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與經絡(1)經絡現象

柳江華:執照針灸師(中藥學學士、醫學碩士、天然藥物學博士。德國洪堡基金學者;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原遼寧中醫學院和南加州醫藥大學教授),英文專著《傳統草藥的研究方法 》主編。接受遠程診療。
打印 (被閱讀 次)

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美國患者喜歡針灸治療。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了針灸治療的作用。針灸被廣泛用於痛症和心腦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皮膚,內分泌,神經,免疫係統功能失調的治療。加之針灸費用較西醫治療費用低的多,現在美國很多HMO保險支付針灸治療。

為什麽針灸能治療多種疾病?或者說針灸的治療機製是什麽?什麽是經絡?這是很多患者和讀者們想知道的。

中醫認為針灸的作用是通過疏通經絡氣血,平衡身體陰陽而實現的的。而疏通經絡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腧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實現的。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係髒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位骨骼和肌肉等組織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係統。主幹為經脈,分支為絡脈。經絡學是中醫最特色的部分,也是針灸、按摩和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以中國為主的世界各國學者都在研究神奇的經絡。研究主要集中在經絡現象和經絡實質兩方麵。筆者在這裏主要參考《實驗針灸學》裏的內容向讀者做簡要介紹。

1.  經絡現象

經絡現象是指機體由於某種原因引起的沿經絡循行路線出現的各種生理和病理現象。這些現象包括循經感傳,循經皮膚血管功能反應,循經皮膚病變和循經感覺障礙。

循經感傳現象:指針刺或其它方法刺激穴位時,人體出現的酸麻脹等特殊感覺,從受刺激的穴位沿經脈循行路線傳導的現象。

感傳的性質、速度、深度、寬度和方向因穴位而異。換言之,不是所有的穴位針刺後都有較明顯的感覺。相對而言,多數背部和腹部的軀幹部位的穴位的針感弱些,而四肢和下腰的穴位針感較強,手指和腳趾較痛。這是因為刺激到的神經不同,產生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例如,針刺足三裏穴時患者有明顯的酸麻脹的感覺,是因為刺激到了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針刺內關穴時經常會有觸電,並向手指放射的感覺,是因為刺激到了正中神經;針刺環跳穴時感覺放射到小腿是因為刺激到了坐骨神經。針感反映比率較多的常用穴位有環跳、內關、足三裏、中極、關元、三陰交和太溪穴等。有的患者以為針刺後無任何反應才是好醫生。其實不然。另外,感傳與針刺的深度有關。現在有的醫生為了減少患者對針刺的不適,采用短的細針。針刺的深度不同,效果應該是不同的。

感應的發生與針的粗細,刺的深度和刺激程度(針刺手法)有關。或者說和醫生的選針和手法有關。另一方麵,因為每個人的疼痛閾值不同,即對疼痛的敏感度不同:同一個醫生用同樣的針和手法針刺不同患者的同一個穴位,患者的感覺會有不同,即同一穴位的感應會因人而異。除了有意的強刺激外,針灸傳感的現象隻發生在少數人身上,大約為12-25%。這裏提到的針灸傳感就是通常所說的針感。

循經皮膚血管功能反應:指伴隨循經感傳出現的皮膚血管功能反應變化,例如出現紅線、白線、紅疹、皮丘疹和皮下出血等現象。屬於皮膚血管的生理性變化。這類反應一般持續時間短,大多會自行恢複,無明顯後遺症。順便提一下,個別患者皮膚比較敏感,針刺後穴位處會發紅。如果刺到皮下血管,針刺後穴位處皮膚會發青。

循經感覺障礙:指沿著經脈循行路線自發出現的疼痛等異常感覺的現象,屬於病理狀態。最常見的有頸椎病或腕管綜合症引起的手指麻木,五十肩(肩周炎)引起的手臂痛,髖關節炎引起的腿痛,坐骨神經受壓引起的大腿後側疼痛等。這些疼痛很多都可以用現代解剖生理學加以解釋。腦中風患者手腳失去知覺或不靈活,也屬於循經感覺障礙。有經驗的針灸會根據患者疼痛的部位和描述(鈍痛,刺痛,陣發性痛)找到發病部位,而不是隻針灸患者指的疼痛部位,即阿是穴。

循經皮膚病:是由於遺傳因素或內外環境的刺激,沿著經脈體表循行路線分布的呈帶狀的皮膚病。其中帶狀皰疹為最常見的後天性循經皮膚病。其它還有硬皮病、濕疹、過敏性紫癜等。

尋找經絡的壓痛點,結節或者觀察經絡上的顏色異常會有效幫助診斷和治療。

xy_731 發表評論於
帶狀皰疹為最常見的後天性循經皮膚病?!
When the virus OF shingles reactivates, it affects the area of the body along the nerve where it had been residing. This area is a called a dermatome.
說的是神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