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懷昔

在未知的旅途中發現未知的自己
個人資料
荔枝100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6-02-24 09:14:16)

我有個姨媽,解放前夕就到美國的,現住夏威夷。她以喜歡教導小輩出名,我所有的表兄弟表姐妹(有十幾個)都接受過她的諄諄教誨。 我訂婚後去夏威夷度假,去看望姨媽。乘姨父帶我準老公出外“喝一杯”的當兒,姨媽就開始教導我“做人妻的訣竅”。至今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就是: “結婚後要記住,女人一定要勤快。男人最討厭女人懶惰。”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2016-02-22 16:11:48)

注意到一個現象:無論在自家請客,還是去比人家爬梯,在開胃菜或點心裏,蘸醬總是很受歡迎。任何餅餅、片片、生蔬菜、水果,能在蘸醬裏插一下的,必要去插一下,特別是年輕人和小孩子。 做幾個簡單的蘸醬,我隻喜歡簡單的方子:) 1)中國的:茄醬 茄子蒸熟,切成小塊,用蔥、薑、蒜、鹽、生抽、芝麻油拌一下即可。配印度饢非常好。 這是一個人的份,我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幾年前,我家斜對麵搬來一戶人家,五十多歲的夫妻,還未成年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典型的專業人士白人家庭。不典型的,是她們三姐弟全是領養來的。更不典型的,是從同一個生母那裏先後領養來的。孩子是破冰船,在學校和街上認識了,很快交了朋友,放了學在一起玩。我們和羅伯森夫婦也互相熟悉了,覺得很談得來,就成了朋友式的鄰居。我也就慢慢了解了這三個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7)

前幾天全城都在忙著過情人節,想到“錢”的話題不很浪漫,故把下集延遲了,今天寫完吧。 關於孩子和錢(上):“三隻信封”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575/201602/615219.html *********************************** 有一天,讀一年級的老大放學回家,書包一放,宣布:從今天開始要做家務了! 還不是因為對麵的鄰居孩子都有做家務的特權,所以她也要做。 吃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0)

情人節過去了,這幾天在城裏欣賞了很多溫馨浪漫的故事和照片,我就來講講夫妻之外的事情吧。 自從老大滿三歲,她爸爸就宣布,從現在起,每年情人節要送一枝玫瑰給女兒,直到她(們)十八歲成年。這成了家裏的一個傳統。 他的理由是,第一,女兒是要特別珍愛和嗬護的,在這個世界上,女人可以很強大,很成功,父母也可以很嚴格,但……還是需要父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7)

昨天我家老二放學,帶回四枝紅玫瑰。嚇我一跳,才14歲(九年級)的孩子,哪有這麽多男孩追求?一問,原來是學生會每年舉辦“送一枝玫瑰給朋友”的活動,在大廳裏賣一美元一枝的玫瑰花,訂好花後,誌願者把花送到每個教室,不管老師講課講到一半,一律要停下讓學生接受玫瑰。賣花的利潤捐給當地的慈善機構。 我女兒的玫瑰來自四個同學--三個女孩、一個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4)

讀中小學時,對自己生長之地的曆史不甚了了。每次去城隍廟、豫園,總要經過人民路,地圖上也能看見人民路-中華路是環形馬路,卻從來沒想到去問一個為什麽。大學裏,一位浙江同學問,你們那條人民路以前是不是護城河啊?這才意識到應該去讀讀上海曆史,包括租界以外的曆史。 ***** 北宋時期,上海已形成“務”(那時隻是個小漁村),南宋時期形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以前不太喜歡把年幼孩子和錢聯係起來,總覺得不應該過早地把這個話題引入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中去。但我周圍的一些西人父母在家裏進行的“錢教育”,卻讓我刮目相看,覺得很有參考價值。(談不上“理財教育”,沒有那麽高大上,隻是一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道理、小體會。) 記得我家老大上二、三年級時,有一次她從要好同學蘿賓家裏玩耍回來,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在巴黎的時候,我們看到街上騎自行車的當地女子,上下班、買菜、逛街……作為一個在自行車大國長大的人,不得不驚豔其中一些巴黎女子在自行車上的風度。自行車簡直成了她們的時尚配件,更不用說環保和瘦身了。 前些日子又看到英國《電訊報》上的一則新聞:為減少汙染,巴黎計劃在2020年前把市區的自行車道增加一倍,要讓巴黎成為“世界自行車之都&r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大年三十,人媽、人爸一家子都野到哪裏去了?聽說是去什麽新年聚會。 真是,我的夜宵呢?天寒地凍的,非得過了零點才回家? 啊,聽見汽車間的門滾上去了......回來啦,回來啦! 嗅、嗅、嗅......什麽氣味?他們身上有狗狗的氣味!那家人家有一隻大狗狗,是個德國大漢。 難道他們讓德國大狗狗坐在懷裏?哼哼......我妒嫉了!不去理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