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從共產黨到國民黨

  1892年10月19日,陳公博生於廣州北門的一個官宦之家。1917年,他從廣州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後,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係。當時的北京大學正是蔡元培任校長時期,各方名師匯集,各種思想廣泛傳播。陳公博與同時代的人一樣承受著新思潮的衝擊和洗禮,吮吸著蜂擁傳入中國的各種西方思想。

  1920年夏,陳公博結束了在北大的求學生活,帶著極不定型的新思想和急於施展才華的抱負,返回廣東,開始踏上政治舞台。在陳公博返回家鄉前後,廣東已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心:一方麵,孫中山在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後,再次舉起“護法”旗幟,1920年10月從上海重返廣州主政,革命蓬勃發展;另一方麵,五四運動後的廣州,各種新思潮廣泛傳播,各種新刊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掀起了一股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熱潮。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廣州的陳公博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開始接受和宣傳社會主義學說。1920年10月,他聯絡同學和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創辦了以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群報》,陳公博任總編輯。《群報》一經正式發刊,便以嶄新的麵貌大張旗鼓地宣傳社會主義新思想、新文化,在廣東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動,受到進步人士的普遍歡迎。

  1920年12月,陳獨秀受聘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之職,幫助廣州方麵建立共產黨組織。1921年3月,陳獨秀與陳公博、譚平山、譚植棠等經過幾次醞釀,組建了新的共產黨廣州支部,譚平山任書記,譚植棠管組織,陳公博負責宣傳。共產黨廣州支部成立後,陳公博繼續任《群報》主編,在陳獨秀的指導下,開辟了許多專欄,宣傳馬克思主義。《群報》成了廣東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陣地。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陳公博作為共產黨廣州支部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在討論黨在現階段的目標和策略時,特別是黨員能否當議員或到政府裏去做官等問題上,出現了分歧。這本來是十分正常的事,但陳公博卻視這種爭論為兩麵派互相摩擦,互相傾軋而“心內冷然”,從而導致“不由得起了待機而退的心事”。

  7月30日,會議受到法租界巡捕的騷擾,隻好改在浙江嘉興南湖遊船上繼續舉行。陳公博沒能出席在嘉興南湖遊船上舉行的中共一大的最後一次會議。以參加中共一大為轉折點,陳公博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熱情急驟下降,以至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對共產主義學說的正確性產生懷疑和困惑,準備出國留學。正在陳公博“困惑”之際,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叛亂,陳公博破壞黨紀,寫文章支持陳炯明,這理所當然遭到中央的批評,中央要求陳公博去上海,回答黨內的質疑。陳公博采取了與中國共產黨分手的態度。從此,他脫離了中國共產黨,到國外留學。

  1925年4月,陳公博結束了在美國的留學生涯,回到廣州,立即受到國民黨當局的重視。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約他麵談,極力勸說他從政。最終,經廖仲愷介紹,陳公博在脫離中共3年後,又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再次登上政治舞台。

  由於汪精衛和廖仲愷的信任和支持,陳公博加入國民黨不久,便擔任了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陳公博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主任和廣東省農工廳長,接著又出任中央農民部長兼廣東大學校長。1926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公博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地位顯著提高。短短幾個月,陳公博從一個剛剛入黨的新黨員,躍進國民黨核心領導層,這些都與汪精衛提攜密切相關。

  1926年6月,北伐戰爭開始,陳公博成為蔣介石的重要隨員隨軍北上。

  隨著北伐戰爭形勢的勝利發展,1926年10月,國民黨中央決定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但蔣介石卻出於維護個人獨裁地位的考慮,提出要遷都南昌,於是國民黨內部左、右兩派圍繞遷都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鬥。陳公博受蔣之托,奔走各方,出謀劃策。基於當時蔣介石在政治上還處於劣勢,他勸蔣介石遷都武漢,並勸蔣,等過了危機,然後再想辦法。蔣考慮再三,接受了陳公博的“韜晦”之計。蔣一方麵通電國民黨中央,同意遷都武漢,一方麵改組國民黨中央黨部,由陳公博任代理組織部長。不久,陳公博由南昌來到武漢,很快成為國民政府中的顯赫要人。1927年4月,汪精衛到達漢口,成為武漢國民政府的首腦,陳公博再次靠向汪精衛,成為汪在政治上堅定的支持者。

  1927年蔣、汪重新勾結,驅逐了在廣東的李濟深。“驅李”之後,粵、桂方軍隊在梧州一帶相持,中國共產黨人張太雷等乘廣州防衛空虛,舉行了著名的廣州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但“驅李”和廣州起義這兩件事情成為國民黨內攻擊汪、陳的口實,指責汪、陳為“準共產黨”。蔣介石乘機東山再起,將汪精衛和陳公博趕下台,1927年12月,陳公博被迫逃往香港。

  不久,在政治上不甘寂寞的陳公博來到上海,利用社會上對國民黨當局的不滿,提出“重新改組國民黨”的口號,準備在政治上東山再起。

  1928年初,陳公博發表文章,出版書籍,全麵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在國民黨內和社會青年知識分子中產生強烈反響。1928年冬,陳公博等宣告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誌會總部”。“改組派”組織成立後,陳公博多方活動,與蔣介石形成尖銳對抗,掀起了“護黨救國運動”。汪精衛、陳公博聯絡各種勢力反蔣,造成軍閥大混戰和各種政治勢力相互傾軋。但經過幾個回合的鬥爭,陳公博領導的“改組派”敗下陣來,被迫解散。

  “9·18”事變後,各政治派別又暫時團結起來,蔣、汪開始了合作。陳公博就任國民黨中央民眾訓練部長、行政院實業部長。蔣、汪雖實現了合作,但兩人的關係卻極其微妙。汪雖任行政院長,但陳公博認為,行政院是“花落空庭,草長深院”,軍事、財政、外交等項大權,行政院無權過問。特別令陳公博氣憤的是,賣國條約《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的簽訂,蔣是主謀,而汪由於主持簽訂條約成為全國眾矢之的。陳公博本人就任實業部長幾個月,卻無法履行職務,隻能“酒杯澆盡牢愁在”。

  1936年2月,汪精衛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出國就醫療養,陳公博亦辭去了所有的職務,但仍留在南京,靜觀國內形勢的變化。同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蔣被囚禁,陳公博又活躍起來,主張對西安進行軍事討伐,置蔣於死地,並且要迎汪回國。1937年1月,汪從巴黎回到香港,陳公博等將他從香港迎回上海。但是令汪、陳感到意外的是,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中國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從中共一大代表到國民黨要員的陳公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當時他“不管閑事,專管讀書”。陳公博自述其年輕時“也是個浮囂使酒罵座的少年”,心性頗高,少有人入他法眼。

  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陳公博多是旁觀,“其後雖參加過幾次會議,但那是我的職責,不是我的興趣。那時我是哲學係的班長,出席雖然不能不去,但依然很少發言”。

  1921年,陳公博加入共產主義小組,並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6月,陳公博因發表文章支持趕走孫中山的軍閥陳炯明,黨中央因此要求陳公博前往上海接受組織質疑,陳遂宣布脫離共產黨。11月,陳公博赴美學習經濟。

  1925年,取得碩士學位的陳公博回國,並應廖仲愷誠邀,加入國民黨。廖遇刺身亡後,陳公博投於汪精衛門下,以國民黨左派麵目出現,地位急劇上升,於1926年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執行委員等職,實為當時的黨內“新星”。此後,汪精衛被迫出國,陳公博仍被蔣介石重用,但已“對蔣漸生不滿”,而對汪的追隨之心不改。1927年開始,汪精衛派別和蔣介石多次發生矛盾,陳公博則成為汪精衛的“死忠”。

  此後,陳公博針對國民黨派係叢生、組織糜爛的現狀,拋出“改組國民黨”,並奉汪精衛為精神領袖,和顧孟餘等人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誌會”。

  蔣介石對改組派厲行整肅,手段嚴酷。盡管改組派中的上層在晚些時候加入了南京政府,但不可避免地帶有與蔣氏集團嚴重的疏離傾向,作為徘徊在政治核心邊緣的群體,背負來自權力主體的猜忌與冷漠,這也許是改組派成員日後大規模投向汪偽政權的原因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