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5章 南巡談話頻吹春風!改革開放再起高潮(8)

  從近幾年看,居民存款年增加額呈現出加速度的特征,1993年底比1992年底增加了3218.4億元,1994年底又比1993年底增加6315.3億元,1995年底比1994年底又增加8126.1億元,1996年底比1995年底增加8858.5億元。

  這些財富的積累,使人們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基礎。十幾年前,許多中國人民通過美國人用一個月工資買一件家用電器的事情感受美國的富裕程度的。到如今,中國市場上許多家用電器的單台售價基本上相當於中國幹部、工人一兩個月的工資水平。這眼前的進步,是讓老百姓奮發拚搏、努力創造新財富的最好動力:看見有人靠一月工資能買得起彩電,就會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也有這個福分;看見今天能用一月薪水買上彩電,就會相信今後能用月薪買上電腦、用年薪買上汽車……實際上,中國人的家產也正是在最近五年進入了積累最快的時期。人們有更多的餘錢用於建造和購買住房,1996年全國城鄉共新建住房11億平方米,農村平均每人住房麵積1995年提高到21.7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3.9平方米;城市平均每人住房麵積提高到8.4平方米,比1990年增加1.7平方米。城鎮居民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也年年有增加。

  拿1996年與1992年的每百戶平均擁有量來對比,組合家具由1992年時的30.92套增加到49.51套,沙發床由24.62個增加到39.49個,彩電由74.87台增加到93.5台,空調器由1.19台增加到11.61台,淋浴熱水器由13台增加到34.16台。正是這日新月異的現代化消費品,從各個方麵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使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黨的十四大以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在農村,最令世界矚目的是我國這五年來加快了以解決溫飽問題為目標的扶貧步伐,僅1996年一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就減少700萬,使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下降到5800萬。到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占世界貧困人口的比例已下降到不足1/20.

  正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使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感受到“三個有利於”標準對全黨全國工作的指導作用。

  黨的十四大以來,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民的文化生活活躍,城市居民社區服務和醫療保健進一步發展,衛生防疫工作取得了新成績,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也有所改善。據統計,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鋼琴由1992年的0.5架增加到1996年的0.85架,照相機由1992年的24.32台增加到32.13台,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的電視機由1992年的11.74台增加到87.97台。1992年全國出版圖書92148種、63.4億冊(張),到1996年增加到113482種、70.8億冊(張)。一些說明我國社會人口素質提高的指標,也在十四大以來有了明顯的變化。平均每1萬人口中,1992年的大學生數量為18.6人,1996年增加到24.7人。

  “人民公仆”素質提高

  在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黨的十四大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在其他領域也取得顯著成就。社會安定祥和,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黨的十四大以來,黨中央為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作出了一係列重大決策。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正確貫徹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認真落實江澤民《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的講話精神,全麵提高現有領導幹部的素質,抓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各級領導班子和整個幹部隊伍,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鍛煉成長。

  各級黨組織把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幹部擺在突出位置,各級領導幹部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明顯提高。據統計,1992年至1996年,全國共培訓縣以上領導幹部50多萬人次,有1000多名省部級領導幹部參加了中央黨校的學習。

  目前,在領導班子方麵,近幾年對幹部重新選拔使用、管理監督的狀況有了較大改變,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按照江澤民的要求,堅持從嚴治黨,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堅持黨要管黨,首先管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建立和實行了縣以上黨政領導班子屆中考察製度;堅持從嚴治黨,首先管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通過開展正麵教育和反腐敗鬥爭,使各級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兩年多來,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積極響應江澤民“向孔繁森同誌學習”的號召,把孔繁森當做旗子、尺子、鏡子,對照檢查思想上、作風上、工作上的差距和不足,製定整改措施,付諸行動,增強了黨性,提高了覺悟,精神麵貌發生了可喜變化。越來越多的孔繁森式的好幹部不斷湧現出來,人民群眾看到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各地各部門在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中,還組織開展了一係列豐富多采的活動,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如上海市的“讓人民高興、使人民放心”活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學條例、講正氣”活動等,都在提高領導幹部思想政治素質方麵,取得了較好效果。

  各地各部門認真實施中央確定的各級領導班子配備年輕幹部的目標要求,一大批能夠跨世紀擔當重任的領導人才進入各級領導班子。各級領導班子逐步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年齡梯次配備。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省、地、縣三級領導班子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成員占班子成員總數的比例,分別上升了14.7%、12.6%和10.2%。各級領導班子中意識形態、宏觀經濟和科技方麵領導人才不斷增加,使領導班子的專業結構更加適應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需要,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培養選拔女幹部、黨外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這幾部分幹部在各級領導班子中的比例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結構更加合理。在重點抓好領導班子建設的同時,幹部隊伍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這幾年也受到了高度重視,“三支隊伍”一起抓的局麵開始出現。按照中央的部署,1997年初,中組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於做好國有企業領導班子考核建設工作的通知》,對企業領導班子的考核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對各類優秀專家和科技人才,各級黨組織注意從政治上嚴格要求,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關心照顧,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黨組織把堅持對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進行黨的優良傳統教育、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教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一步轉變了思想作風和領導作風。各地各部門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體察民情。如遼寧省遼陽市通過開展領導幹部聯係貧困戶活動,找到了一條新形勢下發揚黨的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的新途徑。山東省聊城地區的縣(市)委書記,帶頭到後進村蹲點,對農村情況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形成了眼睛向下、心係群眾的風氣,促進了機關作風的轉變。鐵道部在全路開展“好班子”活動,領導作風發生了可喜變化,有效地推動了鐵路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

  為加強對幹部的培養鍛煉,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積極引導幹部到基層去,到艱苦和困難多的地方去,到黨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改革和建設的第一線經受磨煉,改進作風,提高素質,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同時,規定選拔任用幹部,要把是否經過實踐鍛煉、有無基層工作經驗作為重要條件,凡貪圖安逸、不願意到基層工作、經不起艱苦環境考驗、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或不能在實踐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幹部,不能提拔重用。從而,不但提高了幹部隊伍的素質,而且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黨的威信,推動了各項工作。

  黨的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五年,其主要特點是:

  在指導思想上,堅持把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作為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根本著眼點。主要體現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堅持幹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把“選人民公仆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並有政績的人”作為新時期的用人標準,貫穿於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戰略高度出發,大力培養和選拔大批能夠跨世紀擔當重任的領導人才;下大力氣全麵提高領導幹部的素質,著力解決幹部的思想理論水平、政策水平、知識水平和工作水平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

  在工作部署上,既注意整體推進,又注意突出重點。黨的十四大對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作出了全麵部署。為落實這一部署,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1993年,突出抓了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1994年,貫徹十四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麵提高現有領導幹部素質和抓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1995年,圍繞貫徹江澤民關於“講政治”的重要論述,重點抓各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1996年,貫徹江澤民七一前夕發表的重要講話,提高認識,總結經驗,尋找差距,紮實工作,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在工作方法上,注意抓典型,注意抓落實。黨的十四大以來,幹部隊伍中湧現出了孔繁森、馬恩華和吳天祥、陳金水、吳金印第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通過深入開展宣傳、學習各條戰線先進模範人物的活動,對於弘揚正氣、教育幹部、鼓舞群眾、提高黨的凝聚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工作,中央和各級黨委不僅有具體部署和明確要求,而且有督促檢查,下功夫狠抓落實。

  在工作推進上,以不斷深化幹部製度改革為根本動力。這幾年,在幹部工作中,實行擴大民主、完善考核、推進交流、加強監督等方麵的改革,對於推進領導班子乃至整個幹部隊伍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法製建設更趨完善

  高度重視法製建設,是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上向全黨全國提出的要求。近五年來,我國法製建設不斷加強,在立法、執法、普法等方麵取得重要進展,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四大以來的五年,是中國由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過渡的關鍵時期。五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國家的這一總形勢,把立法特別是經濟立法放在首位,使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緊密結合,引導、推進和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黨的十四大確定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用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黨的意誌、人民的願望肯定了下來。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設計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藍圖,同時強調“要高度重視法製建設,做到改革開放與法製建設的統一,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製定了《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立法步伐,爭取在八屆全國人大任期內,大體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係的框架,同時基本健全其他方麵的法律。

  截至1997年7月3日,八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審議通過111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加上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四部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共115件。這一數字占改革開放以來四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319件立法總數的36%。

  它表明,十四大以來,特別是八屆全國人大以來,中國立法速度明顯加快。

  八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經濟方麵的居多。在這些法律中,有關市場經濟方麵的法律和法律問題的決定達40個。在規範市場經濟主體和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宏觀調控、完善社會保障製度、振興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促進對外開放等方麵,都製定了一些重要法律。

  法製是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就是法製經濟。正在現實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注冊會計師法、預算法、對外貿易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勞動法、審計法、仲裁法、廣告法、商業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農業法等,無不向人們昭示著這一道理。

  八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通過的111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中,還有懲治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方麵的法律,促進教育科學文化發展、保護環境合理開發資源、加強國防建設等方麵的法律,一些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相適應的法律也及時得到了修改。可以說,我國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麵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這些法律對促進社會經濟全麵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製定法律的目的是為了實行,法律隻有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有效實施,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嚴格執行憲法和法律,加強執法監督,堅決糾正以言代法、以罰代刑等現象,保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進行審判和檢察。”

  監督是保證法律實施的重要措施,為更好地履行憲法賦予的職權,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執法檢查放在與立法同等重要位置。1993年9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檢查監督的若幹規定,使執法檢查進一步製度化、規範化。近五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檢查了21部法律和決定、決議的實施情況,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檢查了數十部法律的實施情況。

  為了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加快實現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檢查有關市場經濟法律的實施情況作為重點。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檢查農業法的實施情況,對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農業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檢查《關於懲治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決定》和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的實施情況,對整頓市場秩序,規範市場行為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始終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執法檢查的重點。近幾年,組織檢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以及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的實施情況,這些執法檢查活動有力促進了法律的實施,在群眾中產生了熱烈反響。

  為了改進執法工作,提高執法水平,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建立關於執法檢查後改進和落實情況的報告製度。迄今為止,對全國人大常委會1994、1995年的所有執法檢查報告和1996年的部分執法檢查報告,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有關地方人大常委會都提出了落實情況的報告。一些地方和部門過去嚴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有了較大改變,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有所提高,執法狀況正逐步改善。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製國家,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治國的重要方針,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把民主法製實踐和民主法製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民主意識和法製觀念。”幾年來,在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普及法製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成效。

  1994年12月9日至十五大召開前夕,中央領導同誌連續五次聽取法製講座,江澤民五次發表重要講話,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前不久,江澤民又為《社會主義法製建設基本知識》一書作序,對全國黨政領導幹部學法用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在中央領導同誌的帶動下,一個自上而下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熱潮正在全國形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舉辦了省級領導幹部法製講座。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注重運用法律手段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出現了“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的可喜局麵。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