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群魔共舞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東漢後期專權的宦官,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到漢靈帝時期,宦官集團逐漸形成了一個小核心,這就是當時人切齒痛恨的“十常侍”。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在開篇第一回中稱:“後張讓、趙忠、封、段、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遵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其實,小說中開列的“十常侍”的名單並不全對。所謂的“十常侍”,確切地來說,應是十二名大太監,即《後漢書》中列舉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高望、張恭、韓悝、宋典。這十二人都擔任中常侍,而且封為列侯,貴寵無比;其父兄子弟布列郡縣,雖為朝廷命官,卻所在貪殘,蠹害百姓。張讓和趙忠就是他們的首領,位居群奸元凶之位。

  張讓等人掌權後,便整日鼓搗著,讓皇上想方設法聚斂財富。東漢政府殘酷掠奪百姓,敲骨吸髓,但農民已經極端赤貧化,實在沒有多少油水可榨,於是,皇帝便想到了賣官鬻爵的一招。早在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漢靈帝就在洛陽西園開設了邸舍,專門賣官收錢。公布的價碼是:二千石官二千萬錢,四百石官四百萬錢。對不同的買主可有不同的議價,廉價者收錢一半或三分之一。既收現款,也可賒欠,即“其富者則先入錢,貧者到官而後倍輸”。賣官得來的錢,在西園修了座叫“萬金堂”的倉庫專門貯存,作為皇帝的私錢,以供自己揮霍。除了朝廷公開賣官外,漢靈帝和張讓他們還私下命令左右賣公卿要職,規定三公賣千萬,九卿五百萬。他們又下令,凡刺史和二千石官員以及茂才孝廉,這些人升官、調任都要捐錢,名義上是捐助軍費和修宮殿費用,每個大郡,僅此一項收入就高達二、三千錢。為了能多賣官,多收錢,靈帝他們又經常無故調換官吏。甚至一個地方官,一個月內可以調換幾個人,每調一次,皇上就可有一筆收入進帳。這樣,官場完全變成了市場!

  昏君權閹賣官鬻爵尚不滿足,還常常無端地削減官員俸祿,借用侵挪王侯的租稅,以供自己侈靡享用。

  “十常侍”又不斷慫恿漢靈帝大興土木,他們好從中盤剝百姓,中飽私囊。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漢靈帝在洛陽宣平門外修建東西圭苑和靈昆苑。司徒楊賜上書勸諫說:“先王之製,左開鴻池,右作上林,不奢不約,方合乎禮法。現在把城郊良田沃土都修作苑囿,驅趕居民,破壞生產,卻養了大群珍禽猛獸,這恐怕不是治國的正道!”靈帝卻聽信十常侍的意見,對此不理不睬,照修不誤。第二年,漢靈帝一時心血來潮,就讓人在後宮修了模仿街市的閣樓店鋪,讓那些宮娥采女妝扮成小商小販,吆喝叫賣。靈帝自己身穿商人的服裝,與幾名親信太監在酒樓上飲宴作樂,觀看這些攤販討價還價、盜竊爭鬥。喝完酒,靈帝又弄來一群惡狗,給它們帶上進賢冠,係上綬帶,自己駕著四頭驢拉的車子,在街市上馳驅周旋,惡狗顛前跑後,高聲吠叫。皇上玩得興高采烈,大汗淋漓,才盡興而歸。漢靈帝原本就貪財如命,各地上貢的珍寶奇貨,他都收積起來,留作己用,稱之為“導行費”。現在在張讓等人的教唆下,就更加聚斂有術了。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八月,漢靈帝在阿亭道修了四百尺高的道觀。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又讓鉤盾令宋典主持修南宮玉堂殿,令掖庭令畢嵐鑄造了四個銅人和四口大鍾,把銅人布列在蒼龍、玄武闕外,把銅鍾懸掛在雲台及玉堂殿前。又在宣平門外汴橋東側鑄造天祿和蟆,轉河水入宮;複在橋西造翻車、渴烏,吸水噴灑南北郊路麵。種種土木工程,不一而足。每一項工程完畢,張讓他們都會大小發一筆財。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南宮發生了一場大火災。張讓、趙忠自然不肯放過這發財良機,他們給靈帝出主意,讓全國每畝地增收十錢的田稅,用這筆錢來重修南宮。同時,還下令讓太原、河東、狄道各郡往京城送木材、石料。州郡官員派人把材料送到京城時,張讓就帶上一幫小太監前去驗收。小太監們故意橫生枝節,從中刁難,宣稱這些材料全不合格,強迫州郡把這批材料按原價的十分之一賣給他們。太監們“買”到材料後,再轉手倒賣,這樣一來,張讓等大小太監們又憑空發一筆大財,老百姓卻額外增加了一項負擔。凡是那些太監用不著的木材,就故意不買,任憑其堆積如山,腐朽變質。因而,宮殿建築一拖再拖,連年不能完工,各地刺史、太守年年忙於追討苛稅,運送材料,老百姓不勝其苦,怨聲載道。後來,钜鹿太守司馬直在上任途中,給皇帝寫了一道奏章,派人送往京城,痛斥“十常侍”亂政的種種罪行。奏章送走後,司馬直知道自己得罪了“十常侍”,遲早難逃一死,便喝毒藥自殺了。漢靈帝知道了這件事後,似乎受到了一點震動,才暫時停止了征收修南宮的稅錢。

  張讓一夥一邊唆使漢靈帝聚斂財富,一邊從中漁利,中飽肥私。“十常侍”在京城大修宅第,其富麗堂皇的程度,都趕上了皇帝的宮殿。漢靈帝平常喜歡登上永安宮的望台,向四處眺望。宦官們擔心皇上會發現他們豪華的住宅,就欺騙靈帝說:“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不應該登高。皇帝一登上高處,老百姓就要嚇得東躲西藏,這可是不祥的兆頭啊!”靈帝一聽,從此再也不敢登高遠眺了。

  “十常侍”在政治上也是欺淩公卿,無惡不作。就在他們當權亂政的時候,後宮也有個別宦官能夠奉法自守,不與張讓一夥同流合汙,但卻難有好下場。在這方麵,呂強就是個典型。呂強是河南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人,漢靈帝即位初,張讓、王甫、曹節、許相等宦官都被封為列侯,靈帝也把呂強封為都鄉侯。但是,呂強認為自己無功於國,拒絕接受,並上書痛斥張讓等人的奸行,從此和張讓一夥結下了怨仇。黃巾起義爆發後,呂強又勸說漢靈帝起用被禁錮的“黨人”,精選刺史、郡守,召還“十常侍”在外地任官的父兄子弟。這樣,呂強和“十常侍”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張讓、趙忠、夏惲等人紛紛誣告說:呂強常和“黨人”一塊攻擊朝廷;又常私下讀《霍光傳》,想效法西漢權臣霍光廢舊立新;而且呂強的兄弟在地方上貪汙受賄,惡名昭著。漢靈帝便讓太監們拿著兵器,去召呂強進宮。呂強一見,憤怒地說:“我死了,大亂必起!大丈夫盡忠國家,豈能受獄吏之辱?”於是,自殺而死。張讓他們回宮後,又對皇帝說:“呂強見陛下召問,還不知道所問何事,就跑到門外頭草叢裏自殺了,顯見得作賊心虛,有奸自明!”靈帝一聽,立刻下令逮捕呂強宗親,抄沒呂家全部家產。

  呂強死後,侍中向栩又向皇帝上書,譏刺“十常侍”。張讓他們就誣陷說:向栩私通黃巾主帥張角,打算作內應,圖謀不軌。向栩便被逮捕入獄,張讓派人在獄中殺了向栩。

  東漢到靈帝時,政治極端黑暗,人民飽受折磨,無法忍受剝削壓迫,便起而反抗。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終於爆發了張角兄弟領導的黃巾大起義。這時,郎中張鈞上書說:“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樂附,這根源就在於十常侍放縱父兄子弟、姻親賓客,各據州郡,貪殘勒索,侵害百姓。老百姓無處訴冤,隻好鋌而走險,謀為不軌。隻要陛下砍下十常侍的腦袋,掛在南門外示眾,然後布告天下,我敢說,不用派大軍鎮壓,張角等人就會自行解散!”靈帝把張鈞的奏章遞給張讓,讓他自己去看。張讓看完後,唯恐皇帝治罪,就領著“十常侍”脫帽赤腳跪在皇帝麵前,假稱願意自動入洛陽詔獄,以表示服罪。同時,“十常侍”又各自從家裏拿出一部分錢財,捐作鎮壓黃巾起義的軍費。靈帝一看張讓等人都這樣了,馬上態度緩和,照舊信任如故。轉過身來,就怒斥張鈞:“你這個大膽狂徒,十常侍難道沒有一個好人嗎?”後來,張讓他們暗示禦史,誣告張鈞學習太平道,跟張角有牽連。遂將張鈞下入大獄,百般用刑折磨致死。

  張角在起義前,曾派大弟子馬元義等人到洛陽刺探朝廷虛實。馬元義曾收買了太監封、徐奉等人作為內應。不久,這件事情暴露了,漢靈帝十分震怒。他派人把張讓他們叫來,劈頭蓋臉臭罵了一通:“你們這幫人整天說‘黨人’要作亂!要造反!結果把‘黨人’殺了不少,剩下的都禁錮了起來。可現在那些‘黨人’個個為國賣命,努力平亂。而你們這幫混蛋中間卻有人和反賊張角勾結,難道不該殺頭嗎?”張讓立時嚇出了一身冷汗。急中生智,忙領著太監們跪倒在地,戰兢兢地說:“那些都是過去王甫、侯覽他們幹的呀!”臉上還帶著一副委屈的神情。靈帝一聽,也就不再追究了。這樣,張讓一句話,就把所有的罪責都推了個一幹二淨。

  皇甫嵩在領兵鎮壓張角起義時,路過鄴城,見趙忠的老家高門大院,不合禮製規定,便上奏朝廷予以揭發。恰好,這時張讓又派人私下向皇甫嵩勒索要五千萬錢,遭到了堅決拒絕。張讓便和趙忠聯名上奏,說皇甫嵩治軍無方,屢戰屢敗,喪師辱國,耗費錢財。於是,漢靈帝立刻召還皇甫嵩,收回了左車騎將軍大印,改派張溫和董卓去和黃巾軍作戰。

  漢靈帝晚年,“十常侍”已完全箝製了朝野,大臣中敢於與其抗爭者,已屬鳳毛麟角。就上述寥寥數人,除皇甫嵩外,竟無一能幸免於難。由此可見,“十常侍”群魔共舞,濁亂天下,已經到了什麽程度。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