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楓葉國

丁丁四歲那年,我們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沒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媽
博文

嬰兒時期的丁丁剛長出的門齒牙釉質就發育不全,一歲多開始就經常抱去北京新世紀兒童醫院門診補牙,坐診的醫生都是兒童醫院的大夫。醫生說像是奶瓶齲。我可是每天臨睡前親自給他刷牙,平時家裏人飯後也會給他漱口,不敢給他糖吃,也沒有喝果汁和飲料的習慣,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新長出的牙齒也還是有洞。三、四歲上,他不讓補了,對牙科診室非常恐懼,於是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這是以前寫的菜譜,因為圖不好,一直沒有貼在城裏。上周有讀者留言,說翻出這個試了,大受小朋友歡迎。索性還是貼在這兒哈,算是加個菜。丁丁愛吃的的菠蘿飯,媽媽們可以無限創新加入自己喜歡的食材。下麵的的菜譜提供的是兩個小朋友的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意大利人也吃糊塌子,不信您看下麵這個菜譜,有圖有真相。丁丁也愛吃。中式的意式的都愛。準備麵粉、泡打粉(一勺兒就夠)、雞蛋,西葫蘆(zucchini,北美的亞洲超市叫意大利青瓜)、鹽、黑胡椒碎。上麵這個菜譜用了Thyme(百裏香),我換了芹菜葉,不放或者願意放自己喜歡的其他香草也行,蔥花也行。第一步,調麵糊。用牛奶和麵,加一個生雞蛋攪成糊。慢慢加牛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楓葉國的春天短,短得隻有一天。昨日春風拂麵,今天就烤得發燙了。樹還沒有綠,近看也有嫩芽從樹枝間鑽了出來。門前的杜鵑花也準備好了,下個月就會盛開。 熊孩子今早抱怨很久沒有采蘑菇了,我愣了半晌,才想起來每年盛夏都會去林子裏暴走,他喜歡摘下五顏六色的野蘑菇,裝在隨身的塑料袋裏。也有苔蘚,拿回家養在巴掌大的鵝卵石上,嫩綠嫩綠的。 雖然是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有媽媽留言問孩子孩子喜歡打遊戲怎麽辦。周圍有媽媽為了防患於未然直接把電腦沒收,網掐了的。我想起剛來加拿大的時候兒辦公室的一個印度男孩兒,給大家說說。那個男孩兒特憨厚,對每個人都很好,還特別勤奮。中午經常和我們午飯,把怕胖的姑娘們碗裏的肉都提前撥走。我推薦過一回川菜,點了個重慶辣子雞和水煮肉片兒,小夥兒最後把辣椒和菜底包圓兒了,湯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4-14 19:00:06)

這是丁丁一頓的量。老外家土豆就是主食,跟咱的米飯饅頭一樣,配各種肉排,也可以當前菜。土豆要用那種含水量大些的小黃土豆。白土豆太沙,適合做土豆泥,咱們以後做哈。土豆削皮,放冷水裏煮熟,鍋開後大概7、8分鍾就熟了。上一張小黃土豆配羊排,但沒放青醬的照片兒。羊排沒技術含量,厚底鍋大火燒熱,直接鋪上煎就行。不用油。放鹽和黑胡椒碎。兩麵把肉汁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今天加寫一篇,支持發起於加拿大的國際粉紅日。粉紅日定在每年四月的第二個周三,為了倡導停止校園欺淩,全國粉紅一片。事情的起源是兩個加拿大的高中生看到一個同學因為穿了粉色襯衫被其他同學欺負,決定自己也穿上粉色表達支持,並且於次日在學校發起所有同學共同身著粉色共同反對校園欺淩的活動。2007年在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正式成立了粉色之日的官方組織(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寫個答疑篇,集中回答一下媽媽們關於孩子興趣發展的問題哈。本來沒打算寫這麽一篇東西,因為自己也是不相信說教的力量。對孩子都沒用,對大人就隻有反作用,很難不招人厭煩。但是幾個媽媽都說從我的故事裏得出的結論是咱家孩子基因好。這就不對了。我必須強調一下我寫這些小故事的目的。絕不是,絕對不是曬孩子哈。是真心想分享一下父母的作用。下麵讓我冒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4-07 19:11:02)

正宗的ButterChicken應該翻譯成黃油雞,是廣受世界人民歡迎的一道印度咖喱菜。傳統做法是將雞肉塊用咖喱醬醃一下進烤箱烤熟,然後再浸在醬料裏調味。今天我們還是來一種簡單家常做法,比印度人民的正宗做法要稍許清淡一些,加了更多的洋蔥和西紅柿,丁丁特別喜歡用它來拌飯,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會喜歡。
主料是雞肉、洋蔥和西紅柿。
印度餐廳是不放西紅柿的,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4-03 21:16:07)

這是我們童子軍小組第二次去消防站參觀。第一次趕上雪暴,人還沒到齊就趕上人家出警,隻好取消了。於是我們在重新預約改在今天。車位不夠,家長不能等,孩子放下約好了一小時後來取。我到早了五分鍾,攏著孩子們在門口集合。裏麵的消防員看見我穿著製服開了門讓我們進去。進去是進去了,我一個人可是管不住這一堆孩子。於是開了車庫的門,把孩子們都攆了過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