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博客

地產、投資、生活、學習筆記及總結
個人資料
博文
(2024-01-26 20:09:22)
大家都知道地產中一般的1031Exchange,如果賣掉投資房,想繼續買新的投資房,就可以利用1031Exchange來延稅。 那肯定有人會問了,如果地主當煩了,再也不想自己折騰房子了,賣掉投資房,會不會有類似的延稅措施呢? 答案是有,通常有兩種:DST(DelawareStatutoryTrust)1031Exchange和UPREIT721Exchange。 先簡單地說一下UPREIT721Exchange。UPREIT操作起來非常複雜,可能僅適用於大機構和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25 03:27:01)
1.商貸的DSCR DSCR(debt-servicecoverageratio)是衡量一個商業地產(包括大型公寓樓)自身債務償付能力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可以說,一個商業地產能貸出多少款來,基本是由DSCR來決定的。 這是DSCR的定義公式: DSCR=NOI/MortgagePayment 其中NOI(netoperatingincome)是一個物業不包括債務的租金利潤,可以理解為用全現金買物業減去所有費用後一年的淨利潤。 比如一個物業,一年的NOI[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2023年11月18日起,FannieMae把2~4單元自住房的最低首付,由原來的15~25%,降到了5%。原來2單元的首付是15%,3~4單元的首付是25%: FannieMaeRollsOut5%DownMultifamilyHomeLoans 注意,這隻適用於自住房,不適用於自己不居住的出租房。比如買個Fourplex,自己住一單元,然後把其它的三個單元給租出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新貸款算不上是什麽新玩意兒,因為首付是3.5%的FHA貸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自1987年稅改以來,美國個人收入被分為三類: 主動/普通收入 投資收入 被動收入 一般情況下,隻允許同類收入之間可以相互抵消,也就是說主動隻能抵消主動,被動隻能抵消被動,而不準跨類抵消。 比如一個高工資收入的人,年薪80萬,同時又有30萬的被動損失,這兩者是不可相互抵消的,這30萬的被動損失隻能帶到下一年,用來抵消未來的被動收入,或者賣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20 04:21:37)

過節的時候,太太說要送我件節日禮物,我說我啥也不想要,因為任何物質的東西都很難引起我的興趣。 太太執意要送我的禮物,是一份她自己用網上軟件做成的日曆:封麵是聖誕節前自家後院的高爾夫球場的風景照,其它12月份的圖片,是太太用她的手機,在2023年間給我照的12張隨意照。 用軟件做日曆,可以在封麵和各月的照片下麵加一句話。我對太太說,如果她執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假定前後稅率都是40%,現在有100萬IRA,看是否該Convert成Roth。假定所有投資回報率相同,比如說N年後的回報是投入的10倍。 1.稅從IRA中出 1)100萬IRA,如果沒有Convert,10倍後會成為1000萬,40%的稅後會成為600萬。 2)100萬IRA,Convert成Roth,需要交40萬的稅。如果稅從IRA中出,Roth隻剩下60萬,回報10倍後,會成為600萬。 這種情況下,兩者回報沒有差別。 2.另外交稅 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3-12-21 10:31:47)
理財專家DaveRamsey在不到30歲就靠地產成了百萬富翁,但由於杠杆過度,導致破產,以至他的餘生都在忽悠零杠杆。 然而,大神GrantCardone卻說:IfYou'reanIdiot,GoListentoDave… 我基本讚成GrantCardone的理念,但我覺得他的用詞過於偏激,畢竟這些大神們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要是我的話,我會把句中的anIdiot,換成financiallyunsavvy。 貧窮和富有是相對的。全世界就你一個人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12-14 10:13:27)
我這個人,是頂著地主的名,不幹地主的事! 我不喜歡地產中的實際操作部分,而更喜歡地產中的金融屬性部分。 我也說過,投資這十幾年來,我最感興趣的兩個詞是leverage(杠杆)和arbitrage(套利)。 有關套利的文章,我已經寫過好幾篇了,再寫連我自己都快要吐了: 我所用過和知道的套利手法 空手能不能套隻兔子 用房產淨值投資私募基金的套利豪賭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是根據FreddieMac於2023年11月30日最新發布的美國房價指數(美國房價指數最早數據從1975年開始,最新數據到2023年10月份),我剛計算整理出的表格: 其中: 第1列是起始年份,每年從1月開始算起,分別是:1975年1月~2023年10月,1991年1月~2023年10月,2000年1月~2023年10月,2012年1月~2023年10月。 第2列是年數,采取四舍五入,1975年1月~2023年10月應該是48年9個月,這裏取49,下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09 00:35:49)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 決策與埋頭苦幹 其中一個網友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中有以下留言: “再議一下您上篇博文講的決策,這兩天一直想這個問題,因為自已就是那種埋頭苦幹的人,不過不是地主,而是高科技創業,事必躬親。十多年了,效果呢?如您說的事倍功半,最樂觀也就是行百裏半九十吧。您的博文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隻推車不看路呢?我的問題是您的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