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第一次去香港還是英國管轄時1996年12月份五十三歲的我第一次走出國門去看世界。第一站是泰國曼穀,第二站是英屬香港。我乘坐的國泰航空飛機從泰國曼穀機場起飛下午二點在香港啟德機場降落。機場設在市中心而不是現在的新界。走出航站樓在機場接機處我看到一幅醒目的大標語:皇家警察保護你。我看到機場那些穿藍製服的警察全是中國人,原來他們就是皇家警察。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8 15:09:05)

尋訪海明威故居 從邁阿密驅車四小時到達基韋斯特(keywest)就是為了尋訪海明威故居。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人,古巴記者和作家。1954年小說《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晚年自殺身亡。悲劇的人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5-18 05:20:44)
虱子與阿Q精神 虱子是一種虱目人虱科昆蟲。是吸人血的小動物。現在在中國幾乎滅絕了。許多青年人從未聽說過此為何物。 我記憶中70多年前,我七歲童年回故鄉時就曾見到村口有一個頭上還留著晚清辮子的白發老人坐在太陽底下手拿一件衣服正在抓虱子。 1964年參加工作。我觀察發現半數以上的同事都與虱子打過交道。1970年代有一次去一個縣城出差,在旅館裏被虱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所青島大學史辯 ——百年校慶造假 北洋政府時期的私立青島大學 據成書於1928年的《膠澳誌》記載,北洋政府時期的1924年,膠澳商埠督辦高宏恩曾創辦一所名叫私立青島大學的高等學府。校址在今匯泉廣場一帶,德人稱畢士馬克兵營,日人稱萬年兵營。初設商工二科及鐵路管理科(青島鐵中前身), 高洪恩(1875——1943)為第一任校長。 宋傳典(187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5-16 12:45:04)
今天516,你忘了嗎? 今天是5月16日。58年前的今天中國拉開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中共中央發出了曆史性的文件《五一六通知》即《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十六條)。 6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8月1日毛澤東寫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 8月18日毛澤東開始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身為國家主席的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5-16 06:54:36)
膠澳是青島的古地名如同北京的古地名叫燕,上海的古地名叫申一樣,青島的古地名叫膠澳。澳本意是水邊之地,膠河形成膠州故膠澳即是膠州灣的意思,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與德國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規定租借膠澳99年。青島最權威的史誌書《膠澳誌》對膠澳設市建製有詳盡記載。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將名稱定為青島市。青島是膠州灣內的一個小島。以其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年輕人,別算計你的爹娘!我的老博友安徽張先生年近七十對我苦訴:其子研究生畢業後欲在上海浦東買房。逼父母籌款為其做首付並分擔按揭。父母告難,其子便登高以跳樓自殺相威脅。嚇得張某夫婦魂飛魄散,六神無主,到處求人叩拜借錢籌款,竟不理智的向多名博客好友網上求助。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為此有感而作。父母已如夕陽你正力壯身強不去算計市場專門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5 06:02:22)
閑話自行車清朝末年青島是中國最早出現自行車的地方之一。1898年德國租賃膠州灣(膠澳)帶進了自行車。我記憶中的童年曾看過一本德國人在青島開的自行車行的畫報。童年記憶中青島人把自行車叫腳踏車。上世紀五十年代青島自行車廠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它的稱呼。六十年後我到到台灣旅遊,發現台灣人對自行車一直稱為腳踏車,令我好感親切。上世紀六十年代自行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戲法大王“王傻子”的美國門徒 王鼎臣(1893——1962),藝名王傻子。生於天津。1942年由北京、天津來青島賣藝,曆經日偽、民國、中共建國三個曆史時期。那時的青島港人對王傻子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呂銘康先生寫的《難忘戲法大王“王傻子”》一文,對該人物有詳盡介紹。 我這裏介紹的是我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巧遇“王傻子”的門徒宋鈞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4 15:17:31)
川蜀行二首 一 七十四歲再入川 杜甫草堂唱詩篇 南腔北調人潮湧 今日蜀道不再難 二 青稞美酒土陶杯 犛牛烤肉香且肥 藏歌不再怨楊柳 今夜雪域醉一回 2016.9.22於九寨溝前黃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