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放棄之前想一想

  趙王間出,為燕軍所得,燕將囚之,欲與分趙地半,乃歸王。使者往,燕輒殺之以求地。張耳、陳餘患之。有廝養卒謝其舍中曰:“吾為公說燕,與趙工載歸。”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餘輩,輒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將見之,問燕將曰:“知臣何欲?”燕將曰:“若欲得趙王耳。”曰:“君知張耳、陳餘何如人也?”燕將曰:“賢人也。”曰:“知其誌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趙養卒乃笑曰:“君未知此兩人所欲也。夫武臣、張耳、陳餘杖馬簍下趙數十城,此亦各欲南麵而王,豈欲為卿相終已邪?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顧其勢初定,未敢參分而王,且以少長先立武臣為王,以持趙心。今趙地已服,此兩人亦欲分趙而王,時未可耳。今君乃囚趙王。此兩人名為求趙王,實欲燕殺之,此兩人分趙自立。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滅燕易矣。”燕將以為然,乃歸趙王,養卒為禦而歸。

  出自《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趙王有一次空閑的時候外出,被燕軍抓獲。燕國的將領把他囚禁起來,要瓜分趙國一半的土地,才釋放趙王。趙國派使者前去交涉,燕軍就把他們殺死,不斷要求分割土地。張耳、陳餘為此事憂慮重重。有一個仆人對他同住的夥伴說:“我要替張耳、陳餘去遊說燕軍,和趙王一同坐著車回來。”同住的夥伴們都譏笑他說:“使臣派去了十幾位,去了就被殺死了,你有什麽辦法能救出趙王呢?”他跑到燕軍的大營。燕軍的將領見到他,他卻問燕將說:“你知道我來幹什麽嗎?”燕將回答說:“你打算救出趙王。”他又問:“你知道張耳、陳餘是什麽樣的人嗎?”燕將說:“是賢明的人。”他繼續問:“那你知道他們內心的意圖是什麽嗎?”燕將回答說:“他們是想要救出他們的趙王罷了。”仆人笑著說:“看來你還不了解這兩個人的打算。武臣、張耳、陳餘手執馬鞭指揮軍隊占領了趙國幾十座城池,他們各自也都想麵南稱王,難道甘心隻是終身做別人的卿相嗎?做臣子和做國君的地位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隻是顧慮到局勢剛剛穩定,還不敢三分國土各立為王,權且按年齡的大小順序先立武臣為王,用以維係趙國的民心。如今趙地已經平服了,這兩個人也要分裂趙地自立稱王,隻是時機還沒成熟罷了。如今你卻囚禁了趙王。這兩個人表麵上是為了救趙王,實際上是想讓燕軍殺死他,以便他們好分裂趙國自立為王。以原來一個趙國的力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燕國,何況兩位賢王相互支持,以殺害趙王的罪名來討伐,滅亡燕國是更容易了。”燕國將領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釋放了趙王,仆人就駕著車子和趙王一同回到趙國。

  這個仆人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全麵剖析了趙王與燕國之間的利害關係。我們要學會善於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自己這一方的利害關係,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分析對方的利害關係,兩者之間往往是相互影響的,不能孤立起來看待。

  許多生意人看到這個題目往往有點反感,認為自己在這方麵摸打滾不知多少年了,豈不知道如何減少煩憂,還用得著你在這兒多舌?

  當然,這是正常的反應——如果是幾年前的我看到這個標題,必定也會這麽想。

  事實上,我當然無法為你承擔憂慮,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看看別人如何麵對憂慮,如何克服憂慮。當然,最後的“為”與“不為”就完全在於你了。

  不記得曾經提過的話嗎?——“人們往往不知如何克服憂慮,在它的層層包圍下而提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憂慮具有的殺傷力是可怕的,那麽,如果我樂意幫你克服憂慮的侵蝕,你一定會接受我的好意的,對不對?現在就來看看一個人如何在複雜惱人的會議中,抵製憂慮的侵襲,這一招不隻可以使他所麵臨的憂慮減半,甚至能夠化解他大部分的憂慮。

  讓我們談談一件真實的事,即雷歐席姆金的親身經曆。他任一流出版社的要職,以下是他本人的經驗之談:

  “多少年來,我幾乎將上班的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會議及討論問題上——這麽做?還是那麽做?還是算了呢?——總是緊張焦躁,在辦公室裏踱來踱去,不得要領。到了晚上已是筋疲力盡。15年來,我就一直這樣兜圈子而找不出其他更好的方法。直到有一天有個人向我透露節省煩人的會議所浪費的四分之三的時間及減輕內心憂慮的方法。看起來好像太幼稚了,但我還是試了那方法,竟然真的有效。八年來我一直謹守著這個方法、原則,不但工作效率提升了,生活也變得健康幸福。

  “看起來像在變魔術一樣,其實和魔術一樣,戲法拆穿了就沒什麽了。那麽,讓我們來拆穿他的底細吧,首先我取消15年來例行的會議程序,聽取神情憂慮的職員們細如牛毛的報告之後,以‘沒有什麽好對策了嗎?’一句話來結束這個步驟。第二,訂定新規則——任何向我提出問題的人,須先回答下麵四個問題——

  “第一題:你的問題在哪裏?

  (以往我們總是沒有具體把握住問題的核心,而持續爭論達一、兩個鍾頭,把精力完全浪費在爭執上。)

  “第二題:這個問題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回顧一下我們以往的做法,總是沒有追根究底的弄明白問題的症結,而隻是徒然浪費時間在兜圈子上。)

  “第三題:有哪些解決的對策?

  (以往若有人提出解決的方案,便馬上有人加以反駁、批評,會場火藥味十足,活像一場辯論比賽,終於沒有作出任何解決問題的結論。)

  “第四題:你建議采取哪一種解決方案?

  (以前所謂的會議,都隻是消耗時間,使事態膠著罷了,對於問題根本沒有提出任何具體可行的辦法,也不謀任何改善,更沒有人把他所建議的方案寫在紙上。)

  “現在,已經沒有職員再帶著他們自己的問題來煩我了。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已經能夠針對上述的四個問題,加以搜集種種有關的資料來對問題加以檢討,使問題得以解決,因此就沒有必要再找我商討了。就像麵包從烤麵包機田來那般自然地解決了問題,即使還有商量的必要,時間也縮短成原來的1/3,而商量也能循序漸進,議論也能順乎自然地迅速得出結論。

  “現在,我們已很少在辯論與憂慮上浪費時間了,而是利用在行動上以達成正確的目標與理想。”

  法蘭克·貝德卡是美國保險業界的名人,他也運用同樣的方法來減少工作上的煩惱,使自己的收入翻倍。他說——

  “幾年前,我滿腔熱情地踏進保險業,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使我在灰心氣餒這餘,差點不想幹這一行了。要不是某一個周日早亡心中產生了擺脫煩惱的念頭,現在我可能已經改行了。

  “一、我開始問自己:‘到底有什麽問題、煩惱?’問題是:即使累得兩腿發酸,收入卻沒有跟著增加。自己也想好好幹,但還是沒有辦法使客人訂契約。客人總是說:‘先生,讓我再考慮看看,如果決定了再通知你’,雖然失望,卻也沒有辦法,就這樣常常白費力氣。

  “二、自問:‘還有沒有其他對策呢?’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對事情的真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於是我將自己過去一年的記錄拿出來,追蹤上麵所記的各種數字。

  “我驚奇地發現,契約中有七成是初次拜訪訂立的,見過兩次麵幾經波折努力完成合同的則占23%;而拜訪過三次、四次、五次煞費周折才達成合同的僅僅占7%。也就是說,契約當中僅僅占7%的一小部分卻浪費了我大半的工作時間。

  “三、‘該采取何種對策?’答案明擺在那兒,就是不做超過兩次以上的訪問,而利用那個時間來尋找新的顧客。結果真是令人吃驚,短短的時間內,我的收入隨著業績直線上升。”

  法蘭克·貝德卡是美國保險界頂尖的推銷員。但是,他當初也有過被迫要轉業的遭遇,好在他在放棄之前能理智分析問題所在,終能走上坦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