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又有在美中國學生被捕,在伊利諾伊州。下麵的博客是前幾天剛發的,寫的是我親身經曆。之後一看到類似新聞,我都會想到這個學生。而其他國人來美(或者去其他國家)的表現,又讓我想到這個學生的媽媽和我接觸過的其他國內來人。對他們真的是無語。 國內來人-學生家長(1) 教書的這些年我基本不和學生家長打交道,無論是中國或其他國家的。這位中國家長很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0-10 14:41:34)
另類“啃老”(3) 2014年初朋友給我發電子郵件,讓我給她打電話。電話上朋友說,她閨女現在在美國。我趕緊問是在哪個州,哪個學校讀博士嗎?朋友的回答和解釋真的不可思議,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原來朋友的閨女回國後,沒有立即返校上課,放出話是要考博。事實上考博是次要的,至少她知道我這邊不準備幫她聯係了。她主要是想確定她拿到的這個碩士學位能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10-10 10:50:40)
另類“啃老”(2) 有關另類啃老,我主要想說一說朋友的女兒。 朋友夫妻沒上過大學,在單位就是一般職員,工薪階層。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孩子從小學開始,他們就說她學習好,而且英語特別好,如此這般。每次回國探親,朋友都會叫我兒子跟小姐姐“練口語”。為了孩子的學習,他們兩口子什麽都可以做,花多少錢都舍得。孩子的大學目標是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0-10 10:26:26)
另類“啃老” 說到啃老,人們會立刻想到二十大幾三十甚至更大的兒女,賴在父母家,找種種理由不工作,不自立。吃父母,穿父母。。。還振振有詞:“生了我就得養我”。父母從無奈容忍,到認命,也有忍無可忍的。這裏我想說一下另類啃老,“啃”的人理所當然,被“啃”的心甘情願。 在美國也遇到這樣一些人,我曾經的一位同事,說她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過繼”的故事。 原來計劃很快完成這一個係列,結果拖到現在。說兩個過繼的故事,做為最後一篇吧。 第一個是同學的經曆。老同學一直未婚。說是老同學,因為我們是三十多年前國內大學的同學,再就是在上大學期間她已經有足夠長的工齡讓她帶工資,所以比我們要大很多。同學上學時已經過了一般女孩子找對象的最佳年齡,雖然當時沒有“剩女”一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一狗血事件,由狗狗引起的 時間:約一個月前 地點:中國北方一大學校園 人物:俺發小。更具體一點,發小的老公 那天傍晚7點多鍾,發小兩口子在校園內遛狗兼散步。不遠碰到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也在遛狗。這小夥子的爸爸XX也是學校的職工,都認識。狗狗見狗狗,雖然不至於兩眼淚汪汪,但也得親熱一番,隨之兩邊的狗主子們也隨便寒暄了幾句。 正要分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12 08:55:38)
你們大家還有誰不用微信?其實我不是拿微信說事,而是對近來身邊發生的事情頗有感觸。 三周前我國內的同學突然從舊金山給我打電話,說她來舊金山照顧她剛生孩子不久的兒媳婦。因為安排不周,花錢多不說,處境很糟糕。光是出來生孩子這事就讓我吃驚不已。加州灣區、洛杉磯那些“月子中心”的事紛紛揚揚很久了,我一直認為那些人和事跟自己沒有任何直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6)跨國收養(3-3) 說起那幾年教中文的經曆,不能不說琳。琳是我同事的親戚,是FCC(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在我們當地分支的會員。她熱心,活躍,富有愛心,是我們中文班以及有關活動的主要發起人和組織者。在當地,琳去中國領養孩子算是比較早的。因為和領養機構打交道次數多,對領養過程,特別是去中國的手續比較熟悉,加上她自己就是一個熱心、考慮周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5)跨國領養(2-3) (不想一次篇幅太長,所以把“跨國領養”這一部分改為三段了。希望見諒) 去中國接他們的女兒以前,馬克夫婦已經有一個他們自己親生的女兒了。 馬克和他太太都來自大家庭,他有七個兄弟姐妹,他太太有五個。可能是因為從大家庭出來的,他們倆都喜歡孩子,他們自己計劃要五個孩子。馬克有個小的裝修公司,負責給客戶做室內裝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4)跨國領養(1-2) 中國是近二十年才對外開放跨國領養的。以美國為例,那之前領養的孩子大多來自俄國、越南(和戰爭有關)、韓國、南美洲的一些國家等,當然還有國內領養的。這二十多年來,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中出現了亞洲麵孔的成員,電視新聞和網上也會有類似有關的報道。這樣的家庭早年就攜手在美成立了一個民間組織,叫做FamiliesWithChildrenFromChina(FCC,orf[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