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今兒早上看央視的中文新聞,看到國家出台對汽車冰箱空調等超大型大型耐用生活用品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顯然是忘記了毛澤東時代那種“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的光榮傳統。 估摸這種政策的目的就是鼓勵消費加快消費,以消費促生產,也是對毛澤東思想的一種反動,因為毛主席明明說的是“抓革命促生產”嘛。 其實要大家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字的發展,是一個很長的比較自然形成的過程,如今的”從什麽時候開始“的開始,實際上知道是從什麽時候”當局“正式頒布法律或行政命令的。 看看第一次”國務院頒布“的簡化字方案,其中好些在民間早已流傳開了的,或者說已經開始使用了,咋愛早一些,可以從草書中很多簡化字的寫法,說明已經在被使用了。 各朝各代的正式文書,是必須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覺得看本人上大學前職業,還不如家庭的背景更重要 所謂城市的,還得分成原城市現在仍然是(或已經是)城市戶口,及原來是城市戶口,後因上山下鄉或家庭下放成了農村戶口的。 農村戶口的除掉下放下鄉的,又得分為一直是農村戶口,和文革中後期農轉非了的。 無論新老城市戶口的,大多數就是普通工人,能被算成腦力勞動者的,主要就是當教師的了吧,在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小學老師居多還是江浙人,年輕的老師自然多數能用帶家鄉口音的普通話上課,也有用方言的,因為上海話受江蘇的蘇州浙江的寧波影響最深,所以我碰上過用一口寧波話上課的年輕語文老師,比如那課“小英雄雨來”,老師就說成“xiuyulei",張某某則一律說成”江某某“。 一二年級的班主任,是個福建人,班上也有福建人,老師可以用一口福州話教訓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博客中看到毛囡兄的同濟大學教授花名冊,隨便找了找一位二級教授,無意中發現這麽一篇思想改造的文章,挺有意思的,貼到這兒,供大家欣賞。轉載者 大同大學土木係教授 吳之翰 當我小學畢業,選擇升學方向的時候,我的級任教師曾勸我投考工業學校,而不主張我升入師範學校,其理由是:“終身為小學教員,沒有出息。”從此在我的思想上,有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記得有沒有人轉發過這篇文章,看看可以為毛囡兄的教授花名冊做一點點注解吧。其中有親戚,所以知道得稍稍多一些實情。--轉載者 1978年進大學讀研究生之前,我對大學教員評職稱的了解都來自傳聞。進校以後,我從老師們,特別是從譚其驤先生那裏聽到過關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大學教授工資、職稱的一些事情。 譚先生晚年中風康複後行動不便,1980年我接受領導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多年來,在舞台上在影視中,上海話始終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說著滬普的男人,不是猥猥瑣瑣,就是小裏小氣,總是沒有出息不大氣的模樣,以致上海男人的”小“,沒”尿性“,成了影視中的固定模式。 九十年代,有幾出很好的滬語作品,比如”股瘋“還有”孽債“,當然,由於方言的地方性,很難普及全國,而屬於北方語係的陝西話東北話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含含糊糊地沒有解釋,觀眾看熱鬧心態勝過追究為”啥“,老爺叔的法道實在也大到天上去了,記得以前上海對老奸巨猾到極致的稱為”老“屁”眼“,比老法師還要老”卵“還惡劣而且還能不動聲色,是個貶義詞。 一大幫廚子狠三狠四來到飯店,所有的疑問被鍾鎮濤的到來衝得無影無蹤,結棍伐! 換一個說法,據說王家衛不準範誌毅用”扯&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繁花》經王家衛的烹飪,加上胡歌的表現,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地顯示出一股新“海派”風情,不管怎麽說,胡歌的詮釋,估計不讚同的極少,實在也是可以總結成一種“海派”腔調。 突然想到一些年前的周立波,自稱創建的海派清口,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的光輝典範呀。 胡歌的海派若說成是老克勒,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實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全部放回的潛台詞哈馬斯實難辦到,已經不是願不願意,而是根本沒法辦到了,因為有些人質已經被弄死了,上次的臨時人道主義停火,不就是哈方弄幾具屍體湊數,把老猶激怒了的嘛 全部放回辦不到,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隻好幹到底 其實還有第二個沒說的目標,盡可能把巴人糊弄出巴地,這是隻可做不能說的。 但是,就算巴人被打得隻好走到別的地方去,問題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