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亞曆山大之死

  帝國的統治

亞曆山大帝國是個奇怪而又特殊的國家。它沒有一個確定的疆域,它的國土在不斷地膨脹擴大,按照亞曆山大的設想,世界有多大,他的帝國也應有多大。它也沒有一個真正的中央政府,亞曆山大遠征印度期間,波斯地區就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以致各地的總督能自行其是,胡作非為,因為亞曆山大沒留下任何總管或“首相”之類的官員來負責監視總督或處罰他們的錯誤或惡行。一切都由亞曆山大本人作主,他隻用一小部分人來處理政事,而這些人卻大都沒有職銜,隻有少數幾個人有,而又名不副實。如,希臘人、卡爾迪亞的攸米尼斯任國務大臣,亞曆山大的最好的朋友赫斐斯申掛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千戶長的頭銜,哈帕魯斯負責財政。但是,這些職務本身並沒有明確的任務,常常與亞曆山大不時交給他們的任務毫不相幹。亞曆山大喜歡將一些臨時任務交給他的貼身侍衛,交給十來個最效忠於他的人。亞曆山大決定一切,亞曆山大到哪裏,帝國的中央政府也就在哪裏。亞曆山大馬不停蹄地轉戰各地,帝國的中央政府也就在各地流動。亞曆山大在哪裏,帝國的地方大員就要到哪裏去謁見,去匯報工作。帝國多年來就隻有這樣一個流動的中央。這個流動的中央也不是真正意義的政府,因為它主要是個軍事統帥部。它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首都,因為,一般地說,首都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而亞曆山大帝國的政治中心是隨著亞曆山大流動的,首都並不能起政治中心的作用。

亞曆山大帝國的地方統治,除希臘外,基本上承襲了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時的那一套,繼續維持廣泛的地方自治。簡單地說,整個帝國可分成由國王的總督直接管理的地區和“間接統治”地區。亞曆山大帝國在公元前325年大約有20來個省,省的設置大都是沿襲波斯王朝的,各省的邊界,除個別例外,幾乎沒有什麽變化,可能是為了削減省的權力,亞曆山大把那些地域較廣的省分成幾個小省,如敘利亞省就是從腓尼基省分出來的。省的總督開始都委任希臘人或馬其頓人,但自公元前331年10月亞曆山大委任一個歸順的波斯貴族馬紮亞斯為一個新征服的省(巴比倫尼亞省)的總督後,亞曆山大就陸續任命了許多原統治階層的人物為各省的長官。從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間,帝國征服和組建了12個省,隻有一個省的總督是馬其頓人,其他各省的總督開始時都是伊朗人。

亞曆山大任命地方長官的原則是看是否忠於他,而不是看是否是馬其頓或希臘人。他的另一個原則是看是否有利於統治。符合這樣兩個條件,希臘人、馬其頓人可當總督,波斯人、埃及人和印度人也可當。他要有效地成功地控製他的龐大的由多民族組成的帝國,就不能隻用希臘人和馬其頓人。亞曆山大是個實用主義者,用波斯人管理波斯,埃及人管理埃及,印度人管理印度,顯然比用異族人管理更有效。他還常讓投誠過來的波斯帝國的原來的地方總督擔任原職,這樣更可保持管理的延續性。當然,任命這樣的人當總督的前提,是他們在忠誠方麵沒有問題,有的長期跟隨亞曆山大征戰;有的在腓力二世時就曾投靠過馬其頓,有的和亞曆山大有親密的關係,如他妻子羅克珊娜的父親歐克西亞提斯。亞曆山大是不會把地方大權交給一個他不摸底的人的。

一般地說,總督並不掌握一省的全部權力,在埃及和東部幾個由伊朗人擔任總督的省份中,總督沒有軍權,所有的軍事職務均由馬其頓人擔任,每個省都有一名馬其頓統領,擔任占領軍的指揮官,主要的要塞和國庫的指揮官也由馬其頓人擔任。總督的主要任務是征收各種省內稅。西部各省的總督和埃及與東部各省的不同,他們一般都有軍權,這是因為這裏的人民並沒有完全屈服,他們常造反,亞曆山大正是考慮到這點,才讓總督有軍權,好帶兵去鎮壓造反者。

由於亞曆山大帝國實際上沒有一套完善的中央管理機構,一切都由亞曆山大決定,一切都聽命於亞曆山大,而亞曆山大常年征戰在外,而且主要精力在軍事方麵,有時就放鬆了對政務的管理,特別在遠征印度期間,一些省的總督和將領因亞曆山大不在而任意胡為、玩忽職守、侵吞公款、敲榨勒索,地方的管理陷於無序狀態,以致亞曆山大返回後不得不進行整頓。

除總督管理地區外,帝國還有一部分地區是由帝國間接統治的。這些地區並不受帝國政府的直接控製,它們在事實上或法律上保持了獨立或自治,或是亞曆山大聽任它們實行阿契美尼德王朝特許和承認過的法規,或是征戰時的措施不足,使各省的控製形同虛設。

有一些省隻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並沒有被亞曆山大征服。卡帕多西亞省和亞美尼亞就是這樣的。前者於公元前333年在亞曆山大進軍途中被征服的,派去了一名總督,而這個總督不久就死了,它也在公元前332年擺脫了馬其頓統治。而亞美尼亞,亞曆山大隻是在公元前331年派去了一名總督。這個總督根本就沒有權,因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還一直在那裏。

有一些地區隻是名義上屬於某個省,實際上卻仍由原來的首領統治,它們實際上是獨立的。如帕夫拉戈尼亞,他們惟一的義務是應征召集軍隊;比提尼亞為保持自己的獨立多次打退總督的軍事進攻。小亞細亞南部有一些小城鎮也千方百計爭取或保持自己的獨立。而在安納托利亞的大部分地區,總督毫無權威。

還有一些根本不屬總督管轄的地區,它們實際上並不屬於帝國,如錫普爾和昔蘭尼加。錫普爾保持著自己的城邦和君主,昔蘭尼加和亞曆山大有聯盟關係,公元前331年亞曆山大前往錫瓦綠洲時,昔蘭尼加曾派大使隨同前往。這兩地後來在公元前323年~321年劃分省份時,都沒有劃進去。在腓尼基,除西頓外,各城邦也都保持各自的君主和機構,不過,它們必須上繳捐稅,提供部隊。它們的處境和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有點相似。

印度的情況比較複雜,亞曆山大的統治方式在這裏充分顯示了其多樣性。隨著征戰的進展,印度先後被分為三個省:公元前327年的上印度河省、公元前326年的中印度河省和下一年的下印度河省。但每個省內卻又還有許多保持獨立的小王公。太克西利斯的情況就很特殊,他的小城邦曾一度劃歸中印度河省,公元前324年總督菲利波斯死後,他接任總督,有城邦君主和總督的雙重身份,不過軍權卻由一個馬其頓人掌握。克什米爾的阿比薩瑞斯的王國和波拉斯的王國則不屬於任何省。阿比薩瑞斯要向上印度省的總督繳納捐稅,而波拉斯在自己的王國內扮演亞曆山大個人代表的角色,是個未掛名的總督。

亞曆山大之所以在某些地方實行間接統治,交給原來的執政者和首領管理,是因為這樣做比硬派馬其頓人要好得多。實際上這也是亞曆山大拉攏被征服地區上層人士的一種手段,取得他們的支持,對於穩定帝國的統治是十分重要的。

希臘諸城邦既不同於帝國的省區,也不同於那些間接統治地區,是帝國的一個特殊部分。理論上說,希臘諸城邦和亞曆山大是盟約的關係,各城邦是馬其頓的盟邦,保持著一定的自由和獨立。但各城邦要為亞曆山大提供軍隊,繳納貢稅,馬其頓在希臘駐軍,對那些不馴服的城邦可用武力製服,亞曆山大還常用詔書幹涉城邦的內部事務,把他個人的意圖強加於各城邦。科林斯同盟隻是亞曆山大的傳聲筒,隻能按照他的利益行事。如,公元前332年亞曆山大下詔扭轉希俄斯的局勢,希俄斯島曾在公元前333年被波斯人奪回,後一直操縱在由寡頭政治執政者手中,亞曆山大下詔由科林斯同盟長老會議按照同盟章程審判了這些政治寡頭。又如,公元前331年安提柯戰勝了斯巴達的阿基斯三世後,讓同盟決定如何處置斯巴達,長老會議作出決定後,立即向亞曆山大作了匯報。沒有亞曆山大的同意,同盟是不能做任何事的。各城邦通行的法令都是參照亞曆山大的詔書製定的,亞曆山大的詔書就是法律,對於各城邦的立法機構具有約束力。

亞曆山大帝國是個軍事帝國,不僅它的不斷擴大的領土依靠軍事征服,帝國的統治和管理也依靠軍隊。帝國的軍隊除跟隨亞曆山大去遠征,去征服新的地區外,還要負責維持地方秩序。各省都有一支由馬其頓士兵和希臘雇傭軍組成的駐防部隊。直到公元前325年,亞曆山大出於謹慎,下令解散了由各省總督自行征召的希臘雇傭軍。這些駐防部隊,一部分駐紮在各省的首府的軍營中或孤立的要塞中,一部分駐紮在希臘城邦中。他們已不隻是作戰的軍隊,也是維持治安的警察。有些駐防軍還要負責保衛各戰略要道的暢通。

亞曆山大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不僅任命一些亞洲民族的上層人物為各級地方行政官員,而且招募大量亞洲青年參加他的軍隊。招募亞洲人參加他的軍隊,當然,主要目的還是軍事性的,補充他的兵源的不足,如,他招募伊朗人組建了一支步弓箭手部隊和一支馬弓箭手部隊,這兩支部隊在印度的戰爭中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還把亞洲人編入他的輔助部隊。但招募亞洲人參加他的軍隊也有政治目的,其一是這樣一來,或多或少可以掩蓋一下他的軍隊是一支純粹的侵略軍的本質;其二,大量亞洲人在他的軍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人質作用;其三,這和亞曆山大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世界帝國的目的是一致的,或者說,這是他建立他的世界帝國的措施之一。在出征印度前,亞曆山大決定在東部各省招募3萬伊朗青年,他要求這些青年不隻是學習軍事,而是要他們學習希臘語,接受馬其頓式的訓練,顯然,他是要讓他們接受希臘、馬其頓文化,這和他後來讓他的部下娶亞洲女子為妻的目的是一樣的,他要使東西民族融合,要用希臘、馬其頓文化來改造亞洲人。

亞曆山大在遠征的同時,建立了許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這是一項頗為人稱道的事,雖不如他的軍事征服那樣輝煌,卻也在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按照普魯塔克的記載,亞曆山大一共建立了70座亞曆山大城。這個數字顯然誇大了,可能把一些軍隊駐地和一些軍事移民區也當成城鎮了。亞曆山大到底建立了多少亞曆山大城,現在我們已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了。但距70這個數字可能也不會太遠。這確是亞曆山大在軍事成就之外的另一項傑出的成就。這些亞曆山大城除埃及的外,基本上都在底格裏斯河以東。大部分這樣的城市的建立是為了保證馬其頓能對該地區進行有效的統治或管理,因為建立城市既可實行軍事移民,又可使人口的居住集中。一般都認為,這些城鎮有三項功能:軍事防衛、使遊牧部族定居下來和經濟管理。從長遠的觀點看,一些城鎮的確起了這樣的作用,有的後來還成了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但亞曆山大的最初目的,和他毀滅一些城市一樣,是軍事性的。例如,公元前330年,亞曆山大先後在阿富汗高原地區建立了四座城鎮:亞曆山大—赫拉特城、德蘭吉亞的亞曆山大城、阿拉霍西亞的亞曆山大城和高加索的亞曆山大城,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控製這一地區、保持交通要道的暢通,為遠征印度作準備。特別是高加索的亞曆山大城處於三條大道的交叉點,從長遠的觀點看,這裏有可能成為一個商貿中心,但當時亞曆山大是把它作為一個南下進攻印度旁遮普的理想的基地城鎮的。又如,錫爾河(藥殺水)畔的亞曆山大城,據阿裏安的敘述,亞曆山大建立這個城鎮是為了保衛邊界、抵禦對岸的蠻族的入侵,必要時還可以攻打徐西亞人。亞曆山大遠征到哪裏,他就把城鎮修建到哪裏。在埃及、在波斯、在巴克特裏亞、在粟特、在印度,到處都有亞曆山大城,這些城鎮不僅起了支持他的遠征的作用,也為控製所征服的地區做出了貢獻。亞曆山大可能也有通過這些城鎮來傳播希臘、馬其頓文化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用意,不過,隨著他的突然去世,他的這些用意大都落空了。盡管如此,有些亞曆山大城、特別是埃及的亞曆山大城,在以後的曆史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經濟文化的中心。亞曆山大不隻因他的遠征、他的蓋世軍事成就而不朽,也因他的亞曆山大城而留芳百世。

亞曆山大由於一生忙於軍務,他在政治管理方麵做的工作不多,也沒多少創造性。在他遠征印度時,他的帝國的的高級官員由於他不在而實際上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下,他們熱衷於充當割據一方的諸侯的角色。亞曆山大離開已5年了,誰也沒有料到亞曆山大會生返,他已經死在印度的謠傳被許多人信以為真。亞曆山大的安全返回,在帝國造成很大的震動,引起一片大混亂。他發現他所委任的許多希臘人、馬其頓人和蠻族人的高官完全辜負了他的信任,不僅沒有盡職盡責,反而為非作歹。他的總角之交、財政總管哈帕魯斯,窮奢極欲,竟為他寵愛的女人修建廟宇,聽到亞曆山大歸來的消息,席卷大量金錢財寶,帶著6000名雇傭軍逃回希臘;在埃及的財務總監幹了好幾樁暴行;移居到巴克特裏亞的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因重返家鄉無望而怨憤滿腔,揚言要暴動;上印度省總督菲力普被發動兵變的雇傭兵殺害;一些省份的總督和相當一部分將領或互相攻訐,或作奸犯科。亞曆山大果斷地、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大清洗,對那些營私舞弊、殘酷欺壓民眾的不忠的官員實行了最嚴厲的製裁。一些腐敗的官員被處死,其中包括三個總督:克連德爾、西塔西斯和米底亞人的統帥巴爾亞克斯。前二人是因搶劫廟宇、盜劫古墓和對居民橫征暴斂而被處決的,巴爾亞克斯則是由於公開稱王被殺。被處死的高官還有發動暴亂的阿爾克西斯和阿爾達尼斯、搶劫蘇薩廟的赫拉康等。哈帕魯斯逃到希臘,煽動雅典人叛變,不久就被自己的護衛殺死。

亞曆山大的無情的懲處毫無疑問也出現了錯殺無辜者的情況,但正是通過這種嚴厲的手段,才使各省的秩序得以穩定。就像他在征戰中曾經殺害了許多無辜者一樣,在管理他的帝國中,為達到安邦定國的目的,為建立他所設想的理想的統一的國家,他也是不擇手段的。應當說,他懲處的不少人是罪有應得的。在懲治犯罪者的同時,亞曆山大一方麵對總督空缺的省份派去可靠的人接替,解散了各地總督擅自召編的軍隊,恢複了帝國對各地駐軍的統轄;另一方麵,他在自己周圍建立了一個絕對忠於他的近衛軍官集團,共有八人,其中利昂那塔斯、赫斐斯申、萊西馬卡斯、克拉特拉斯、塞琉古、托勒密和培索是亞曆山大過去挑選的,他們或是亞曆山大久經考驗的老朋友,或是屢立戰功的年輕將領,樸塞斯塔斯則是新增的。他作戰英勇,曾用盾牌救過亞曆山大的命。亞曆山大賜給他近衛軍官這個表示榮譽和信任的頭銜,是要委任他擔任重要的波斯省的總督。亞曆山大到波斯省後,發現他所任命的該省的總督已死,歐克西尼斯自行承擔起總督的責任,但許多波斯人控告他曾洗劫廟宇和皇陵,還無故處決了許多波斯人。亞曆山大立即下令把他絞死了,並正式任命樸塞斯塔斯為波斯總督。這不僅是因為他絕對忠誠可靠,而且因為他熱心於東方生活方式,易於被波斯人接受。後來事實證明,亞曆山大的這一決定是對的。和其他馬其頓人不同,樸塞斯塔斯一當上波斯省總督,立即換上米底亞服裝,學習波斯話。在其他許多方麵,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風。他的這些表現,既贏得了亞曆山大的讚賞,也讓波斯人感到滿意。

未完的夢

亞曆山大重返波斯,曾去波斯古都帕薩爾加德參觀了居魯士的陵墓。墓碑上鐫刻著這樣的話:“人啊,不論你來自何方(因為我你終歸要來的),我,居魯士,是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不要吝惜這一小塊供我葬身之地吧。”但陵墓除金棺和一長凳外,已被洗劫一空。金棺也已被打開,居魯士的遺體被扔到外邊。亞曆山大目睹墓碑上的話和陵墓的慘象,心靈受到很大震動,不可一世的偉大君主居魯士,死後竟連保存遺體的地方都沒有!人世的變化何等無常!他命令阿裏斯特布魯斯負責把陵墓恢複原狀,修好後在墓室門上蓋上禦璽印記。

這時,公元前324年春,亞曆山大又碰到一件使他心靈受到震動的事。在印度投奔他的印度婆羅門、哲人卡蘭努斯病了。其實他並沒有什麽大病,可能是水土不服,他一天天消瘦了,而又不接受任何治療。亞曆山大來看他,他竟要求亞曆山大讓他現在就死去,讓他用印度習慣的火葬方式死去。如果亞曆山大不答應,他就不得不用其他方式結束生命。無論亞曆山大怎樣勸說,卡蘭努斯都不改變主意。亞曆山大隻好滿足他的要求,令托勒密負責按他的要求為他準備火葬的柴堆。火葬的這一天,亞曆山大令他的部下組織了一個大規模的儀仗隊,一些人全副武裝,另一些人則手拿各式各樣的香火準備往柴堆上放。卡蘭努斯頭戴印度式的花環,坐在轎子上,來到火葬場。送葬的印度人唱著聖歌。在登上柴堆前,卡蘭努斯對馬其頓人說,他們應大擺一天筵席。最後送給亞曆山大的卻是一句很不吉利的話:“我很快就會在巴比倫再見到你。”這句話後來常被人引用。說完,卡蘭努斯就在眾目睽睽之下莊嚴地登上了柴堆,隨即火點燃了,為向卡蘭努斯致敬,號兵吹響了喇叭,戰士大聲呐喊,大象也大聲吼叫。卡蘭努斯在烈焰中怡然自若,毫無畏縮之態。

卡蘭努斯自請去死和他死前說的話,並沒影響亞曆山大向他預定的目標前進,或者說,並沒動搖他要建立一個統一的理想帝國並繼續征服未征服的地區的決心,他的這種決心是任何困難和挫折都改變不了的。公元前324年,他隻有32歲,年富力強,他的事業也正如日中天,在這樣的時候,他根本沒想到他的路快走到頭了,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帝國也很快就會如同曇花一現一樣土崩瓦解。他當時所想的是如何鞏固和建設他的帝國和製訂新的征服計劃。他的帝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不僅語言風俗各異,發展水平相差懸殊,而且缺乏溝通,相互敵視。希臘人、馬其頓人看不起亞洲人,在他們眼中,亞洲人都是蠻族,他們不願長期呆在亞洲,他們最大的願望是衣錦返鄉。亞洲人也把歐洲人看成占領者、侵略者。亞曆山大為了使他的帝國融為一體,為了打破民族之間的隔閡,為了進一步拉攏波斯貴族、大流士的舊臣,可能也是為了緩解部下眾將官的日益增長的思鄉之情,在公元前324年2月,在蘇薩舉行了一場絕無僅有的盛大婚禮。這場婚禮的特殊處,不是它的規模宏大豪華,而是參加婚禮的眾多的新郎新娘屬於不同的民族,是一場大規模的種族聯姻。亞曆山大和他的新娘當然是婚禮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在巴克特拉娶羅克珊娜為妻時,就已經顯示了他的種族融合的理想。這一次他又娶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兩位公主:大流士的女兒斯塔泰拉和另一位王室公主,不過,羅克珊娜仍是他的妻子。他通過他的婚姻使他作為亞洲之王的地位更加合法化了。同時,他的好朋友赫斐斯申娶了大流士的另一女兒、斯塔泰拉的妹妹德莉佩蒂絲,“因為亞曆山大希望自己成為赫斐斯申的子女的姨夫。”使他和赫斐斯申的十分親密的關係又加上一條親戚關係的紐帶。和亞曆山大一同舉行婚禮的一共有亞曆山大的80名軍官和大臣,他們的新娘無一例外都是波斯貴族的女兒、名門望族的千金。其中,克拉特拉斯娶了大流士弟弟的女兒,坡狄卡斯娶的是米底亞總督阿特羅帕提斯的女兒,阿塔巴紮斯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托勒密和皇家秘書攸米尼斯,塞琉古娶了巴克特裏亞的斯皮塔米尼斯的女兒阿帕瑪。婚禮是在一個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宮內大殿的式樣建造的巨大帳篷內舉行的,一切都按波斯習慣進行。新郎都按順序坐好,一起祝酒後,新娘進來,坐到自己的新郎旁邊,新郎握住新娘的手,親吻。所有這一切動作都由國王帶頭。亞曆山大把自己的婚禮和大家的放在一起舉行,顯示了他的俯身下士和不拘形跡的作風以及與部下的親密關係,贏得了大家的讚揚。在這場婚禮的影響下,下級官兵也群起效尤,有1萬多人娶了亞洲女人為妻。亞曆山大對這1萬多新婚夫婦一一饋贈了禮品。

這場盛大的婚禮是空前絕後的,帶有很濃厚的亞曆山大個人的色彩。沒有亞曆山大,沒有亞曆山大的民族融合的理想,就不會有這樣一場婚禮。這種不同民族的聯姻產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別是波斯貴族,後來的曆史證明,他們確實心甘情願地承認亞曆山大是他們的國王了,亞曆山大的一些繼承人後來甚至波斯化了,如塞琉古和他的後裔。

為進一步穩定軍心,他下令償還長期拖欠的軍餉。但士兵們卻心存疑慮,懷疑亞曆山大會趁機找出那些不滿的人,因此大多數人都不去簽名領欠餉。於是,亞曆山大下令發放欠餉不登記姓名。士兵們這才興高采烈地來領欠餉。對那些受到大家稱讚的作戰英勇的人還額外發給獎品和獎金。對幾個有特殊英勇行為或巨大貢獻的軍官,如救了他的命的樸塞斯塔斯、艦隊司令尼阿丘斯、赫斐斯申和其他近衛軍官等,還每人賜給一頂金冠。

然而,馬其頓人並不是對亞曆山大做的一切都滿意的,他們對他建設他的帝國的有一些措施不理解,心存疑慮。在馬其頓人的心中,亞曆山大是他們的國王,而且隻是他們的國王,他隻能信任和重用馬其頓人;而亞曆山大卻認為,他不僅是馬其頓的國王,也是波斯人的國王,因此他娶亞洲姑娘為妻,穿波斯服裝,委任亞洲人擔當大大小小的官職,組建一支多民族的軍隊。亞曆山大的這種新的姿態,這種要建立民族融合的統一帝國的理想,和希臘、馬其頓的傳統思想是格格不入的。遭到非議和抵製是理所當然的。當他征召的3萬巴克特裏亞青年來到蘇薩時,馬其頓人不高興了,憤憤不平了。這3萬巴克特裏亞青年年齡一般大,穿馬其頓服裝,按馬其頓軍訓製度進行訓練,亞曆山大稱他們為他的“繼承人”。這引起了馬其頓人嫉恨,聯係到亞曆山大的其他背離馬其頓傳統的做法,他們覺得亞曆山大好像正在千方百計準備在將來把馬其頓人踢開。他們對波斯省總督樸塞斯塔斯,在亞曆山大的鼓勵下,不論在服裝上還是語言上,處處仿效波斯的行為感到氣憤。令馬其頓人無法接受的還有亞曆山大進行的騎兵改革,他把在印度作戰時隻作為輔助部隊的波斯騎兵和裝備最好、待遇最高的近衛騎兵編在一起。此外,他新建立了一個以波斯騎兵為主的騎兵第五團,這個騎兵團裏有不少波斯貴族子弟,任命巴克特裏亞貴族希斯塔斯皮斯為該團的指揮官,給他們配備的武器是馬其頓長矛,而不是“蠻族人”用的標槍。

亞曆山大從印度返回後,又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沿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航行到波斯海,看看這兩條河的入海口,如同視察印度河河口那樣。他還要看看附近的大海。為此,他令赫斐斯申率領大部分步兵去波斯灣,他自己則率領一部分部隊,乘船沿埃拉亞斯河駛向大海。沿波斯灣海岸駛至底格裏斯河河口,再逆流而上,到達赫斐斯申紮營的地方,和赫斐斯申會合後,來到底格裏斯河邊的歐皮斯城。在歐皮斯城,亞曆山大把馬其頓部隊召集在一起,宣布解除所有超期服役或因殘廢而不能繼續服役者的軍職,遣送他們回家。答應在他們離開之前,發給他們每個人許多錢。亞曆山大還說,他們回家之後,肯定會成為鄉親們所羨慕的人。這樣就會鼓動其他馬其頓人踴躍參軍,不畏艱險,熱情地跟隨他亞曆山大去打江山。亞曆山大讓該複員的複員回家,還答應給他們許多錢,本是對這些人的關懷,是很正常的事。亞曆山大以為他這一決定,一定會使大家對他感恩戴德,進一步穩定軍心,提高他的威信。但事情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外,馬其頓人對他們的國王的種族融合政策、對他拉攏並重用波斯貴族、對他大量招募亞洲人參加他的軍隊的種種做法早就滿懷怨憤,他們認為,他們的國王變心了,不要他們了。長期積存的不平之氣一下爆發了。他們大聲向他呼籲,要求他幹脆把他們這些人都從軍隊中清除出去,請他在他的“老頭子”(阿蒙,帶有輕蔑意味的稱呼)的幫助下去繼續打他的江山。亞曆山大聽了這些話,勃然大怒,作為一個擁有無上權威的帝國君主,他怎能容忍部下對他如此不敬。他立即從講台上跳了下來,令衛兵把帶頭擾亂軍心的人抓起來,一共抓了13個人。亞曆山大下令把他們押出去處決。在場的人個個目瞪口呆,全場鴉雀無聲。他們被亞曆山大這種東方式的君主作風鎮住了。不過,真正使這場反叛行為得到平息的,不是他的這種高壓手段,不是殺了幾個人,而是他的非凡的口才。有不少偉大的統帥有非凡的口才,亞曆山大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處死了帶頭鬧事者後,又重新登上了講台,向士兵們講了很長的一段話。他的話是這樣開頭的:“馬其頓同胞們!現在我想對你們說的,並不是要阻擋你們回家。就我個人而言,你們願意到哪裏去就可以到哪裏去。但是,你們應當想想,假如你們就這樣走掉,那你們究竟算是怎樣對待寡人的呢?而寡人又是怎樣對待你們的呢?”接下來,他用他父子兩人的業績來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他說,是他父親腓力,把他們從流浪漢變成文明人,從別的部族的奴隸和順民變成別的部族的主子。他的父親降伏了色雷斯、雅典、底比斯,成了全希臘的最高統帥。他父親的成就是偉大的,但和他自己的成就比起來就顯得渺小。他列舉了他的所有的征服活動,他說,他把自己的勝利果實都交給了他們,從金銀財寶到陸地海洋都成了他們的。他繼續說:“你們有的當了地方長官,有的當了近衛軍官,有的當了隊長。而我,除了這一身紫袍和這一頂王冠,從這些戰鬥中又為自己贏得了什麽呢?什麽也沒有!……我同你們吃一樣的飯,睡一樣的覺。不,我沒有一次像你們當中的奢侈者那樣揮霍過一頓飯。我還知道,我每天都比你們早起,為的是讓你們安安靜靜地在床上多睡一會兒。”他還講道,他所受的苦和累比他們中的任何人都多,他身上的傷疤也比誰都多。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為了他們的榮譽,為了他們的財富。“不論誰犧牲了,他的死都為他帶來了榮譽,舉行隆重的葬禮,在家鄉豎立銅像,父母受到尊敬,還豁免一切捐稅和勞役。”

他在他的氣憤之極卻又很有說服力的演說的最後說:“現在,我本要把你們當中那些不能再參加戰鬥的送回家鄉,成為鄉親們羨慕的人。但是,既然你們都想走,那你們就都走吧,……你們回到家鄉後,告訴鄉親們,就說你們自己總算回家了,但把國王扔下了,把他扔給你們曾經征服過的野蠻部族去照顧。當你們當眾宣布這件事時,毫無疑問,這在人世間一定是無上光榮的;在老天看來,這也一定夠得上是虔誠無比的。你們走吧。”

講完話,亞曆山大跳下講台,回到王宮,一連兩天沒有露麵,不見任何人,第三天,他召集他的波斯親信,著手籌建一支由波斯人組成的軍隊。馬其頓人本已被亞曆山大的話所感動,現在聽到亞曆山大真的要用波斯人來取代他們,非常難堪,他們雖對亞曆山大有意見,但他們對他還是愛戴的,他們屈服了,跑到王宮門口懇求寬恕,他們還說要把搞騷動的教唆者和帶頭叫喊的人交出來,聽任亞曆山大處置。亞曆山大出來接見了他們。他們解釋說,馬其頓人傷心的是,亞曆山大讓波斯人當了他的親戚,稱波斯人為“亞曆山大的親戚”,容許他們吻他,而馬其頓人反而沒有這個權利。亞曆山大在聽了他們的解釋後說:“可我把你們也都當成我的親人哪!以後我就這樣稱呼你們。”於是,馬其頓人紛紛上前對亞曆山大行吻禮,一場突然而又猛烈的騷亂就這樣被亞曆山大以過人的口才和權術平息了。馬其頓人徹底屈服了,和波斯人一樣,對亞曆山大卑恭屈膝了,他們過去堅決反對的波斯人向君主行的吻禮,不僅接受了,還以能向亞曆山大行吻禮為榮了。亞曆山大完全像一位東方君主了,可以為所欲為了。

亞曆山大平息了馬其頓人的騷亂後,祭神謝恩,接著大擺宴席。亞曆山大自己坐在中間,圍坐在他四周的是馬其頓人,往外是波斯人,再往外就是按功勞和地位排列的各族代表。亞曆山大和圍坐他四周的人用同一隻大杯喝酒,在他開懷暢飲時,希臘的占卜者和波斯的僧侶做祈禱的準備。亞曆山大祈求幸福,並特別為帝國內部的馬其頓人和波斯人之間的和諧和友誼祈禱。參加宴會的據說有9000人,他們一起灑了奠酒,一起唱了勝利之歌。

歐皮斯的宴會完全化解了亞曆山大和馬其頓人之間的隔閡。宴會的形式表明,帝國是以亞曆山大為惟一中心的,而馬其頓人也占有高出其他民族的優越地位。宴會還表明,波斯人現在也成了亞曆山大帝國的重要支柱,馬其頓人和波斯人之間的關係已不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間的關係,他們都是亞曆山大的臣民,都效忠於亞曆山大。帝國內的種族矛盾將讓位於社會矛盾。

有的曆史學家對亞曆山大在宴會上的祈禱評價非常高,甚至認為是人類思想上的一次革命的標誌,因為他的祈禱反映了他期望希臘人和蠻族人之間和平和團結的理想。這種理想是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所不可想象的,在亞裏士多德眼中,亞洲人是天生的奴隸。而亞曆山大在這方麵卻正好和他老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亞曆山大的理想從一開始就是要建立一個世界帝國,一個統一的和諧的世界帝國,早在小亞細亞時期,他就任命亞洲人為地方總督。為了他的帝國的和平和繁榮,他顯然很樂意讓所有的民族都參加他的帝國政府。

宴會後,大約有1萬左右的老兵和傷殘者在平靜的氣氛中自願地啟程返回馬其頓,亞曆山大給他們每個人都發了全餉和賞金,讓他們把妻子和孩子留下,免得回家後,這些異族妻子和她們的孩子與家中的妻子、孩子發生矛盾。許諾他們替他們照顧他們留下的孩子,讓他們的兒子成為用馬其頓方式進行武裝和訓練的戰士。他派克拉特拉斯護送他們回去。

克拉特拉斯護送退伍老兵返回馬其頓後,按照亞曆山大的命令,接替了安提柯的職務,當了希臘聯盟的副盟主。安提柯則奉命率領新征召的士兵到波斯。亞曆山大之所以用克拉特拉斯取代安提柯,是因為安提柯長期和亞曆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斯不和。奧林匹亞斯不僅仍風流成性,而且以太後身份,肆意妄為,幹擾安提柯政務,引起安提柯的不滿。安提柯給亞曆山大寫信,抱怨奧林匹婭斯性情粗魯,脾氣暴躁,愛管閑事,幹擾他的政務。而奧林匹婭斯也寫信向亞曆山大控告安提柯,說安提柯狂妄自大、甚至把賜給他高位的恩人都忘了。還說他忘乎所以,一心想淩駕於一切馬其頓人和希臘人之上作威作福。亞曆山大無奈之下,隻好把安提柯調離。

公元前324年秋天,亞曆山大的好友、他最為信任的部下赫斐斯申在埃克巴塔那病死了。當時亞曆山大正在觀看體育競賽,得到赫斐斯申病重的消息,趕忙去看他,而看見的已是死人。赫斐斯申之死給亞曆山大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悲痛,一連三天,一點東西都不吃,整天躺在床上哭泣,愁眉苦臉,一言不發。赫斐斯申的葬禮極其豪華,讓死者享受了空前的殊榮。亞曆山大下令在巴比倫給赫斐斯申造了一個極大的火葬台。要東方各國同時舉哀。赫斐斯申所率領的部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為了紀念他,亞曆山大又倡議舉行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體育和文藝比賽。

公元前324年冬,亞曆山大從哀悼赫斐斯申的悲痛中恢複過來後,率兵掃蕩了蘇薩和埃克巴塔那之間的拒絕俯首稱臣的科薩亞人。科薩亞人是山寨居民。敵人來時,他們就轉移走,敵人一走,他們就又回來。但亞曆山大這次征伐,雖在數九寒天進行,有許多困難,卻把科薩亞人趕跑了,並隨即在該地的各重要位置上建了一些城鎮。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回到了闊別了8年之久的巴比倫後,計劃以此地作他的帝國的首都。許多國家都派來使節祝賀他成為亞洲之王。有利比亞的,有來自意大利的布拉提亞、盧卡尼亞和提瑞尼亞的,還有埃塞俄比亞的和歐洲西徐亞的,卡科頓人、凱爾特人和伊比瑞亞人也派來了使節。他們除表達修好之意外,有的還請求亞曆山大仲裁他們之間的糾紛。有些使節所代表的國家和民族是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有人說正在日益強大起來的羅馬也派來了使節,不過羅馬人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件事。各國使節雲集,不隻是使亞曆山大本人,而且連他的部下,都感到他確實像是所有的陸地和海洋的主宰。

然而,亞曆山大並沒就此停止他的擴張,他永不滿足,他還有著更為宏大的計劃。他要到裏海(也叫赫卡尼亞海)去探索一下,看看它和什麽海相連,這是他早在出征印度前就已經有了的計劃。他要去看看裏海是否和黑海相連,圍繞印度的那個海的海水是不是流入裏海。據說那裏有一個神密的阿馬宗女人國。赫拉克勒斯曾到過那裏,還把阿馬宗女王的腰帶帶回了希臘。位於阿馬宗女人國附近的科拉西尼亞國的國王曾親自對亞曆山大說,如果亞曆山大要去征服那一帶,他願當向導,亞曆山大回答說,等征服印度以後,他將率領全部兵力去征服裏海和黑海一帶。現在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時候了,他派人帶領造船工人到赫卡尼亞去,命令他們在赫卡尼亞的森林裏采伐木材,修造戰船,為他將來出征裏海作準備。

亞曆山大還有一個在南麵擴張的計劃。他要征服阿拉伯半島、埃塞俄比亞和利比亞大部分地區。公元前324年,亞曆山大曾派他的總督進行過試探性的征戰,結果都大敗而歸。不過亞曆山大是從不在困難麵前退縮的,他要征服阿拉伯等地區,控製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計劃並沒有放棄。為實現他的這一計劃,他開始擴充海軍,把他已有的戰船都調到巴比倫來,讓人在巴比倫地區砍伐樹木,建造一批新船,從腓尼基和其他沿海地區招來水手,在巴比倫附近開辟一個可容納1000艘戰船的大港口,港口裏修了船塢。他還疏浚巴比倫地區的各條運河,建立一個可靠的灌溉係統,在波拉帕斯運河的下遊、波斯灣處建立一座新亞曆山大城。正像阿裏安所記載的:“亞曆山大的計劃是使波斯灣沿海地區及島嶼成為其殖民地,因為他認為該地區將來可以像腓尼基那樣富庶。他擴充海軍實際上是針對阿拉伯人的,理由是所有各部落中,隻有阿拉伯人沒有向他派遣使節。照我看來,事實上是他總想征服新的領土。”阿拉伯吸引亞曆山大的還有這裏的財富,這裏生產的各種香料,當然這一地區海岸寬廣,有許多天然良港,沿海島嶼繁榮興旺,也是使亞曆山大十分垂涎的。這一切,使亞曆山大一直想圍繞阿拉伯半島進行一次新的遠航。

在巴比倫,亞曆山大建立了一支全新的軍隊。原來完全由馬其頓人組成的步兵方陣軍,改變成了有三分之二的波斯人參加的多民族的混合軍隊,整個方陣軍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四個使用馬其頓武器的馬其頓人和12個使用波斯弓箭或標槍的波斯人組成,由馬其頓人指揮。由於大量招募波斯人參加軍隊,解決了兵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亞曆山大的軍事改革也進一步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新編的方陣成為輕型部隊和重型部隊的混合體,具有火力強和衝擊力大兩種優勢。亞曆山大期望,他經過兩年時間(公元前324年—前323年)建立的這支馬其頓人和波斯人親密相處的全新的部隊,可以幫助他去實現新的征服計劃。

除了要北上征服黑海和裏海一帶和南下侵占阿拉伯等地外,亞曆山大在公元前323年還有一個征服地中海西部地區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在亞曆山大死後,在他的文件中發現的。“計劃中提議,在腓尼基、敘利亞、奇裏乞亞和錫普爾建造1000艘比三層槳戰船還要大的戰艦,以便進攻迦太基人和生活在利比亞和伊比利亞沿海的各民族,進攻鄰近的沿海地區,直至西西裏島;沿利比亞建造一條大路直至海格立斯石柱,並在精心選擇的幾個地方建造港口和兵工廠,以備遠征之用;建造六座雄偉的神廟,每座造價為1500泰倫特;最後還要新建一些城鎮,將亞洲部族移居歐洲,將歐洲部族移居亞洲,以形成精神一體化和通過民族通婚產生友好的關係和親密的聯係。”有人對這一計劃的真實性有懷疑,理由是在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在財力和兵力上都沒有實現這一計劃的條件。不過,根據亞曆山大的性格,隻要可能,他是不會讓希臘人熟悉的西地中海地區獨立於他的帝國之外的。而且,這時羅馬已開始興起,如果亞曆山大不是英年早逝,他肯定不會看著羅馬日益強大而不加幹涉的。

亞曆山大之死

亞曆山大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打仗上了,他的時間都消耗在不停的征戰中了。回到巴比倫後,他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如何治理他的充滿各種矛盾的龐大帝國,他也確實更多地考慮治國安邦了,甚至他的新的征服計劃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治國聯係一起,因為他在北邊的擴張計劃有把黑海、裏海和印度河連在一起的意思,如果真能這樣,那北邊的邊境就是一條很好的連接東西的交通要道;南邊的擴張也是要把印度河、兩河流域和尼羅河連接在一起。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據說大流士一世曾在紅海和尼羅河之間修了一條運河。如果亞曆山大的計劃實現了,他的帝國的南邊的邊界就全由海洋組成,而且是連接印度、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這不僅可以把他的帝國連在一起,而且大大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交流,有利於消除不同地域之間的隔閡,當然也有利於實現他建立一個和睦的統一的全新國家的理想。按照亞曆山大的設想,他的帝國應當是四麵都被海洋環繞的,這也是他要向恒河進軍的原因之一,他認為到了恒河就到了世界的東端的大海。應當說,亞曆山大在他那個時候有這樣的抱負,這樣的理想,這樣的計劃是令人驚歎的。這和他建立各民族融合的國家的設想一樣,是遠遠超出了他那個時代的要求和條件的,也隻有亞曆山大這樣的偉大人物才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在他選定的路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果假以時日,我們不知他還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但他已沒有時間了,他的這條前人從沒走過的路也已到頭了,他的新的種種計劃,就像夢一樣,隨著他的離去,煙消雲散了。

亞曆山大在戰場上曾多次大難不死,好像是吉人天相,老天保佑他完成他的事業。不過似乎也有人希望他快死掉。他遠征印度時,就廣泛流傳他死在印度的消息。他安全返回,曾使不少人大吃一驚。不過他回來後,老天和諸神開始不那麽眷顧他了。亞曆山大雖然是個我行我素的人,但每逢大事,他都要祭神問卜,過去的占卜總是吉多凶少。他一般情況下,都按占卜的吉凶作決定。但有時他也置占卜的吉凶於不顧。他在返回巴比倫途中,碰到一些卡爾達亞的占卜家,他們告訴亞曆山大,他們得到了神諭,亞曆山大進巴比倫城凶多吉少,要他停止向巴比倫進軍。亞曆山大用戲劇家歐裏庇得斯的一句話作答:

“預言家,預言家,預言最好的事,才是最好的預言家。”

這些預言家又勸亞曆山大別往西走,要往東走。亞曆山大根本不相信他們的話,懷疑他們有私心。他不僅去了巴比倫,而且是直接往東去的,而不是往西繞圈子去的。有人說,就是因為亞曆山大沒有聽從神諭,走上了死亡之路,才在他功業輝煌和眾望所歸時死去。

人的生死是自然的事,但在古代,中外都一樣,一位偉大人物的生死似乎都是老天安排的,神安排的,事前都有一些征兆。亞曆山大出生就有一些顯示他不平凡的一生的預兆,他的死也在事前出現了種種預兆。有一位希臘占卜家曾為赫斐斯申和亞曆山大兩人殺牲問卜,兩人都顯示大凶的預兆。印度哲人卡蘭努斯死前也曾對亞曆山大說,他們很快就要在巴比倫再見。

亞曆山大的確是位性格極其堅強的偉大人物,他在知道這些有關他的凶兆後,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接見各地代表,處理繁雜的國事,日理萬機。他甚至還在為他的新的征服計劃的實現作準備。他派出了一個探測隊去測定黑海和大洋的關係,組織了各種沿阿拉伯半島航行的探險隊,有些船隻直下波斯灣,還有一些從埃及出發前往紅海。不過,有關亞曆山大的不吉利的預兆仍不斷出現。在幼發拉底河入海口有兩個小島,亞曆山大給其中一個取名為伊卡拉斯,與愛琴海上的一個島嶼同名。據說伊卡拉斯是希臘建築師和雕刻家代達拉斯的兒子,他父親在他背上用蠟貼上兩個翅膀,囑咐他靠地麵低飛,千萬別飛得太高,但他沒把父親的話當回事,飛得太高,太陽把蠟曬化,翅膀掉了,他從高空掉到一個島上,摔死了。這個他摔死的島就被人叫做伊卡拉斯島。亞曆山大給島取這樣一個名字可能又是個不祥之兆。還有一件說法不一的事。說有一次亞曆山大在巴比倫附近的運河航行,他親自掌舵,忽然吹來一陣風,把他的帽子吹落到水中的一根蘆葦上,一名水手遊過去把它拿了回來,但在往回遊時,害怕把帽子弄濕,就把它戴在頭上。有的預言家又預言這事不吉利。還有人說,取回帽子的是塞琉古,這件事預兆亞曆山大之死和把其帝國留給塞琉古。

有一天,亞曆山大正在處理政務時,突然感到口渴,便起身離座去另一房間喝水,這時,不知從什麽地方進來了一個陌生人,竟坐到亞曆山大的寶座上,波斯護衛由於波斯禮法的限製,也沒有上前把他拉下來。亞曆山大親自審問了這個人,但他除了說自己是一時心血來潮外,再也供不出什麽。這事當然有點奇怪,不排除有人故意製造事端,擾亂軍心。而占卜家們卻又說這件事預兆著要出大事。

終於出大事了,亞曆山大病了。根據隨駕日記的記載,亞曆山大得病的前一天晚上,曾和他的親近近衛軍官邁狄亞斯一起飲酒作樂,後來離席去洗了個澡,又睡了一會兒,醒來後,又和邁狄亞斯一起吃了飯,然後喝酒到深夜,接著,停止狂飲去洗澡,洗完了,又吃了些東西,就地睡下。就這樣他開始發燒了。從公元前323年5月23日起,高燒一直不退。但令人驚奇的是,雖臥病不起,出外要躺在擔架上讓人抬著,他仍每天都像往常那樣進行祭祀,洗澡,和人談話,甚至一些軍官如何行軍、如何航行他都要一一作指示。他還讓人用擔架把他抬到河邊,並乘船渡河到對麵的花園裏。他接見尼阿丘斯和其他軍官,和他們一起討論遠征阿拉伯半島的事。6月7日亞曆山大病勢轉危,所有的禦醫都束手無策。在他病重期間,他的母親奧林匹亞斯和他的妻子羅克珊娜等他的親人也都在他身邊。10日,他已經不能說話。他的士兵們都渴望去見他們的國王最後一麵,因為外麵風傳亞曆山大已經死了。12日,士兵們硬闖進宮中,在他身邊魚貫而過時,他還能吃力地抬起頭,以目示意。他的一些將軍和大臣到神廟祈求神示,問是否可以把亞曆山大抬到神廟裏向神祈禱,並請神治療。但神諭說不要把他抬到神廟裏去,最好讓他待在原處。不久,亞曆山大就去世了。皇家日誌記載:“越二日薄暮,君薨,天意也。”時間是公元前323年6月12日。亞曆山大死時還不到33歲,在位共計12年又8個月。

亞曆山大的死因,日誌上說是天意,這可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一般都認為是死於一種病,瘧疾或肺炎。但也有被謀殺的可能,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說亞曆山大其實是被毒死的,是在吃了安提柯送的一服藥才死的。這服藥是亞裏士多德替安提柯配的,亞裏士多德是因為亞曆山大殺了他的侄子,對亞曆山大既恨又怕。藥是由安提柯的兒子卡山德送到亞曆山大那裏,而由卡山德的弟弟、亞曆山大的禦杯侍從遞給亞曆山大喝的。還有人說,亞曆山大之死和邁狄亞斯有關。邁狄亞斯迷戀亞曆山大的妻子羅克珊娜,故意引誘亞曆山大飲酒,亞曆山大就是因暴飲而發燒的。諸如此類的說法還有一些,但都沒有真憑實據,有關安提柯和亞裏士多德毒死亞曆山大的流言可能是奧林匹婭斯散布的,因為她長期和安提柯不和。

一位在曆史上創造了許多奇跡、改變了世界麵貌的偉大的人物就這樣突然去世了,我們中國有蓋棺定論的說法,其實要評價亞曆山大這樣一個人物是非常困難的,更不要說定論了。而且不同的人對亞曆山大有不同的評價,當時就是這樣,在許多希臘、馬其頓人甚至還有波斯人看來,亞曆山大是如同神一樣的巨人,而在印度的苦行僧眼中,他不過是個自找麻煩還殃及他人的人。事實上,至今對亞曆山大的評價也仍是眾說紛紜。有人把他當成聖人,有人則認為他是屠殺成性的劊子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不同的看法和評價是正常的。我們這裏引用一段阿裏安在他的書裏對亞曆山大的一段總結性的評述:

“他體格健美,酷愛艱苦生活;機智勇敢,以艱險為樂;他熱愛榮譽,對宗教十分重視;在肉體享樂方麵極有節製,但在精神享受方麵卻永無滿足,一切都不放在眼裏,一心追求光榮顯赫。他采取行動時英明果斷,即使在昏暗迷茫中,也從不猶豫;情況明朗時,則更是目光炯炯、成竹在胸。對部隊,從裝備訓練到調動指揮,都異常精明巧妙。他善於鼓勵士氣,使全軍感到前途光明。遇有艱險則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一往無前。在勝負難分、成敗不定之際,他能當機立斷,大膽行動。他能急中生智掐算如神,常使敵人措手不及,束手受擒。他對敵人的陰謀詭計經常保持高度警惕,絕少陷入圈套。他言必信、行必果。他在金錢問題上,對自己一貫苛刻,對別人則十分大方。他的品德崇高,人世罕見。”

阿裏安對亞曆山大的評述是可信的,雖評價很高,卻並沒有神化他。但這一評述集中在對他的性格和軍事才能方麵,對他作為一個帝國的統治者的除軍事以外其他方麵的才能和作為卻毫無評述,對他的不足和錯誤也沒涉及。阿裏安甚至認為他的錯誤並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問題,而且認為他是所有國王中惟

一對自己的錯誤表示悔恨的。其實亞曆山大顯然有其不足的一麵,如性格上的暴戾、狂妄和酷嗜權力;作為國王精力隻集中在征戰上,而疏於國家的管理。英國曆史學家赫·喬·韋爾斯就認為亞曆山大缺乏創造性。他在他的巨著《世界史綱》中寫道:

“他很少創新。他使大多數的波斯省份的組織保持了原狀,任命了新的或保留了舊的總督;道路、港口、帝國的組織依然和他的更偉大的前輩居魯士留下的一樣。在埃及,他隻是把舊的省長換成了新的;在印度,他打敗了波拉斯王,然後又讓他握有在初見他時所擁有的同樣的權力,隻是被希臘人稱為一個總督而已。”

這都是事實,但這並不能證明亞曆山大沒有創造性,亞曆山大隻有這樣才能集中力量進行征戰,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建立如此大的帝國,有得必有失,軍事上的無比輝煌,是和他政治上相對無為連在一起的。亞曆山大有不少關於他的大帝國的設想,甚至病重時仍在考慮他的帝國的進一步發展。由於他的突然去世,他的建立一個民族融合的統一的世界帝國的理想才成為一個破碎的夢。事實上,他的政治上的無為正顯示了亞曆山大不同凡響的政治智慧,因為,他在被征服地區的統治,隻有和傳統的統治階級聯合才能實現。

拿破侖曾說:“我對亞曆山大特別感到羨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戰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識,他具有一種能夠贏得人民好感的藝術。”亞曆山大具有把他的政治、經濟、文化目標和他的軍事目標連接在一起的政治家的智慧。他並不是一味地靠武力征服,他開始時就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在埃及他又成了阿蒙神之子,在波斯他好像是波斯國王,他後來甚至打出為大流士三世複仇的旗號,他在印度成了印度土王的朋友,讓他們當地方總督,他娶亞洲王室之女為妻,凡此種種,顯示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智慧和胸懷。正是由於他的這些措施,他的統治地位才基本上取得了被征服地區人民的認同。當然,征伐、屠殺和鎮壓也仍然是他建立和維持他的帝國的主要手段,他的帝國是個軍事帝國,是靠軍隊作支柱的。

無可否認的是,亞曆山大是無與倫比的希臘文明所孕育的偉大天才,他的非凡的征服,使希臘文明在更大範圍內傳播,使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歐洲人稱之為希臘化時代。不幸的是,亞曆山大死在他的偉大征服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後果是災難性的,他的征服計劃、他的建立世界帝國的計劃夭折了,他的帝國也隨著他的死去而四分五裂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