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內聖而外王

  儒家官德理論的哲學基礎是以《大學》中的一段“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根據:“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內聖外王的路徑,這裏就有先後之辨。先有正心修身,後有家齊國治天下平。從官德來看這個內聖外王,儒家是有獨特智慧的。至少有以下三點值得分辨:

  1.先德後位。《大學》對君子為政提出要求:“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執政者先要在道德修養上謹慎從事。有德性的執政者才能治理好人民,也才能治理好國家。要指出的重要一點就是,儒家堅持把敬位意識置於先德後治中去考察。德先於位,“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無須擔憂自己地位不尊貴,須擔憂的是自己道德不高尚。德優於位,“德薄而位尊”,是不可取的。孟子引子思對魯穆公“友士”觀的諷諫:“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魯穆公以為,擁有兵車千輛的國君同士人交友,應該不成問題吧?子思認為,魯穆公把交師與交友混為一談了:“論地位,那你是我的君主,我是你的臣下,哪敢同你交朋友呢?論道德,那你是向我學習的人,怎麽可以同我交朋友呢?”子思衡量與魯穆公交往,從位上看穆公,子思尊敬他;從德上看穆公,子思不願遷就他。德與位,在魯穆公那裏是分裂的。子思的態度,也可以看作是儒家的基本態度。作為子思的學生,孟子可能繼承得最為積極。孟子對當時君主的態度,往往是從德與位上去決定取舍。先德後位,這一點也就成為儒家官德的基本取向: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也!

  2.先德後治。儒家堅持:治理天下國家,以道德修身為前提。孟子總括一條“天下國家”的儒家“定律”:“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其身而天下平。”修身是要培養出治理天下國家的良好道德品質(德性)。要指出重要一點,就是儒家對修身注入了道德治國要素,希望君主官員能備此執政。儒家提出了先內聖後外王,一些外王的道德治國方案始終是與良好的道德素質相聯係。儒家崇尚“公天下”,就有個德性在先的要求,如荀子所言:“誌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意思是說,思想上先能克製私欲而後才能一心為公,行動上先克製情欲而後才能有良好的品德。君道出於公道,君主須以此左右自身言行,荀子為君道設定:“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則德厚者進而佞說者止,貪利者退而廉節者起。”先公道後就沒私道可行,做到了這一點,德行就可流通,廉潔正派的人就可當政。君道必須如此履行。古人看到了公心的執政意義:“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先德後治,這一點也就成為儒家官德的基本信念:唯公然後可以正天下也!

  3.先德後才。是才勝德還是德勝才?儒家堅信是德勝才,先德後才,“德勝才之謂君子,才勝德之謂小人”。德才對立,本不是儒家的初衷,司馬光還是希望能有德才兼備者,但看到的是甚為稀少,這是聖人之“標本”,他說:“才德全盡之謂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自古以來,多的盡是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亂臣當道,國家顛覆。所以“為國為家者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司馬光道出了儒家德才觀的基本態度。桀、紂有才而無德,結果喪失家國天下;堯、舜有德有才,結果擁有家國天下。儒家提出桀、紂與堯舜之比較,就是要說明德性應先於、優於才能。《大學》有過這樣的評價:“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帥天下”是一種才能,靠什麽“帥天下”?靠德性。堯、舜靠“仁”,桀、紂靠“暴”。堯、舜先有德性,然後去征服別人、理治家國;桀、紂沒有德性,也就無法能夠要求別人心悅誠服地聽從其領導,雖然這兩位帝王有才能。所以,儒家的“大學之道”即治國之道,希望天下的君臣百官能夠靠德性來治理家國。這裏,蘊涵了儒家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潛規則”,即才是可以培養的,而德是很難成就的。先德後才,這一點也就成為儒家官德的基本取舍:取官之道,當以德為先;才德兼備為佳,若隻才優於德終無補治理家國天下也!

  儒家把先後之辨置入於官德來論,體現了儒家辯證法的特色。龐樸先生指出:“我們有足夠的材料來研究儒家辯證法。難點在於如何去沙裏淘金,從他們的種種經世之術、道德說教、日用生活去發覺貫徹其中的‘道’。”儒家的官德理論就是屬於這樣的“經世之術、道德說教、日用生活”中的“道”,儒家的辯證法是實踐性的,經世致用的性質甚為明確,這一係列的政治道德是有辯證法的哲學基礎來實現運轉,恰恰也證明了儒家由價值理性走向工具理性的一種實踐證明。以至於後人會把孔孟開啟的官道官德“嫻熟”地運用於官場,雖有過分和圓滑之處,真有點“把辯證法用過了頭”之嫌,但努力發掘其中的有“道”之處,還不失為是一種對儒家辯證法的別致理解和闡發。

  §§第十六章 仕與學:人、官不二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