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須鯨

回憶過去,懷念友人與故人,旅遊之見聞
博文


名副其實的霧都---重慶
都江堰的兩岸通道--南橋
武侯祠中的三義廟內有劉關張三位的塑像
杜甫的茅屋故居
杜甫草堂的前門
在成都與發小---劉建成夫婦的合影
武侯祠的正門
都江堰的寶瓶口引水口
成都食品一條街---寬窄巷子
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牢獄
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館
重慶的紀念碑廣場有如紐約的時代廣場
具有革命史跡的華鎣山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下麵的説明之照片自上開始)
顯通寺的銅殿
顯通寺的山門。
站在菩薩頂居高臨下的眺望顯通寺和塔院寺。
在菩薩頂的大佛殿與文殊殿之間立有石門一座,橫匾書“五台聖境”四個大字,係康熙禦筆。
菩薩頂的祖師殿
菩薩頂寺院內的這口大鍋可供千人用膳。
菩薩頂寺院內的鑄塔。
菩薩頂的金剛殿
菩薩頂的大文殊殿
顯通寺的大佛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深圳市南山區的圖書城是一個非常好的買書和閱覽書籍之地方,但兩個電動滾梯全是自下而上,為什麽不能一上一下,在離開書城時一定要走樓梯呢?腦子有病吧!
真是不知老人殘疾人如何乘坐地上與地下的交通工具?(地鐵的一張照片,電動樓梯隻有向上而沒有向下方向的,)北京地鐵在換線時要走很長的路,上上下下都沒有電梯。
國內的老人和殘疾人究竟有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從國家大劇院看四周天空是灰朦朦的。
這次回國參加北體大六十年校慶,我們倆是九月十八日乘機離開美國直到十一月七日才返回家中,在國內探親訪友及旅遊共待五十天。近十年我是每年都會回國探親訪友,總是懷念過去“傳統”的東西,包括吃喝,人際交往的情義以及兒時的頑劣情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傳統”的一切悄悄地遠離我們,可我還死揪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後記:寫完“如何玩好手中自己人生的這副牌”後所帶來的故事
序:經博友沈先生的推薦讓我到“文學城”的“常青人生”欄目去發表我的博文,因老年讀者多。我博客2/3的文章在“常青人生”發表後的六周裏有近三萬六千多人次閱覽,但他們對我的經曆及家庭背景很好奇並感興趣,所以才促使我寫了這篇“交待材料”,以滿足博友們的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這一輩子在國內就做了一種工作,一做就是十八年,63年畢業到北京女八中工作了九年,72年婚後調到天津教師進修學院(四年)後並入天津師大(五年)工作也是九年到81年四月移民到美國。
我當教師最大的成就感有兩方麵:一是我在教學中的成就感也就是每在課堂上教同學練習一個動作時,自己能用最短的時間和最有效的方法讓同學們掌握動作的要領而能獨立完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8-29 09:29:08)

我父親最喜歡長孫女,祖孫二人漫步在北京中山公園今年
50年,我父母親與他們的朋友在北海公園合影他們的朋友在北
51年在北京東城的小破四合院裏身著“利華”足球隊隊服(守門員)賽前留影

已是七十三歲的我有如從睡夢中驚醒,在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行走至今,經曆了多少歡樂與悲傷,希望與絕望的時刻,我都沒有覺得自己這一生即從懂事以來有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冰球隊全體合影合影(右一是我的冰球教練--龐誌忠老師)1945年我與父母及他們的空軍朋友在美國舊金山的合影
我是天津電視台“非你莫屬”節目的忠實觀眾,即使出門在外,回來後也會一集一集的補看,職場招工是我們這代人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事情,我們畢業時根據國家的需要來分配工作,我們隻有服從的份兒。每次看節目我都有感到自己與現在社會之間存在的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在1949年開學上小學四年級,看見了隔三差五的就搞回運動,50年開始的肅反鎮反,三反五反,高崗饒漱石反黨集團,肅清胡風反革命集團,整風反右運動,廬山會議--反右傾翻案運動,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運動。從建國到文革十七年共搞了八九次大的政治運動,可以說英明的黨就是靠肅整發展和鞏固了自己的獨統地位。我真正親身參加的政治運動就隻有一次,也是僅有的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與京劇荀派傳人--李莉先生(國家一級演員)母女在朋友家留念
在葉瑞玲家與原乒乓球運動員--梁戈亮先生聊天2012年與天津師大和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體育老師的合影2007年與莊則棟夫婦在我家的合影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流傳於民間已有很長時間,究竟起源於哪個朝代已經無從查起,從我踏入社會至今使我受益匪淺,在當今謊話連篇假話滿天飛的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