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博文

美國畢業生的起薪變化 諸平 6月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千裏麥浪待收割;對於高三學生來說是一個賽智慧的季節,十餘年的寒窗生活,終於迎來了難得一博的施展機會;對於大學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來說,畢業答辯,尋找工作,即將離開母校,告別恩師,步入社會,奔赴四麵八方,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就在此時,美國化學會主辦的《化學與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1-19火眼金睛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 打小就知道“人民群眾”這個詞,現在也總聽說人民群眾這個詞,可人民群眾到底是誰,是什麽樣的人,我一直犯糊塗。 人民群眾有時候叫人民,有時候叫群眾,有時候叫“人民群眾”。就如人的名字,拆開了叫合起來叫,反正稱呼的都是一個對象,說的都是一個意思。 人民群眾很神秘,摸不著,看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耀邦同誌離開我們八年多了。古今中外,大凡對曆史進步作過卓越貢獻的人,總是為後人永遠思念的。胡耀邦自不例外。 粉碎“四人幫”後,中國當代曆史要揭開新的一頁,仍有兩大難題待解決,即“兩個凡是”和如山冤案。不批判“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思想路線,不解放成千上萬被定為“反革命”、&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美求學的日子裏,曾得到過不少幫助。雖感念於心,卻沒怎麽想過要將之寫下來。這裏先記上一段。 八十年代中期,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還有點兒珍稀,且多半聚集在工程學院或科學學院。我就讀的偌大一個商學院,從紅色中國來的女生卻好像隻有我孤家寡人一個,還是個半路轉行的。那時心裏會不時冒著點給中國人掙臉的傻氣,可就隻有大學兩年科技英語(還是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美後最初的日子裏,最多的與人交往就是室友們之間了。最初的四位室友,每人的經曆都很有故事,以後有時間可一一寫來。但至今還保持著友情和較緊密交往的,就唯有L姐了。 L姐比我早入校一學期。見麵後一聊,得知她和我都屬學校裏很少幾個拿著研究生院(而非係裏)助學金的留學生,頓時就多了幾分親近。 她來自古都西安,初看一點也不顯山露水的,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百烈士墓 八百烈士墓 八百烈士墓建在桂林普陀山博望坪,這是一個抗日英烈墓。1944年10月29日至11月初,日軍進犯桂林,國民黨第四戰區組織桂林保衛戰。國民黨31軍131師防守桂林,於日軍激戰10天。391團扼守漓江東岸地區,斃、傷敵兵至萬。適值大雨,盟軍空軍受阻,城防司令韋雲凇等又臨陣脫逃。敵增援部隊分進合擊,穿山、貓兒山、屏風山、普陀山、月牙山等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華網社區 上一張 下一張 堅毅的桂軍 人們一般提起廣西,就會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會想到美麗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經爆發了一場令日軍震撼但卻被國人遺忘的戰役----1944年桂林保衛戰。     如果是問中國人在抗日戰爭中哪次戰役最殘酷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做人家”的上海人 ▌節約二字,在上海人口中又呼作“做人家”。如:“張家阿嫂真做人家,一塊紅腐乳要吃兩頓飯呢。” ▌“做人家”作為特定時期特定情景下的常用詞,真切地傳遞出上海人勤儉持家的秉性和對生活質量精心策劃的追求,它是城市文明進程中,一個族群生活智慧的高度概括。 ▌“做人家”的上海人集體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們這城市華人不太多,愛唱歌的台胞和我們聚一起成立了合唱團。她/他們帶來了一些靡靡之音:)),其中就有這首秋蟬。 百度百科: 秋蟬(歌曲) 這是台灣民歌時代非常著名的一首歌曲,由著名音樂人李子恒作詞作曲。1980年憑借此首歌曲獲金鼎獎作曲獎。首唱為徐曉菁楊芳儀二重唱,此後有大量的歌手翻唱過此曲,著名的有劉文正、費玉清、小虎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轉瞬之間,耀邦同誌已溘然長逝26年了,但迄今依然音猶在耳,容猶在目,教猶在心。他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對於我如春雨潤物,不知不覺已悄然化為魂魄,凝成筋骨,融入血液和生命,成為終生的心靈指南和精神導師   張宏遵|文   今年11月20日是中國共產黨曾經的重要領導人胡耀邦誕辰100周年。   當我提筆想寫一點紀念他的文字時,腦海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