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客

The Sight, The Sounds, The People
Head Out On The Road With Me
個人資料
正文

在荒蕪的輝煌中遊蕩——巴黎三

(2020-04-18 09:30:11) 下一個

法國印象派繪畫是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的分水嶺,發展到十九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法國藝術的主流,並影響了整個歐美畫壇。印象派是法國繪畫史上以光影為主題的革命,出於對陽光的熱愛,燦爛無處不在,哪怕在陰影裏也能看到光明。印象派繪畫就像自然風光攝影照片,大家都是走到戶外,麵對自然,真實地根據大自然中的光線和色彩,以瞬間的印象作畫。至今我們看到美好景致會讚“像畫一樣”,看見好畫會讚“像真的一樣”。像風光攝影的印象派畫作,容易看得懂,所以喜歡印象派的人很多。巴黎擁有最多的印象派作品收藏,以奧賽博物館為首,橘園、瑪摩丹、小皇宮美術館等都有大量的印象派畫作。

位於左岸的奧賽博物館是巴黎第二大博物館。從時間線上,奧賽是盧浮宮的延續,少了宗教、曆史題材,多寫實。奧賽博物館無團隊打卡,人比盧浮宮少許多。但是印象派展廳還是人流如織,其它各種主義流派則清靜得多。

奧賽首先當然是梵高,《星夜》麵前人頭濟濟。梵高的經典深藍係列也叫《羅納河上的星夜》,他的另一幅《星夜》藏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梵高展廳裏多是他在巴黎奧維爾小鎮的畫作.

看完梵高出來,再看博物館建築。法國人對曆史老建築的保護很有一套,專門有個民間組織負責法國老建築的管理維護。所有的曆史古建築都登記在冊,凡動一磚一瓦都要經過這個組織批準。這裏原是火車站,城市開發時曾想過拆遷,最終法國人沒有拆掉,而是改建成博物館。奧賽大廳開闊複古,如果現在還是火車站也不錯。

奧賽收藏最多的是莫奈的作品。莫奈的畫之所以多,是因為他畫畫的時候喜歡同時一景幾畫,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不同色彩下畫出不同的感覺。所以才有了這些多姿多彩的睡蓮和幹草垛。

莫奈的雪景,不多見。

習慣了莫奈的睡蓮,再來看看莫奈的海。

莫奈的魯昂大教堂,也是有好幾幅。

來自印象派的明媚春光

摯愛卡米爾——莫奈一生畫的最多的女人。莫奈自從認識卡米爾後就不厭其煩地畫她,最有名的《撐陽傘的女人》已是普及經典,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看過。後來卡米爾不幸盛年病逝,莫奈畫了這兩幅類似作品,以此紀念。

留不住的摯愛——莫奈畫下臨終前的卡米爾,感覺筆觸都亂了。

法國大師級畫家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

最左邊那幅是馬奈畫的女畫家貝爾特·莫裏索《手持紫羅蘭花束的Berthe Morisot》。她是馬奈的好友、 模特兼情人。在瑪摩丹博物館看了她的個人作品回顧展。

印象派名家西斯萊作品——他幾乎隻描繪風景,對於光線和法國北部田園的天空、河流、原野,以及自己居住的村莊所帶來的景色有濃厚的興趣。他與莫奈、巴齊耶和雷諾阿經常結伴到巴黎近郊的楓丹白露森林中戶外寫生。

早期印象派畫家巴齊耶作品——他與莫奈、雷諾阿、西斯萊同一個畫室,因戰爭早逝。

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的作品,初期描農婦,中期描風景,後期描市井,縱使景象變更,技法轉換,安然淳樸的氣息始終未變。

後期印象派塞尚作品

德加

在奧賽裏有一個展覽《野性的靈魂——波羅的海國家的象征主義藝術》。這是由奧賽博物館策劃,為慶祝波羅的海國家獨立一百周年而舉辦的展覽。沒有設立特別展廳,順著走就把展覽看了。巴黎從四月份開始,各種各樣的展覽就開始在不同的博物館舉辦,一般都是水準很高的展覽。想想法國人真的很幸福,不僅有長長的假期,而且就是待在家裏也有很多享受。

中場休息——吃法國甜品,增加能量,等下還要繼續。

巴比鬆畫派——這是一群專門描繪農民和農村生活的藝術家,以米勒、柯羅為代表。

巴比鬆畫派的開創者柯羅作品

米勒名作《拾穗者》

人體對於安格爾可能等同於睡蓮對於莫奈

奧賽博物館是印象派的天堂,因為這裏的藏品,印象派畫家占很大一部分。

在奧賽不隻是逛博物館,而是在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和藝術家穿越百年的凝視。

小皇宮美術館隸屬於巴黎市政府,對所有人免費開放。去小皇宮是因為莫奈的另一幅《印象日出》。

小皇宮收藏了大量的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美術作品,包括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印象派、寫實派和巴比鬆畫派等,還有很多雕塑。本來就是展覽館改建的博物館,逛起來很舒服。在小皇宮裏有一個特別展覽《荷蘭人在巴黎》,排很長的隊,需另外買票,最後放棄了。

橘園博物館是專門收藏印象派和後期印象派作品的藝術館。博物館小巧精致,隻有200多幅展品。或許是知者不多,故參觀者少,特別之處在其擁有多幅莫奈的大尺寸《睡蓮》。

橢圓的展廳裏,莫奈的巨幅《睡蓮》,占了一麵又一麵牆。這是為了慶祝一戰結束,莫奈親贈給法國政府。

生生不息的睡蓮與垂柳

橘園收藏的其他印象派畫作。樓下的雷諾阿長廊,都是些甜美圓潤的人物。

橘園入口處——莫奈:眼睛的力量。藝術家的眼睛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梵高曾說:“沒有什麽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看了如此多的畫作,雖非畫家,也不懂畫,但喜歡看,仍覺大有收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rondo 回複 悄悄話 去那裏一定要把這篇文章打開對者看
hangzzh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晚妝' 的評論 : 謝謝指正!
晚妝 回複 悄悄話 那不是巴黎聖母院,是莫奈畫的魯昂大教堂。那兩幅打傘的女孩,不是莫奈的妻子,是他繼任妻子的外甥女。莫奈早期有幅類似的,女子打陽傘,但那幅裏還有個小男孩,那個是卡米爾和他們的兒子。
chufang 回複 悄悄話 資料豐富,極其漂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