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眼界決定境界

  金錢這種東西,隻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足夠了;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製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1914年1月12日,福特汽車公司宣布了一條令世人驚訝的決定,將本公司工人的最低工資,從原來的平均每天2.5美元提高了一倍,提高到每天5美元。要知道,這在當時可是一個驚世駭俗的決定,因為,在100年以前,這絕對是個天價工資,要知道,當時工人生產的福特汽車不過400美元,也就是說,滿勤的工人,隻需兩個多月,就可以買一輛當時最時髦的T型車,而一般人要為之工作大半年之久。

  雖然當時的汽車已經吸引了媒體的關注,但是真正能消費汽車的還隻限於一些有錢人。大部分的普通人對此並沒有多少興趣,因為昂貴的汽車對他們來說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亨利·福特很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提出要生產出物美價廉的低檔車,隻有到廣大工人都能用得起的時候,汽車業才會得到騰飛。於是,福特公司不斷地改進設計、優化成本,想方設法地降低汽車的價格,終於設計出價格相對便宜的T型汽車。

  這種汽車的售價為260美元,是汽車銷售價格裏最低的一個。當時美國工人的普通月薪大概是30美元左右,約為1天1美元。260美元的汽車對普通工人來說依然是一個大數目,況且更大的問題是,當時的工人們根本沒有購買汽車的消費理念,他們總認為汽車是達官貴族的奢侈品。

  這讓亨利·福特遭遇到了一個巨大的尷尬,依照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現實狀況,汽車的成本已經不能再低了,而工人們卻對汽車敬而遠之。福特公司做了很多“工人也能開福特”之類的宣傳廣告,可未見成效,甚至被人當成了笑話,這樣一來,他的“平民汽車”的夢想仿佛就要落空了。

  有一天,亨利·福特走在工廠車間裏,看著自己的員工們認真工作的樣子,忽然想:“我自己的工人這麽優秀,一天的工資也隻有1美元,他們都開不上車,談何讓全國工人開汽車呢?”

  “自己生產的車自己的員工買不起,我生產車還有什麽意義呢?我必須要讓我的員工首先買得起我所造的車,隻有這樣循環才能啟動公司的發展。”亨利·福特的想法非常正確。如果一天掙5美元,普通工人立刻就可以變成福特汽車的買主,這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新的消費群。

  亨利·福特將許多媒體的記者都請到了公司,然後對所有的記者大聲宣布說:

  “從明天起,我們福特公司所有生產線上的普通員工的日工資漲到5美元,我們要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擁有我們福特公司自己造的汽車。”

  一語驚人!消息一出,眾人嘩然,其他的競爭對手罵亨利·福特是汽車工業的攪局者,是不折不扣的嘩眾取寵,是叛徒,而輿論界一致認為,亨利·福特老糊塗了,瘋了。

  這個決定相當於讓福特員工的工資在一夜之間翻了一倍,在當時的美國,從來都沒有公司敢這麽漲工資!

  工人們非常歡迎這項舉措,來福特公司應聘的人在門口排起了一眼望不到頭的一字長蛇陣。而福特公司的員工更是以在公司上班為榮,即使穿著西服度假,也要把公司的徽章別在領帶上或者戴在胸前。公司的曠工率也從10%,驟減到5‰。

  讓自己的員工首先成為“汽車族”,亨利·福特的平民理念才能真正貫徹下去。為此他選擇了雙管齊下,一方麵,通過生產方式的革命不斷壓低產品的售價;另一方麵,不斷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先從公司內部培養一批潛在的客戶。這無疑是一舉兩得的聰明做法。

  第二天,全美的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福特公司的調薪決定,給福特公司做了一次巨大的宣傳,羨煞了全美的工人們,工人們紛紛湧向福特公司,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工人們的一個消費觀念忽然覺醒——原來,我們做工人的,也能開上汽車。這樣的觀念甚至讓社會學家高聲叫好——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從那以後,福特公司的低檔車開始走俏,繼而掀起了購買福特汽車的狂潮,整個汽車行業也跟著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在很長一段時間,福特汽車的銷量占了世界汽車銷售總量的一半,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製造公司,福特汽車家喻戶曉,幾乎成為了汽車的代名詞。

  時至今日,福特汽車的廣告牌在這個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福特汽車的百年成長史中,每一款汽車的推出都有各種精妙的廣告相伴成長。但是在福特人的心中,最成功的廣告卻不在電視和廣告牌上,而依然是亨利·福特當年的那一紙提薪決定。因為那一紙聰明的決定,喚醒了一個階級的消費意識,激起了一個行業的騰飛,甚至帶來了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這樣的廣告效果讓任何廣告策劃者都望塵莫及。

  遺憾的是,福特的雄心壯誌並沒有得到同行的認可,上個世紀20年代,正是那個舉世聞名的經濟大蕭條的前夜,很多目光短淺的資本家,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麵提高產品的售價,另一方麵拚命壓低工人的工資。整個20年代,美國工人的生產效率提高了近一倍,而工資的增長隻有可憐的2%,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多數工人隻能掙紮在貧困和溫飽線之下。資本家的做法無異於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亨利·福特從一個思想者的高度來解釋了這個現象:生產力越來越高,而福利卻越來越低下,這就造成了需求的不暢通,我們的生產力越高,產品就會越過剩。這個就像人的身體,富人好比貪婪的無限腫大的臉龐,已經不能提供更多的增長空間,而工人則像瘦弱不堪的四肢,越來越羸弱無力。如果美國社會是這樣一個人的話,等待他的隻有衰敗,然後是死亡。

  事實證明了亨利·福特的遠見卓識。1929年10月,經濟大蕭條爆發了,整個資本主義的虛假繁榮泡沫破碎,經濟陷入可怕的停滯和衰敗的泥沼之中。

  1933年,羅斯福擔任了美國總統。他給經濟大蕭條開的第一個藥方,就來自於福特公司的經驗,他將老福特5美元的最低工資,以國會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最低工資的標準也要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提高。

  後來,美國終於走出了經濟大蕭條的低穀,走向了複興和繁榮。也許,不能說是老福特給員工漲工資拯救了美國,但是,亨利·福特的做法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在一個健康的社會裏,如果金錢和權力過分集中在少數寡頭的手裏,那麽多數的下層人民就失去了消費的能力和自我造血的功能,這個社會就會是一個畸形的社會。資本家必須改變一個觀念,你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並不是你的慷慨贈予或者恩賜,一方麵是勞動者的勞動所得,另一方麵也需要有人與你分享財富,這才是文明社會繼續前行的動力。

  “正當的工資,並不是一個人願意獲得的最低額度,而是資本家——勞動力購買者所能支付的最高工資。”亨利·福特說。

  同樣一件事,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就會有著不一樣的答案和解決方法。福特的5美元最低工資,作為一項製度,有其延續的必要,作為一種人文思想,更有其傳承的必要。

  古羅馬時代,一群先知設計了一種繩結,並且預言,將來解開這個結的人必定是歐亞大陸的主宰。多年以來很多人嚐試解開這個繩結,卻都是無功而返。當時身為馬其頓將軍的亞曆山大,也聽說了這個預言,於是趁著駐兵這個城市之時,試著去打開這個繩結。

  最初,亞曆山大連續嚐試了好幾個月,也和其他的人一樣,他用盡了各種方法,也沒能打開,真是又急又氣。有一天,當他試著解開這個結再次失敗後,他狠狠地說:“我再也不要看到這個結了。”當他強迫自己轉移注意力,不再去想這個結時,忽然腦筋一轉,他抽出了身上的佩劍,一劍將結砍成兩半——繩結奇跡般地打開了。這個馬其頓將軍,後來成了威加海內的亞曆山大大帝。

  亞曆山大大帝和亨利·福特一樣,都曾經麵臨著各種麻煩和困擾。慣性思維是要麽承受,要麽反抗。而福特選擇的是逆向思維。他將危機變成了機遇,將冷遇變成了暴風雪中的宣傳表演。他勇敢地跳出思維的繩索,不做貪吃蜜糖的蒼蠅,而是徹底改變一種觀念。

  一個人能看到多遠,他就能走出多遠。

  §§第六章 人生是一扇虛掩的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