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後雨前的博客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
個人資料
博文

建於1477年的Uppsala大學是瑞典第一所大學,也是北歐最古老的大學,稱其為瑞典現代科學的搖籃應不為過。每個大學新鮮人都是伴著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CarlvonLinné、發明攝氏度的天文學家AndersCelsius等大神的名字渡過學生時代的,還有世界三大現代化學之父之一JönsJacobBerzelius、光譜學的奠基人AndersÅnström以及11位諾獎得主。瑞典這個隻有約一千萬人口的北歐小國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5-24 06:29:34)

瑞典東南部的海軍城市Karlskrona是Blekinge省府所在地,也是瑞典唯一的一座巴洛克城市,頗具歐陸風格。在17世紀的瑞典帝國時代,瑞典海軍力量日益強盛,1680年海軍總部從Kalmar搬到了Karlskrona,至今瑞典最大的海軍基地和軍港依舊設在這裏。Karlskrona意為“國王的皇冠”,得名於17世紀末期的瑞典國王KarlXI(1655-1697)。與瑞典其他城市袖珍的“大廣場”不同,這裏的老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5-18 09:50:07)

瑞典東南部小城卡爾馬(Kalmar),是瑞典最古老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這裏是中世紀瑞典與丹麥的邊界,瑞典的東南門戶、重要商港和軍事基地。卡爾馬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個與水共生的城市,與瑞典第二大島厄蘭島(Öland)隔海相望。城市的名字可以追溯到11世紀,是在維京海盜時期的一塊如尼石刻上發現的,kalm在瑞典東南部方言中是"石塊堆積"的意思。19世紀後期,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年底號稱"中國最美高鐵"的滬昆高鐵全線通車,從而關於1910年法國人投資修建的"滇越鐵路"也浮出水麵,於堅的報告文學《滇越鐵路記:來自1910的列車》詳述了這段曆史。其實除了滇越鐵路之外,在雲南大山深處還曾經有一條在抗戰時期先修建後炸毀的"滇緬鐵路",幾年前在成都家中發現了2002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彭荊風撰寫的12萬字紀實文學《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2-05-08 07:41:22)

2015年8月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經柏林來到德累斯頓(Dresden)——巴洛克建築的珍珠、易北(Elbe)河畔的佛羅倫薩。德累斯頓是德國東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曆史上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KönigreichSachsen)首府,並在一段時期兼任波蘭首都。德累斯頓擁有數百年的繁榮曆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17-18世紀可謂德累斯頓的文藝複興時期,其曆史中心位於易北河左岸一個優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05-02 06:48:02)

今年是農曆壬寅虎年,2月1日大年初一。世間萬物皆有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亦然。壬為陽水,江河湖海;寅為陽木,初生之木。五行相生水生木,所以今年是水虎年,一隻溫柔的老虎。但不是水滸,與武鬆無關。老虎、獅子都是貓科動物,俗稱“大貓”。現今世上已知共有41種貓科動物,源自一個共同的祖先。貓科是食肉目的九個科中最具食肉性的哺乳動物,所有貓科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2-04-26 06:26:02)

千塔之城布拉格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音樂、藝術、建築之都。布拉格的兒子、猶太作家卡夫卡說過:“布拉格是城市之母,它緊緊地把你抓到其手裏而永遠不會放過你”。布拉格並不很大,要明晰無誤、從容淡定地體會個中情境,步行是最好的方式,2014年秋天我來到這裏觀光。舊城廣場上的老教堂和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亨利·西爾維斯特·雅各比(HenrySylvesterJacoby,1857-1955)是美國著名橋梁專家和土木工程教育家,康乃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土木工程係教授。亨利·雅各比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巴克郡的斯普林敦(Springtown,BucksCounty),畢業於裏海大學(LehighUniversity)。他的名字可能不大為國人所知,但說到他的高足——唐山交通大學和康乃爾大學校友茅以升,怕是無人不曉。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波蘭數學發展的黃金時代。以謝爾賓斯基(WaclawSierpinski)、斯坦因豪斯(HugoSteinhaus)、雅尼斯察夫斯基(ZygmuntJaniszewski)等人為代表,形成了華沙學派和利沃夫學派兩大數學陣營,並培養了一代新人。本文將要介紹的約瑟夫·馬爾欽凱維奇(JózefMarcinkiewicz,1910-1940),就是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波蘭青年數學家。馬爾欽凱維奇從事泛函分析、概率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1940年4月9日淩晨,納粹德國對挪威和丹麥發起代號為“威瑟堡演習”(德語:Weserübung)的襲擊行動。德國入侵挪威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為海軍基地騷擾盟軍的北大西洋航運;二是確保對德國軍火工業至關重要的瑞典鐵礦石經由北方港口納爾維克(Narvik)的運輸順暢。而入侵丹麥則是將其作為進攻挪威的跳板,以保證補給線安全。進攻戰役僅持續4個小時丹麥政府便宣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