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境心影錄

一個鄉下讀書人,戀鄉土,愛讀書……
博文

作者:史遇春(一)說起陳蔡之厄,世人大約會出於兩種情懷而對孔子產生悲憫之情。這兩種情懷,一種是因敬仰先生的師範之風、聖賢之行而生的不忍;一種是以己度人因害怕窮困饑餓、安全不保而產生的同情。但是,處於彼時彼地的孔子,是否真的可憐、是否真的痛苦,似乎並不見得。至少,從那些記載此事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先生的善於因材施教、因人引導,看到了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人生之中,充滿著大大小小的矛盾;飽含著許許多多的無奈。生在俗世之中,必然會被萬丈紅塵纏繞,十之八九由不得自己。當你想安然隱居泉邊林下的時候,你那顆報效君國的心,讓你常常有入世之想。當你身居高高的廟堂的時候,你那顆無法施展才華、處處被壓製、時時受牽絆的心,讓你暗暗生退隱之思;當你向往自由、隨心任性的時候,你那顆為父母榮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太陽早已收起了灼人的輝光,天色在夜幕的包裹中變得深沉。在紛擾與繁雜之後,這一天又歸入了慣常的寧靜。各種鳥兒,在這個時候,大約都已經還巢休息。清晨間那種歡快的鳴唱,在這個時候,也很難聽到了。就連歸家最晚的烏鵲,在這個時候,也找不到它們的影蹤。想來,它們也已經在美美地休眠了。夜空清朗,那長長的銀河,眾星閃耀,連成一片,在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辛棄疾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東岡更葺茅齋,好都把軒窗臨水開。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許,此意徘徊。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7 19:23:24)

作者:史遇春到過的城市也算不少了。我是秦人,西安自不必說。陝南的漢中是我讀書的地方,在那裏呆了四年。所能記得的,有出產美女褒姒的褒城、有常常沿其岸邊散緩而行的褒河、有學校後麵的連城山、有無事便去遊蕩的河東店。陝北的延安是在那一年的夏天隨團參訪的。寶塔山、延河水已在腦中模糊。所能記得的,是喜歡上了團裏的一位少女,胖胖的,麵容已無法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作者:史遇春(一)雜說《半路夫妻》是在那個號稱“不見天”的地方看的。那時,我處於畢業之後工作還沒有找到之前的無業狀態。那時,除了上網投簡曆、在一個叫做花城的地方看人、聽海之外,便是和一位老兄在那黑洞洞、不見天日、僅可容身的逼仄小屋中看電視度日了。那段日子裏,半完不整地看了兩部電視劇:一部是《血色殘陽》,後來寫了《電視劇〈血色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5 18:21:36)

作者:史遇春《舊京瑣記》是夏仁虎所做的風俗、掌故類筆記。這本筆記裏麵,對前清的許多事情做了記述。因為夏氏身在舊京數十載,他又親身經曆、耳聞目睹了前清的很多事體,所以,他的記述能道人所未聞,能所述有據,能使人信服。今天先講《舊京瑣記》卷七《時變》中的一小段,以饗讀者。後續,會把愚以為有趣、有味,可讀、可觀的部分一一整理,讓讀者一睹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4 17:56:25)

作者:史遇春1、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是有真正的愛情,是有幸福的婚姻的。2、真正的愛情,源出於對愛的“赤子之心”,對世俗的實物計較很少,對自我的利害計較很少。3、我相信有所謂的“一見鍾情”。但是,大多數的“一見鍾情”實質是“一見鍾臉”。因為僅僅隻有“臉”,是不足以支撐長久的愛情的,所以,大多數的“一見鍾臉&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晚上八點入睡,淩晨一點半鍾半睡不醒中,忽有閃光浮過腦際。)蒼白不是我,還有夢,在沉睡的時候清醒……蒼白不是我,夢的背景陸離斑斕:翩躚的蝶彩,跳躍的蛙聲,蓮葉上滑落的露珠,敲碎了湖麵的完整。風,吹散了溫軟的密語,雨,淋濕了纏綿的背影,莎雞振羽的輕柔,喧嘩了天籟的安寧。花,在白天失意時枯槁,心,在深夜靈動時開放。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作者:史遇春(一)終於,可以坐下來撥弄文字了。這一陣子很忙,閑下來時,也隻是想著好好休息。平日間那些個所謂的愁呀、恨呀,情呀、怨呀……的“勞什子”,也都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看來,那些個閑愁都是沒事人才會有的;看來,那些個幽恨皆是無聊者才會生的。改不了習氣,雖然沒有捉筆,心裏多少總是牽念著的。思緒很亂,沒有新的湧動,也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