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23-06-28 16:39:49)
戴榕菁 1.簡單的背景巧合 與過去一些年我所寫的與潛在的外星文明有關的文章相比,今年5月以來我的文章更多地指向早已有外星人來到地球這種可能性。這基本上是因為社會大環境的兩次巧合的特點不同,所以應該說是形勢使然。 2019年5月我第一次在中文網站討論如何製作人工飛碟,6月將相關文章改寫成英文貼在網上。非常湊巧的是,幾天後就開始了上一波的UFO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6-27 13:28:06)
外星人和troll的關係? Troll是如今英文中人們對中文裏的“網軍”的稱呼,讀音與中文的“臭”和“醜”一樣,而這兩個詞正好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表達了網軍的特征。怎麽這麽巧? 過去這些年裏我曾多次專門著文討論網軍問題(例如:[2],[3],[4],[5]】等等)。作為人類文明進入網絡時代後最黑暗的力量,網軍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往往可以非常及時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裏所說的全球管理實體指的是前FBI探員JohnDeSouza在接受獨立媒體人Clayton的采訪中提到的GlobalGovernance。觀看Clayton對作為官場老司機的DeSouza的采訪時需要耐心地細細品味,這是因為雖然DeSouza對Clayton在采訪中經常表達的作為采訪者的他自己的觀點總是用“exactly”來附和,但實際上他們倆的論點經常是不同調的,而Clayton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撇開DeSouza打哈哈的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6-25 09:53:19)
我的微信軟件裝在一個沒有號碼的手機上,因此需要用wifi連接,但我家裏沒有供我用微信的wifi,所以我通常到馬路邊用電話公司的wifihotspot連微信。但這樣做的一個問題是外麵陽光太強時會影響我看視頻,所以我常站在路邊的樹後麵連微信。 幾天前當我站在一棵鬆樹後麵用微信時,一白人男子牽著一條小鬥牛犬在我不遠處的小行人道上走過。不一會兒,我突然發現該男子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戴榕菁前文“這種亂邏輯也能宇宙普適?”中提到,假如外星人早已來到地球而且他們的科技遠高於人類,那麽我們完全沒有理由假設他們仍然隻會在天空或海底遊逛看風景或在荒野綁架落單人員並解剖動物而已。但有人或許會說外星人長的和我們不一樣所以無法混入人類社會。本文就來探討一下假如外星人早已來到地球,他們可以如何混入人類社會,並進而操控人類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1 07:51:33)
失敗的科學哲學 戴榕菁 一.“定義”之荒唐 與20世紀物理學亂象對應的是主流科學哲學【[1]】的迷失,其主要表現在於有關什麽是科學及其方法的定義。這裏我用到“定義”一詞是因為那是科學哲學界人士喜歡做的事,盡管那是一件荒唐的事,也是他們一直很失敗的一件事;而定義的動機是為了區別什麽是科學什麽不是科學。之所以說這件事荒唐事因為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小的時候,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荒唐的怪論說知識多的人能力一定低,所謂高知低能,就好像人類曆史都是由一群無知的草莽在建構似的。 到了21世紀發現其實那種怪論其實反映了人類的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 隨著越來越多的具有官方背景的證詞指向外星人早已來到地球這一看來越來越真實的故事(參見【[1]】),一個流傳已久的論調又開始漸漸時髦起來:外星人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自2019年6月美國開始了過去近一百裏的第一次由官方出麵認證UFO現象的熱潮後,這場上演了一個來世紀的UFO大戲在這個月(2023年6月)又進入了新的熱潮。2019年那次是官方認證過去一直被否認甚至打壓的UFO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並有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這次的新熱潮更是短時間內高潮迭起,首先是由通過了新的吹哨人機製審核並受到相關法律保護的多少帶有官方背景的吹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戴榕菁 長期以來對於科學的發展進步人們一直有一種刻板的觀念,認為科學的發展就象是修築一幢摩天大廈,如果基礎出了問題,整個大廈都會垮掉。但是,20世紀的物理學發展的種種怪相明顯顛覆了這種觀念。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代表的20世紀物理學的基礎充滿著無法彌補的理論和實驗結果的漏洞,但與此同時,在技術領域以及貌似與上述的基礎理論領域密切相關的一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13 13:41:20)
飛碟其實不需要反重力 戴榕菁 這裏的關鍵字是“碟”。如我之前說過,碟狀飛行器一定是為大氣層設計的,因為碟狀物在外太空旅行或在想象中的蟲洞中穿越並不具有優勢,而在大氣層中碟狀可以起到穩定的作用並可增加升力。 但另一方麵,隻要是在大氣中,就可以按照我所設計的原理(【[1],[3],[4],[5]】)通過電離空氣獲得巨大的升力並同時減少空氣阻力和產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