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節 戲曲音樂

  戲曲音樂是傳統戲曲表演藝術中與諸藝術手段密切聯係以呈現劇情發展和刻畫人物性格、抒發人物感情並烘托舞台戲劇性氣氛的音樂。戲曲音樂由戲劇表演中的歌唱和器樂伴奏兩部分構成,它們在表演中體現出的戲劇性特征,是戲曲音樂區別於其他傳統音樂門類的顯著標誌。戲曲音樂的戲劇性特征主要體現在它既要從音樂角度表現戲劇性情節和戲劇性衝突,又要從音樂角度表現出戲劇人物的不同情感和性格差異。由於戲曲音樂植根於民間音樂土壤,來源於各地民歌、器樂、舞蹈音樂和曲藝音樂,並與民族語言和地區方言緊密結合,因而戲曲音樂風格亦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色。

  戲曲音樂的萌芽,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樂舞、俳優;漢魏時期的百戲、角抵戲;隋唐時期的代麵、撥頭、踏搖娘、參軍戲等包含音樂成分的綜合型表演藝術。至宋金時代,在說唱音樂唱賺、諸宮調,以及歌舞大曲等傳統音樂形式基礎上形成的雜劇、南戲音樂——北曲和南曲,標誌著戲曲音樂正式確立並走向成熟。至元代,雜劇音樂發展成一種每劇四套、每套由若幹同一宮調的單體曲調連綴而成的曲牌聯套體結構,伴奏樂器主要使用笛、板、鼓、鑼等。元末雜劇漸衰而南戲得到迅速發展。在南戲音樂基礎上吸收各地民間音樂發展演變而來的明“傳奇”音樂,每劇已不限於四套,各套音樂已不受宮調的限製,聲腔也較前期多樣。至十六世紀,出現弋陽、餘姚、海鹽、昆山四大聲腔,明徐渭(1521~1593)《南詞敘錄》說:“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於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餘姚腔’者,出於會稽,常、潤、池、太、揚、徐用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溫、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於吳中。”各聲腔表演的傳奇劇目即因此相應增多,聲腔衍變亦隨之複雜。入清之後,除昆腔、弋陽腔繼續流傳外,又相繼出現梆子腔、西皮腔、二黃腔、囉囉腔、吹腔等腔調。其中梆子腔和由西皮腔與二黃腔合流而成的皮黃腔,影響日漸擴大,逐漸被許多地方戲曲劇種采用;繼續流傳的弋陽腔則衍變為高腔,被湘、蜀等地劇種采用為主要聲腔;昆腔除作為獨立聲腔保留於少數幾個單聲腔昆曲劇種之內外,亦被某些多聲腔劇種作為一種腔調同其他聲腔共存於該劇種之中。民間歌舞表演和說唱小調演唱此亦漸有發展,有的開始衍變為戲曲形式。從此,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形成地方劇種浩繁、聲腔係統複雜、音樂風格多樣的總體藝術格局。

  戲曲音樂由聲樂和器樂兩部分構成。其體式最基本的是曲牌聯套體和板式變化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