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博文


丁丁四歲半上來的楓葉國。他敏感內向,再加上零基礎的交流能力,實在是需要好好地適應一下。隔年,村兒裏的兩個中國小朋友要去童子軍,約了丁丁一起,又叫上了和他同一天生日的小麥,那年九月浩浩蕩蕩地報了名。除了他們四個,都是一水兒的白小孩兒。丁丁有點兒不自在,精力也不集中,經常就突然哭起來,隻好被送到冷板凳上。也有需要安靜的時候做不到被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寫了幾篇丁丁打冰球的故事,反響特別熱烈,有專業的公眾號轉了這些文章,我在後台立刻看到有掛著小朋友穿著冰球運動服頭像的讀者加了關注。有媽媽私信問我加拿大的冰球消費是什麽水平,統一回答一下哈,感興趣的媽媽歡迎留言,有問必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今天本來是發菜譜的日子,鑒於丁丁的冰球和棒球同時開賽,外加園子裏的農活兒暴增還有其他突然冒出來的國家大事兒,親媽已經連續兩周都沒正經做飯了,冰箱裏拿出以前凍好的漢堡包兒,配著奶油蘑菇湯、番茄汁意大利麵以及金槍魚三明治對付著。希望不要整個夏天都是這種節奏。要瘋啊,這是。 前幾天寫了過早認字會阻礙孩子的想象力?,收到很多生活在境外的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10 19:39:24)

前麵的文章裏我提過,賽季結束的時候兒,丁丁進了球。 教練把我留下,說熊孩子有潛力,進步大,也許我可以給他找個“三對三”。嗯,也許進步確實大吧,剛上場的時候還摔的pia-pia的呢,兩隻手攥著球杆的頭兒像杵著燒火棍兒,在冰上一捅一捅的,實在是基礎太差。可這“三對三”又是什麽啊?
網上找了找,家門口兒有兩個地方提供這個項目,一家是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進入到四月,加拿大像是醒來的美人兒,雖然還是很慵懶的樣子,也準備梳妝打扮起來了。先是各家的草地又綠了起來,割草的割草,計劃補土的會訂了成方的大包堆在自家車庫前,冰雪消融,路邊、樹林裏露出些整個冬天遺漏的垃圾。這個時候每個社區都會自發地組織周末社區清潔活動,本地的商家還會讚助些吃的、喝的積極支持。趕不上的鄰居也會帶上自家的園藝手套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5-05 19:47:41)

應該叫黃油玉米。這個不算秘方哈,隨便哪個媽媽在家都可以做,完全不需要技術。當年北京的肯德基就有。那時候兒丁丁還小,雞腿堡吃不了一個,這個玉米倒是能啃上兩截兒。好歹算是個菜,當媽的心裏安慰一點兒。 趕上打折,玉米一塊錢五根兒的時候囤上三塊錢的,正好一家人周末一頓午飯。丁丁這麽大的孩子,一頓不到一塊錢管飽。那年公司花錢讀了個EMBA,和老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芝麻菜是意餐常用於沙拉的香草,英文裏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北美最通俗的名稱是arugula,來自於意大利俚語,標準意大利語為rucola,根兒上還是拉丁語eruca。許多英語國家稱之為saladrocket,來自法語roquette。我也查詢到很多不同地域的中文俗稱,不過我都沒聽過,就不在這裏傳播推廣了。Arugula經常和刮成片的parmesan奶酪一起放到沙拉裏調味,有時也配冷牛肉和切片火腿,有一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很多媽媽要求寫寫丁丁的閱讀啟蒙過程。我回憶了一下,是分兩步完成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村兒裏大姐推薦的Costco蒙特利爾烤雞調料(以前我用蜂蜜、醬油、辣椒粉和italianherb刷)撒上,肚子裏邊抹一遍,塞上拌好調料的洋蔥,用牙簽兒把後門兒別上,土豆、胡蘿卜墊底。錫紙包嚴。450華氏度bake45-55分鍾,打開用筷子叉,沒有血水了去掉錫紙,往上澆開水(涼水烤盤就炸了),讓雞油稀釋一些把土豆和胡蘿卜浸熟入味兒。你們燒來的各種法國鑄鐵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周寫了basil,今天我們說說我記憶中的parsley。 *** 第一次聽PaulSimon的ScarboroughFair,自己還在上中學。歌裏麵羅列了很多香草的名字,Parsley就排在第一位。在德國生活的時候自己也沒有遇見它,記憶中是一種神秘的香料。再聽到它,是在SarahBrightman同一首歌的MV裏,那時年輕嫵媚的她,站在TheMinack劇場中心輕輕吟唱,像是幾百年前要去集市上尋找愛人的少女。劇場位於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