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揚

在北美漂泊,有時心理很累,夢裏不知身是客,總把他鄉當故鄉.。想找個地方說說話,在煩悶的工作之餘,詩情畫意,陶冶情操。也許人到中年,有了經曆和閱曆.萬事看的很淡了,也許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許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體上我都無法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活的自由些沒有野心做
個人資料
朱東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都說“物離鄉貴,人離鄉賤。”作為一個遠離自己的母國的我,就象《紅樓夢》裏所說的是“反認他鄉是故鄉,”的遊子,在海外顛沛流離十幾年裏心靈幾乎獨自承擔了全部的孤獨,時不時的會有一種自怨自艾的情緒如野草般肆虐泛濫,特別是婚變的傷疤,會在天陰的時候風濕痛般的蝕入骨髓。
夏天的時候,當一人佇立迷人的聖勞倫河畔,欣賞五彩焰火,望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聽到阿永的死訊,是80年代末的事了,心裏咯噔一下,難免有些惆悵,當時雖己過而立之年,但人生諸事並沒有穩當,忙碌之間,也就過去了。今年清明掃墓,去濱海古園,祭掃長眠於此的嶽母,暇餘,特地登上墓園的最高層建築一一海葬閣,佇立在閣頂石欄杆前。清明前後的幾天,正值春風春雨綿綿不絕,遠眺這片曾經的五四土地,也包括四十年前生活勞作過的曾經的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多倫多華裔女報人給我的來信:東東:你好!
我去過上海多次,最有感觸的就是,上海黃浦江的渾濁之水,那水不聲不響,卻不知有多少仁人誌士,魂牽夢係,有多少才子佳人,與其大江東去。印象最深的還是,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裏的那些女性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候,讓我記住了那個時代的電影明星: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至今我也認為,他們是中國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李達把毛引進共產黨,又啟蒙了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社會主義信仰,但毛被捧上神壇後,他批評毛“頭腦發熱”。毛不能容他,在他向毛求救時,毛袖手不管,至李達慘死。
問:上次節目中,你講了毛在文革中保護了章士釗的情況。你還提到,有人與毛的關係更密切,毛卻一樣整。我想你說的這個人是李達。請你給聽眾們詳細談談。
答:好,隻是這又是一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楊尚昆日記》(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史料價值很高。其中1962年6月28日的日記記載:“下午約重慶青年團二同誌來談話,談農村工作問題,由三時到六時半。”這段話看起來平淡,背後卻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原來,重慶青年團二同誌分別是廖伯康——共青團中央委員,重慶團市委書記兼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副主任,於克書——共青團中央候補委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年感恩節的夜晚,我關閉房內的所有燈光,獨自走到可以遠眺的窗前,靜靜的向外凝望。遺憾的隻是自己的住所無西樓可上,亦無欄可憑倚。
夜色如水,碩大似玉盤的滿月在雲中穿行,月光亦如水,淒淒慘慘,清清冷冷的遍灑楓葉散落的每一個角落。
此時此刻,高樓在沉思,樹木沒聲音,花草不喘氣,連鳥雀也閉嘴了,大自然一切的一切仿佛都靜止凝固了,唯有我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偶然的機會,看到年過七十的當代詩人李清聯寫的一首詩《祖國啊》,全詩短短九個字,讀來深情大氣,回味無窮:
想娘,
淚兩行,
——黃河,
——長江。
開始看到這首詩的標題《祖國啊》,似乎覺得略顯平淡和老套,但全詩的第一句“想娘”,一下子把人的精神和回憶拉伸起來,結合標題,我們仿佛可以看到巍峨的高山,洶湧的大河,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日前在微信裏我向小蓉表露情感:“……十天以後,咱們倆重慶西部深山裏的中山鎮見!”第二天上班之前即刻向“大背頭”老板理請假三個月,理由是自己要去遙遠的母國攀登那令人心馳神往的“愛情天梯”。
被稱之為“大背頭”的老板,原名羅菲,祖籍中東埃及,土生土長在美國,是一個文質彬彬的紳士俊男,雖然不是每天西裝革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紹興師爺刀筆功夫了得,堪稱獨門絕技。究其原因,史稱因北宋為金人所滅後,大量北方士族知識分子南逃,而南宋在臨安(今杭州)所立小朝廷,又不能充分吸納,其子嗣等散居紹興,金華一帶。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曾流落於此。這批人,因不諳農事,往往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但讀而優則仕祖訓未忘,家傳典籍尚存。特別對官場習俗,刑,戶,工等各個衙門的行政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古往今來,人們懷著深奧莫測的神秘感解釋月亮現象,欣賞著月色膝朧美.除了敷衍出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外,每逢中秋佳節,總要舉行賞月活動。《紅樓夢》第75,76回則精心描繪出了榮國府中秋之夜擊鼓傳花、飲酒聽笛和月下聯句的風俗畫圖,再現了二百多年前侯門貴族之家在溶溶月色下各種人物微妙的心跡.可謂是文學史上描寫中秋賞月題材最為突出的範例。
首先,擊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