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正文

反智謠言滿天飛 - 過早認字會阻礙孩子的想象力?

(2016-05-01 17:19:21) 下一個

很多媽媽要求寫寫丁丁的閱讀啟蒙過程。我回憶了一下,是分兩步完成的。

他還不會走路的時候家裏客廳鋪滿了墊子,讓他可以四處爬。那時候我上班兒,白天都是爺爺奶奶在家陪他玩兒的多。和其他的中國家庭一樣,我家的牆上也貼滿了各種識字圖片,但都比較低,緊貼著地,讓他能平視看到、伸手夠到的位置。除了各種卡片、寶寶書,我還在網上買了一套字卡,大概30厘米見方,白底兒,上麵有大大的紅色的黑體漢字,一套好幾斤重。記得家裏的東西到處貼著各自的名稱,比如"廚房"、"廁所"、"桌子"、"椅子"、"牆"。晚上回家,就和他玩兒這些,像訓小狗兒一樣讓熊孩子到處爬著指著找那些卡片,對了就抱抱親親使勁兒鼓掌,大聲說"太棒了"。周末在家,看見爺爺從字卡裏挑出幾張擺在墊子上,奶奶念"爺爺",爺爺就蜷起一條腿擺一個金雞獨立的姿勢給孫子看,丁丁看了就笑嗬嗬地爬去把單腿點地的"爺爺"找出來。我也學著給他擺水果,然後換蔬菜,把相關的單字和名詞攤在他麵前讓他找著玩兒。形容詞都是一對兒一對兒放的,比如"大"、"小","上"、"下"。再後來就是把他認識的詞擺一起組詞造句了。其實都是玩兒,比如大人念字的時候語氣特別誇張,還擺出各種奇怪的造型讓他聯想和漢字的關係。當時也沒想過讓他有什麽閱讀能力,但是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圖形的認知特別強,學習的速度非常塊,而且遊戲的時候特別專心。就這麽玩兒到他會講話了,再反過來玩兒,大人找字,孩子念。一天在院子裏,丁丁忽然指著小區的配電箱說"禁止攀爬",我和奶奶都吃驚地半天說不出話來。那天起,熊孩子出門就滿街找字兒念了。在媽媽我是怎麽來的那篇文章裏,我也寫了對於他喜歡的圖片、書籍,我們是如何陪伴他閱讀的過程。四歲我們帶他來加拿大的時候,他已經初步具有獨立閱讀少兒書籍的能力,可以連蒙帶猜地看類似小小牛頓這樣的兒童科普讀物了。

我的工作語言是英語,上班兒的第一天起就沒有用中文寫過東西了,翻譯除外。工作相關的會議、電話也多是用英文溝通的,但我們來加拿大以前我沒有試圖在家裏用英文和丁丁交流,總覺得以工作語言和孩子表達感情有障礙,因此雖然丁丁在國內的私利幼兒園是外教雙語,過來的時候基本英語還是零基礎。搬家以後我們在家還是中文為主,但表達感情反而逐漸切換成英文了,比如,現在我們討論一個很嚴肅的話題或者我要表達對他行為的肯定,這種時候我會自動轉成英語,確保他能聽懂,沒有歧義。我感覺自己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然地跟著孩子接受溝通的能力轉換的,意識到這點時自己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加拿大的幼兒園每天給小朋友帶不同的圖畫書回家,臨睡前我會給他指著念,也不管他明白不明白。其實也沒什麽可念的,一頁上麵就幾個單詞,一共七、八頁的樣子。堅持了兩個月我也感覺不到什麽進展,直到那天他帶回一本叫"little miss chatterbox"的小故事。

主人公是個話癆小姐,裏麵有人物的對話,非常短但是非常有特點。我給熊孩子念的時候他特別開心,笑的嘎嘎的,還反複讓我念給他聽。第二天他又把這本書帶了回來,第三天也是。因為他已經能夠把對話背下來了,到了有意思的地方我就停下來讓他自己念,我們倆還交換角色表演書裏的場景。他特別喜歡。學校是共用的社區圖書館。於是我去找了那個係列其他的書回來,晚上念給他聽。整個係列有幾十本,我們讀了所有圖書館裏能找到的,前後有二十幾本吧,都是描述性格鮮明的各種小人兒日常生活的,風格一致,因此雖然有新的單詞,場景孩子並不陌生。那套書以外,我也開始給他借其他和日常生活、孩子成長、情緒引導方麵相關的圖畫書,也是盡量找成係列的,這樣很容易保持他的興趣和閱讀強度。因為有中文閱讀的習慣,他接受起來並不是太困難,可以獨立閱讀個把小時的樣子。大半年後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關於他英文閱讀能力的評語已經是良好了。由於我們一直是給他指讀,英文又是拚音文字,盡管家裏沒有提供任何訓練,他的拚寫能力也提高的非常快,這個是我們來了一年半左右的那個夏天我發現的。那天帶他和壯壯哥哥、凱蒂姐姐泡書店,忽然哥哥姐姐跑過來說那些大孩子看的書上的字丁丁都認識,捂上他也能拚出來,比如"communications"。那時候他五歲。

網上一些很不負責任的文章說德國、北美的法律禁止在學齡前教授孩子任何知識,以防破壞孩子的想象力。我以前在德國的時候從來沒有聽說過,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專門谘詢了那裏的朋友,也說沒有這樣的法律。如果說自己不了解歐洲的學齡前教育,那麽我在加拿大的經曆告訴我,這裏的幼兒園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一點大家看看市場上有多少優質的英文書籍就應該可以推斷出來了
寶寶出生後相當長的成長期,所有與世界的互動都是學習。中文是象形文字,對寶寶來說和圖畫是一樣的,怎麽會對寶寶的想象力形成破壞呢?在這個階段,寶寶對圖形的記憶力是驚人的,而這一能力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維能力的增強而逐漸退化的。大家看的最強大腦節目,以我看來,就是某些成人通過後天的訓練保存了圖形認知這部分能力而已,沒有什麽神秘的。幼年時期的學習應該是通過遊戲來完成的,由於這個階段多是短期記憶,這些學習和遊戲活動的結果並不體現在學習了多少知識,而是對世界的認知以及大腦活動能力的開發上麵。

所以,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孩子幼年積累的漢語詞匯會流失。但他對語言學習的能力卻保留了下來,這一點可以從他學習英文、法語、數學、音樂(老師說這些個也是語言)上明顯地被觀察到。他一年半學了六年的鋼琴教程,現在學校給配的老師已經是教高級課程的了,昨天下課新老師又抓著我說他讀譜的能力超出平均水平很多這件事,我已經聽過太多次,見怪不怪了。感興趣丁丁學琴過程的媽媽們可以參考我以前的文章。

丁丁上中文學校,也看中文讀物,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中文的閱讀能力基本丟的差不多了,勉強保持在他三、四歲的水平,就是個小男版的還珠格格。一年前帶他回北京,他還是有滿街認字的願望,指著一塊小小的霓虹燈招牌說"媽媽你看,煙、灑(音撒)、高、行(音形)",我一抬頭兒,是個"煙酒商行"。

 

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丁丁成長的小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