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6-28 16:08:49)
在此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的新時代,人類所居住的地球改變得又快又多,再加上氣候的快速變遷,故許多舊的觀念與思惟都不適合新的時代了。即使與廿年前相比,我們也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這些改變。這些改變包括:
1、全球氣候溫化,而且上升的速度極快,
2、交通工具的進步,使人群的距離縮小,
3、通訊設備的進步,地球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數秒種後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6-24 21:32:00)
在美國研究生物學的大科學家中隻有5.5%相信有神,此乃在1998年之自然期刊發表的一份文章中的報告,詳情於下:在1998年,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拉爾森(Larson)和另一位學者魏桑姆(Witham)共同在自然期刊中,發表一份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級類的大科學家調查報告,結果是72.2%是無神論者,20.8%是不可知論者或懷疑論者,隻有7.0%相信有神,而且在研究生物的大科學家中隻有5.5%相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6-12 14:41:29)

人道主義和其他宗教一樣教人為善,並關心社會中的共同價值,是一種生命哲學、但不是宗教,因為它不崇拜任何神或上帝。人道主義和宗教最大的不同處是人道主義的一切思惟與理論都可以以科學的方法考驗與證明,而宗教則是不能證明的。因此人道主義是超越一切宗教的,正因如此,它可以解決我們今日無謂的宗教爭執,並且可以理性地去解決現在許多社會問題如墮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6-09 20:29:33)


從人類曆史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人類在科學與文學各方麵有重大的進步,但是仍然走不出被神權思想籠罩的陰影。對作善事的好人與作壞事的壞人,不同的宗教都有不同的鼓勵與處罰方式,而因為近日太空科學的進步,這類宗教式的奬勵與懲罰都不足以令人信服。同時在現代社會中,經常有善人或無辜的兒童受到風災、地震或水災的傷害或喪生,神權時代的宗教思想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莊學創於二千三百年前之戰國時期,至今仍為大眾所愛讀的書本之一,理由很簡單,因為莊學提供一個寧靜的藝術人生景象,可以使伩徒用他們的“與宇宙為一”的心態去欣賞大自然的真與誠,這也是莊學中第一篇逍遙遊與第二篇齊物論的共同主旨。而逍遙遊也可以今日術語解釋為今生就在天堂或極楽世界,或者今生就與造物者為友同遊此宇宙。而齊物論的主旨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而想像自己是外星人的最大好處,就是使自己很快就站在天堂的門口。下麵的博文就是解釋如何登上此一?徑。
莊學的境意極高,他鼓勵我們“上與造物者遊”,要我們今生就在天堂不必等到來世或往生以後,即如六祖壇經所說的:聼說依此修行天堂就在目前。但是要達到這境界卻是要正確的修養工夫,不過天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若有決心而隨著莊子的步驟,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莊子的思想大都繼續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再把此思想提升到獨特的形上境界。此境界包括想像自己是神人、至人、真人或者是上帝的朋友,但沒有任何宗教的教條、神話故事,也沒有創教的教主,他將現實的人生提升到一個自由自在與開放的境界。換言之,莊學打開一個令人嚮往的、回歸大自然的藝術境界。當然,要達到與上帝同遊的境界不是一觸可及的事,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3-25 08:19:41)
天堂與地獄的觀念都是沿習上古神權時代之哲學思想,上天堂或下地獄都是宗教家勸人為善與不作壞事的鼓勵與警告,許多宗教都規定多做好事死後就上天堂,若做壞事死後就下地獄。但是今日的天文科學進步神速,數年前用一隻人造衛星載的Hubble望遠鏡攝到宇宙初起大爆炸的影象,由此而推出此宇宙約有一百四十億年曆史,而且推祘出宇宙還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而且今日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3-18 17:19:54)

上帝之詞出現於我國古書的尚書與詩經多次,而尚書、詩經與易經則是我國最老的三本古韋,作於周朝初期之前,大約距今日有三千多年之久。而在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道德經中亦有象帝一詞的出現,孔子之後又有釋易的係辭傳,和戰國時期的大學、中庸、孟子與荀子等書中也有多次的“上帝”出現,所以毫無疑問我們可以說:上帝一詞早已含蓋在我國文化之中,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庒學全書最特殊與最偉大的主旨就是在此短暫人生中應該以“逍遙遊”為目的,逍遙遊三字在一起時可以解釋為以自由自在的心靈去欣賞大自然之真與誠,用今日之術語可以說是現在就在天堂,不必等待死後,這就是即使在莊子死後二千三百年的今天,莊學仍然是令人嚮往的哲學的原因。假如我們從逍、遙、遊三字,將每個字分別解釋就很容易瞭解如何達到我們人生的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26]
[27]
[28]
[29]
[30]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