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高樹華程鐵軍合著《內蒙文革風雲----一位造反派領袖的口述史》(明鏡出版社,2007年)
這本近六百頁的著作出版於2007年,本人孤陋寡聞,今年(2014年)才讀到,但讀了以後,卻頗感震撼,為真實的文革曆史的艱難呈現,也為高樹華和其他有類似經曆的人們的命運。作為讀者,想要發自內心地感謝程鐵軍教授和已故的高樹華先生克服困難,通力合作,把個人記憶,曆史事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提到中國古代的徇私枉法,總容易想到好人被冤枉的故事。其實也有好人被寬恕和保護的,比如武鬆。
《水滸傳》中武鬆為了報仇雪恨,痛下殺手,宰了毒殺武大的潘金蓮和西門慶,用人頭獻祭哥哥,這件事如果放到今天,因為潘金蓮們殺武大在先,武鬆一怒之下激情殺人,如果有個好的律師,又沒碰上嚴打,或許可以弄個緩刑,但立即執行的可能性還是更大。
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記:這篇小文章最初寫於2004年。2012年10月17日,父親去世,我倉皇回國,見到的是一副熟悉又陌生的遺容,戴著一頂他從未帶過的,頗為古怪的帽子。現在修改後存檔於博客中,以紀念父親辭世兩周年。 幾天前(注:2004年),在越洋電話裏,父親說,按你大孃(大姑媽)的算法,我明年就七十了,語調有種難言的感慨。我一驚,始終無法把七十歲這個古稀的年紀,和父親聯係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95年四五月間,我剛滿21歲。大學畢業在即,工作也已經落實,正在寫畢業論文。
有一天我沿著學院路騎車,看見路邊有一家新開設的書店,名字很大氣:大家書店。拐進小小的前院,停了車,進了書店,雖然不大,但立即感覺到他們的設計似乎有點獨具匠心,書的層次也比較高。店裏端坐一女子,年約二十七八,我就順便問她:你們是新開的吧?是,她說,你想來打工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按照BenjaminElman在《劍橋清中前期史》中的估計,1700年(乾隆年間)的中國,秀才有50萬人,當時人口總數約二億,即使隻按男性人口估算,秀才也隻占總人口的千分之五。
不過秀才是做不了官的,做官至少要是舉人。考出舉人的鄉試每三年一次,在各省會開考,每輪通過人數大約在1000到1700人之間。按另一個資料,1765年,全國有1290人考中鄉試,成了舉人。按這一數字,秀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好幾年前,我給國內的一家雜誌寫過一篇關於蕭紅的文章(現在這博客裏也有)。那時,讀了蕭紅的主要作品:小說,散文,有關傳記,有關爭議,HowardGoldblatt翻譯的英文版和序言,順帶也讀了一些丁玲的傳記,細讀了丁玲的一些代表作。
霍建起的《蕭紅》也看過了,感覺是基本照實敘述,因為蕭紅距離現在畢竟不遠,很多當事人的後代都在,她的一生又短暫,也沒有那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韓國世越號沉沒的事件可能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其實還沒有完全結束。
一兩個星期前,一些在美國定居的韓國婦女籌資,在《紐約時報》買下整版廣告,抗議樸瑾惠政府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和對事件的處理。很多韓國母親認為,樸瑾惠自己未婚,沒有孩子,所以根本無法體會失去孩子的痛苦。很多韓國人覺得,坐渡船的孩子大多來自中下,平民階層,樸瑾惠這種一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年回國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中間有圓桌討論,一些在國內外都很知名的前輩學者圍桌而坐,每人麵前擺著名字牌,逐一發言。其他人如我,坐外圍的椅子好幾排。
一位我雖並不認識,但也算久仰經年的圓桌學者A說,他剛剛從日本回中國,在日本參觀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圖書館(記憶如此),被館藏的大量有關東南亞各國的文獻資料所震撼。他說,雖然這些資料是日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鍾延麟:《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對鄧小平的了解通常集中在文革爆發後以及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包括對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處理和南巡等重大事件。由於文革前十年中劉少奇作為中共二號人物的顯赫地位,鄧小平的作用往往被忽略。[1]除了在毛澤東設置一線二線之後鄧小平被推向經濟工作的前台,其配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10-02 16:40:35)

根據光緒《續修雲南順寧府誌》記載,雲南順寧府知府(管轄權限大致相當於地委書記,在清代官製中為從四品,晚清基本均為進士出身)年薪基本工資105兩銀子,加“養廉銀”1600兩(力度很不小!),合計1705兩,月均142兩。在養廉銀實施前,月薪隻得8.75兩,對於需要養家,還要自己雇傭師爺幕僚的知府來說,確實是太低了點。知府衙門雇傭的皂隸,捕快等底層人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