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要關心體恤別人

  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於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楚、齊、趙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

  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我(公孫弘)聽說國家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什麽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這樣。陳涉並沒有諸侯的尊貴地位,也沒有一尺一寸的封地,自己也不是王公大人和有名望的貴族的後代,沒有家鄉人對他的稱讚,沒有孔丘、墨翟、曾參的賢能,沒有陶朱、猗頓的富有。但是,他從貧窮的民間起兵,揮舞著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聞風響應,這是什麽道理呢?這是由於人民貧困而國君不知體恤關照,下民怨恨而居上位者並不知道,世俗已經敗壞而國家政治不好,這三項是陳涉憑借的客觀條件,這就叫做土崩。所以說國家的憂患在於土崩。什麽叫瓦解呢?吳、楚、齊、趙的軍事叛亂就是這樣。吳、楚等七國之王陰謀叛亂,他們都自稱萬乘君王,有披甲的戰士幾十萬,他們的威嚴足以使其封國之民畏服,他們的財物足以鼓勵其封國的百姓,但是他們卻不能向西奪取很小的土地,而他們自己卻在中原被擒,這是什麽原因呢?不是他們的權勢比平民百姓輕,不是他們的軍事力量比陳涉小,是因為這時先皇帝的思想還未衰弱,而安於鄉土、喜歡時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諸侯們沒有得到境外的援助,這就叫做瓦解。所以說國家的憂患不在於瓦解。

  尤其在企業或者政府機關裏,如果領導不懂得關心下屬員工的疾苦,就無法贏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那麽企業和政府的發展自然就會藏隱患而至敗壞。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員工在想些什麽,不知道他們需要的是什麽樣的工作和環境,隻知道主觀地去要求和指揮他們,必然會讓他們怨聲載道、無心工作,甚至另謀發展等等。其實,不論大的集體,還是小的家庭和朋友圈子,人與人相處最基本的條件首先就應該是彼此相互了解和尊重,而後才可能團結以及謀求發展。

  中國曆史幾千年,小人無時不在,隻是小人們的表現有所不同,古代社會中,小人們見利忘義、好造事端,而現代社會中,小人們追逐名利、欺世盜名,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去提防。

  如果你是領導,下屬中出現下列幾種小人危害最大:陰結朋黨,相互勾結;誹謗賢才,誣陷忠良;專門窺探別人的隱私;出於私心煽動群眾;專門尋找利害得失的時機,出賣集體和別人的利益。

  例如晉文明皇後,有知人之明,當時鍾會雖因才能出眾被任用,但文明皇後一眼就識破了鍾會的本質,她經常告訴晉帝說:“鍾會見利忘義,好造事端,寵愛太過,必定叛亂,不可以太過重用。”後來鍾會果然造反。

  過去鄉鄰中有一富老頭病了,讓巫師向神禱告,神告訴他說:“你若能救活萬隻生靈,我就替你向天帝請求,去掉你的病,賜予你長壽。”富老頭答應說:“好。”於是派人到山上尋找,在密林中收羅,在沼澤裏架網捕捉,得到鳥獸魚蝦之類的動物一萬隻,向神報告後就釋放了它們。由於這種自欺欺人、追求虛名的方法被神人所唾棄,因此第二天那富老頭就死了。

  其實,自欺欺人者,心中哪有什麽做人的誠心,他們所喜愛的不過是虛名而已。

  其實,讒佞小人,於國於民都禍患極大,尤其像那些貪官汙吏,他們對於民族和國家的禍害簡直是說也說不完。舉例來說,在我國封建社會裏,貪官專權的現象直接導致了朝代的滅亡和更替,而小人也因此成為萬世唾罵的千古罪人。

  在明朝,有一個馬士英是個無惡不作的奸佞小人。其字瑤草,貴州貴陽人,出生於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馬士英既不是出自名門望族,也不是富商大戶,萬曆四十四年,當他24歲時,就到北京參加每3年才舉行一次的會試。又過了3年,居然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南京戶部主事。就這樣,他邁入了官場的門檻。以後,他又靠耍小聰明,賣弄嘴皮兒多次升遷,曆任過嚴州(今浙江建德境內)、河南、大同知府。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馬士英做了右僉都禦史兼宣化巡撫官,上任還不到一個月,就私自從府庫中取出公款,賄賂朝廷的權貴。不料,這件事被當時的鎮守太監王坤告發了。馬士英官未升遷,反倒把現有的官職也丟了。以後,他就跑到南京,結識了大名鼎鼎的閹黨人物阮大铖,倆人親密得像父子一樣了。到了崇禎十四年,朝廷裏有一位叫周延儒的奸臣突然做了首輔,阮大铖聞訊後,攜帶巨款,前去拜訪。見到周延儒,一麵遞上銀子,一麵懇請他賞給官做。周延儒見到白花花的銀子,高興得嘴都合不攏,阮大铖推薦馬士英當上了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盧州、鳳陽g後來馬士英因為擁戴福王“有功”,也當上了東閣大學士兼都察院左都禦史,仍總督鳳陽。他效仿魏忠賢的一套做法,恢複了東廠緝事特務的機構,頒布了“北朝從賊諸臣罪狀”,對於反對過馬士英和他的黨羽的人,或處以死刑,或解除職務。

  大權到手,他就放手搜刮民財,賣官鬻爵。

  江南,一向是以土地肥沃,物產富庶,經濟繁榮而著稱。時至明季,隨著統治階級的腐敗虐政,官府的苛捐雜稅,豪強的敲詐勒索以及無數的水旱天災,使江南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靠近長江一帶的江淮地區,更是民不聊生。老百姓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離鄉,流落四方,出現了“萬井悲風,千裏赤地,蒿萊極目,雞犬無聲”的淒涼荒蕪景象。麵對這種情況,本來應該勵精圖治,恢複生產,可是,馬士英卻隻想著法子怎麽去搜刮民財,供他享用。

  福王剛當上了皇帝時,想表示一下自己“體恤下民”。於是,下了一道聖旨,減少農民的賦稅,可是,聖旨還沒有發下,就被馬士英扣住了,他要實行自己的一套做法。

  當時,江南不少人盼望朝廷能夠重整旗鼓,厲兵秣馬,收複北京。馬士英就利用人們的這種普遍心情,打著“興複”、“助餉”的幌子,派人到東南各地去搜刮錢糧。這一招,還真欺騙了不少人,銀倆源源不斷地從各地運到南京。但是,貪婪成性的馬士英還嫌不夠,把原來已經很高的賦稅、鹽稅再度提高,又新設立了各種各樣的稅收項目,以致賣一斤老酒,必須繳納一文錢的稅。如此一來,貧困不堪的百姓更愁找不到生路。至於那些搜刮來的銀錢糧食,一點也沒有用於軍餉,都流入了馬士英的私囊。

  崇禎十七年九月,馬士英突然做出一件別出心裁的事來。他公開請求把府、州、縣對童生進行考試以錄取生員的規定取消,變為以交納銀錢多少定名次,凡是交錢多的,可以不經過考試,就穩穩當當地得到生員(即秀才)。同時又規定,凡是上等戶人家必須交納6兩;中等戶人家交納4兩;下等戶人家交納3兩。一時間,各地的生員人數劇增。有錢的人不論品德優劣、學業好壞,不愁當生員;沒錢的隻好望洋興歎。溧陽縣知縣李恩謨很不滿意這種現象,下令停止溧陽童生納錢的做法,馬上被馬士英降了級。

  取消童生考試的辦法實行後,賣官鬻爵的勾當愈演愈烈,甚至連朝官也可以用銀子來買。馬士英給許多官職定了價。比如,武英殿中書(職為皇室繕寫文書),出資900兩即可買到;內閣中書,出資2000兩即可買到;文華殿中書,出資1500兩即可買到。待詔(一種虛職,無實權)價值3000兩;入國子監讀書的貢生,價值1000兩。至於品德才能如何,倒無關緊要。相反,若是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功臣,如果沒錢買官,即使賄賂了馬士英,也別指望得到擢多月無人收屍的悲慘結局。

  這一事件說明了當人臣識別了某些人的奸惡後,自己不采取或無力采取清除的措施,再加之君主不聽勸說,一意孤行時,將會帶來多麽嚴重的後果。所以說,我們如果能像諸葛亮那樣知善人能任用,知惡人能清除,這於國於君於民是多麽的重要。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