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自從在意大利第一次見過滋養了人類無數文明的地中海後,我便在心裏默默給自己設下了一個目標:此生一定要走遍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國家。為此,我去過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北岸的法國、摩納哥和希臘,東岸的土耳其和黎巴嫩,以及南岸的埃及。可是,在地中海的南岸,不僅僅有埃及,還有摩洛哥。此次摩洛哥之行,我懷揣著我的地中海夢,像在法國和西班牙一樣,仍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摩洛哥是彩色的。之所以說它是彩色的,是因為它不同顏色的城市。卡薩布蘭卡白色,菲斯土黃色,馬拉喀什土紅色,阿伊本拉杜黃色,舍夫沙萬藍色,而撒哈拉沙漠中的梅爾祖卡是金黃色的。在這些色彩斑斕的城市中,還有一座粉白的城市,它就是今天摩洛哥在地中海兩個主要港口之一的得土安(Tetouan)。 跟摩洛哥很多染上了法國色彩的城市不同,得土安有著濃重的西班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有人說,世界上隻有兩種藍:一種在希臘的聖托裏尼島,另一種在摩洛哥的舍夫沙萬(Chefchaouen)小城。還有人說,世界上有三大藍城,一個是聖托裏尼,一個是印度的焦特普爾,第三個是舍夫沙萬。位於愛琴海中的聖托裏尼我去過,曾被那裏的藍色迷醉。而焦特普爾,我因生病而錯過,留下了遺憾。來到摩洛哥,我無論如何也不想留下遺憾。我要去舍夫沙萬,看看它跟聖托裏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摩洛哥有四大皇城。除了現在的首都拉巴特外,其它三個皇城梅克內斯、馬拉喀什和菲斯都有著悠久的曆史,而菲斯卻是這些皇城中最古老的。它是摩洛哥的“母親”,也是摩洛哥人安放靈魂的故都。這其中的緣由,是因為摩洛哥定都菲斯的第一個王朝伊德裏斯王朝和在這個王朝創建的卡魯因大學(UniversityofAl-Qarawiyin)。該大學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最早發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國土麵積跟中國重慶差不多的摩洛哥,有好幾個“首都”。拉巴特是國家的政治首都,卡薩布蘭卡是國家的經濟首都,而菲斯(Fez)則是國家的精神首都。為什麽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菲斯會立於其它三個皇城之上,成為主導摩洛哥人靈魂的精神之都,還被稱為“西方的麥加”呢? 因為這裏是摩洛哥真正的立國之地;因為這裏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開山祖師。這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在伊斯蘭建築為主體的摩洛哥,會有16世紀在意大利發起,17世紀在歐洲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嗎?有的,它就在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內斯(Meknès)。這座有著25公裏長城牆的城市因擁有以複雜、奢侈和浮誇為主要特點的巴洛克建築而被稱為“巴洛克之城”。可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哥怎麽會有巴洛克風格的城市呢?這跟被稱作“世界第一種馬”的穆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記得那首《夢駝鈴》的歌是這樣唱的:“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裏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風沙揮不去印在曆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每當這首述說著離別與思念之情的歌在我耳畔響起時,我的眼前都會飄過跨撒哈拉沙漠貿易的阿拉伯駱駝商隊的身影。這些平均有一千隻駱駝的商隊,在柏柏爾人向導的帶領下,終年穿梭在漫漫黃沙的撒哈拉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高中的時候,我曾經看過台灣女作家三毛寫的散文集《撒哈拉歲月》,其中有一篇叫做《哭泣的駱駝》。雖然那時的我還不太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也不喜歡文中的悲涼氛圍,但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卻牢牢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來美國後,我曾開車帶著女兒去過埃及的撒哈拉沙漠,那漫無天際的塵沙讓我覺得這片沙漠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可是,當我開進細如粉末的沙漠中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雖然馬拉喀什隻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的一個,但它卻是摩洛哥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還曾被評為“世界最受歡迎的六大旅遊城市”之一。自從1062年這座城市被建立後,它就染上了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法國人的色彩。這些信奉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各色人種讓馬拉喀什呈現出了不同的風貌,使其博得了“敲響的鼓”、“沙漠的女兒”和“赭紅色之城”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如果說摩洛哥最有文化的古都是菲斯(Fez),那位列第二的則是馬拉喀什(Marrakech)。菲斯是阿拉伯人和摩洛哥原住民柏柏爾人混血後建立的首都,而馬拉喀什則是柏柏爾人建立的首都。自從馬拉喀什問世以來,它跟菲斯便有著螺旋般的互動。隨著王朝的更迭,兩座城市的地位也如潮汐般起伏。那麽,馬拉喀什是什麽時候來到人間的呢?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史學家們說是1062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