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我心中

世界在我心中 名博

上海的江南明珠一朱家角古鎮

世界在我心中 (2025-10-18 11:11:39) 評論 (2)
                                         附朱家角旅遊攻略,見最後一張圖片

    前些年中國掀起了一波撤縣設區的熱潮,上海也不例外。 朱家角鎮原屬青浦縣,1999年青浦縣搖身一變成了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理所當然成了上海市的一個鎮。也許是朱家角鎮成了上海的一部分的原因,現在朱家角鎮的交通十分便利,從虹橋火車站乘地鐵17號線,38分鍾就到了。也正因為這一點,我選擇了遊朱家角古鎮。

     我到朱家角鎮,天色已暗,把背包放到酒店,直奔放生橋而去。放生橋乃小鎮的地標建築,也是小鎮的中心。我站在高高的橋麵上,眺望四圍,小鎮早已被夜色籠罩,看不清全貌。小河兩岸商家的燈光把岸邊的河水染上了五顏六色,如兩條色彩斑斕的彩帶掛在河邊上。橋下河水潺潺流淌,橋上遊客紛紛拍照。

     小鎮異常的安靜,不像我去過的湘西鳳凰古城電音巨響。商業街的飯店,土特產店都在營業,沒有人在店前招攬顧客,文明的經商給我增添了對小鎮的幾分愛。國內很多小鎮的街頭巷尾都是清一色高懸大紅燈籠,朱家角鎮上雖有一些紅燈籠,但並非家家戶戶都掛。我喜歡這種淳樸真實的感覺。我閑逛了一會兒,由於夜色已晚,就回到酒店,期待第二天細細品味小鎮的風貌。

    朱家角鎮位於風景秀麗的澱山湖之濱,宋元時期朱家角鎮形成小集鎮,名為朱家村。明代萬曆四十年(1612年)朱家村己成大鎮,改名為珠街閣,俗稱角裏。而朱家角作為地名可能在清朝末期出現,極有可能是最初的朱家村和後來的角裏相結合而成。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迫不及待地走進了朱家角鎮,再次走上了放生橋。放生橋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古石橋,該橋建於1571年,橋長72米,寬5米,高7.4米,五孔。僧人曾規定此橋隻能放生魚鱉,不能捕魚。我走過放生橋就進入了北大街,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一條街,街長300米多米,這條典型的江南老街現在基本上都是商戶店鋪,我來得太早了,店鋪還都沒開門,鎮上的景點也都沒開。小鎮上好像隻有我一個遊人,我圍著小鎮走了一圈,一個人走在石板路上,別無旁人,感覺小鎮隻屬於我一個人。最後坐在馬氏課植園的門前,等待九點鍾開門。

     課植園占地98畝,由儒商馬文卿1912年開始修建,曆時15年建成。課植寓意"課讀之餘,不忘耕植"。課植園造園藝術精湛,中西合璧,布局精巧。課植園分為課園和植園兩部分。課園是生活居住區和文化展示區,植園開辟了農田和果園,還有一個打穀場。課植園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江南私家園林。

      我走出課植園,沿河走了幾十米,進了和心園。和心園是2007年才開始動工,是一位美籍華人從八戶人家買了舊房子,改造成私家園林和博物館。和心園的後花園有一個從三峽水庫中遷移來的清代中期的和心亭,因此亭把該園命名為和心園。園中花、木、水、池、石點綴亭、台、樓、閣、榭,園內所有的陳列物品都是明清時期的文物。和心園真可謂一步一景,移步移景,  

     城隍廟是我遊朱家角的最後一站,有240多年曆史的朱家角城隍廟有三寶。之一金算盤,祈福之人福祿雙全,財運亨通。之二古戲台,祈福之人家庭興旺,婚姻美滿。之三古銀杏,祈福之人福壽康寧,美意延年。

    有人概括朱家角鎮的特點為"小橋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一條像是運河不是運河的漕河穿鎮而過,鎮內河道縱橫,36座石橋把小鎮連成一體,成百上千棟明清老屋沿河而立。元代作家馬致遠用"小橋流水人家"來形容的江南水鄉,猶如說的正是今日的朱家角。

     現在進入朱家角古鎮是免費,課植園,和心園,城隍廟等景點需付費。我意外地發現朱家角的物價比上海低得太多了,遊朱家角性價比非常高。

    建議古鎮政府對古鎮老街四周的新建築一定要限製高度,在古鎮附近剛建成的大樓多多少少影響了古鎮原有的風貌。朱家角的打卡地朱家角的宣傳畫

朱家角鎮的大門

朱家角的夜景夜晚的放生橋糟河的夜晚放生橋放生橋的石碑早上八點左右的北大街,商鋪都沒開。

明清時期的街道和建築老街的胡同河邊的老街河道河道有寬有窄。透過窗戶看對岸河畔的景色小鎮的遊船,可乘六位遊客,按時間收費。課植園大門

課植園課植園課植園課植園課植園和心園和心園和心園和心園和心園中的雙亭園城隍廟

城隍廟城煌?三寶之一金算盤城煌廟三寶之一古戲台城媓廟三寶之一銀杏樹

圓津禪院 在古鎮邊上建的新建築,與古鎮極不協調。

上海地鐵17號線朱家角站,下車後步行兩公裏左右到古鎮,有公交車,出租車,人力車。

遊朱家角攻略,當地的旅遊部門給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