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唯一的“馬拉鬆”

打印 (被閱讀 次)

女兒提起波士頓馬拉鬆,她可以過個長周末了。醫學院辛苦人人皆知,休息充電是必須的,勞逸結合才能走更遠。其實馬拉鬆也很辛苦。第一個跑的戰士因過度疲勞,跑到終點後死去了。對於馬來說也不容易。我最近在油管看到,體重達上千公斤的馬也隻能拉動四根巨大的木頭。

網上看到老中有不少參加波馬的,但拿名次的卻沒聽說過,重在參與而已,能跑下來就不錯了。印象當中,拿名次的都是非洲人,尤其是來自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記得著名的國內馬家軍也是在高原訓練的。有一次去青海西寧出差,正好有機會去青海湖旅遊。路上導遊說指著附近的小山,那就是國家田徑隊的訓練基地。

文革我居住的小鎮每年元旦都有環城跑活動。校隊人員必須參加。我當時在羽毛球隊,拿現在紫檀的話來說是課外活動之一,對入學申請有幫助,說不定還能輕鬆進入藤校或T5都有可能的。 文革年代,讀書是不但是無用,反而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果不識字,就寫不出反動標語,比如”打到毛主席!“之類的。我記得,學校放學後經常不許回家,要對筆跡,查是誰寫的反動標語。

文革年代,物質貧乏,尤其是蛋白質肉類,碳水化物為主,老覺得肚子餓。我當時體質不好,感覺訓練非常辛苦。體能不足,跟電動車一樣,電池完了就跑不動了。 技術再好卻不能充分發揮出來。比賽往往開始的時候發揮很好,後麵就完蛋了。運動員是否有前途,體能是一個重要指標,跟買電動車差不多。中國乒乓球隊的”林妹妹“就是看上去弱不禁風,果然他沒能走出多遠,戰績不太好。對付他的辦法很簡單,拖,讓他筋疲力盡,繳槍投降。

小鎮雖然小,但還出過國家級別的運動員,比如乒乓球,田徑方麵。 小鎮不大,大概跑到頭也就幾公裏,跟波馬根本不能相比,但在那個貧困年代,這就是馬拉鬆。我們每天早上做體能訓練都是先跑步,距離跟這差不多。 元旦在南方有時候還比較冷,隻能穿著秋衣秋褲跑。 每年能拿獎的都是學校田徑隊的,其他都是陪跑,我也是當中之一。 根據我的體能,短跑是我的優勢。那個時候還有國家青少年達標考核。大學生也有,標準不一樣。 在中學,能達標的還不多,大多數體能都不大好,甚至發育不良,體檢營養類總是差。在大學,一百米和1500米也比較難。一百米對我來說還是很容易,跑了13秒左右,要求好像是14秒多。1500米對不少人來說比較難。當年大學夥食極差,有的大學還上街遊行示威,燒東西。

環城跑不分年齡,隻分男女,這極不公平。小孩在發育前跟發育後差別巨大。我兒子就是發育晚吃了不少虧。我現在還記得一位高年級田徑隊的女生,她身材修長,走起路來非常精神,一看就是運動員。每年基本都是她拿女子組的第一。後來聽說她口裏含著人參片才跑出這個成績的。我不大相信。給我含人參肯定跑不出第一。我隻跑過一次,排三十多名,啥也沒拿到,人家前麵的尾氣(呼出的二氧化碳)倒是吸入了不少。總之,元旦環城跑是小鎮每年最熱鬧的一天。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GoBucks!' 的評論 : 已經回來五個月了:)詳見我最後一篇日記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404/13855.html
GoBucks!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皮卡回馬裏蘭了?下一篇是中美對比?:)
laopika 發表評論於
回複 '6ba6' 的評論 : +1,現在還有馬拉鬆賽貓膩:)
GoBucks! 發表評論於
回複 '6ba6' 的評論 :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賠錢,不過能夠減肥,健康,還是值得的。:)
6ba6 發表評論於
以前跑步是鍛練身體,現在是跑馬是賺大錢,怪不得這麽熱門
登錄後才可評論.