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往左鄔達克向右

打印 (被閱讀 次)

二十世紀初到中期,對世界來說是個亂世,所謂亂世,就是如果有機會自由選擇出生日,沒人會願意出生在那樣的動蕩時代,但恰是那個亂世,在中華的土地上,出現了成批有風骨有追求的學者,他們對民族的熱愛和奉獻,放入現世,足以令當今眾多學者們汗顏。而其中,有一個即使被荒蕪無盡湮埋卻照樣會閃閃發光的名字:梁思成。

27歲賓大建築係碩士,然後轉赴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本應歲月靜好在美國深耕發展的梁思成,卻在28歲時明白書中得來終覺淺,於是,與林徽因結婚後,放棄攻博轉而一同前往歐洲遊曆。他發現全世界璀璨建築史裏唯獨缺了中國建築史,這在冥冥中為梁思成以後的工作和成就埋下了伏筆。歸國後,他前往東北大學建立建築係。

1930年,因林徽因結核病複發從東北回到北京,梁思成隨後回京加入由朱啟鈐先生創立的營造學社。之後的15年,當世人在四處逃避戰火時,梁思成先生帶領團隊不畏各種艱險,邊躲避戰火邊尋訪中國古建,每次尋到有價值的古建,必寫信給當地政府,告知價值,現狀和如何保護。他們走到哪,工作室就搬到哪,足跡遍布190多個縣,調查建築物2700多處。與此同時,團隊陸續完成了古籍天書《營造法式》的大部分圖解工作,他們在無法想象的困境裏,為保護中國文物做出的成就無人可出其右。1944年,《中國建築史》及英文版《圖解中國建築史》問世,梁思成終於完成了一定要趕在日本歐美人前麵由中國人自己書寫完成中國建築史的宏願。遺憾的是,戰爭讓營造學社無法繼續,不得不在1945年關閉。

1946年,對梁思成來說,是個可以再次選擇命運的機會,那年,他同時收到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耶魯邀請他作為客座教授去講授中國藝術和建築,普林斯頓大學請他參加“遠東文化與社會”國際研討會領導工作,兩份邀請函都盛讚他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對中國建築史研究的堅忍,盡管他的團隊在過去的十來年裏,整日和泥濘的土路,風餐露宿甚至在吃不飽飯的荒野窘境為伴,但是,梁思成的成就還是被世界發現了,他的論文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他也不知不覺間成了世界建築界的名人。1947年,他被外交部推薦,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團的中國代表,同年普林斯頓大學為正在耶魯大學講學的梁思成舉行了特別儀式,授予他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中國建築史的卓越研究成果。

1947年,梁思成結束了在耶魯的一年客座教授講學,婉拒了費正清夫婦的極力挽留和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於1947年9月回國。預見到戰後重建需要大量建築人才的梁思成,提議創建清華建築係。

1949年解放後,他被賦予重任,主持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和建設。他為了保住北京古城四處奔波,和陳占豪的梁陳方案  卻被各方包括蘇聯專家否定,但不氣餒的梁思成通過不同渠道找一切機會爭取,溫文爾雅的他甚至不惜和市委拍桌子,和彭真大吵,說出在政治上你領先我50年,我聽你的,在建築上我比你領先50年,你得聽我的。他不斷和市委表示要對保護工作進行長期的呼籲和說服,為了古城,他的肺氣腫越發嚴重,甚至連坐著都不停喘氣,但這絲毫不能停止他的持續諫言,然而之後北京市委成立的規劃小組取代了之前的都市計劃委員會,雖然梁思成在委員會掛名,但已僅是掛名而已。

1955年,梁思成作為資產階級複古主義建築思想代表,遭遇了第一次持續一年的的批判,此後十年,梁思成將重心放到培養年輕一代建築師身上,他是多麽迫切想把他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年輕的建築係學生們。無奈自60年代後期,他無可逃避地陸續遭到了比1955年猛烈野蠻得多的批判,甚至連擔任過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擔任過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副主任都成了罪狀。

赤子之心,終被辜負,1972年,梁思成在北京醫院隔離審查時去世,安慰的是,他的第二任夫人林洙,始終不離不棄堅守陪伴在他身邊。

而在梁思成回國的同一年,1947年,在上海耕耘了近30年的鄔達克,帶著家人,悄然離開了事業騰達的上海。他的突然離開,僅有一位他的中國朋友王先生知道。

當1918年的鄔達克從戰俘營通過哈爾濱一路逃到上海時,他不會想到他會為上海的建築曆史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近三十年的逗留,他為這座城市留下了60多座建築,最知名的武康大樓,是他剛到上海還在科瑞洋行時的早期作品。1924年,他自己的設計事務所開業,幾年後,其建築師生涯達到頂峰。他的設計風格隨著國際新建築風格發生了重大轉變並成為上海新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推動者和實踐者。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作品當屬國際飯店,在遠東地區還沒有出現如紐約般的摩天高樓時,國際飯店無疑也就被賦予了完全不一樣的時代和地區重任。

而鄔達克更不會想到,正因為他的國際飯店,深刻影響了一位少年的未來選擇,這位少年就是日後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在國際飯店開建後,十餘歲的貝聿銘有一天騎著腳踏車經過國際飯店施工現場,在那裏,他看到工人們正在為這座摩天高樓深挖地基 ,他站在那裏看了很久,那一刻帶給他的震撼使他當下立誌,未來一定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這也是貝聿銘大師深愛建築的最初和最堅定啟蒙。

隨著1941年12月日本空軍擊沉上海港的西方軍艦,上海被卷入戰火中。在這時刻,鄔達克意外被任命為匈牙利駐上海領事館的榮譽領事,1943年1月,鄔達克開設了匈牙利首個駐上海領事館,然而由於匈牙利政府成了親納粹的政府,鄔達克1944年10月便堅決請辭。但是那段時間,鄔達克憑借他的正直和勇敢,積極行使領事職責,即使麵對納粹恐嚇要向日本人舉報他,都不曾動搖鄔達克為猶太人挺身而出的堅定和勇氣。正因為他的鼎力相助,使140多位在上海的匈牙利人和猶太人離開上海而避免被抓去難民營,其中包括他的猶太秘書和公司裏的12位猶太人。

看他的設計作品,發現無論是他的早期或後期作品,除了一些別墅或廠房,有相當一部分設計都有著船的影子,遠至武康大樓,中期的國際飯店,大光明電影院,到他在上海的最後一件作品吳同文私宅,無不在設計裏依稀看到船的影子,我始終沒能找到任何相關文字的解釋,那麽,我自己的理解,或許,乘輪船離開異鄉回到故鄉自始至終就是這位深愛匈牙利的遊子內心最大的願望之一。然而海的那邊,他早已計劃退休後建一個農場的兩百多公頃自購土地,被政府以某種原因充公,匈牙利,成了摯愛著祖國的鄔達克永遠無法到達的故鄉。

海水連天江水滔滔,1947年,梁思成乘船而歸,帶著無限的希望和憧憬,鄔達克乘船而去,帶著對上海的惜別和未來的迷茫,他是否在剛離開耕耘近30年的上海時已經開始懷念上海?沒有答案,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兩位偉大的建築大師,為中國和世界留下了獨特的珍貴禮物,建築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沒有他們當年的遠見,學識,膽魄,勤奮和無私奉獻,我們看到的當今世界很可能會是更不完整的曆史片段,他們才是時勢出的惠及世界的真英雄!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其實吧照理說,正常來說,在經曆了那麽悲慘又損失巨大的十年,沒人願意再看到悲劇重演,很多人也確實不信會重演,曆史的發展有時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吧。
囂張的外交豁免權秘書長讓人匪夷所思,這次算是碰到較真的,可迫於輿論壓力的道歉又有什麽用。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傅聰的朋友就有點圖樣圖森破了:)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簡中圈無論是在牆內還是域外,嘴上都喜歡說些扶清滅洋的台麵話,而內心自信最終還是靠泰西文明來加持與支撐的,最近帝都同業行會長老的厲聲質問懂什麽叫使館車嗎懂什麽叫外交豁免權嗎,就彰顯了這種心理落差:)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土豆了解我,確實當場就氣暈了。好在看到你說的教育界精英評論讓我笑了,隻能說文學城藤校代言人海吹時,恰恰暴露了他在此事上的狹隘和偏激,而他那個在中國學建築卻把千年的中國建築連同梁思成一起貶到塵埃裏的北大建築係人更是讓人無言以對,不知他建了什麽傳世傑作或是對中國或世界建築史貢獻巨大才使他如此不自量力的輕狂和不屑,有點教養的人不會這樣表達,可見知識真的隻能代表知識本身,和教養素質沒有必定關聯。
土豆精確的鏈接讓人震驚,那位米蘭大學建築師可謂和那時的一些海歸精英們殊途同歸。鄔達克經曆頗多,所以盡管他和海歸精英們都有著極強的愛國心,但表現卻完全不同敏感度也很不同。傅聰在回國參加傅雷平反會後就問他的一位朋友,文革還會再來嗎?朋友堅定地說,肯定不會再來了。
不知道一百年以後,當後人們回顧曆史,會不會和現在一樣,他們也隻有兩百年前群星璀璨的那一代大師們可以追尋和緬懷,真希望不會。
土豆-禾苗 發表評論於
從那篇《從梁思成的成就看中國建築的落後》下留言看得出等等看看這次是被氣暈了。鄔達克1918年前後將近4年的戰俘/監獄/逃亡經曆,使他有了曆史敏感度,特別是對任何一種紅色鐮刀錘子政權的恐懼感……他明白對著政治流氓說“我比你懂建築”是毫無意義的。

對於那年代選擇滯留甚至主動回到紅色牆國的理工科學者,哎,實在無話可說……至於那位教育界精英大熱門博主、(別笑)、能把“中國建築的落後”與被政治捆綁住手腳的梁思成聯係起來,則更讓我唏噓無語。有時候,蠻鄙視聚集在這兒每天撰寫“我的成功人生”的簡體字精英人群的,(我自己打我嘴巴)。

《辛德勒的名單》中有一場景,米蘭大學女建築師的意想不到的結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Kie_34cpJI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這倒是,至少那種優越感已根植於那一二代人的血液裏了吧。如果沒記錯,鄔達克為了拿到匈牙利護照還是費了不少周折等了很長時間。他在上海的起起伏伏,可謂一言難盡,但發覺他是非常留戀故土的人,無論在哪裏,待的時間有多長,家鄉才是他心裏真正的家,隻是時局多變,身在江湖早已是身不由己,隻能隨著時代的洪流盡量順流而下而不是逆流而上。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鄔達克故鄉的老人會調侃說自己是皇帝的臣民:)雖說當年帝國存世不長才幾十年,畢竟有過輝煌闊氣的時候,他們對德意誌有著特殊情感,不過對東邊的老毛子就沒啥好話,對斧頭幫的蠻橫至今耿耿於懷。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是啊,而且看來輪回還不但是那個英國咆哮哥,前些天更讓人震驚的是4位美國教師在中國遇襲,一個個受傷躺在地上急需幫助,但是,除了一個民警和一個婦人蹲在旁邊,周圍自動圍成一群看客,無動於衷木然看著躺在地上的四個人,拍照上傳倒是沒忘。魯迅先生曾在看到國人被殺的錄影後大歎畫麵上圍觀者們表情呆滯,再怎樣身強力壯,也隻是毫無意義的看客。過了將近兩個甲子,一模一樣的場景再次出現,從原點回到原點。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扭曲時代' 的評論 : 謝謝時代的信息分享。當把陶先生和馥記連在了一起,也就不驚訝陶先生的馥記是鄔達克住宅的承建商了,說不定孫科的住宅也是陶先生的馥記之作。
原來接手者是邵修善,邵陶聯姻可謂門當戶對。對這棟住宅了解得越來越多啦。邵家可能曾把房子出租給德國外交官,CIA曾有一張照片顯示別墅的沿街窗口掛著納粹旗,鄔達克因此在申請美國簽證時遇到麻煩,直到澄清後全家才拿到簽證。
這棟別墅命運多變,經曆了不同的企業學校甚至食堂,好在最後終於恢複寧靜,雖然保護過程曲折,但終於被看見和妥善保護,欣慰。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又是一個輪回,年初倫敦火車站英倫姐咆哮哥的春晚彩排生動闡釋了這種精神傳承,雖說新一代都成長受益於改開新時代,都喜歡以受過歐風美雨熏陶為知識賣點,可最終還是不能免俗,就連特區富三代公子從小浸泡在盎撒頂級精英教育的糖水裏,寫起批判梅西出工不出力的小作文,其義憤填膺的分貝都直追周小平:)
扭曲時代 發表評論於
文學城裏這麽多的上海人,還漏了好多。鄔達克在番禺路的這座房子也是陶桂林先生的公司承建的。後來這個房子的主人曾經是邵修善。而邵修善的女兒,在孫科的介紹下,與陶桂林先生的一個兒子結婚,仍然幸福美滿生活在加州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大謝二郎,看了你的鏈接,不得不說,那人確實像是梁再冰。時間線也對得上,1965年她和她老公一起去了英國,說是要在英國工作幾年。看過一個她可能七十多歲時的采訪,和視頻裏的她很接近,因為她的眼睛很有特點,很容易記住。隻是她曾說,幸虧她媽媽在文革前就去世了,不然以她媽媽直率的性格,如果到了文革,估計夠嗆。隻是完全沒想到你視頻裏的那一幕。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確實太魔幻。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RloqCS0fY

有人八卦說,古董視頻裏對著盎撒記者用英文念毛主席語錄的是梁思成女兒,從眉眼輪廓看是像粵閩那一帶的,五六十年前的這個場景非常魔幻:)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由於文章篇幅所限,不得不刪去很多內容,但必須把以下這段內容放入這裏,以此來反駁一些對中國古建及梁思成先生的偏激不公正言論。
費正清夫婦不愧是梁家最真摯的朋友,為這樣的友情深深打動,也為梁思成先生的遺作得以出版而倍感欣慰:

1946年,梁思成把圖解中國建築史書稿帶往美國尋找出版機會,由於印刷成本太高,一時找不到出版商,於是他把稿子留在費家。1948年,一留英學生為畢業論文向梁思成討要資料,但那個女生拿到後就人間蒸發了。直到1979年,當費氏夫婦再度訪華時才得知此事,費慰梅氣惱焦急之下,動用很多力量找到並交涉成功,那女子寄回了梁先生的這部手稿。費慰梅立刻從波士頓飛北京親自查閱是否完整,然後開始尋找出版商。之後四年,費慰梅和梁思成先生的第二任太太林洙女士為圖書的內容等做了大量補充校對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梁思成先生的這部遺作,終於在1984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出版,一經問世,即刻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出版當年,這部作品即榮獲1984年”全美最優秀出版物”。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Mina63' 的評論 : 謝謝親愛的米娜,好久不見你,真高興看到你。
我也對歐洲不同時期的建築很著迷,難怪你到了那裏會喜歡得拍不停。西藏中路上的沐恩堂即使在現在,周圍高樓林立時,依舊是低調卻又引人注目的存在,特別神聖之感。
我對中歐情有獨鍾,特別是布拉格,一個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然後是匈牙利。布拉格是在戰火裏被保存得最好的城市,而匈牙利因為有了鄔達克而賦予了很不同的意義,很想去看看他曾經學習生活工作又魂牽夢縈卻最後無法再到達的地方。下次有機會時一定要去看看匈牙利。
問好米娜同學,狠狠握握爪!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葉子,我笑死了,看你這段留言時我就立刻想到你寫過的老幹部,結果你自己也說又想到老幹部了!
綠房子曾經有段時間被當作餐廳對外開放,因為就在南京西路貼隔壁,所以去過幾次,後來被收回變成了辦公地,可能就是你說的那個研究院還是規劃院。
鄔達克這棟番禺路的住宅之前好像是一位女商人出資把它修葺後對外開放的,可能現在她不做了?有點吃驚它關了,也不知道這幢別墅以後是不是也會成為一個辦公地點或者老幹部活動中心,哈哈,你看你的老幹部文給我留下了多深刻的印象。離那幢別墅不遠的孫科別墅也值得去看一看,那是鄔達克曾經給自己設計的,後來隻得在臨近地方買地建了這棟新的住宅給自己,但他居住的時間不算長,隨著三個孩子裏的兩個孩子長大離家,他把這棟大宅賣給了一個手表商後搬去了達華公寓,達華其實是他公司名下的個人產業,好在外型沒什麽變,隻是他一樓的客廳改了,哎,不知道說什麽好,如果哪天老洋房們不再被視作餐飲的熱門地,而隻是對外售票開放的參觀地,那麽這就又是一種非凡的進步了!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diaoerlang' 的評論 : 好久不見二郎!西方文明惠及全球,當年那批大師去西方接受熏陶,回國後創造出各自的精彩,甚至條件那麽艱苦又兵荒馬亂時代的西南聯大,那些教授們沒有怨言千裏跋涉,在那裏創下了那麽多奇跡,那時的人相比現在是那麽純粹,帶著理想熱愛的事業和堅定的信念。對比現在不也有那麽多人到歐美深造,怎麽過了八十多年就那麽不一樣了呢?可能那時的條件雖然極為艱苦,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是富足自由的。問好二郎!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的鏈接分享,原來上海舉辦過鄔達克展覽,我真是孤陋寡聞。鄔達克,包括陶桂林以及與他們同時代的一大批人才,都值得被一代代銘記而不是遺忘。謝謝菲兒!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扭曲時代' 的評論 : 原來陶先生是馥記營造廠的老板!真是不好意思,我當時隻記住了馥記忘了老板名字,謝謝你及時提醒。
馥記非常了不起,這家當年最大的營造廠,鄔達克早期在科瑞時的武康大樓就是和馥記合作的,到他自己開業還是和馥記在一起,可見彼此非常欣賞和信任才能保持這麽長久的合作。因為國際飯店項目有太多不同供應商以及建造商,所以我就沒有放入任何一家,但馥記是國際飯店最大的承建商,久記木材廠是最大的供應商之一。約70萬美金的造價,主要就是由馥記承建,隻是要放到現在,估計後麵加兩個零都不止。
看到陶先生的後代成就非凡,真為他們高興。機遇和選擇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
謝謝扭曲時代臨博分享這麽多信息,特別是對陶桂林先生的介紹,不得不說,那真是個人才輩出星光熠熠的亂世。
Mina63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一定記得在西藏中路上1929年鄔達克設計的帶有哥特式尖頂和拱窗的沐恩堂,該建築外觀是美國學院複興哥特式。‘’,剛剛看到菲兒複貼到等等這裏的博文,知道了這位著名的建築師是布達佩斯皇家學院建築係畢業的。幾年前我去了布達佩斯,在當地的建築群裏,這種尖頂拱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還為這些藝術傑作拍了很多的特寫,鄔達克為上海留下了這些傑出貢獻,也是和他所受到的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化和教育有關。
Mina63 發表評論於
仔細地看了等等和菲兒的關於鄔達克的博文,才真正了解了這位為上海做出了貢獻的著名建築師,正因為文學城有你們,才是吸引人們到這裏閱讀高質量文學的動力。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以前一直經過達華賓館,不知等等說的就是這幢。以前回國哥帶我去過鄔達克設計的綠房子,那時已變成上海某個研究院工作場地。上海很多洋房都變為政府的工作機關與場地,我們以前的上級單位也在老洋房裏,我去送過報表。這些建築以前可都是人家私人擁有,我又對這些老幹部不滿了。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謝謝菲兒,我剛看了,這是我在你那篇的留言."親兒的菲兒,貼兒真好看,喜歡你的詳細介紹,這次回滬忙於房子裝修,本來想抽空去不遠處的鄔達克故居參觀一下,竟然還是遺憾沒去,談到上海的建築,他可真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我老公家隔壁就住了一對白人,每次回上海,總看見他們,已有七,八年,他們把上海當成自己家了。

我極其仰慕鄔達克,一直想去他的舊居也是記念館看看,聽說紀念館由於維護舊居的經費不足關閉了,這麽個對上海城市建築著巨大貢獻的人物,政府這麽做真沒道理。但願有一天重新開放。
diaoerlang 發表評論於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其背後說到底還是西洋歐陸文明的底蘊與魅力曆久不衰:)
扭曲時代 發表評論於
前些日子,文學城連續文章談梁思成夫婦的建築學成就,沒有人談鄔達克,和陶桂林兩位民國時期的著名建築大師。在上海,如果去國際飯店,除了蝴蝶酥,二樓的博物展覽一直都是鄔達克和陶桂林兩位大師的成就。而且國際飯店中標主要是陶桂林大師拿到的。

陶桂林大師也是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中山陵的建築設計師,在當年的上海的地產業,與哈同,周湘雲齊名。也是中國建築教育的祖師爺。

陶桂林先生的英語很好,妻子是早年中山大學醫學院畢業的。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等等看看' 的評論 : 在爬梯,剛看見,文在這: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5182/201909/32058.html

謝謝葉子和等等!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扭曲時代' 的評論 : 天哪,真是學無止境,非常謝謝你的留言,我不知道陶桂林先生也參與了國際飯店的設計和建設,我隻關注了國際飯店設計和審批時遇到的許多挑戰,感謝扭曲時代,請容我明日補課後再來回複。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報告,沒找到!愛特菲兒:能不能在菲兒有時間的時候把鄔達克的文文放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呀?:)
扭曲時代 發表評論於
這篇文章談鄔達克,卻沒有提到另外一位中國近代建築大師陶桂林先生。如果去國際飯店,二樓博物館陳列的是鄔達克和陶桂林兩位建築大師一起設計建造了上海許多著名建築,包括了國際飯店。

陶桂林先生也是在49年之前舉家遷往台灣,然後在美國定居。後代子孫都是成就非凡。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Sailor19' 的評論 : 好久不見Sailor,真是特別高興!太奇妙了,我今年以來曾一直有個想法,這會兒看到你的留言,感到實在神奇。林洙女士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梁先生幸運有她。雖因篇幅所限,我隻在文裏提了一句,但她一直,始終,是我非常欽佩的女性。私聊!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這兩位建築大師,梁思成和鄔達克,雖然走過不同的道路,卻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們不僅為中國的建築史和上海的城市風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更在艱難的時期展現了出色的膽識和勇氣,為世界建築界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的故事,不僅是中國建築史的重要一頁,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需要被銘記和傳承。願我們能像他們一樣,用執著和堅韌的精神,為建築事業和人類文明貢獻力量。
謝謝油翁先生臨博,您的這段總結比我的結尾強大太多。
我曾經想,為什麽那個時代會出現那麽一個群體,在非常動蕩艱苦的年代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亮眼的成就,為什麽到了和平年代,條件好了很多,卻反而沒有了動蕩時代每個個體所散發出的矚目和氣質了呢?除了政治原因,還有什麽呢?或許和平時代的安逸讓人少了堅韌的進取精神和使命感,還有,對一個事物或事業的真正熱愛之心。
謝謝您的來訪,問好!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翩翩葉子' 的評論 : 謝謝葉子,其實我是去年才真正地去認真了解鄔達克的,然後就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尤其是他幫助猶太人的膽魄和勇氣讓人敬佩。如果番禺路關了,你就去達華吧,那是他住得最久也是離開上海前的最後一處住宅,當年他就是從這裏出發踏上赴歐的輪船。隻是他曾經的客廳已經變成了商業之地,雖然相信鄔達克會對這樣的變化不喜歡,但或許這是他的建築迷們紀念他的一種方式吧。上海很幸運也很讚,保留了那麽一大批他設計的建築。
問好葉子,你的上海係列引人入勝,一定要繼續奧!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謝謝親愛的菲兒,我和等等一起去找你的文,你的文我記得以前看到過,去重溫一遍。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親愛的暖冬,謝謝你說出我的心裏話。梁思成先生用顛沛流離的一生創下的驚人成就非常值得被一代代後人銘記,他和鄔達克都是有著豐富學識和寬闊眼界以及頗有擔當之人,正因為他們的這些特質加持,才會在如此動蕩的亂世裏留下盛名傳頌至今,那個時代能有這樣一批批專業人士,真是世界曆史的一大幸事!問好暖冬,周末快樂,靜等你的散文新作來觸發我的思考!
等等看看 發表評論於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啊呀,太謝謝美菲了。老實說,寫這篇文實屬意外,要不是前幾天看到一文裏有些比較偏激和不太公正的說法,還不會想到特別寫文。
我也曾困惑他的作品少,但當我把他的生平按時間線來看時,似乎明白了一些。解放前戰亂不斷,設計無從談起,解放後百廢待興,按國防第一工業第二普通建設第三一般修繕第四的建設方針,直到1958年才集中出現一批新建築作為國慶獻禮,但他在55年已是抱著封資修老物不放的批判對象,加上為了北京古城與黨和蘇聯專家意見完全不一,那還能有多少設計機會給他,63年和日本為紀念鑒真和尚而建的鑒真紀念館可能有諸多考量。文革以後是他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直到71年去世。
鄔達克也是位悲情人物,雖不及梁思成動蕩,但也是諸多遺憾,最後仍舊無法到達他的家鄉。唯一慶幸的是他們都有足夠熱愛的事業,才得以抵擋漫漫長夜的孤寂和侵蝕。
謝謝菲兒,有機會我要去看你的鄔達克文。
油翁 發表評論於
這兩位建築大師,梁思成和鄔達克,雖然走過不同的道路,卻都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們不僅為中國的建築史和上海的城市風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更在艱難的時期展現了出色的膽識和勇氣,為世界建築界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的故事,不僅是中國建築史的重要一頁,也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需要被銘記和傳承。願我們能像他們一樣,用執著和堅韌的精神,為建築事業和人類文明貢獻力量。
Sailor19 發表評論於
問好等等,等等一出筆就是精品文…!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是林洙的女兒也是梁思誠的養女。
翩翩葉子 發表評論於
等等好,等等不寫則己,一寫就是精品。鄔達克真的是提起上海的建築就繞不過去的名字,一直想去番愚路上的他的老住所去看看,當時因為裝修房子沒時間.想下次,這次去已不對外了,很遺憾。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回複 '暖冬cool夏' 的評論 : +1

暖冬說得好!
暖冬cool夏 發表評論於
等等寫得好啊!讀來酣暢淋漓!
梁思成這樣無畏的人活在中國的建築史冊上,也活在人們的心裏!鄔達克對上海建築和世界的影響也是豎起了一座豐碑!謝謝等等的介紹!周末快樂!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等等終於開門了,還帶來了二個建築大家的好文!哎,梁思成一生周折,海歸的悲劇,後來似乎沒太多他設計的建築。匈牙利人鄔達克倒最後成了上海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國際飯店,武康大樓等都是經典,最後在加州去世,我原來寫過他。
菲兒天地 發表評論於
給葉子一起,搶好等等的沙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