩個圓石做成。磨分上下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中間有支座,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人力推動上磨旋轉,糧食沿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麵時被磨碎,形成粉末或漿。

  §§第六篇 節慶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