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敘利亞穿梭外交

  當基辛格到達大馬士革進行預備性訪問時,一場耐力較量開始了。阿薩德總統僅僅為接受脫離接觸會談這個概念就讓基辛格苦口婆心談到淩晨3時。

  敘利亞前線缺乏促成埃及—以色列交易的要素。不像埃及,敘利亞軍隊沒獲取任何新領土,阿薩德固執地要求在談判桌上贏得他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這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關於戈蘭高地的脫離接觸協議看起來很像是一場單方麵的撤退,其目的是使阿薩德能夠聲稱,敘利亞沒有白打這一仗。對於這場偷襲的受害者說來,這並不是它迫切要求達到的目的。

  以色列最先的打算是隻讓出1973年占領土地的1/3.阿薩德總統公開要求是,敘利亞得到它1973年喪失的所有土地,外帶一半戈蘭高地。兩個國家的要求相距甚遠,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800名以色列人死在戈蘭高地上……”果爾達·梅厄告訴基辛格,“阿薩德卻說他要求歸還他的所有領土,他的臉皮也太厚了點。”

  就連基辛格的按摩師也像吃了槍藥似的,鉚足了勁猛烈地給基辛格按摩,弄得他氣都喘不過來。

  “我們需要和平”,按摩師說,“我願意用我的10年壽命換取和平。”

  “你會放棄戈蘭高地多少公裏的土地來換取和平?”基辛格問道。

  “放棄?公裏?在戈蘭?你肯定瘋了!什麽也不會放棄!一毫米也不放棄!”

  “那我就應該中斷談判不是?”

  “絕對不行”,按摩師說,“我願意用10年壽命換取和平。”這下子,基辛格的背又遭了殃。

  基辛格在以色列使用的主要武器已被以色列的部長們命名為“亨利的世界末日演說”。他這滔滔不絕、充滿激情的暗淡前景的描繪早已打動不了以色列內閣,內閣甚至拒絕任何基辛格認為可平安地作為開場白帶給阿薩德的建議。

  在大馬士革,阿薩德同樣態度僵硬,他堅持以色列歸還一半戈蘭高地,少一半,協議就別想達成。

  敘利亞穿梭外交剛開始時,新聞界問埃及總統他有什麽好建議可提供給他的盟友阿薩德。“隻要信任我的朋友亨利就行。”他說,可現在,基辛格徒勞無功地趕到亞曆山大向薩達特求救來了。

  薩達特告訴他,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一座名叫庫奈特拉的,人煙稀少的小城。這座位於戈蘭高地腹地的小市鎮1967年被以色列占領。協議必須包括以色列退出庫奈特拉,薩達特說,“我就能讓整個阿拉伯世界接受,為阿薩德挽回麵子。”

  果爾達·梅厄和她的國防部長摩西·達揚私下曾討論過願意讓出庫奈特拉,但他們沒有告訴基辛格,相反,他們提出分割庫奈特拉的方案。基辛格知道分割是行不通的,但基辛格一眼看出答應讓出庫奈特拉意味著以色列克服了一種心理障礙:他們終於願意從1967 年的分界線往後撤。基本原則已經確立。餘下的就是一公裏一公裏地討價還價。

  基辛格決定到大馬士革後,把以色列從庫奈特拉撤退的願意程度略作誇張,把其他方麵的小妥協按下不提。誰知,以色列報紙毫不客氣地把以色列政府立場透露出來,基辛格勃然大怒,衝著以色列談判代表嚷嚷他們為什麽沒有新聞審查製度。

  軍事新聞審查是合法的,但出於政治目的審查就不合法,一位談判代表向他解釋。基辛格沒被說服。後來還是伊加爾·阿隆,他在哈佛的老學生給他上了一堂有關民主含義的課。公眾辯論和機密泄露就是民主付出的代價,他向美國國務卿解釋道。

  談判進行一周後,基辛格為了跟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會麵,到塞浦路斯轉了一趟。基辛格有意選塞浦路斯作會麵地點,是因為要把蘇聯排除在中東和談之外。在這件事上,薩達特、阿薩德跟基辛格沆瀣一氣。葛羅米柯認為以色列應該退出戈蘭高地。行啊,歡迎他飛往耶路撒冷向梅厄去遊說,基辛格對他說,公開顯示出蘇聯人在這件事上起不到什麽作用。

  基辛格還向敘利亞人表明,他在敘利亞時,葛羅米柯不能去那兒。於是令葛羅米柯驚愕的是,敘利亞——這位莫斯科的老主顧告訴他,他的訪問要推遲10小時。敘利亞官員還強迫他的飛機在空中盤旋了45分鍾之久,因為基辛格在那裏還沒有辦完事呢。

  當基辛格在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之間來回穿梭時,一步一步的談判過程已變為一條街一條街的討價還價。成問題的是在小鎮周圍有三塊田地已被以色列定居者開墾耕耘過。這三塊地一年的產量也付不起基辛格飛機一天消耗的油料,但這裏有一條原則,以色列從未放棄過它有居民定居的、耕耘過的土地。

  5月14日,第二星期的穿梭外交已接近尾聲,基辛格決定要以色列作出讓步。果爾達·梅厄憤慨地說:“不能他要什麽就給他什麽。他還沒有這個資格。”

  基辛格也變得沒好氣起來。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持,他告誡她,以色列就得退出整個戈蘭高地,並且還得麵對蘇聯壓力和石油禁運的後果。到那時,你就想不起要談德魯茲這樣一個小村莊。一大堆更糟糕的事等著你去煩神呢。

  雖然基辛格喜歡扮演坐地還錢的角色,但他也意識到這種錙銖必較的談判方式有損他國務卿的形象。“我就像個地毯商在這兒四處遊蕩,為一二百米跟人討價還價!”有一次他叫道:“就像市場上的小販!我試圖拯救你們,而你們卻認為多給了我幾米是幫了我的大忙。好像我是庫奈特拉居民似的!”

  不管怎麽說,以色列在逐步放棄庫奈特拉。

  水門事件的最後打擊已使尼克鬆的地位搖搖欲墜。當1974年5月敘利亞穿梭外交正在進行時,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開始了它的著名的彈劾聽證會。3個月後,委員會將投票決定彈劾總統,尼克鬆將辭職。

  尼克鬆惟一能打打岔的事就是密切注意基辛格在中東的活動,並且,他開始給以色列發了一係列的威脅信,要他們接受基辛格的建議。總統還命令斯考克羅夫特切斷給以色列的供應,除非其立即服從。

  以色列終於同意和基辛格達成一項協議:基辛格將提出一個“美國建議”,也就是要以色列退出與庫奈特拉毗鄰的開發過的土地,但允許以色列用軍事控製庫奈特拉周圍的三座山包。

  起初,阿薩德不接受。基辛格都開始跟他斟酌談判破裂公告的措辭了。然而,正當國務卿已準備兩手空空地回華盛頓去,敘利亞總統請求他為談判作出新的努力。5月18日,他終於讓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接受了脫離接觸分界線。

  自1919年以來,沒有一位國務卿如此長久地離開過國家。在34天裏,基辛格飛行了41次,行程達24 230英裏——有人認為基辛格埋頭於無休止的細節談判是為了避開肮髒的水門事件泥淖。“有人懷疑他甚至拖延穿梭外交來避開複雜而有毒的水門爭議”,《紐約時報》報道。

  這種指控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管處於什麽動機,他事無巨細的奔忙取得了最好的成果。《時代》上的文章標題是“魔術師又創造了奇跡”。他以前的學生伊加爾·阿隆在祝酒辭裏深情地祝賀道:“你是這個世紀的外交部長。”

  §§第十九章 變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