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古印度音樂

  作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其曆史地理位置包括不丹、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其北之喜馬拉雅山、西北的興都庫什山和蘇萊曼山將其與歐亞大陸孑然隔開,但其東北為中國,北麵為中亞,西北為西亞,又與古代各文明均有聯係。從現在所發現的臘瑪古猿遺骨(古猿轉化為人的重要標誌),可證明印度次大陸是人類起源的故鄉之一。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其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創造的。1922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哈拉巴文化”(約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50年)遺址(還發現有文字,但尚未釋讀成功),才將印度的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來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至印度文獻對其隻字不提,至今仍是個謎。

  從公元前2000年代中葉起,直至古代曆史結束,印度次大陸先後遭到雅利安人(可能在中亞或高加索一帶)、波斯人、希臘人、馬其頓人、安息人、塞種人和大月氏人的入侵。在公元前12世紀(尚可推至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開始進入印度之際)-公元前9世紀時,出現了一部《梨俱吠陀》(“吠陀”原意為知識、學問,是祭司們在祭神時所用的頌歌、經文歌和咒語的匯編,雖然主要是宗教內容,但也包含一些雅利安的早期曆史),後又於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6世紀,出現了《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三部吠陀。在吠陀時代,形成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製——種姓製度(分成四個等級: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和婆羅門教(以《吠陀》為其聖書,最高信仰是“梵天”,創造了一套靈魂投胎轉世的“業力輪回”論)。

  公元前6世紀初,印度形成16國的“列國時代”(至公元前4世紀)。在這社會大動蕩時期,新思想、新教派層出不窮,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麵,並出現了諸多的新宗教(其中反對婆羅門教的耆那教占有特殊地位,而和它同時興起的佛教卻對東方文明產生深遠影響)。大約在公元前324年孔雀帝國建立。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滅亡後,外族不斷入侵,其間300多年的史實模糊不清,直至公元4世紀時“笈多帝國”建立後,標誌著印度封建社會已基本形成。

  印度河文明消失以後,在恒河流域興起的雅利安人國家,又再次使南亞次大陸泛發文明之光,借用西亞的字母形成雅利安人使用的“梵文”,在天文學和數學上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並湧現出一批燦爛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作品除《吠陀》以外,尚有可以列入古代世界偉大作品之列的兩大部史詩:《摩珂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雄偉的建築藝術豐富多彩,多始於孔雀帝國時代,以佛塔、圓形石柱(上有精美雕刻)、阿旃陀石窟(建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7世紀)、犍陀羅藝術(出現於公元前後,以雕刻佛陀和諸菩薩石像著稱。在其佛陀石像上亦可見希臘藝術的影響)。

  印度古典音樂起源於雅利安人宗教儀式的《吠陀》讚詩。印度音樂史上所謂的“吠陀讚歌時期”,約在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4世紀之間。上述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收詩共1028首,有的為神話傳說,有的則為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實生活的描述。《沙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耶柔吠陀》則是說明如何應用這些歌曲來進行祭司。演唱時,由被指定的婆羅門祭司依高、中、低三種音調唱頌。

  上述兩部印度不朽的史詩,對印度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成為印度音樂舞蹈的永恒主題之一。在其中記載了印度最古老的薩音階和瑪音階、歌唱時所使用的三種音調和七種調式,以及印度音樂美學中所論及的七種“拉斯”(即韻味或情趣)。曾以各種形式流傳於東亞一帶。

  大約在公元2世紀,出現了以梵文詩歌體寫作的婆羅多(約100~約200)的音樂、戲劇、舞蹈理論著作《樂舞論》。全書共39章,其中的第28~33章專門論述音樂,從而形成了印度音樂完整的理論體係。第28章論述了印度音階由22個“什魯蒂”(即微音程)構成,具有7個基本音,由這七個音分別組成了兩種基本音階:薩音階和瑪音階。第29章和30章分別介紹了弦樂器和管樂器,第31章論述節奏,第32章論述有關的演唱方法,第33章介紹了鼓的用法。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