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一春歌
早春二月的時候,
曠野上你攜著幼小的手。
歡快地放起風箏,
把天倫之樂盡情來享受。
二夏頌
夏日江河中暢遊,
你鼓勵少年去搏擊中流。
激浪裏充滿驚險,
生命中需要不斷的奮鬥。
三秋唱
你說秋天的豐收,
正是那辛勤耕耘的報酬。
莫辜負青春年華,
努力是永遠不會有足夠。
四冬吟
冬天寒風在怒吼,
你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15 08:22:55)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先解釋一下為什麽把五月初五叫端午?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就是除三害的那一位)的《風土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紀念曆史人物,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在唐宋以後最為普遍;另一類出自則與曆史人物無關的更古老的其它來源。不管怎樣,端午節肇始於南方,並非中原地區,這一點是所有說法的共同之處。端午節的兩大類由來從地域區分,都是來自楚、吳、越三地,說明端午節最早是南方百越族的節日,並非中原炎黃族的節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6-03 15:31:22)
幾曾回首論壇“比西施還早二千年的史上第一間諜:女艾”一帖,說女艾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間諜大致不錯,但說女艾是女間諜卻缺乏證據。
後羿、寒浞代夏和少康中興的故事見於《左傳》襄公四年所記魏絳諫晉悼公的一段話,又見於哀公元年伍子胥諫夫差之語。這段記載可用稍晚的文獻《國語》(《魯語》)、《楚辭》(《天問》和《離騷》)、《史記》(《夏世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23 18:33:41)

以前有個誤解,認為錢塘江是因為五代時,吳越國王錢鏐為抵禦海潮侵襲,修築海塘,後人紀念他,稱之為錢塘,錢塘江也因此得名。近來看了一些資料,才知道不是那回事。根據這些資料寫成本文,供大家遊西湖時參考。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這是一個山間小縣。《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始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21 16:44:18)
前年寫了四首七絕,詩寫得不好,但比較特殊。這是四首詠史詩,每首寫一位曆史人物,第一猜一猜分別是誰?每首詩包含了這些人物的雅號,第二猜一猜每個人對應的雅號。每一句都有一味中藥藥名入詩,第三猜一猜這十六味中藥的名字(實際上有一句有兩種藥名,能全部寫出更好)。其一麗質何須增白術,浣紗素手賽珍珠。沉魚舊地車前別,何日當歸待滅吳。其二長空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5-15 20:09:38)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排行二十八,洛陽人。貞元九年(793)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為監察禦史。因參加“永貞(公元805年)革新”,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元和十年(815)奉詔還京,其間已曆十餘載。按一般仕人的來看,政治重獲新生,理應謹言慎行。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5-13 15:42:17)
顯然,單單根據《宋史》和《續資治通鑒》是編不出完整的狸貓換太子傳奇的,當年石玉昆或其捉刀人一定會利用其它材料編寫的,以前似乎沒有人探討過這是些什麽材料。筆者看了一些史書和筆記小說,終於在《明史》及其它一些材料中看出一些端倪,特在此貢獻給大家,不知能否得到認可?
筆者認為,《狸貓換太子》所涉及的宮廷鬥爭是參照明宣宗朱祐樘的出生到被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5-12 15:19:59)
《狸貓換太子》傳奇情節大致如此,其中上節所述也就是京劇《探寒窯》、《審郭槐》的本事,還有一出《打皇袍(鑾駕)》,說的是李太後回皇宮之前,親賜龍頭拐,讓包公打幾下皇帝,以示懲戒,皇帝當然是不能打的,於是用皇袍(鑾駕)代替。這幾出折子戲連在一起就叫做《斷太後》,和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不同,是一出以包公為主角的單本京劇。
現在來看看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光陰荏苒,七年後宋真宗駕崩,太子繼位是為仁宗皇帝,開始劉太後垂簾聽政,幾年後仁宗親政,八賢王也去世了。這一年陳州大災,包公奉旨放賑,安撫災民完畢,就順便到各處訪查民情,每到一處就讓當地的地保放告,百姓有冤屈可來告狀。一日,來到一個所在,地名草州橋東,照例放告,過一會兒地保領著一個小青年前來跪下。包公問道:“你是何人?”小青年答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