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客

The Sight, The Sounds, The People
Head Out On The Road With Me
個人資料
博文

大雪紛飛,窗外寒林寂靜如畫,晶瑩剔透,無一絲雜念。北海道的雪和多倫多不大一樣,白細且蓬鬆,所謂粉末雪。不論汽車碾壓或行人踩踏,依然白色。粉雪輕而幹,細而白,捧在手心能從指縫滑落,如同棉花般柔軟蓬鬆。 以自然風景為主的北海道與日本本州不一樣,土地遼闊,人煙稀少,有山、有林,有丘陵及平原,起伏疏落有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日本,一直都想要去,從讀書時代看高倉健的電影開始。日本最早以主體精神來學習華夏文明,在脫亞入歐時又學習西方文明,使現代文明全方位進入到日本文化中。今天日本文明發達程度之高,超乎想像。同時,日本又是一個具有強烈曆史感的國家,從來對曆史敬畏。但凡與曆史有關,無論出自本土或舶來,源於自豪或屈辱,一律保護傳諸後人。無論器物或精神層麵,隨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5-23 10:53:00)

穿越一號公路,走過東西南北,冰島最精華的部分在其中央高地,四萬平方公裏的歐洲最大無人區。美洲塊板和歐亞板塊結合在冰島心髒腹地,廣袤無邊無際的的火山冰川戈壁,如此絕世孤獨,一時竟有置身西藏的幻覺生出。與外圍沿邊的打卡景點迥然不同,忽然覺得這才是冰島真正的樣子。所有的寂寥和孤獨被荒野包圍,洪荒遠古無聲,唯一能聽到的是風的聲音。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5-20 09:59:20)

穿越火地進入冰島北部。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地熱地貌是這裏最大的特點,與南岸的黑白不同,這裏冷熱相融,是一個無盡色彩綻放的北方世界。離開一號公路,還有支線公路可以到達更近北極圈的半島和漁村。 海蝕現象雕琢出的懸崖峭壁——阿斯匹吉峽穀,一個斷層崖,形似馬蹄,峽穀的岩牆高達百米,斷崖山牆似城堡一般。峽穀內則生長著茂密的樺木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0-05-14 14:54:04)

冰島是北歐五國之一,自然地貌卻大不相同,地處歐洲,卻不和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接壤。冰島因火山爆發而誕生,冰川和火山活動塑造了這個島嶼,冰島保持原貌,可以看到原始的美,在那些蒸騰著水汽的河流草甸麵前,會有一種恍惚到了洪荒時代的感覺。世界的另一端,也許遠離,也許靠近......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離加拿大近,從多倫多直飛冰島,不到六個小時。2019年1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歐洲古代公共建築,教堂是一個大類,都是集中一時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教堂裝飾巧奪天工,藝術上精益求精,規模上宏大雄麗,且不說宗教與靈魂的意義,就藝術的承載,就是寶藏。巴黎聖母院堪稱藝術道場,其中雕塑繪畫建築皆世界精華。其實,歐美教堂無不講究藝術,即使偏遠之地教堂也不乏大師作品,甚至崇尚簡樸的新教,其教堂也頗具藝術品味。 西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美麗小鎮在歐洲幾乎處處有,古老往往宜居,兩三條商業街巷,兩三個尖頂教堂,兩三個小廣場就可以搭起一個小鎮的架勢。看過電影《LovingVincent》,就決定要去奧維小鎮。奧維離巴黎隻有二十多公裏,周末巴黎北站有專門去奧維的直達火車,班次很多,當天來回。梵高在法國時間很長,除了南法阿爾勒、聖雷米外,奧維是梵高生命最後的歸宿地。他離開聖雷米精神病院,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任何流派和形式的藝術作品,其實都可以令觀賞者感受到不同的多元審美視角,並選擇其中合適者安放靈魂。因為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的都是自身與社會的關係,藝術不講述與現實無關的思想,也沒有脫離時代的藝術。現代藝術,藝術家闡述自我獨特的社會文化與價值取向,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技法和常識,而是對作品見仁見智的感悟,技法也日趨抽象。現代藝術認為藝術是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國印象派繪畫是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分水嶺,發展到十九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法國藝術的主流,並影響了整個歐美畫壇。印象派是法國繪畫史上以光影為主題的革命,出於對陽光的熱愛,燦爛無處不在,哪怕在陰影裏也能看到光明。印象派繪畫就像自然風光攝影照片,大家都是走到戶外,麵對自然,真實地根據大自然中的光線和色彩,以瞬間的印象作畫。至今我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對巴黎的向往,與其眾多的博物館有關。巴黎最值得的地方,也就是這些博物館。曾經看過一個BBC的三集紀錄片《ArtofFrance》,以法國的曆史為線索講述法國文化藝術,伴隨曆史的發展,不同的法國藝術運動在不同的時代留下了不同的印記。西方的公共審美教育場所,早先是教堂,後來是博物館,這對整個社會人群的素養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曆史進程中,藝術和藝術家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