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

(2008-01-25 06:51:19) 下一个

来自网友热情的回应——英雄将不再无名

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一文贴出后,得到了网友的热情回应,并发来了几张珍贵照片(见下面),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因为,远在南洋丛林中的这些中国无名英雄,将不再寂寞,中华民族的后人们,将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67师上尉吴坤之墓


新30师上士孔宪章之墓


热带丛林中,寂寞地守在岗位上的中国军人墓碑——拱木虽朽,英灵永存!


寥寥几个字的说明,掩盖着其后惊心动魄的中国军人在战俘营的苦难历程。

下面,将本人与网友的手谈,放在这里,作为上述博客文章的续篇(为方便起见,以倒序贴出)。我相信网友会同意这样处理——为了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无名英雄。
————

RE: 请与鬼谷雄风联络‏
From:Mingxian Su (mxsu@hotmail.com)
Sent:Friday, 25 January 2008 2:14:22 PM
To: Erwin Cheng (erwincheng@gmail.com)

Erwin君:
 
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尤其高兴的是你提供的四幅照片,非常珍贵。谢谢。
 
诚如你所说,在亚包(Rabaul)的中国战俘公墓可能已经不存在了。还记得我在文中提到的张荣煦先生吗?上个月曾特意到他家中一坐,请他回忆当时(1945年9月)盟军解放新不列颠岛华人侨民集中营照片的人物与背景(详见我的博客文章:新不列颠岛华人侨民集中营),也顺便问问他亚包的中国战俘公墓(他说是中国军人公墓)的近况。据他说,已经被当地政府给平掉了。我觉得奇怪,向他说明,当地同时还要盟军的其他战俘公墓,如印度战俘公墓、皇家澳洲军人公墓、大英帝国战俘公墓、美军战俘公墓等,都被精心维护、修整得很好(详见下面的网址),何以中国战俘公墓遭受如此凄惨下场。张先生回答说,当初(1946年)修的公墓实际上是相当简陋的,过了许多年后,公墓已经破败,但当地华人财力有限,无力顾及。当时,他曾服务于新不列颠岛的国民党支部,与当地华人领袖多次向台湾当局反映此一问题,希望也像其他国家的政府一样,拨款维修中国军人墓园,只是信息传了过去,就犹如石沉大海。我听了挺不是滋味的。在我贴出来的照片中,公墓里是有一死难者纪念碑的。我问张先生,即使平掉了哪些用泥土建起来的一个个墓,那个高耸的死难者纪念碑是否应该还在那里呢?他说,他在1970年代,早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前,因已归化澳洲,移居到昆士兰来了,对于那里的情况已经不清楚了。为此,你提供的照片只是部分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即当地还有保存当年中国军人的坟墓,但中国战俘墓园的整体情况仍不明了。无论如何,我将再去拜访张先生,看他是否仍有熟人在亚包,能否为我们去访一访该墓园的近况。
 
正如君所言,两岸政府对待此事的不作为,对比当年的盟军至今仍锲而不舍地寻找忠骸的做法,我们真该汗颜。但尽管如此,人间自有公道在。只要我们努力去尽我们自己哪怕一点儿的微薄之力,应该能唤起更多的人,去记住这些曾经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自由而奋斗和牺牲的人,哪怕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显得是那么渺小。
 
关于巴新华人的历史,早在1970年代初,就有台湾出生在海外受过很好教育的人类学家吴燕和,就利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美国文化基金提供的奖助金,与夫人一道到当地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达二年之久,最后完成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inea 1880-1980一书,198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The Chinese in Papua New Guinea, 1880-1980 / by David Y. H. Wu,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2)。此书由吴燕和博士的夫人王维兰女士译成中文,书名《巴布亚新几内亚华人百年史(1880-1980)》,1985年由台湾的正中书局出版。该书当为了解巴新华人历史的扛鼎之作,其中就有涉及新不列颠岛尤其是亚包华人历史的章节。张荣煦先生手中就有吴博士所赠送的此书,因为当年张先生就是吴博士曾经访问多次从中获取过诸多该埠华人社区变迁秘辛的一位人士。我目前手中就有这本书。但遗憾的是,这里边并没有提及中国战俘。
 
我在博客中也曾提及,当年著名的“四行仓库孤军营”的几十名官兵,也曾在亚包的战俘营待过,后来回到国内,现在恐已无幸存者在世。前几年,当年四行孤军营的上官志标上尉(后被任命为团附),曾在台湾发表过多篇有关孤军营官兵的文章,其中也提到了这些被运送到南洋亚包做苦工的孤军营官兵的名字。兄台不妨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或许有些收获,尤其是国防部(或兵役局)的相关档案资料,因为这些回国的中国战俘,当年曾因有关方面的报道以及孤军营幸存者的特殊身份,而广受关注,他们或再重返部队,或领取抚恤金而复员返乡,档案应有记录。
 
谨此
 
鬼谷雄风
  
另,兄台的博客定当拜访。
 
附:亚包的盟军战俘公墓网站:
1. Rabaul (Bita Paka) War Cemetery
2. Bita Paka War Cemetery, Rabaul 

Date: Fri, 25 Jan 2008 17:20:34 +0800
From: erwincheng@gmail.com
To: mxsu@hotmail.com
Subject: Re: 请与鬼谷雄风联络

先向您自我介紹一下:我也是念歷史的,目前在臺灣的『聯合報』濫竽。
 
有一位友人C君在臺灣駐巴紐的農技團服務,日前返國時提到:曾聽過在Rabaul島上看到中國人的墳墓。後來他託當地華僑友人馮先生(音)前往拍下照片。在叢林中有三個墓碑,分別是上尉吳坤(六十七師)、上士孔憲章(新三十師),另一具破壞嚴重難以辨識。死亡時間都是1945年將近戰爭結束時。至於這三個墓碑是否當初國軍公墓的一部分,還是獨立埋葬,就不得而知。而當地歷經火山破壞後,當年的戰俘營與公墓,是否還健在,也不清楚。
 
後來從網路上找到您的blog,才知道當初有那麼多中國戰俘曾被送到Rabaul(以往也有印象部分戰俘曾被送到南洋,不過不知詳情),甚至還有許多照片流傳,十分感動。
 
不管怎麼說,我認為身為後人的兩岸政府,應該為這些埋骨異域的忠魂作一些事情。據C君表示,當初發現這三個墳墓的澳洲人(前陸軍飛行員)曾經向駐巴紐的大陸大使館提及此事,但是使館意興闌珊。而在臺灣這邊,近年「去中國化」大勝,官員即使知道這種事情,恐怕也會覺得政治不正確,懶得搭理。相對於美軍至今仍派人在新幾內亞的山脈中尋找當初失蹤的空勤人員遺骸,真是該感到汗顏。
 
所以如果可能,其實我是很希望能夠對此事件作一報導,希望能給政府(不管是PRC或ROC)一點點壓力。我不敢想像會如美軍陣亡將士班(此处“班”应为“般”,当为误植之故——博主注)可以运回国厚葬(光是运回哪边,就够尴尬了),但至少总应该对这些孤墳有點維護照顧,有人去上一炷香(何況以當地狀況,搞不好再過幾年就什麼遺跡都不剩了)。
 
最最起碼是,有多一點的人會記得這些人。
 
我目前在打聽臺灣方面以往對此範疇的研究狀況(臺北的中研院似乎出過巴布亞的華人史),看看有沒有當初Rabaul的戰俘回國後現在仍在臺灣(頗難)。
 
敬祝   愉快
  
ps.我的Blog:http://blog.xuite.net/amu390/CYWBCC,請不吝指教。
 
Erwin 謹啟
 
On 1/24/08, Mingxian Su <mxsu@hotmail.com> wrote:
Erwin,
 
谢谢你对这些中国战俘的关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
 
我虽在大学,工作已非教职,教授是不敢当的了,但以前大学念的是历史,也做了10来年的所谓研究,对那些无人涉及的课题有兴趣而已。当然,我披露出来这些资料,就是期待有心人能为之做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
 
祝好
 
鬼谷雄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