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歐洲的賓館飯店

  旮旯酒店

  赴歐洲考察,吃、住、行、看、聽、拍、購,幾乎已成為標準程式。

  動筆記記,動腦想想的人恐怕不在多數。

  托尼開玩笑說,許多赴歐洲的人,“上車說笑,下車撒尿,商店購物,景區拍照,吃飽睡好,回去忘掉”。

  本篇所敘寫的,就是憩宿的賓館和就餐的飯店,托尼一律稱之為酒店。

  此次赴歐,行程表標明我們入住的酒店是三星級。但實際憩宿的,也就與國內縣城的小旅館差不多,連三星級的邊都挨不著。而且一律在城郊偏僻的小鎮或小村,我們稱之為旮旯酒店。

  酒店一般是三四層的小樓,隻能容納幾十個人。因而,我們這40個人的考察團就常常是獨占一樓。

  當埃威恩停在一個偏僻的小樓前,我們就知道:“下榻”的酒店到了。大夥兒不管是打盹兒的還是交流觀感的全都精神亢奮起來,收拾隨身攜帶的東西下車。

  朱利亞特已打開底層放行李的自動車蓋,麻利地把碼放得整整齊齊的旅行箱一個個提下來等我們認領。

  酒店的一層不叫一層而叫接待大廳,二層三層四層才依次叫一層二層三層。接待大廳其實一點也不大,有時連我們40個人都擠不下。接待我們的一般是一個中年婦女或中年男人,他們是夫妻也是酒店老板,酒店其實就是我們國內常見的夫妻店。但店名卻很氣派:假日酒店、航空酒店、旅行者天堂等等。

  多數酒店有電梯,領到房卡,就可以乘電梯進入房間了。但電梯卻小得出奇,像我們大箱小包的隻能乘3人。剛開始,我們發揮國內習慣了的擠的優勢,擠進去四五個人,不想電梯卻罷了工。於是年輕人就幹脆提著行李上樓。

  當然,用不著操心出現出國培訓時描繪的情景:服務生熱情地搶著提行李,而後狡黠地等著你付小費。因為我們憩宿的酒店根本就沒有那樣的服務生。

  歐洲的小酒店,不但規模小,房間更小,6~8平方米的樣子。房間以兩人一室為標準。但歐洲人一般不會兩個男性或兩個女性同住一室。要麽單人,要麽夫妻或帶小孩的夫妻住一間,床也就是一張雙人床或一大一小兩張床。

  不難想象,我們兩個大老爺們兒睡在一張大床或一大一小兩張床上有多麽別扭。

  整個房間除了床,幾乎連放行李的地方都沒有。電視一律吊在房間的一角,自然是隻見人影晃動而難辨所雲。壁掛式電視下麵有一張極小的桌子,上麵有一部電話、一盞台燈和一本服務指南。進門一邊的牆上有幾隻掛衣鉤;一邊是設計緊湊得仿佛飛機上的洗手間,沒有浴池,但可以衝淋浴。

  房間的設施倒是幹淨清爽,床單被罩雪白整潔。但一般沒有拖鞋、牙具等一次性用品,隻配備毛巾和手紙。這並不是酒店吝嗇,而主要是出於對環境的考慮,因為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又能減少人造垃圾和人為汙染。歐洲經濟發達,居民生活富庶。但人們普遍不事鋪張,崇尚簡樸儉約。歐洲的餐桌上決不會有吃不完的大魚大肉,當然也並不是出於AA製各自埋單的考慮,而是一種生活習性和社會風尚。

  房間不提供開水,因為歐洲人沒有喝開水的習慣。洗手間的自來水有熱水和涼水兩種。涼水可以直接飲用,熱水則一般是汙水處理後的中水,隻能洗澡洗臉。

  而要用自帶的熱水器燒開水或給手機、相機充電還頗費周折。

  出國前,我們大都按提示在北京買了兩個電源轉換插頭,一個是歐洲通用的雙腳寬形圓柱插頭,一個是意大利專用的直線三腳圓柱插頭。沒想到在瑞士酒店燒開水時卻出了個小插曲——這兩種插頭都不能插:瑞士的插座是橢圓形三腳的。托尼與酒店老板套了好一陣近乎,才破例送了我們幾壺開水。

  條件最好的要算法蘭克福城郊的酒店,那裏不但有熱水器,還有免費的咖啡,洗手間還提供LUX沐浴液。而多數酒店小桌上的火腿、礦泉水、啤酒之類的食品和飲料都是要另收費用的。

  在意大利酒店,托尼一再叮囑我們:洗手間類似我國過去農村使用的那種拉盒開關的繩子千萬不能拉,因為那是火警開關。他以前帶團時一個年輕人出於好奇拉了一下,頓時刺耳的警報聲響起,全副武裝的消防隊員立馬趕來……差點耽誤了整個團隊的行程。

  酒店一般提供免費早餐,當然是西餐。早餐很豐盛,羊角麵包、火腿、雞蛋、咖啡、鮮奶、果醬、水果,種類很多。火腿切得很薄,直徑足有12厘米,幾乎全由精瘦肉壓製而成,口感極好。雞蛋有時做成國內水蒸蛋的樣子,綿軟可口。

  餐廳在接待大廳的一角。同伴們三三兩兩坐在清幽潔淨的餐桌旁,刀叉輕輕,話語輕輕,動作雖然生硬,卻仿佛文雅了許多。

  酒店周圍環境很美。歐洲的特色和魅力,或許在小鎮上會體悟得更多一些。

  傍晚或清晨,我們曾多次在酒店周圍散步。小鎮行人稀少,三層或四層小樓,毫不炫耀的靜靜地釋放著柔和的光線或溫馴地享受著清晨橘紅色陽光的撫慰。

  街道不寬,兩側停滿了各種各樣的汽車,中間隻有狹窄的、僅能對開的車道。樓房許多窗口都向外伸出一盆鮮豔的花朵,周圍綠樹成蔭,草坪青翠,鵝卵石小徑也已踩磨成風景。有的酒店旁邊還有小溪、湖泊,天鵝嬉戲,水鳥啾啾,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

  中午和晚上,除在瑞士高速公路服務區吃過兩次西餐,其餘全都在中餐館消費。

  每到一國一地,托尼找中餐館都輕車熟路,而且與餐館的中國老板或老板娘相當熟悉。起初我們還挺納悶,後來才悟出其中的奧妙。

  在歐洲中國餐館的經營鏈條中,導遊族是鏈接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關鍵環節,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中介決定著中餐館的興衰。飯店老板通過他們廣攬顧客,他們也從中獲得一筆可觀的小費。因而,幾乎所有的中餐館和導遊都有各自相對穩定的關係戶。如果說,中國遊客是中餐館的上帝,那麽導遊就是上帝的上帝。因而,每到一個中餐館,老板或老板娘給托尼的笑容總要比給我們燦爛得多。

  歐洲的中餐館大都開在比較偏僻的小街小巷、旮旯拐角處,門麵與那裏普通居民的樓門幾乎一模一樣,隻是門麵上方有一個不大的招牌,上書北京餐館、上海飯店、川府酒家、廣東粵菜館、山西麵食館等等,店名大都與地名有關,讓來自國內不同地方的人都可能找到一種鄉韻親情。

  餐館裏麵隻有一間或兩間房大小,有二層的就算豪華大飯店了。餐館正中供奉著關公或觀音的塑像,四壁裝潢大都仿唐仿宋,紅的金的色彩鮮豔,具有濃鬱的民族特點。老板多是夫妻,服務生多是他們的兒女或打臨時工的留學生。

  餐廳裏坐10個人的大圓桌放得滿滿當當的,進出都需要側身。有的餐桌鋪著一次性塑料薄膜,有的用幾張曬圖紙似的厚紙拚湊起來當桌布使用。當我們40個人擁進餐廳時,頓時有人滿為患的感覺。

  菜譜是提前定好的,所以上得很快。紅燒魚、燉豬肉、燉豆腐、燉白菜、青豆角和一盆西紅柿菠菜湯,一盤切得很小的橙子塊,米飯、饅頭不限。在歐洲10國,中午和晚上幾乎就是這同一個食譜:5菜1湯1果,不上涼菜不上酒水,頂多是紅燒魚變成黃燜雞、燉豬肉變成過油肉,或者燉白菜換成蓧麥菜、青豆角換成紫茄子。

  饑腸轆轆的10個人要共享這5個菜,自然講不得紳士風度,道不得姿態優雅。男女老少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眼疾手快,不一會兒就盆兒幹盤兒淨。不奢侈,不浪費,既香甜,又快當,倒也樂在其中。

  在中餐館用餐還能享受兩大優惠,一是飯後可將水杯灌滿開水,二是上洗手間免費。在不提供開水又到處收費的歐洲,這小小的方便,還真能給人一種家鄉般溫馨的感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