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耶爾森氏菌病

  耶爾森氏菌病係由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傳染病。本病臨床表現較複雜, 以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和敗血症為主。此外, 亦有急性闌尾炎、腦膜炎、

  多發性關節炎、猩紅熱型、黃疽型耶爾林氏菌病和淋巴性白血病等多種臨床表現, 部分病例有慢性傾向。

  本菌首次於1933 年發現於美國紐約州。此菌為卵圓形杆菌, 排列不一, 單個、短鏈和呈小堆狀, 需氧或兼性厭氧菌, 革蘭氏陰性。為嗜寒性菌在22 ―25°C 普通培養基生的幼齡菌, 球形占優勢, 有明顯的多形性。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到周身鞭毛生物型(1 ―3) 菌株具有活潑的動力, 可見2 ~6 根鞭毛, 多者可見18 根; 動力不活潑的生物型(4 ―5) 菌株, 多數細菌隻有一根鞭毛。本菌在25°C 培養時具有動力, 而在37°C 培養時則無動力。

  本菌的致病機理可能與病菌的腸毒素及侵襲力等有關。

  其流行病學如下:

  ( 1) 傳染源: 本病的傳染源係病人、健康帶菌者、患病和帶菌的動物。現已證實幾乎所有家畜如豬、狗、牛、貓、羊、馬、兔等均可帶菌。

  ( 2) 傳播途徑: 主要是被本菌汙染的飲水、食品等, 通過消化道而感染。蠅、蟑螂起著媒介作用。

  ( 3) 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本菌普遍易感。發病年齡從5 歲~85 歲, 國內資料以15 歲兒童為高發人群。男女發病相仿。

  本菌流行廣泛, 遍及全世界, 到現在為止已有70 多個國家報道了本病。我國自1980 年以來, 河南、福建、江西、廣西、北京、浙江、吉林和遼寧等省均有病例報告, 並分離出本菌。本菌有散發與暴發流行兩種方式, 但多為散發。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但以冬春季明顯升高。歐洲也多發於11 ~12 月。這與本菌在低溫中生長繁殖有關。耶爾森氏菌在外環境如河水、井水、蒸餾水中, 不僅可長期生存, 而且可以繁殖。在低溫水中可生長達6 個月之久。因此, 保存在4°C 或5°C 冰箱中的食品更具有傳染性的的危險。

  該菌能使人產生多種病變, 它是怎樣損害機體呢?

  當食入被耶爾森氏菌汙染的飲水或食物時, 如果胃酸缺乏, 該菌可順利通過胃進入腸道, 經過空腸、回腸到達盲腸、結腸和直腸, 在盲腸以下的腸管粘膜( 吞噬細胞及淋巴) 中生長繁殖。產生耐熱腸毒素與上皮細胞上的受體結合, 同時激發一些酶類, 使其產生一係列的變化; 加上腸毒素直接作用於腸粘膜引起腸粘膜炎症, 甚至潰瘍, 出現腹瀉、腹痛、水樣粘液便, 或膿血便。毒素吸收入血液中, 引起毒血症。若機體防禦能力低下, 該菌可進入血液, 形成敗血症、遷徒性膿腫等。

  耶爾森氏菌可引起哪些臨床症狀呢?

  本菌可以引起多種疾病, 這也是其較特殊的地方, 我們曾遇到過這樣病例: 患者低熱、腹痛明顯、腹瀉、腹痛轉移到右下腹時, 有壓痛, 表現為急性闌尾炎症狀, 外科醫師會診也覺得可能性極大, 當時大便培養未發現痢疾杆菌及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耶爾林氏菌檢查未報告結果, 當決定轉外科觀察及準備闌尾炎手術時, 恰好檢驗結果為耶爾森氏菌0 ∶3 型, 從而繼續內科治療, 未作手術治療。國外亦見多例報告本病, 臨床表現類似急性闌尾炎, 而采取了外科手術。因本病的臨床表現極為複雜, 可概括為胃腸炎型和敗血症型。兩者皆可伴有全身性的並發症。

  1. 胃腸炎型: 起病較急, 症狀以發熱、腹痛、腹瀉為主, 嬰幼兒及兒童更為突出。每日腹瀉10 餘次, 持續1 ~2 日, 重者11 ~12 周。糞便多為水樣, 可帶粘液, 偶見膿血。發熱一般為38 ~39°C, 多為弛張熱型, 熱程2 ~3 日, 長者可達數周, 腹痛一般較輕, 部分較嚴重, 可局限在下腹部, 且伴有肌肉緊張和反跳痛, 易誤診為急腹症或闌尾炎。部分病人有嘔吐。

  2. 敗血症型: 耶爾森氏菌敗血症的報告較多, 以10 歲以下和50 歲以上或有糖尿病、肝硬變和嚴重貧血者發病率高, 病死率也高, 已引起普遍重視。敗血症型臨床表現又可分以下幾種。

  ( 1) 阿米巴肝炎綜合症: 成人多見, 有發熱, 右季肋部疼痛、肝脾腫大, 肝區壓痛明顯, 最初多疑為阿米巴肝膿腫, 屍解時可見肝脾組織內散在小膿腫和大量的含缺血黃素沉積。這一類多屬於亞急性敗血症病例。

  ( 2) “沙門氏菌感染”綜合症: 表現為頭痛、全身不適、發熱、寒戰和肝脾腫大等, 多數耶爾森氏菌敗血症均屬此型。

  ( 3) “髂凹綜合症”: 青少年多見, 表現為急性闌尾炎, 急性腸係膜淋巴結炎、急性末端回腸炎的體征等, 突出的特點是腹痛, 有的病例有可觸及的直腸包塊。

  ( 4) 其他: 尚 有 腦 膜 炎、 甲 狀 腺 炎、 頸 淋 巴 結 炎、 肺 炎、蜂窩組織 炎、 結 節 性 紅 斑、 角 膜 炎、 虹 膜 炎、 睫 狀 體 炎、全眼炎、脈絡膜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深部 靜脈血檢、動脈炎、骨髓炎、腹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強 直性脊柱 炎、 溶 血性 貧 血、 彌漫 性 血 管 內 凝血、 消 化 道 出 血、肝和腎功能衰竭, 特發性血紅素沉著症及膽囊炎等。 治療: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 輕者不用抗菌藥治療即可自愈; 重 者除一般支持療法外, 還需用抗生素或化學藥物。根據病情 可選用鏈黴素、四 環素、 卡那 黴素、 慶大 黴素、 多粘 菌素、 複方磺胺 甲 基 異 惡 唑、氯 黴 素、呋?唑 酮、吡 呱 酸 和 氟 酸 等。藥物選擇應參考藥物敏感試驗。重症的療程應在2 周以 上, 以防複 發, 有 脫 水 時 應 及時 補 液, 糾 正水 和 電 解 質 失 調。局部膿腫形成者, 采用抗生素難以奏效者, 應及早穿刺 引流或切開排膿。 預防: ( 1) 避免進食可疑汙染的食物和水, 防止病從口入。 ( 2) 不與病人和有病動物接觸。 ( 3) 冷藏食品應加熱煮沸處理後才能食用。 預後: 預後決定於原發病的輕重, 原發病輕者, 預後較好, 很 少死亡或無死亡; 敗血症的病死率達50 ~60 % 。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